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敦行艺韵”刘璟的艺术探索之旅
2024-05-10 14:18:49 未知
5月1日至6月1日,由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担任总策划,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书画协会主办、皇城艺术馆承办的“敦行艺韵——刘璟作品汇报展”在皇城艺术馆展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汇集了刘璟多年来以敦煌壁画为核心形成的系列阶段性作品60余件,均为她在众多作品中精心遴选的力作,展出作品既有灵动飘逸的飞天形象、优美欢快的舞乐人物,也有慈悲却不失庄严的菩萨形象等,共同勾画出辉煌灿烂的佛国圣景,呈现出刘璟在岩彩、油画、数码版画等多个领域的学习与探索成果。
刘璟的作品深植于敦煌这片丰厚的文化土壤之中,以此为主线,串联起了她艺术探索与创作的不同维度。刘璟出生于甘肃敦煌,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地方。她从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小学五年级时,一本张大千的画册激发了她对绘画的热情,之后也受父母的支持与影响下,她坚定地走上了艺术之路。
展览现场
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为刘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她从小接触敦煌壁画,埋下了艺术的种子;其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初窥艺术门径;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深造后,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她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人物画领域,尤其是菩萨等神话人物的描绘,这些作品不仅是宗教文化的体现,也是人类精神追求的象征。
敦煌文化虽然源自中国,但其影响力却遍及全球。在她人生学习中,刘璟先后得到过多位名师的指导,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曾游历欧洲,在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佛罗伦萨、罗马、梵蒂冈、瑞士卢塞恩等多地考察,并在卢浮宫、吉美、奥塞、乌菲齐、布雷拉、凡尔赛宫等各博物馆学习壁画艺术。博士期间,她师从杨晓阳先生,深入理论研究了敦煌学石窟寺艺术,先后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柏林康德莱布尼茨研究所、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尼泊尔加德满都、蓝毗尼、奇特旺、印度瓦拉纳希、德里、加尔各答、鹿野苑、不丹等地博物馆实地考察和创作,将敦煌壁画艺术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绘画作品,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举办主题讲座。在德国柏林康德、莱布尼茨研究所等地的考察学习,进一步丰富了她对壁画艺术的多元理解和兴趣,为她“敦煌飞天写意性研究”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后,她选择了美术史与美术理论壁画研究作为专业方向,积极参与国内外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精心策划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承载着不同的主题和意义,共同勾勒出刘璟的艺术旅程和创作理念。主厅展出了以水月观音为主题的作品。侧厅聚焦刘璟的个人艺术历程,从她的人生起点出发,回顾了其艺术的成长历程。其他两个单元则展出了以众菩萨奏乐、伎乐天和飞天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敦煌艺术的神秘与庄严,也展现了刘璟对敦煌文化艺术深刻的理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飞天是刘璟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也是他艺术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她在博士生导师杨晓阳的启发下,深入研究了敦煌飞天的写意性,完成了一篇40多万字的博士论文,体现了她将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学术追求。
展览现场
在艺术实践中,刘璟不断探索,将敦煌壁画的艺术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绘画出一系列作品。她的艺术之路得到了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的支持和艺术界同仁的认可。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将与敦煌艺术一起,共同为刘璟的艺术生涯提供丰富的滋养。
本次展览名为“敦行艺韵”,不仅因为刘璟的作品以敦煌为主题,还涵盖了她在油画创作、少数民族文化主题创作等方面的探索。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刘璟如何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以及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展览现场
紫禁城书画协会,作为故宫博物院内部的学术机构,长期致力于搭建一个供青年学者展示书画艺术、进行交流和个人成长的平台。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众多中青年书画家通过这个平台展现了他们优秀的艺术作品,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刘璟便是这些青年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入院工作以来,她主要从事展览宣教工作,致力于推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工作量巨大,刘璟仍能挤出时间创作出众多艺术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作为此次展览的总策划,对刘璟博士的创作热情、自我要求严格以及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方面的不懈努力给予了认可。