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带你看展览 | “劣纸·良画” 探寻齐白石画稿与创作的关系

2024-04-29 20:57:56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5927765288de1bef9457f104baf6b349.jpg

纸,是书画创作最基础的材料。不同类型的纸张,其薄厚、松紧,吸水力以及墨色的渗透力均有差别。同一类纸,因各代技师造法、各代工艺水平又有区分,正所谓千人千纸。纸的独特质感所幻化出的表现力,更让一代代艺术家不断琢磨笔墨,而中国书画的魅力恰恰源自于此。

齐白石一生作画数万张,凡纸留痕,不拘泥画纸贵贱。他熟练掌握了多种纸张的特性,并为自己所用。因此,对这些画纸的研究,就成为我们寻找其艺术妙意的途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befd8df9e2f0acf6eb0cae37a80e90ff.jpg

媒体见面会现场

4月27日,由北京画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支持,北京画院美术馆与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展览“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与广大公众见面。不同于以往的专题展聚焦齐白石创作的最终成品,此次展览旨在以“纸”为切入点,整理白石老人日常生活的杂笔、墨痕留存的粉本,梳理其画纸的种类、特点。借助这个新的视角,展览将探索齐白石艺术灵感的开端,解读其独特的视觉图像生产方法,洞察这位“北平老画家”纵横一生的创新与探索、逸趣与智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473886357ed544357cb57648a38a52c2.jpg

展览现场

纵观齐家画稿,纸张材质不一,包装纸、练字纸、边边角角的余纸、油污纸,皆能为他所用。因劣质的材料、琐碎的笔触,这些作品的价值易被低估。然而正是借助“劣纸”诸多的特性,齐白石能够常常创新技法,时时遣景入画,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大匠风范。展览甄选齐白石艺术精品共计74件套,其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珍藏的一套二十五开册页《花卉图稿》,在尘封数十年之后,将首次面世。借此良画,展览愿为观众朋友们奉上一份春夏之邀,为白石老人献上一百六十周年诞辰的祝福。

画纸如山

北宋欧阳修曾在《试笔》一文中写道,“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案桌上的笔、墨、纸、砚,是文人挥写翰墨的工具,在青灯黄卷之下见证古人的哲思。它们也是名士收藏、鉴赏以及赠友的雅玩,传承着千百年间的丹青逸事。由此,也常常衍生出“试笔”、“试纸’的概念,即试用新开封的、亦或是多年鉴藏的纸、笔来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bacb9b2f99ba98fc4cd11e1964dcfdc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00a335d1f66fe50fca5074e9cedcf25b.jpg

展览现场

齐白石也爱试纸、试笔、试色,延续此种文人雅趣。与此同时,借助陌生材料的不确定性,更能出现意外的笔墨效果,从而拓宽其艺术语言的面貌。作品题跋中的诸多“试”字,足见老画师对于笔墨的珍藏,以及对笔痕墨迹偶然得之的喜悦。

在“画纸如山”这一板块展出了一批齐白石试纸、试笔、试色之作。

陈年纸通常指存放年份较长的宣纸,因其优质的手感,比新纸更受画家的青睐。随着时间流逝,纸张在自然环境中经历了吸潮、干燥的过程,其中所含的植物纤维变得柔软而有韧性,因此陈纸更加绵软,入墨的效果更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d3f748e5cb02fcdd5e84e949f8f6895c.jpg

展览现场

齐白石就会收藏一些陈年纸,在展出作品的题跋中我们会看到“得陈纸偶成之”、“旧友赠陈年纸欣然试之”等,将偶然所得快意笔墨的心情记录了下来。

据胡佩衡与胡橐在《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中所述,齐白石最常用料半作画。这种纸表现力强,却因渗水过快,容易洇墨。白石老人对此材料得心应手,能够很好地控制水墨在纸上的晕染效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879a895b037f56484911ee642964e0d2.png

除书画用纸外,艺术家也需要用工具纸来临摹、拓写图画。这些纸具有半透明不可渗透的特性,且价格低廉。北京画院藏有一幅齐白石画在透明塑胶纸上的蜻蜓线描稿。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的体会不同纸的性能,展览还邀请了北京画院的画家范琛做了一些具体的示范讲解,如生宣、熟宣、绢本之间的区别,以及笔墨呈现的痕迹效果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bbbc3162ea5f6c4165c0b2f7e75b60d5.jpg

