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24国美发布】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6周年

2024-04-10 08:37:50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cb8d76660fa44b31e261978358bee92.jpg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96年前的今天,蔡元培先生在国立艺术院的开学式发表了《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的著名演说,提出“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改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藉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1928年的春天,中国首所国立高等艺术学府,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诞生,拉开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序幕。

  去年,中国美术学院以建校95周年为契机梳理教育思想、宣扬艺术主张、彰显国美风采,开启了朝向世界一流“百年名校”蓄力前行的新征程。2023年,学校创办“国美发布”平台,目的是在每年4月8日——国立艺术院开学典礼的纪念日,建立一个文化创意的公共发布平台。未来,希望“国美发布”能够超出国美,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乃至整个创意领域的开放的节日。2023年的国美发布,宣布成立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中国电影高等研究院和社会美育学院,并发布两个新事物——洞天:国美在线艺术社区(CAA Cosmos)和元宇宙艺术学院(Meta Art Academy)。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ed75502bca37700bb3e18e9156a37d6.jpg

  值此建校96周年之际,2024“国美发布”共发布五项内容:“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国美长三角艺术行动,成立AI中心、美丽中国影像中心、艺术通感研究中心。一个百年的学术工程,一项创新的艺术行动,三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背后是面向国美百年的学术策略。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所说:“今天的国美发布精彩纷呈,既有梳理学院文脉、塑造百年巨匠的研究创作工程,也有面向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艺术行动,更有两个AI交互发展的未来探索。在这里,我们寄望一座百年名校的‘经典之学’,也感受到了扎根中国大地、助力美丽中国的‘有为之学’,更看到了一种跨界融通、道器贯通的‘创造之学’。这一项项刚刚启动的事业,从多个维度呈现出国美人的开放视野和远大愿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9c4b5d7203039a1f57b23dab8610e83.jpg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1138f69e2aba6c7062c40df14c0c95a.jpg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发布“国美百年巨匠”,凝聚百年国美薪火相传之路

  中国美术学院96年办学历史上名师辈出,汇聚了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刘开渠、吴大羽、倪贻德、傅抱石、常书鸿等一大批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成就的艺术人才,培养了李可染、董希文、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罗工柳、李震坚、方增先等几代艺术大师。这座艺术殿堂历经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于时代洪流中弦歌不绝,于风云激荡中初心不改。国美百年,汇聚并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巨匠。他们是国美学脉代代传承最重要的印证,也是照亮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空的熠熠群星。他们有着文艺复兴的使命担当,勇立潮头的先锋意识,艺理兼通的哲匠精神,人文湖山的诗性气质,这些共同凝结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独特的学术脉络和精神品质,烙印在代代师生的心里,成为一种融入血脉的“国美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2c780d9292854592402144874ab8a2c.jpg

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发布

  “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自2023年起,中国美术学院正式启动“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直至2028百年华诞。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相继举办“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纪念林文铮先生诞辰120周年、吴大羽先生诞辰120周年、颜文樑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论坛、文献展等一系列重要活动,这一场场学术的交流,一次次思想的对话,述说着百年国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弦歌相继,在这场面向国美百年校庆的倒计时中,我们隆重纪念从1928年学校创立以来,在这里学习、任教、工作和成长起来的百余位已故的名师巨匠,向他们致敬。

  我们为名师巨匠塑像。通过凝聚着对先辈敬意和对艺术追求的一尊尊塑像,让他们的形象与国美的山水校园相融,矗立在国美人的心中,传递国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我们为名师巨匠举办纪念展览、研讨会。通过代表性作品、珍贵文献展览以及深度学术研讨,呈现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风范,体察他们的艺术思想和精神世界,凝聚推动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合力。

  我们为名师巨匠开展社会美育行动。通过讲座、工作坊、艺术体验等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其中,感受艺术对身心的浸润,领略国美百年风华。

  “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在名师先贤的指引下,我们坚定前行,用心、用情、用力“建设代表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为下一个百年国美撰写新的壮丽篇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3b50bcaec5c0e946c583db85ca6e3673.jpg

中国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省委宣传部副 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 ,为“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 工程”首批创作小稿揭幕

中国美术学院百年巨匠名录

(109位)

(以入校时间为序)

  林风眠(1900—1991) 画家、美术教育家

  潘天寿(1897—1971) 国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诗人

  林文铮(1903—1990) 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翻译家

  吴大羽(1903—1988)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诗人

  李金发(1900—1976) 雕塑家、诗人

  刘既漂(1901—1992) 建筑家、工艺美术家

  李树化(1901—1991) 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陶元庆(1893—1929) 画家、装帧设计家

