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现场 | 探索新时代艺术的边界——“AI超感界: 混合媒介与人工智能艺术融合展”隆重开幕
2024-04-22 16:06:49 未知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代艺术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由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馆主办、上海泽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AI超感界:混合媒介与人工智能艺术融合展”于2024年4月18日在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38号1F城市创艺空间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旨在展示AI与当代艺术结合的最新成果,探讨AI在艺术创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影响。
展览现场
“AI超感界”一词指涉超越传统感官经验的艺术体验。展览汇聚了15位相关艺术家,他们利用混合媒介——结合了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新兴的数字技术、算法模型等——创作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AI作为辅助工具的潜力,更将AI视为合作伙伴,甚至尝试赋予AI独立的艺术家身份,共同创造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展览现场
“AI超感界:混合媒介与人工智能艺术融合展”
“AI超感界:混合媒介与人工智能艺术融合展”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算法绘画”、“灵境场域”和“声光交互”。
在“算法绘画”单元中,艺术家使用数字技术与AI算法,重新建构绘画的逻辑,将人的思维与计算机的运算功能、Al的强大算力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是对现实图像的算法转化,在生成新图像的同时又“涵化”着以往的信息。其二是AI与不同媒介逻辑的碰撞,数字孪生、水面墨拓、行动绘画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在践行的过程中与AI形成算法上的互动。其三是算法绘画在人机互动中不但实现了某种视觉创新,更开启对绘画本体的革命。
展览现场
“灵境场域”单元则回应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关于虚拟现实的创想,探讨了AI作品的“灵韵”和原创性问题。“灵”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认为艺术品的复制品消解了原作艺术品的“灵韵(Aura)”。因此,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可能具有产生灵韵的潜质,这些作品也挑战了艺术的“原创性”概念,提出了机器和人类如何共同创作的新议题。
展览现场
“声光交互”单元通过引入互动性,将观众从被动观看者转变为参与创作者。利用AI传感器和实时数据流,观众的动作和声音可以即时影响作品的展现形态,实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参与模式。这样的交互不仅丰富了艺术表达的维度,也使得作品本身成为一个不断进化的有机体。
展览现场
《超越感知:人工智能如何介入当代艺术?》学术论坛
4月21日下午,展览如期开幕,并于当天15:00举办以《超越感知:人工智能如何介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展览学术主持、上海大学文学院刘旭光教授主持论坛,上海美术学院金江波教授,同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于幸泽副教授。参展艺术家、深圳技术大学胡婧璇副教授以及展览策展人于蒙群博士均从自身角度出发,探讨AI在艺术创作中的多重角色。通过跨学科的对话,讨论在人工智能介入下,艺术创作的新境界以及艺术与技术共生的未来趋势。此外,论坛嘉宾就人工智能如何影响艺术观念、审美价值等议题进行深入思辨,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提供多元、前瞻、探索性的见解。
学术论坛现场
论坛上,学术主持、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旭光教授表示:美学家视角下的新时代人工智能艺术,挑战了我们对美的传统认知。在AI的助力下,艺术是否仍保有人类的自由创造力?从这次展览中,我们看到了肯定的答案:AI艺术是人类与机器协同创新的结晶,它依然闪耀着美的光芒。对于AI作品的所属权,艺术家仍是创作的主导者。AI为艺术家注入了新的情感,成为创作的催化剂。艺术作品与心灵之间有着一种“同构”关系,这是人类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固有方式。AI艺术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更触发了新情感和新思想,进而激发了新的创作灵感。这种创新展现了AI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
学术主持、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旭光教授论坛发言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教授表示:AI的强大算力超越了物理时空,为人类艺术带来多元化和多样性,使其更能逻辑化地理解和执行人类指令。在当下,AI生成的图像不仅接近人类想象,甚至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实现了审美和艺术表现的突破,助力塑造新的虚拟世界。尽管AI在行为逻辑、社会逻辑、认知与表达上为人类提供了帮助,但关于其未来发展是否会对人类带来问题,仍需关注。尽管机器不会受情感影响,但艺术的审美与表达高度个性化。因此,我坚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AI无法取代人类,而是在人类合理合规的使用下,协助我们共同维护、管理世界,并塑造新的艺术形式。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教授论坛连线发言
策展人于蒙群博士表示:在“人工智能+”的全新时代,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一个科技概念,它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艺术领域。在策展前期和艺术家们的深入交流后,我们提出了“AI超感界”的全新概念,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潜力,也推动了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塑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助力文化艺术创新发展。这体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自信与担当,同时也为上海市的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策展人于蒙群博士论坛发言
论坛结束后,由于蒙群博士进行策展人导览,引领观众享受展览。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与科技交融的对话性展示,更是对艺术边界的一次探索性拓展。它引发了关于技术进步如何影响艺术创作和观念刷新的深入思考,同时也提出了在人机协作过程中,人类艺术家的角色将如何转变,以及艺术的本质是否因AI的介入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的问题。
据悉,“AI超感界”展览持续至5月11日,展览不仅展现了AI在艺术创作中的广泛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和欣赏艺术的无限可能性,感受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AI超感界:混合媒介与人工智能艺术融合展
学术主持:刘旭光
策展人:于蒙群
展览助理:李陆威、段其昂
参展艺术家(以姓氏首字母排序)
陈汉、胡婧璇、郝方圆、蒋乃骏、刘宸、卜天、司建伟、帅鹰、孙跃峰、陶轶、徐今今、徐子薇、张超、张琪伟、AI张超
主办单位: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馆
承办单位:上海泽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城市创艺空间
协办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支持单位:上海春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024年4月18日-5月11日(9:00-17:30)
展览地点:普陀区文化馆1F 城市创艺空间(兰溪路138号)
(责任编辑:王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