他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刘璟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她艺术生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刘璟长期投身于敦煌艺术的研究,特别是她从女性视角对敦煌艺术的审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角度。同时,都海江也表达了对刘璟的期望,希望此次展览能成为一个新的起点,进一步展现故宫博物院在传统书画研究和当代绘画创作方面的相互促进作用,以及在文化创新方面的成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王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王镛指出刘璟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她作为敦煌人,对敦煌壁画整体状貌非常熟悉。在父母的支持与影响下,之后受到多位老师的教导,受到印度瓦拉纳西、德里、加尔各答、鹿野苑、不丹、尼泊尔加德满都、蓝毗尼等,也是她绘画出、绘制出敦煌壁画整体,使之对敦煌壁画的历史沿革和整体状貌非常熟悉中,尽可能地全面复制敦煌壁画的线条、造型、色彩和斑驳肌理印度传统壁画中使用的凹凸晕染法,即带有东方画法,曾传入中国新疆龟兹石窟、敦煌石窟和建康一乘寺等地,在中国绘画史上被称为“天竺遗法”。在刘璟的敦煌壁画创作中主要复现了凹凸晕染的“天竺遗法”,使作品更有古意,而且富有中印艺术交流史的学术意义。此外,她还研究敦煌学石窟寺艺术,是一位学者型画家。虽然现在临摹敦煌壁画已经成了一个热潮,但刘璟从研究人员的角度进行临摹,就与其他画家有所不同。她的临摹是仿旧如旧,尽可能地复制敦煌壁画的斑驳肌理。
在研究印度美术的过程中,王镛发现早期印度传统壁画中使用了凹凸晕染法,并注意到刘璟在创作中复现了这种技法。这样创作的作品更有古意,是具有东方特色的立体画法。
此外,王镛还提到刘璟在创作中融入了一些西画技法,特别是在人物造型上,她加入了现代人的审美元素,尤其是在人物眼神的表现上,比传统的壁画更有现代感。
王镛总结道,刘璟在临摹敦煌壁画时,既严格遵循了壁画的原貌,包括线条、色彩和肌理,同时又加入了个人创意。这种创意的融入并不显得突兀,也没有生硬的使用现代技法去画,而是保留了敦煌壁画古朴与典雅的原貌,对现在敦煌壁画的临摹和研究,都具有很好的学术参考价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于洋表示,刘璟不仅是一位敦煌学研究的学者和美术史博士,而且在艺术创作方面,对重彩工笔人物画,尤其是宗教题材的敦煌主题人物画,展现了执着的艺术追求和才能。
刘璟出身于敦煌,因此她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加之她在敦煌学的研究和艺术创作上的不断深入,以及她从澳科大博士毕业之后,又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这些经历使得她对于敦煌文化的理解日益加深。从最初的感性认识,到学术研究的深入,再到艺术实践的探索,刘璟对敦煌的菩萨像和佛像等宗教艺术形象的表达,呈现出层层递进的认知和表达过程。
尽管佛像和菩萨像的绘制是相关题材创作的母题,但刘璟的作品有着她自己的特点。她的画作在淡雅风格中求清正之气,同时将敦煌壁画的敦厚、博大和神秘色彩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刘璟作为学者和故宫博物院的研究馆员,在理论研究和著述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但仍能在忙碌中抽出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她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并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得她笔下的敦煌形象带有东方文化的印迹。她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对敦煌的色彩、线条和题材进行综合性的表达,使她的研究具有艺术家的观照。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明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明认为,刘璟的创作和探索对于当代传统型绘画如何发展具有启发性意义。这一启发性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以及传统绘画如何进行当代性转换上。敦煌艺术历经千余年的历史沉淀,汇聚了各个时代的作品,积累了极为丰厚的艺术成果,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成就。在敦煌壁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绘画在表现手法和思想观念上的持续拓展和演进。刘璟选择敦煌壁画作为研究课题,并积极投身于临摹与创作中,体现了她对于传统研究的决心和信心,其作品不仅展现了对传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反映了她在继承与发展传统方面的深入思考。
中国画的创作根植于对传统精华的吸收与创新,正是这种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赋予了当代中国画旺盛的生命力和多元化的面貌。刘璟不仅在中国画创作上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入的探索,而且在油画等其他艺术门类上也有不少创作,展现了她善于学习转化,善于探索融合的优点。在本次展览中,除了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外,还展出了她的两幅油画作品。刘璟在油画创作中融合了古典传统与现代绘画的特点,将中国传统艺术中色彩的单纯性与符号化,与现代主义绘画的构成感及图案的搭配相结合,形成了她自己的油画风格,呈现出刘璟对古典艺术的深刻把握和个性化拓展。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背景下,刘璟对东西文化都有深入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她的创作为当代中国画家继承和发展传统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案例。
结语:
在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我们一同走进皇城艺术馆,沉浸在刘璟带来的敦煌艺术世界中。这场展览不仅是对刘璟多年来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同时也是她向师长和朋友们表达敬意和感激的一次真挚汇报。
对于刘璟而言,敦煌不仅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更是她心中充满温馨记忆和深厚情感的故乡。正是这样的身份认知,赋予了她作品无法复制的实感和温度。“敦行艺韵”展览对刘璟来说,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预示着她艺术探索之旅新篇章即将开启。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