  孙福熙(1898—1962) 作家、画家

  王悦之(1894—1937) 油画家

  雷圭元(1906—1989) 工艺美术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

  王子云(1897—1990) 雕塑家、美术史家

  李超士(1893—1971) 画家、美术教育家

  刘开渠(1904—1993) 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安德烈·克罗多(André Claudot,法籍,1892—1982) 油画家

  姜丹书(1885—1962) 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李苦禅(1899—1983)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方干民(1906—1984)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朱谦之(1899—1972) 历史学家、哲学家

  钟敬文(1903—2002) 民俗学家、教育家、作家

  滕 固(1901—1941) 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作家

  常书鸿(1904—1994) 油画家、敦煌学家、美术理论家

  庞薰琹(1906—1985) 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王临乙(1908—1997) 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沈福文(1906—2000) 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傅 雷(1908—1966) 翻译家、作家、教育家

  关 良(1900—1986) 画家、美术教育家

  徐梵澄(1909—2000) 哲学家、翻译家、诗人

  吴茀之(1900—1977)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吕凤子(1886—1959) 国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李剑晨(1900—2002) 画家、美术教育家

  邓 白(1906—2003) 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萧传玖(1914—1968) 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朱德群(1920—2014) 油画家

  陈之佛(1896—1962) 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丰子恺(1898—1975) 画家、作家、美术理论家

  傅抱石(1904—1965) 国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

  吕霞光(1906—1994) 油画家

  秦宣夫(1906—1998)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常任侠(1904—1996) 美术史家、诗人

  李长之(1910—1978) 作家、文学史家

  李仲生(1912—1984) 油画家

  李可染(1907—1989)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赵无极(1921—2013)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胡善馀(1909—1993)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黄君璧(1898—1991)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周轻鼎(1896—1984) 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倪贻德(1901—1970)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程曼叔(1903—1961) 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曾竹韶(1908—2012) 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丁衍庸(1902—1978) 画家、美术教育家

  史 岩(1904—1994) 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

  郑午昌(1894—1952) 国画家、美术史家

  诸乐三(1902—1984)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黄宾虹(1865—1955) 国画家、书法家、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

  蔡 仪(1906—1992) 文艺理论家

  溥心畬(1896—1963) 国画家

  苏天赐(1922—2006)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艾 青(1910—1996) 诗人、作家

  胡一川(1910—2000) 画家、美术教育家

  力 群(1912—2012) 版画家

  李霖灿(1913—1999) 美术史家

  王朝闻(1909—2004) 文艺理论家、雕塑家

  赵春翔(1910—1991) 画家

  王式廓(1911—1973)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董希文(1914—1973)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沙 耆(1914—2005) 油画家

  罗工柳(1916—2004)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吴冠中(1919—2010)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张 权(1919—1992) 歌唱家、音乐教育家

  阮 璞(1918—2000) 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

  刘敦愿(1918—1997)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段文杰(1917—2011) 画家、敦煌学家

  傅天仇(1920—1990) 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席德进(1923—1981) 画家

  陈佩秋(1923—2020) 国画家、书画鉴定家

  江 丰(1910—1982) 版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莫 朴(1915—1996)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彦 涵(1916—2011) 版画家、美术教育家

  张漾兮(1912—1964) 版画家、美术教育家

  卢鸿基(1910—1985) 雕塑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王德威(1927—1984)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张怀江(1922—1989) 版画家、美术教育家

  李震坚(1922—1992)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王流秋(1919—2011)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颜文樑(1893—1988)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以下以年龄为序)

  陆维钊(1899—1980) 书法家、书法教育家

  沙孟海(1900—1992) 书法家、篆刻家、书法教育家

  方介堪(1901—1987) 篆刻家

  朱家济(1902—1969) 书画鉴定家、书法家

  顾坤伯(1905—1970)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陆抑非(1908—1997)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陆俨少(1909—1993)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黎冰鸿(1913—1986)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埃乌琴·博巴(Eugen Popa,罗马尼亚籍,1919—1996) 油画家

  赵延年(1924—2014) 版画家、美术教育家

  顾生岳(1927—2012)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王卓予(1927—2010) 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周昌谷(1929—1985)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洪世清(1929—2008) 版画家、美术教育家

