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现场 | 高名潞、邵亦杨、肖戈:探讨微观中的“二十一世纪艺术”
2024-04-13 20:44:10 未知
2024年4月9日,“阿拉斯加的鳕鱼——李琳琳个展”学术对话活动在Yan Art艺术空间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著名艺术史学家、策展人高名潞教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文学院副院长、艺术史学家邵亦杨教授,以“探讨微观中的‘二十一世纪艺术’”为主题进行深入对谈,由凤凰艺术总编辑、凤凰中心馆长肖戈担任主持。
“阿拉斯加的鳕鱼”,展览现场
《瞭望塔》,钢管、水、沙袋、动物标本、地毯等综合材料,2024
在Yan Art空间所呈现的李琳琳个展中,一层展厅展出的作品《暸望塔》,以其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视觉元素,成功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体验空间。例如,重新粉刷的墙壁颜色,展厅两侧墙面上悬挂的“Men”和“Women”字样的霓虹灯装置,其光影投射于深邃的水面之中,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既能感受温度变化又能进行深度冥想的空间。
二楼展厅作品现场
二层展厅中,艺术家运用金属框架与地图元素,打造了一个充满对话性和想象力的空间,引导观众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作品《AI绿色通道》与《一个七天的世界》以生命为核心主题,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与新生的希望。此外,作品Trephō(泰雷弗)与《鱼缸》(天道酬勤)、《伊甸园》、《胎盘》、《遗忘之镜》共同构建了一个涉及文字与表意、日常与超验、个体与共性关联的综合体系。二层空间还特别设置了艺术家的临时工作室,通过视觉、触觉与情感的多重交织,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想象与反思的艺术世界。
《AI绿色通道》,AI绘画技术,草坪,2024
《一个七天的世界》,综合材料,2022-2024
《鱼缸》(天道酬勤),九条鱼、鱼缸等,2023-2024
在学术对话环节,与会嘉宾集中讨论了以下三个议题: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认知;21世纪艺术的潜在变革;以及如何界定和讨论类似李琳琳这样的艺术家。
对谈现场
对谈现场
高名潞教授在其发言中提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历经了从乡土现实主义的兴起到80年代的文化本体探索,再到90年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性”检验,以及21世纪初艺术市场的兴衰更迭。在此过程中,艺术风格不断演变,但也暴露出对持续性和学术共识的缺失,导致艺术界在市场波动面前出现失语和方向迷失的现象。
他强调,为了艺术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反思如何坚持和深化那些有价值的艺术实践,使其发展至极致,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派和流派。艺术家需要具备定力,持续地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推向极致。在当代艺术的多元交流和碰撞中,艺术家应找到自己的定位,坚守自己的创作理念,从而在不断变化的艺术潮流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在艺术理论领域,关于当代艺术的界定和理解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艺术批评和历史研究方法,如历史化整合和形式分析,虽然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面对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现象时,其局限性逐渐显现。在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艺术界开始寻求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全球艺术。
李琳琳的作品展现了她作为女性艺术家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尊重,其创作手法回响了90年代中国“公寓艺术”中女性艺术的亲和与直接性,将日常物品转化为艺术表达,体现了中国女性艺术的显著特点,即从激进到温和自然的转变,并强调了与个人生活紧密相连的创作主题。这种艺术实践不仅展现了女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也彰显了其作品的持久价值和发展潜力。
李琳琳的展览和作品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契机,提示我们可能需要从过去的“求证”思维方式转向更加注重个体体验和感受的“体认”方式。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艺术家更自由地表达个人视角,也有助于批评家和学者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通过这种平衡,艺术创作和批评可以更加开放和多元,促进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交流和互动。
邵亦杨教授在讨论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艺术标志着与之前时代显著的不同,其特点是艺术与其时代的紧密联系和对话性,强调了全球文化平等交流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艺术运动的框架,而是更加自由地探索多样化的艺术实践,体现了艺术的共时性、历时性和错时性,其中创造力成为了艺术的核心价值。
艺术的当代性不仅仅体现在形式和视觉上,更在于其思想深度和创造性。艺术家的作品应当是个体化的“言说”,而非单纯遵循规则的“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触媒,不仅应具有想象力和吸引力,还应承担起反映和揭示社会问题的责任,推动社会认知的改变,这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十日谈》,三十套中学课桌椅矩阵式摆放,综合材料,2015
李琳琳的艺术创作在形式与思想上均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她的作品《十日谈》无视年代的隔阂,触动了跨时代共鸣的神经,展现了对日常生活状态变迁的敏锐洞察和批评性思考。她通过艺术探讨的问题不局限于特定文化背景,而是触及了普遍存在的社会议题,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持久性提示我们,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够超越时间和文化的界限,引发深层次的反思和对话。
同时,李琳琳的作品也强调了艺术的跨文化和跨时代对话性,她与历史上的艺术家们共享着对艺术普遍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艺术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思想和精神上的探索。历史上许多艺术家之所以未能在艺术史上留名,往往是因为缺乏思想深度。中国艺术界和文化制度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展示和认可那些具有深刻思想和创造性的艺术实践,这是推动艺术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关键。
肖戈馆长在评价李琳琳的创作时指出,她是一位充满活力且具有深刻思考的年轻艺术家,她的作品在视觉、形式和内涵上都展现出强烈的冲击力和独特的个性。在最近的女性艺术家展览合作中,她的勤奋和对艺术的热爱显而易见,她不仅全程参与布展工作,还激励团队投入极大的热情。她创作的大型、景观性作品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出于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和自我表达的渴望,她将现成品转化为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尽管当代艺术界受到资本和市场的影响,李琳琳的创作精神却体现了一种不计成本和付出的纯粹艺术追求。她身上所展现的坚韧和执着,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年轻艺术家中尤为难能可贵。这种“牛劲”预示着她在艺术道路上的巨大潜力和成功前景。坚持自我和创作是艺术家成功的关键,而李琳琳的未来无疑是光明的,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引领她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
结语:为了艺术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反思如何坚持和深化那些有价值的艺术实践,让它们发展到极致,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派和流派。艺术家需要具备定力,持续地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推向极致。在当代艺术的多元交流和碰撞中,艺术家应找到自己的定位,坚守自己的创作理念,从而在不断变化的艺术潮流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价值。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年轻艺术家更多的关注,他们的独特感受和视角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被提升和总结,为二十一世纪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实证和启示。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