展览现场

除了试纸,齐白石也会试笔、试色,如《鱼虾蟹》的题跋中写道,“得佳笔试画之,甚喜,顷刻间成此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e87ff3712bcd522f51b027c67096c2c.jpg

鱼虾蟹

齐白石

纸本墨笔 134cm×33.5cm 无年款 轴 北京画院藏

题款:得佳笔试画之,甚喜,顷刻间成此幅。白石。

钤印:白石翁(白文)

如斯眼前

齐白石曾在一篇手稿中写道,“远望北岳如咫尺,送行数百里。在目间若画,惜火车上未先置纸笔,不能为山岳写真面目。”能随时作画记录灵感,方是一桩乐事。白石老人的艺术创作并不局限于室内的画室,而是延伸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捕捉那些平凡中的不凡,记录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这些作品虽然看似简单,却真实地反映了他创作时的灵感火花和情感波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2447bea65a84d6e0393189a74268ff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bba1d9031ee9e8bfd467c7ffa260d66d.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1f82b2da18423cd68f5aa6d325367c99.jpg

齐白石

纸本设色  57cm×22.5cm 1920年 托片 北京画院藏

题款:此草不知为何名,略斜斜向上生,亦可恋地而长。余四过都门画此稿。凡画长幅,无论花草果木,从上垂下者,幅下必空,或布此草甚雅。庚申五月十七,白石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9627a25eb07c3bd7b76b1adfc3bf1f9.jpg

蚱蜢

齐白石

纸本设色 9cm×15cm 1937年 托片 北京画院藏

题款:余游成都白云,以色笔画于案上,甚似。予以此纸透温印存之。丁丑太息补记。白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c06097c7c8e6103f00e98b919137f3a1.jpg

水鸟画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26cm×17.5cm 1907年 托片 北京画院藏

题款:丁未二月廿六午刻过阳朔县,于小岩下之水石上见此鸟,新瓦色其身,枣红色其尾,小可类大指头。石下之水只宜横画,不宜回转,回转似云不似水也。

齐白石出身贫寒,对于画材十分珍视,即便纸张有污也不愿丢弃。他自小便用废帐簿、习字纸画画。多年之后,这种习惯依然保留下来。从油污纸到包书纸、习字纸、毛边纸……这些“劣”纸背后,是一位老画家勤俭朴素的可爱性格,以及对所有眼前事物的日常记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cb93b55ba4214791c73b3915503dfeb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0b92d9d8b7e24b281894d20ce38ec239.jpg

双面花卉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30.5cm×13cm 无年款 托片 北京画院藏

题款: (一侧)牡丹花外弦歌,太息人生几何?收泣新亭醉舞,凭君唤醒南柯。霜风杀草情怯,黄菊依然开也。任他花开花谢,从今不用君饶舌。 (一册)借山馆后之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989eefe7380052457e55bb1de19f61f.jpg

鹦鹉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47cm×29cm 无年款 托片 北京画院藏

广告印字:总店,北京琉璃厂八十六号,电话南局二一三三三三二。分店,南京、上海、天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4dbbcccdd3c3758c23bcfa4a1a1c4c8.jpg

竹鸟

齐白石

纸本墨笔 103cm×34.5cm 无年款 轴 北京画院藏

题款:客谓竹上不栖鸟,此余亲见之也。白石翁。 钤印:借山翁(朱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ff1ae7053a34656731de31b6cc28c92e.jpg

摹铜鸭香炉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25.5cm×61.5cm 托片 北京画院藏

题款:余尝于友人家(见)铜鸭香炉,通身有神味,非流俗画家画鸭也。此足踵。此长者,中爪,中爪上短者,傍爪。足欲蹈未蹈时,两傍之爪向上反,故傍爪在上,中爪在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5e24bc9fb33a9c25ec83020a15c244e.jpg

展览现场

在这一板块展出的《花卉画稿》藏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首次与公众见面。从题跋可知,这套册页承载了多重寓意。当年,齐白石在友人处得观花卉图,所画花木品类繁多。他从中挑选、临摹,又加入自己的笔意,收录成册。之后,白石老人将其赠予儿孙,供习画之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00e7cb9c0b2a6a2575fa02bce2b9596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1959cb67e25494b82a8311fb1d6584e1.jpg