  方增先(1931—2019)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宋忠元(1932—2013)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蔡 亮(1932—1995)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万 曼(Maryn Varbanov,保加利亚籍,1932—1989) 壁挂艺术家

  刘文西(1933—2019)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孔仲起(1934—2015)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卢坤峰(1934—2018)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吴山明(1941—2021)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黄永砯(1954—2019) 当代艺术家

发布“国美长三角艺术行动”,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国美长三角艺术行动——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学脉相通、血脉相连。1928年2月26日,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一〇九二二号的国立音乐院召开,会上确定将艺术教育委员会常设地址迁至杭州国立艺术院,上海成为国立艺术院发起和招生工作的主要发生地。自此,中国美术学院与上海的“百年行动”拉开序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783b74180cb816cae3547fed31040d0e.jpg

中国美术学院长三角艺术行动发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a70c8076eac29c87c14c3a67b0ec84b.jpg

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卢涛发言

  2023年12月27日,中国美术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质资源共建共创的新局面。今天,我们通过发布“国美长三角艺术行动”,锚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探索“艺术-科技-思想充分联通、高校-政府-企业深度协同、教育-产业-社会整体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

  DIU国际设计智造联盟(上海)中心行动:2023年12月15日,中国美术学院与上海市杨浦区共同打造的DIU国际设计智造联盟(上海)中心项目正式启动。DIU上海中心总体定位采用“DIU运营总部+发布中心+科艺展馆+园区基地”的模式,致力打造一个“艺科商教”四维融通的创新联合体。

  长三角文化艺术高地行动:2024年,我校将联动上海多个文化艺术场馆,携数个年度重要展演亮相上海,开展长三角国际文化形象提升工程,打造贯穿全年的“艺术四季歌”。其中包括:(一)“上海青年科技艺术大展”,2024年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与跨媒体艺术学院,将在上海打造一场科技与艺术融合创新的科技设计大展;(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大展”,今年11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将举行自学院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巡展,展览将全面呈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几代教师的整体面貌、创作水平与教学理念。

  长三角全球设计创意社区行动:中国美术学院将携手上海市,盘活利用现有工业遗存、历史街区等空间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意社区,为青年创意人群和创业校友提供众创空间与产业转化平台;促进设计创意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优质文化内容与影视剧、游戏、动漫、图书等领域开展知识产权全流程开发及数字资产确权,并在长三角实现产业落地转化。

  社会美育大平台行动:提供“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美育服务,2024年计划在上海市相关中小学和社区,设立多个艺术传播基地,开设面向公众的艺术专业通识课程和线下文教体验工坊,以期将丰富多元的专业学科资源转化为培育人文艺术社会氛围的肥沃土壤。

  中国美术学院张江校区提升行动:立足“国际创新策源地”的功能定位,积极布点跨学科交叉研究院所和实验室集群,探索国际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新机制。

  “名校大城、交相辉映”,未来,国美将代表浙江高校积极投身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的最前线,凝聚起原始创新、突破创新的磅礴力量,打造文化艺术、创新设计、先进制造赋能数智社会的实验场,形成艺术、科技、产业跨界融通的创新联合体,将艺术设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转化为落地生根的新质生产力。

发布“三个中心”,同心共筑艺术教育新未来

  ——美丽中国影像中心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倡导“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旨在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创平台。三年以来,美丽中国研究院建立了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从海量数据中甄选出全国千余个文化艺术力量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优秀案例,建立了一个落地生根的实践者网络和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想者智库,涵盖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工程师和公务员等社会各界,并从具体实践探索新命题,总结出“山水城乡”四方融合、“文教商旅”四维联动等发展新模式,为赋能文化传播,推动社会创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创造性能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df0d402958c1f56276fa58333e01c90e.jpg

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高初发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6da3d3cc36466221fd5b3407bdd46411.jpg

中国美院金一斌上台为美丽中国影像中 心授牌

  在此基础上,美丽中国影像中心正式成立,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李舸担任美丽中国影像中心主任。美丽中国影像中心(Photography Center of Better China Institution)由人民网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建,携手中国的摄影家与摄影者共同参与,是汇集、采集、生成美丽中国影像的平台,以生成具有历史、当下与未来意义的中国图像为使命,汇集行动,采集光影,生成美丽中国影像志。

