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清音”李学仁:笔墨、气格、人品的至纯“三清”
2024-04-01 15:33:38 未知
| 展览现场
“一纸清音——李学仁画展”3月29日在四川美术馆(三号展厅)开幕。这场筹备多年的展览展出著名山水画家李学仁先生小品82件、琴条20件、扇面10件、卷轴一件,册页一件。并同步推出李学仁先生画集一册。开幕当天,展览汇聚美术界众多同道好友和画家先生家属、媒体同仁。气氛热烈。开幕式由阿年主持,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王顺洋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后还举行了李学仁画展研讨会(研讨会由董维微主持并代刘朴发言。韩云朗、管苠棡、伍端、张幼矩、晋光荣、江苹、江溶、何大治、郑义、阿年等诸位艺术家、行业人士与会发言,艺术野疯狂将会推出相关专题)。
展览将在四川美术馆展出至4月12日。
| 展览现场
| 他给自己取笔名为“纤夫”,就这般孜孜不倦地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
展览前言里这样介绍李学仁:李学仁先生的绘画生涯始于1958年,六十年来笃行不怠,登堂入室。他曾亲炙于伍瘦梅先生,又曾聆听冯灌父、陈子庄诸位先生的教诲,更受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家的影响。其作品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笔法生动,色墨交融,诗意幽远。他是中国优秀传统绘画的传承者,更是中国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实践者。其画做思想丰富,特色鲜明,传统与时代交融,形式共内容相生。
李学仁一生行走,用脚步丈量着大江南北,用画笔描摹出名山大川。他给自己取笔名为“纤夫”,就这般孜孜不倦地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那些画作里抑扬顿挫、刚柔并济的线条,恰似这位“纤夫”肩上的绳印,脚下的行程,是生命的节奏和韵律。他在画作里与山水同忧乐,和草木共亲近,一生热爱为艺术。那些挥洒自如、笔精墨妙、形神兼备、赋色明净、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的绘画作品是他留给人间独特而又珍贵的语言。
李学仁老师艺术生涯活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擅作小品,亦喜琴条,素有“小品圣手”的美称。本次展览集中呈现李学仁的部分小品和琴条精品,分为“一纸寄情”和“山水清音”两个单元。
人生也许会留下遗憾,但是画家和画作永在。当这生生不息的血脉再一次缓缓流进艺术的殿堂,融进世人的心里时,便是李学仁老师终于圆满的艺术之梦。
| 展览开幕式由阿年主持
|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王顺洋
| 著名山水画家、四川美协副主席管苠棡
在展览开幕式上,著名山水画家、四川美协副主席管苠棡提到,今天我们齐聚在为纪念李学仁先生诞辰90周年所举办的画展现场,沿着李学仁先生用百余件作品为我们辟设的清婉化境,共同品读其艺术之道,回望其艺术人生。本次展览围绕李学仁在山水画创作中的独特表现方法,以时间和题材为序,共展出作品110余件,颇为全面地展现了他的艺术人生轨迹,更凸显出他鲜明的风格特征。
| 春江小溪 22.5×27cm 1987年
| 峨眉道上 34×45cm 1986年
| 龙泉月亮 34×44.5cm 1987年
一是
历古弥新,一纸清音
李学仁先生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数十年,足迹遍及蜀中,巴蜀,积累创作素材数千幅。其笔墨深受蜀地灵秀蒙养,多以方寸小品见奇,写得青山雄浑洒脱,绿水清澈明丽。山炊袅袅,草木葱葱。他的作品如《春江小溪》《峨眉道上》《龙泉月亮》等,既是对自然神韵的艺术再现,也是其心性品悟自然的率真表达。这些精品力作,清晰地呈现出李学仁先生自在轻超、历古弥新的艺术精神。
二是
取法乎上,汲养深厚
李学仁先生自幼喜爱绘画,又曾受教于著名书画家冯灌父、伍瘦梅、陈子庄等诸先生。又因其遍游名川大山,眼界广远,胸襟豁达,故而作品不拘泥于传统,却又不失古典的韵味。他擅长运用笔墨、色彩和构图,将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画作中,尤能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一种超脱尘世的意趣,让人心驰神往,于妙境之中怡然自得。
| 展览现场
三是
以小见大,巧裁方寸
李学仁先生擅长小品创作,曾创作了大量小尺寸的经典作品,展现出以小见大的潇洒自如,恰如《周易·系辞》所云:“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于细微处见真趣、于寻常里开新貌,正是画者的高明之处,而“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则更是其博采精收、游刃有余的魅力所在。
四是
张力满蓄,大开大合
绘画作品以其活泼的物象动律和丰富的视觉延展而呈现出强大的生机。奇巧的构图,洒脱的用笔,灵动的运墨,通透的设色,都是赋予作品运动感的重要因素。李学仁先生的构图,疏则虚空悬驻,密则彻达通透;笔味真趣朴拙,墨韵干脆洗练,色彩俊明和谐,既总章有法,又错落有致。品之析之,皆有所得。
李学仁先生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人生,为我们后学之辈树立了勤勉治学,见微知著的艺术人生榜样。
| 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著名书画家魏学峰
| 他的笔墨是“清”的,所有的作品,笔墨舒缓、宁静,由此我们想到了在这种静穆中追求山水画的大美