展览现场

如老人所说,“此纸劣色丑未足雅观”,这套作品的画纸很陈旧,可见明显的竹料纤维。从作品的笔触、色痕推断,画纸对墨色的反应力较差,难怪齐白石在用色时有如此烦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dd04dab0e1d6ac1060ca1898579f9b8e.jpg

花卉画稿之二十二

齐白石

纸本设色  29.4×31.7cm 无年款 册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题款:草茉莉,为穷檐儿女之花,然而柴门野岸,冉冉夕阳,芳气袭人,未可抹煞,况晚秋时更不可少此。此纸劣色丑,未足雅观,紫色乃鲜丽花青与洋红错杂涂之,又有一种花色以洋红、滕黄交乱画也。

钤印:木居士(白文)萍翁(白文)阿芝(朱文)麟庐欢喜(朱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09fa3e3669c5de20d9e760d98b39cf32.jpg

花卉画稿之十

齐白石

纸本设色  29.4×31.7cm 无年款 册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题款:诸葛菜,白石山民用我法临他人本,此菜平生未见过也。

钤印:萍翁(白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01dc652b0b144b1ada580b3c5c8f8426.jpg

花卉画稿之三

齐白石

纸本设色  29.4×31.7cm 册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题款:百合花,北人呼为虎皮莲,白石。此花一茎,茎上节节生花葩,非三四葩一齐开岐(齐)也。家山多此花。即写意画非写照不可。其花开在春暮。

钤印:阿芝(朱文)

尽管纸劣,《花卉画稿》诸多细微处蕴藏了齐白石的匠心独运。譬如他画“紫茉莉”,用色非常大胆,将鲜丽花青与洋红错杂、交汇,从而调配出一种独特的紫色,而不是按照传统水墨画的方法层层渲染叠压。又如他画诸葛菜,虽然“平生未见过也”,但参酌前人记载的植物特性之后,却能用自家画法为之,这是齐白石的过人之处。他者的经验、自我的观察、往昔的回忆,在一时间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于画家笔端流淌而出。这种混沌交杂的灵感来源,打破了传统水墨画“师法自然”的理论藩篱,令内心的触动成为了创作的关键。或许这是齐白石的艺术抚慰人心,令观者见之亲切的缘由。

粉本留痕

在一幅历经劫难而幸得保存的《人物图稿》中,齐白石题写了这样一首诗,“少时粉本老犹存,如此工夫觉笑人。不忍轻轻却抛弃,污朱犹是劫灰痕。”这件画稿虽破旧,画风也未见醇熟,对白石老人而言却是颠沛流离、北上漂泊时的精神陪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a36bfe6c7d57674ec615408fed91e8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7388649abff8a12456f896075174c91d.jpg

展览现场

那些在毛边纸、牛皮纸上记录的墨痕、碳灰,星星点点,汇聚成画家灵感的源泉,又辅以老人反复的苦心雕琢,最终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风范。所谓见微知著,通过粉本与作品的并置,我们可以发现齐白石创作时改动的痕迹,挖掘其设计的巧思,追溯从劣纸到良画的那些故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154438dc25aa63d988b90340b0aa456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0fbe0f32f33356f57ca3203133eb57a5.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1016e5704ec48e40ddc120fd65e05d2a.jpg

水仙鹌鹑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144cm×43cm 无年款 托片 北京画院藏

《水仙鹌鹑稿》图稿中每片叶子的正反面都分别写上“浅”、“深”、“浓”、“淡”、“烘”、“微烘”、“一笔横抹”等字样,鹌鹑不同部分也分出深浅。这样详细而生动的记录使齐白石在对花鸟草虫的写照上游刃有余。更难得的是,作画时,他并不拘泥于范本,而是再度创新。从最终的作品可以看出,齐白石为了让画面上方的空间不至于空白,使构图更加和谐,他将水仙改画为被秋霜打过后垂垂摇曳的雁来红,并删去了最左侧的一只鹌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c653eaeed4acbbfb488a90f3fe24d8aa.jpg