  今后,美丽中国影像中心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视觉资料库与影像发布平台,计划以每年百万件基层摄影工作者影像入库为目标,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中国革命与社会变迁的影像文献为方向,记录美丽中国建设过程,助力城乡发展与振兴;记录参与其中的行动者、实践者、思想者,关注历史与当下的中国。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所说,艺术的根本任务是“世界的发现与人的发现”。艺术家的责任是创造、是生发,为人类拓展出新的身心经验,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可能世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c3d1f3b28a43709a1c7cb116de8eb656.jpg

AI 中心主任、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美术总监陈岩发言

  人类历史正处于又一次加速期,我们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AI应用技术和工具的自我快速迭代,为今天的教育、文化和艺术创造带来了巨大的震荡。我们要思考的是,人类如何与AI一起进化:两个AI,一个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另一个是艺术智性(Artistic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越发达,人类越需要艺术智性。人工智能不只是研究和制造的工具,更是感知和思维的工具;它还是每个人自我认知的媒介,以及人类社会意识的镜子。艺术的天命是带给人间一种创造性的生活,艺术教育的责任是人的保存与人的发展。中国美术学院正是在此背景下,主动地应用新技术、积极地拥抱人工智能时代,AI中心因此应运而生,正如他们的宣言“以艺术智性牵动人工智能,用艺术开启下一个超人工智能时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269b4154f18ccc75dfb5fbf79a0d9013.jpg

AI 中心主任、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美术总监陈岩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CAA AI Center)将艺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结合研究,用艺术智性去联通和牵动人工智能,研究两个AI——艺术智性VS人工智能,对AIGC多维应用场景研究实验,对AI教育应用场景进行研究开发。除了对“数码客体”(digital object)的研发之外,更要推动一种更根本的“数码主体”(digital subject)的研究探索。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要鼓荡起两个AI的互鉴、纠缠与辩证,这一全新的数码主体将在与“人工智能+艺术智性”这两个AI的缠斗、耦合中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一种能够驾驭算法甚至反超算法的“人+AI”的复合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3adaf0cb5860fc02e8a35d511d7e7f9d.png

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上台为 AI 中心授牌

  AI中心将落地北京、杭州两地,全方位展开各类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整合贯通各个相关实验室研究方向软硬件资源,以中国美术学院全学科优势为依托,以全国数字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共同体,以浙江省数字艺术与混合现实重点实验室、空间算法实验室、浙江省科艺融合交叉创新重点实验室、科艺融合研究中心、国家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元宇宙艺术学院、DIU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国美研学全球网络、教育部文创智造实验室为基础底盘,同时联动国际影响力平台,如国家软实力中心柔远智库联合研究室等。AI中心不仅面向教学实验、创作与研究、也面向产业和社会服务。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由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美术总监陈岩担任主任。

  ——艺术通感研究中心

  艺术通感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Art-Synesthesia, RCAS)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基于艺术人文立场的通感研究机构。中心旨在发掘艺术本源之意识、跨领域开拓多种感官与艺术之无穷组合;突破脑神经科学对“通感”(synesthesia)概念的生理学定义,延拓艺术通感的人文空间。中心将通感视为科学与艺术的交叉点,以新方法深入研究艺术史经典作品中感官模态的交互关系,志在触达艺术高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切艺术皆趋向于音乐”的通达境界,重新打开“通人之学”的路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70a6561922512171dad01aacec1a69eb.jpg

艺术通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院首届哲匠奖得主范景中教 授发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d195fab683a6ae78280da808cc3d212e.jpg

艺术通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院首届哲匠奖得主范景中教授发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26c980ebdf593af82f8544b1b6deee57.jpg

许江教授上台为艺术通感研究中心授牌

  研究中心将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展开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意识、语言、空间、色彩、心理等为专题的跨学科研究,连接视觉与音乐、诗歌与绘画、色彩与音调、光线与建筑、味觉与心理、香学与气味审美等交叉领域。中心同时向多方优势学术资源开放,目前已经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维也纳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国际重要院校的通感领域研究专家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国内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国际性多学科的艺术通感研究共同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696ca9934455ffe23e8f00a40185fb7b.jpg

艺术通感研究中心 发布

  艺术通感研究中心在2023年举办“通感·博雅”国际学术论坛,作为全国首个以通感与博雅通识为主题的论坛,以人文主义为底色、以通感为核心主题,强调学术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呈现多维度、深层次的世界通感研究分享,探讨认知神经科学与艺术人文的多重交叉。

  艺术通感研究中心主任由著名艺术史学者、博导范景中教授担任。

(通讯员:刘杨 王怡航)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