雅昌专稿 | 书画交融:谢孜菡与王燕楠的艺术对话
2024-03-27 17:51:47 未知
2024年3月23日,“同砚——谢孜菡、王燕楠作品展”在北京华亚艺术基金会展出,这是两位青年艺术家首次举办的书画合璧双个展。展览以书画合展的形式呈现,展出了谢孜菡和王燕楠近期六十余件精品力作。
嘉宾合影
谢孜菡和王燕楠同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相识六年,共同在艺术的田野上耕耘。谢孜菡目前博士研究生在读,师从李一,擅长行草书又能兼顾其他书体的创作,兼收并蓄、张弛有度。王燕楠师从阴澍雨,目前已取得硕士学位,专攻于没骨花鸟画,擅长画大型禽鸟,作品含蓄柔和、文雅平适。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既展出了王燕楠敷色清雅的没骨花鸟画作品,也呈现了谢孜菡遒劲奔放的行草书作品,同时他们为此次展览合作了一批新作,以不同的形制体现书画同源这一文脉传承。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年轻一代艺术家对传统的继承,也体现了他们具古以化,与时代结合的新面貌。
雅昌现场 | “同砚——谢孜菡、王燕楠作品展”在北京华亚艺术基金会开幕
▋师徒教学 赓续文脉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教学中,特别强调艺术实践教学专业人才的培育,将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在中国画与书法教学方面,该院已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既逐步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师徒授课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之间相互交流,学生得以在广阔的学术氛围中相互学习,实现知识的互通。
展览现场
李一与阴澍雨,两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导师,在艺术创作与教学领域有着频繁的交流。他们的学生们也因此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八年前,两位导师在河南省美术馆联合举办了“一雨成秋”书画展,谢孜菡与王燕楠在筹备“同砚”展览时,也参考了该展览的形制、内容及书体风格等方面,得到了两位导师的大力支持,共同促成了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
展览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研究生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阴澍雨指出,中国艺术的发展至今,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延续,这不仅关乎个别艺术家,而是一项涉及中国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文化事业。我们有责任将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
传统的中国书画学习模式以师傅带徒弟为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技艺和艺术形式得以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代代的言传身教,将艺术背后的精神品质延续下去。
展览现场
阴澍雨还提到,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实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加大。美术与书法成为新的研究生学科目录中重要的专业学位,这是基于当前艺术发展的大方向,以及新时代对艺术人才的需要作出的重要调整。谢孜菡、王燕楠二人的展览,也正是当下专业学位教学面向社会的具体展现与汇报。
传统艺术精神和历史文脉需要通过一代代的年轻人传承下去,这也是举办“同砚”展览的意义之一。
▋“同砚”书画合璧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中国绘画与书法同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两者相辅相成。
以书入画,书画合璧,是中国艺术传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徐文长的“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还是齐白石的“诗第一,印第二,画第三,字第四。”他们都没有将书法和绘画孤立起来看待。而当下书画艺术中,这种形式虽然存在,但在年轻人当中却越来越少。
《清欢至味》 谢孜菡(书)
王燕楠(画) 35x43cm 绢本设色 2023年
《紫桃轩杂缀》选抄 谢孜菡作品 16x26cm x6 纸本 楷书 2023年
谢孜菡与王燕楠虽好友多年,但书画合作还是第一次,需要彼此磨合。谢孜菡平时创作大幅行草书居多,为了与王燕楠的绘画作品更好地融合,她为此次展览特意创作了许多小幅作品。尤其是两人合作的作品,她采用了俊秀的小楷题款,与王燕楠清新淡雅的绘画风格融为一体,通过形制、色彩、风格等方面的变化来体现每件作品独特的“气韵”。