展览现场《荷花鸳鸯稿》

这幅《荷花鸳鸯稿》白石老人在上面注明了浓淡、晕染、比例等小字,以示花瓣、荷叶、荷梗、鸳鸯羽毛、甚至雨点的技法。这幅底稿不仅展现了齐白石努力平衡商业市场与自我实现的智慧,也揭示了他在绘画创作时理性、严谨的一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6e64fc510fa8e596a1d86cdaa987e1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718a112117b589a9d7e63ee6e5390989.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50eb84894fee99c02b7440f35b111a99.jpg

李铁拐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33.5cm×33.5cm 无年款 轴 北京画院藏

题款:葫芦抛却,谁识神仙。 寄萍堂上老人画并题八字。

钤印:木人(朱文)白石翁(白文)

这张《李铁拐》的灵感,或许来自于齐白石在厂肆游玩时的经历。他见一人秃头乱髯,鹰鼻瘪嘴,面容颇生动,于是将其画下,留作素材。之后为街坊作画时,齐白石以此形象为基础,调整其神态,增画斗篷、葫芦、铁拐、草鞋,凸显李铁拐作为八仙之首,游逛人间时几分潦草、朴拙之感。题跋写道“随手取包书之纸勾存之”,说明齐白石很满意这幅造稿,恐遗忘,因此随手取纸,勾描保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dfd6902a775d3c6ba6e30cb03e1153ea.jpg

头像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34cm×27cm 1926年 托片 北京画院藏

题款:丙寅正月游厂肆,此有此脸,归来画之。

挥毫一寄

齐白石在一些作品的题款中写道,“画此兴也”、“乘兴画此”、“一挥而成”……·指的是喜乐之时、兴盛之际,信手拈来的佳画。看似轻松达成的艺术造诣,实则源自老人对绘画持之以恒的热爱。作为农民出身的艺术家,他懂得普通人谋生之不易,因此更加珍惜凭借爱好、专长而讨生活的机会,也更为坚定地提升自己的技法与画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9ea2147d7dbafda758c06946bbeddbe.jpg

展览现场

经年累月间所经历的生活万象,以及所钻研的图稿范式,使得白石老人最终体悟到了水墨画法的精髓,这才能够即兴挥毫,出神入化,不再为画材的优劣与否所限制。“良画”之上,是老人喜怒哀乐的真情寄寓,更是自我精神的实现与传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4fc4128efd9b87f7ff89b7e26633e025.jpg

残荷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17cm×34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题款:作画剩色,灯昏画此,竟落落大方,记之。 三百石印富翁。

钤印:木人(朱文)萍翁(白文)

“天气清和,一挥而成”,可想齐白石当年画此作时,风和日丽,心情舒畅,运笔与敷色一气呵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23df3715a3b2a3fcd2aad452b5544364.jpg

老当益壮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39.5cm×48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题款:老当益壮。 寄萍堂上老人齐璜再三依样。因日来天气清和,一挥而成。

钤印:老苹(白文)

白石老人尤爱“老当益壮”这个主题,反复绘制,因此才会有“再三依样”之说。这些作品看似雷同,实际上却是老人对长寿与康健的期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79c86ee9d88047dc45278d52505d76d6.jpg

多寿

齐白石 纸本设色 68.5cm×34cm 无年款 轴 北京画院藏

题款:三月之初,惠风和畅时。 白石。

钤印:齐大(朱文)

白石老人很喜欢画寿桃,以“讨口彩”的方式来寄寓延年益寿、喜乐绵长的美好祈愿。他所绘寿桃颜色艳丽,笔墨老辣豪放,只凭没骨法将桃子挥写而出,又在桃尖绘以重色,以凸显果筐中几个硕大仙桃沉甸甸的份量,传递出喜庆与祥和的氛围。从题跋中可知,这幅画并非为人祝寿所画,而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时的兴之所至。或许是周围欣欣向荣的景象感染了画家,使他画下这幅载满鲜活与生机的画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47724778b48c7e56a5457cf09f65d50e.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18d94977d243d1fdc950b9a6a0821d2.jpg

展览名称:“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

主办单位:北京画院

支持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承办单位:北京画院美术馆、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

展览时间:2024年4月27日至10月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展厅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