| 他的人品是“清”的,学仁先生做人非常清纯,他很少在大的场合抛头露面。几十年来,读书画画构成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一生
| 山清秀水宁河醉 123×28cm 1986
他作品的风格是“清”的,作品非常疏朗,画得很松,不管是大山川还是乡村小景,他都有一种清气灌注其间
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著名书画家魏学峰在开幕致辞里表示:非常高兴参加李学仁先生的作品展,受刘朴会长的委托,我代表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对这次展览的圆满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学仁先生的艺术在四川产生了广阔的影响,今天这个展览,名字我觉得取得很好,“一纸清音”,首先他的整个作品、艺术贯穿到他的人,无不体现出一个“清”字——他的笔墨是“清”的,所有的作品,笔墨舒缓、宁静,由此我们想到了在这种静穆中追求山水画的大美。其次,他作品的风格是“清”的,作品非常疏朗,画得很松,不管是大山川还是乡村小景,他都有一种清气灌注其间。第三,他的人品是“清”的,学仁先生做人非常清纯,他很少在大的场合抛头露面。几十年来,读书画画构成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一生。所以说我觉得这三“清”是对他最好的一个概括,今天这个展览让我们再一次想起画坛的这位老朋友,我们四川的画界应该梳理从张大千到陈子庄,一直到20世纪这些曾经为中国画作出贡献、特别是默默无闻奉献的老一辈艺术家。在此向学仁先生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
| 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花鸟画工作室主任、民进四川开明画院副院长张剑
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花鸟画工作室主任、民进四川开明画院副院长张剑在开幕式上表示,李学仁老师的画展终于按他老人家的意愿,在四川省美术馆成功举办了。只是有一点遗憾,他没有亲自参加到这个展览当中,我们都为这次展览而感到高兴。李学仁的女儿作为艺术界的门外汉,有一天找到我一起商量,酝酿为他父亲出版画册,当时正值疫情封控期间,画册出得特别慢。从她家中查看留存的作品情况到整理,从初步的排版到具体设计,反反复复的推翻、重塑,经历两年多的打磨,终于成熟了,最后正式出版了——筹备画展与画册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当时我有个概念,就是因为画展时间都是很短暂的,一般就是一周,其实会费很大的心力,但留存得更久远的是画册,所以做一本画册更加重要。李老师的作品都不大,他平时最喜欢的就是琴条,还有四尺六开的小品,他觉得更加容易抒发心中的情绪。我也常受他影响,画小品居多。李老师今天画展能在这个地方成功举办很不容易,他的子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作为参与者为他们感到高兴。
| 展览现场
李学仁的家属代表、李学仁的外孙常嘉翼(JOEY)在展览开幕式上动情地表示:这个时刻曾经在我脑海中想象过许多次,在筹备的过程中也感到过迷茫和不安,但当我真的站在这里时,却又感到无比的荣幸与感慨。此刻能够有幸站在这里,不仅是为了我心目中的伟大艺术家——已离开5年半时光的外公李学仁,更是为了呈现他漫长而又短暂光辉的年月里,倾其毕生留下的珍贵财富——绘画作品。
外公的画笔,如同流转的岁月,诉说着变迁与永恒。也是我幼年时被打开的那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传统艺术世界。如同诗经中所言:“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外公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就如同那终日采葛的人,一日不见所爱,便如隔三秋,深情而热烈。
今日之所以能在此,见证外公作品的再次绽放,离不开在座各位老师以及前辈的支持与关爱。感谢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省诗书画院、省美协、省中国画学会、四川美术馆、成都民盟书画院、莲界文化、蓉社画院、福宝印社、四川青城画院的各位前辈与老师。更要感谢阿年老师、刘朴老师、张剑老师等各位前辈和老师在这些年给予的无私帮助与支持。还要感谢我的家人,让这一刻成为可能,让我们能够在这里,一起感受绘画所带来的温暖与力量,一起见证艺术的魅力,也希望外公的作品能为向着未来传递一点星火之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虽然外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艺术精神与情感传达,将会如同永恒的月亮,经久不息地照亮后人的心灵。
最后,我谨代表我和我的家人,向所有支持这次展览的朋友们和老师们表示最深切的谢意。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明白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距离的远近,只有心灵的相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展览现场
| 开幕式合影
一纸清音——李学仁画展
展览时间:3月29日-4月12日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馆三号展厅
指导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主办单位: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中国画学会
承办单位:四川美术馆
协办单位:莲界文化、蓉社画院、福宝印社、四川青城画院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