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方旭老师专访

2024-04-16 16:51:13 未知

1、这个展览名称为什么叫 “生长”?

展览叫生长,其实是对我来说比非常有意义,毕业10年来,这次展览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包括绘画,雕塑,手稿,还有木刻版画,所以我把这些放在一个展览里面,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另一方面也很全面能展示我想法。“生长”不光是我的作品在生长,也是我个人在不断的“生长”。,我希望我像一棵树一样不断的扎根,不断的滋养自己,沉淀自己;从萌芽,到慢慢的从土里面努力冒出来。所以展览叫做“生长”,这个是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一个题目,希望它能慢慢的延续下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14adf3bef974e9afd105e429381b5d1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b07ba3930791b137a9cc8551dcd34ffe.png

2、这次展出的作品比较丰富,有水墨,有雕塑,有油画,这些多媒介的创作是你的一种探索,同时也都是体现你生长的题材吗?

对,我的兴趣非常广泛,涉猎也非常广泛,不光是在自己雕塑领域。

我是从小学习画画,从小就是临摹小人书上面的图画,看《金刚葫芦娃》的图册,我从头到尾临摹下来,这个可能在我当时就种下了一个绘画的种子,我也特别擅长,亲戚朋友都说我有天赋,被夸的多了,所以从小在这方面比较有自信,我也很热爱画画这件事。我涉猎的不光是绘画;我一直以来都是在围绕着做我喜欢的题材,那这个喜欢的东西可以是不同媒介的,可以是油画,水墨,也有书法和篆刻,还有陶瓷和雕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14e4cf6659d430148b929ccaf1e434ec.png

这次展览,对我来说是一个脉络梳理,这种梳理是让大家了解我不光是一个雕塑家,也不是一个画家,那我想呈现的是多媒介的主题。这个展览其实我并不着重在技法上,我更想传达的是我的理念和想法。

当我画到水墨的时候,笔触不断的在延伸,从一米到两米,从2米到18米到20米,我从来也没想过“笔墨”技法,脑海里大概有个构图,然后想到哪儿就画到哪儿,画到哪儿就想到哪儿。我的风景仿佛是在我笔下流淌出来的,画这幅长卷其实就像沿着思绪舞蹈,没有想太多反而是最没有负担的,思绪仿佛真的舞动起来了,自己也融入在画中,变成画的一部分。喜欢站在风景里画风景的感觉,就像跟随着自己的毛笔,欣赏各种植物,

体验各色风情,很是美妙!

从我的水墨不断的延续,在不断尝试当中我又发现了一片新的天空,就是《波动》系列的产生,线条在不断的重复的时候,水就不再是水,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能量波,当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信号我们是看不见的,对宇宙的这种波动,能量的传导,每一个人的气场互相的影响,这种能量波动是看不见的。它是一个跟你感觉产生互动的编码,当这个波纹在你眼前错动的时候,它什么也不是,也什么都是。这种“是与不是”之间自然就有了定义,是咱们生活中没有过的视觉体验,但是这个视觉体验会让你内心里种下一个种子,让你内心泛起一个小小的波澜,所以这就是我不断延续画线条的意义,只要不断画下去就会有“希望和意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2daad13ae15ead8c157387526e1af68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84c36467b0b0d2dfa347daf8eec0bba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19b356b24f134b4b63a31148452b279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6a21ca22ae77c1df91783518d89f8a1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3a5af3da41961a9bc0c35c82298b3f4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51aa6866bf090aa7b62b447e63e04a0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4a9e67353fdb8c46e0eb86b95124c6d4.png

3、您身后的这件作品叫《生命村》画这张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个体验?为什么叫《生命村》?

我的好多想法都来源于《生命村》,这一件作品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画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从大到小,这件作品我当时画的初衷,其实我并没想呈现出来什么宏大叙事,也没想要有什么结果,我只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宣泄自己的情绪。像刚才说的,我是在站在风景里边画的风景,那这种在风景里面画的风景其实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是内心的独白。我想把内心所有的想法一五一十地抒发出来。梁峻老师说的特别好,她说我在画画的时候,像在修禅,当我“参禅”的时候脑海里是空空的,内心是平静的。画之前我没有去预先设计,如果我要是预先想好的话,我相信我是画不出来这么大篇幅的,也延续不下来。因为我一边画的时候,在想怎么去把眼前的这个线条画好,就像铃木俊隆说的:“你吃饭的时候吃饭,你睡觉的时候睡觉”。那我画画的时候就是在画画,我画线的时候就是在画线。当我沿着这种思绪画的时候,我把它整张画组合在一起,最后退远一看其实对我来说是一种惊讶,一种震撼。我在画的时候特别愉快,这种愉快也许是开悟了那种的愉快,是我做别的体会不了的,这个对我的影响很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1c3d5111980f43f75d510f2a191656f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8a568d0dffb5b5bad63547fec0b7435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0a335a28768b76759262dc7a7e99b0f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0730c8f751729091fb3c68470c235759.png

4、您的雕塑作品已经被大家广泛识别,特别是您的《半个微笑系列》,可以聊聊这个系列的作品吗?