谢孜菡(书)《有惠·其清》联 185x25cm x2
王燕楠(画)《初秋行圃》 183x142cm 绢本设色 2023年
谢孜菡与王燕楠一书一画,她们共同合作创作的新作,以不同的形制,呈现出不同的绘画题材与书写方式。如王燕楠的《初秋行圃》配上谢孜菡的《有惠·其清》联,表达了他们对书画同源理念新的认识。
▋谢孜菡:有独特的立意
谢孜菡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她硕士和博士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涉多优,诸体兼善,有着过硬的专业水平。此次展览展出了她不同书体的作品,各具特色。
《春夜喜雨》 谢孜菡作品 136x35cm 纸本 草书 2022年
“我尤爱明清大草,喜在点画跳跃与张弛中享受酣畅淋漓的书写,感受草书中线条与留白间的纵横交错,在经典与法度中将自己情绪融入书写中,借草书表达自我。” 谢孜菡的草书比较奔放自如,有自己独特的立意。
《南田画跋》选 谢孜菡作品 25x14cm 纸本 行书 2023年
“孜菡的艺术感觉灵敏,有着自觉的艺术追求和强烈的创作意识。创作时注重用笔更注重立意和精神境界的表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作为谢孜菡的导师,肯定了她近些年的书法学习。李一强调:“搞艺术,重要的是立意,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和表现。艺术创作,包括书法艺术在内,最为重要的是用艺术的方式、艺术的语汇表现精神境界。好学而又有灵气的孜菡早已悟到了这一点。”
展览现场
谢孜菡对书法艺术中的空间、造型颇感兴趣,因此她专业学习期间研究方向为“画家书法”。“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画,就能想到他书法是什么样子。同样看到书法题跋,也会知道他绘画的风格,两者密不可分。”她认为:画家不会被字法和法度所桎梏,能在既定的法度之内尽可能地创造自己,将绘画的空间意识移到书法中,更具独创性,使画家书法呈现出与专业书家所不同的意趣。
《倚毂含秋》 谢孜菡(书) 王燕楠(画) 68x88cm 纸本设色 2023年
谢孜菡在与王燕楠合作时,会先去考虑王燕楠画面想表达的意境,包括画中的用笔、色彩和整体的艺术风格等,然后思考与之符合的书体风格、墨色的变化等。相信此次展览的筹办,对谢孜菡研究画家书法也有一定帮助。
▋王燕楠:将写生与创作打通
清新淡雅,是王燕楠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她注重写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挖掘出不寻常的意境。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作品大多源于她的写生实践,以表现秋季题材为主。这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每年秋季组织学生户外写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受导师阴澍雨的影响。“在写生时导师教会我们以细腻的触角去感受自然界中的万物,感受每一棵花草,同时教会我们以更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事情。”王燕楠在展览现场为我们讲述了写生中的点滴,她也在一次次的写生中成长,逐渐寻找到了自己艺术的风格。
《初秋清品》 王燕楠作品 46x68cm 纸本设色 2022年
《旦饮秋露》 王燕楠作品 130x140cm 绢本设色 2024年
《有花在野写生册》 王燕楠作品 33x45cm x9 绢本设色 2023年
“在研究生教学阶段,我们不会泛泛而论的去临摹和写生,最终指向创作。将写生素材转化成创作,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没骨小写意的创作方式,需要现场捕捉比较鲜活的素材,直接变成系列创作,将写生与创作打通。写生的媒材和形式与创作的一致,是最恰当的。”阴澍雨作为王燕楠的导师,注重写生教学,因材施教,带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景致,在体验中激发创作灵感。
《秋风向晚》 王燕楠作品 145x320cm 绢本设色 2023年(请横屏欣赏)
今年是王燕楠跟随导师阴澍雨正式学习的第六年,通过此次展览,她清晰地感受到了这几年在写生中的进步与变化。正如她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所言:“六年的时间或许放置在整个人生并不长,但是六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和生活态度。”
结语:
传统艺术精神和历史文脉需要新一代年轻人的传承与发扬。两位青年艺术家的创新尝试,正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教学所倡导的艺术实践精神的体现。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同砚——谢孜菡、王燕楠作品展”如一股清新的文艺之风,吹拂过北京华亚艺术基金会的展厅。这场展览不仅是两位年轻艺术家首次携手呈现书画合璧,更是一次对传统艺术文脉传承的深刻致敬。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