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雅昌专稿 | “心力” 王子璇修心与艺术实践的双重融合
2024-05-01 23:36:47 裴刚
文 | 裴刚
在那遥远的地方,
香格里拉……
油菜黄,青稞绿。
草甸上,野花香。
从容行走红衣人,
一方天地香巴拉。
“我以绘画的方式,来表现我对生命的感悟。”20多年前王子璇是歌者,与香格里拉有着不解之缘。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香格里拉的藏民生活非常贫困,不少家庭无力供养孩子求学。王子璇听进了心里,她与香格里拉政府共同成立了“白玛央姆教育基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基金已经资助了上百名的孩子,他们中有很多人在完成学业后又回到家乡工作。2002年,王子璇又发愿筹款,在德钦县的雾浓顶修建了13座白塔,正对梅里雪山十三峰。按当地的习俗,在佛塔完工前,她和几个朋友赶去甘孜州的居里寺,从那里装运了两车经书和经幡置放在塔里面。如今,前去观仰梅里雪山的人,都会见到这13座庄严的白塔,那里已经成为当地藏民敬拜的地方。因为这样的热爱和付出,2002年当地政府授予王子璇“香格里拉形象大使”的称号。2016年她离开北京常驻香格里拉。2019年建成隆净美术馆潜心绘画,并为藏族女性群体修建浴室等等公共设施,老人孩子都亲切地称她“王婆婆”。每说起这个名字,她总是开心地笑起来。
隆净美术馆外景
工作状态的王子璇
“一段时间,我喜欢清静,也在这个状态中画了很多大画。我喜欢在自己深深的禅定中。但这也是贪着,是一种执念。”在香格里拉隆净美术馆的清静时光,绘画作品也日渐积累颇丰。遂走出香格里拉,从隆净美术馆于繁华沪上春美术馆举办“心力——王子璇作品展”,展出了三个创作阶段的55张作品。
第一个阶段是她2008年的绘画作品,创作缘起于汶川大地震,她为承受苦难的人们祈福开始画石窟造像,她含着眼泪拿起画笔,日以继夜,以斧凿般的笔触体现了她虔诚的内心,这一阶段奠定了王子璇绘画的风格和语言;
早期以黑白灰为主线的绘画,是她内心对苦难的悲悯之情,“在绘画的过程中,悲伤的情绪得以释怀。所传递是爱,是悲悯。”作品中光阴幽深的、感性绵延的、优美的、凝练的、神秘的......在她的绘画行动过程中,历史与当下,体证与感悟是不分离的,是浑然正一的。恰恰与当代所遭遇的问题相互产生对话。“人工智能、无穷算力让艺术家们喜大普奔又进退失据,人的创造力竟然在人的造物之前瑟瑟发抖”——在此状况下,应当作出何种回应?面对越来越碎片化、细分的知识,与 “整全的人”之间的矛盾问题时,王子璇艺术实践和禅修的双重经验,获得存在和感知的整一性,转化为独特的绘画语言。
她以“刀劈斧斫”的方式在画布上留下层叠交错的短线,密集的短线形成了图像,而每条线又是向内观看的痕迹,也是时间的印记。但这些短线不仅是时间的印痕,更是敲击肉身感知与内心觉知的训练方式,也是改变习性提升精神觉知的日常行为。绘画的过程亦是修心之路,修心与艺术的双重融合,她得以西方油画为媒介,或庄严法像、历史图像、极简抽象的语言方式,直指心性。她以“止观”融入对日常生活的关照。专注于修行与艺术创作的结合,远观静穆的画面中,近观时密集的笔触却向你呈现出万千法界的庄严形象,心灵的静寂通过看似平面实质却向深处延伸的视觉表达出来。
《大愿力》 亚麻布上油画 220x190cm 2008年
《大悲力》 亚麻布上油画 220x190cm 2008年
第二阶段,是她2008年至2016年创作的石窟造像系列作品,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拓印带给她另一个图像资源。拓片上的墨迹与油画的笔触质感相像,风化的肌理等等都是她这一时期所关注、转化的方向。并形成了以汉代、唐代画像石、画像砖为图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从有形到无形,从写实到抽象,画面越来越隐去绘画的技巧和造像的轮廓形象,绘画成为王子璇心境的自然流露,也是她进行艺术创作数年的内心映照;
《明灯》 亚麻布上油画 220x190cm 2013年
《接引》 亚麻布上油画 220x190cm 2013年
《观二》 亚麻布上油画 220x190cm 2012年
《合一》 亚麻布上油画 720x235cm 2015年
《普贤》 亚麻布上油画 220x190cm 2017年
《拓片系列》 亚麻布上油画 100x100cm 2016年- 2017 年
拓片系列《驯鹿一》亚麻布上油画 170x140cm 2016年- 2017年
拓片系列《驯鹿二》亚麻布上油画 170x140cm 2016年- 2017年
拓片系列《驯马一》亚麻布上油画 170x150cm 2016年- 2017年
拓片系列《朱雀一》 亚麻布上油画 170x140cm 2018
第三个阶段是她2016年定居香格里拉之后的新作,王子璇亲身融入当地,如实观察她自己与身边环境,通过自然的能量来探究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体验世间的无常,绘画技巧不再是任何障碍,她以正念的觉知,起笔、落笔的感受来作画。她近期的作品更是体现了她心境的变化,画的是她内心的喜悦,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她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心力,更用这份心力启迪他人。
《春》 亚麻布上油画 100x100cm 2021- 2022年
《夏》 亚麻布上油画 100x100cm 2021- 2022年
《秋》 亚麻布上油画 100x100cm 2021- 2022年
《冬》 亚麻布上油画 100x100cm 2021- 2022年
《曼陀罗二》 亚麻布上油画 100x100cm 2021- 2022年
《曼陀罗叁》 亚麻布上油画 100x100cm 2021- 2022年
《观自在》 亚麻布上油画 210x164cm 2022年
《五智一》 亚麻布上油画 210x164cm 2022年
《五智二》 亚麻布上油画 210x164cm 2022
《禅定》 亚麻布上油画 170x140cm 2022年
《欢喜》 亚麻布上油画 170x140cm 2022年
艺术作为认识世界的智慧,而不是为现实服务的工具理性,以非逻辑的方式理解世界,包括特殊的思维,感知、直觉,不确然性非对称性、非线性的时间。中国的艺术传统提倡“境界”,所谓真理都是在境界当中出现的,不是在陈述当中表示出来的,是在体悟中出现。
作品局部
王子璇以画刀形成“刀劈斧斫”的短线,也是绵延不断、不露痕迹的日常时间在画布上的积累。日常的行为在语言学层面可能无意义,但并非语义之空(empty)。正如禅宗,担水劈柴皆具佛性。“空”不是绝对的没有和不存在,而是无中“生”有,是正在转化中的状态。禅宗的“日常行为”,即无故事、无逻辑的劳作,替代了语言的逻辑中心,用行动颠覆理论逻辑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方法论之一。重复、耗时、低调、非表现的准日常的行动。
王子璇在展览现场
结语
王子璇的生命状态,尤其在今天的原子化、碎片化的时代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对比。以及学科的越来越细化,越来越细分,越来越支离状态之间的对比。技术改变着艺术,艺术也以创造性的非功利改变着未来。当数字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日常,但艺术绝非技术的附庸。在人们面向疫情之下的困境时,更需要艺术家内在精神的觉悟。同时也是通向未知经验领域和思维方式的实践。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