半个微笑系列其实我从大二就画出一些眉目,到现在十几年了,这个系列我一直持续探索着。半个微笑系列起源于我的草稿速写,有一天我不经意的一个速写,从头到脚一根线画下来,包含着我想要的所有形体和结构,头、颈、肩、胸、腰、胯、膝、脚,很精彩又很极简。每一个具体的结构,每一个具体的形体的空间变化,都体现在这一根线条里面,这让我很兴奋,也是很具挑战性的事情。

半个微笑系列最开始的时候我还有耳朵,还有两个眼睛,但到后来我把头发去掉了,耳朵也没有了,眼睛就剩一个,减到不能再减。这就形成了我自己的美学观点,如果缺掉一个元素或者多加一个,就不能称之为半个微笑的符号。所以对我来说,这个其实是一个里程碑。其实这需要不断尝试和坚定下来的勇气。其间我也彷徨过,也动摇过。当我每一次做出来新的东西的时候,对我来说其实是超越,也是一个信心。我在想,这半张脸它的意义在哪里?后来慢慢想明白,它的意义就是“我”自己。像梁老师说我画的都是自画像。说的很一针见血,半个微笑系列其实是我自己内心、精神和灵魂深处的剖析。也许,我画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它是对于人的最根本表现和解读。我觉得这个不能下结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72c6ac80c784434c68956eafe895964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b9e292af8adff66cd97f032778bfe48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f7302ae91333501995823dab8ebc28f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d204818b264cf1c311900bbd6354314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338b5f102c7624ad1cafd3db333f7942.png

每一个人都有两面性,分两半看,一半是自己,一半是对外。 一半是自己希望隐藏起来的,深藏在自己内心的,是把所有苦痛、挣扎、彷徨、无助.....五味杂陈,只有自己能排解,也只有自己能消化,这个是半张脸成因所在。另一半就是对外的一半,我们在社会中变换着不同的角色,儿子、父亲、老师、朋友.......当你在社会中扮演的不同的角色的时候,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就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角度......这种对外的方式就是这个灵魂的另一半。当我想到这一层的时候,半个微笑系列自然就有意义,而且延展空间非常大,也是我坚持这么久的动力。虽然只有半张脸一个眼睛,用一根线条画下来,其实是千变万化的,半个微笑分布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也许在你内心的某一个“房间里”深藏着“半个微笑”,连你自己都不曾知晓,直到看到我的作品才找到了共鸣。

5、目前您的系列作品其实非常具有符号性。关于给您定义为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您怎么看?

纯粹的艺术语言,对我来讲,我没有定义纯粹的艺术语言是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其实是一种美学,当我在画画的时候,做雕塑的时候,自然会呈现出一种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可能是我没有注意它,它自然流露出来,流露出来每一个人自己的好恶和习惯,这种好恶和习惯持续久了,假以时日后,就有可能会成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前提是一定要不断的尝试、探索和寻找,然后坚定的走下去。

6、这个展览叫“生长”,除了您作品的“生长”之外有没有包括您个人的一种成长含义?

当我在不断画的时候,内心是一直在延续着这个脉络在生长的,当我“生长”到一个阶段的时候,我发现这些都不是设想能左右到的,自然而然就延续了,就像“树”有了阳光雨露,它自然而然就长大了,只是需要些时间。有人说:“方旭你是怎么能想出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其实就像参禅一样,当你把问题摆在面前,静下心来坐到那儿的时候,答案自然而然就呈现在你脑海里,这个是我最珍贵的收获。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相信在我画画的时候,就是开悟的状态。我不去思考它的外延,就只沉浸在当下,对我来说就是天人合一,水乳交融的过程。这是我个人“生长”最重要的体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7db5a04e03331394a10c11f266666f7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f68ef917c0527c349e92c1b56a46533b.png

7、作为一个职业艺术家,创作时间要占用您生活中多少的比例?特别是您的大幅作品非常耗时,有时间陪家人吗?有时间享受生活吗?

其实我一直就没离开过家人,我们的工作性质是比较自由的,规律的工作生活其实比较不容易实现。

我常跟人说:我把我所有的耐心都给了我的艺术,对我感兴趣以外的方面都没有太多耐心,当我沉浸在绘画里的时候,我就没有这个烦恼,而且我特别舒畅。如果几天不工作,我就会开始焦虑。

看上去我不像社恐的人,我觉得我有点社恐,有点想回避接触不认识的人,我还是非常宅的,大多时候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但是有的时候也不得不出来参加一些活动和展览,我也在做平衡。我相信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也是由艺术来调和,我画的花花草草,大部分都是我养过的。艺术就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包括我养鱼,养狗,所以说我是在生活中自娱自乐,兴致勃勃的人。每年我都会不定期忙碌创作一段时间,这期间集中的时候甚至是100%的时间,我连睡觉的时间都顾不上,急着想把它呈现出来。就像在咱们这个展览之前,《雨后彩虹》我画了四天三夜。当我第一次看见那面墙,我觉得缺一张我想要的理想作品,那我就一定把它画出来,这并不是在赶作品,我喜欢这样的挑战,也有特别强烈的愿望,想有张更好的更适合的作品放在那面墙上,然后我就把100%的时间和心力全部压上去。我就是这样的人,个性使然。我喜欢用这样的方式享受生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ef897a1eded422a4ea4bb2a3e5aec60e.png

​8、会对自己的艺术创作和未来特别的规划吗?

要谈到规划,我更喜欢不期而遇。对未来的预期我是有设想的,但是不好说,有时候做着做着可能就往计划的另一个方向去了,也许比规划的还要好。我会简单有一些计划,有的是展览计划,有的是创作新系列作品的计划.......剩下的就顺其自然好了。

我的计划大多来源于我的作品,作品数量也决定了每一年的展览计划。就像我和梁老师的认识,是巧合和机缘,我们见面聊得非常的愉快,然后梁老师说:“方旭我一定给你做这个大型展览”。听后我特别的感动,这个就是我想说的不期而遇的规划。

记者:赵海东

图片:方旭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