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胡伟:大时代的艺术雄心与视觉宏构

2024-05-10 15:14:50 未知

胡伟先生是在改革开放时代走上艺术道路并成为这个时代重要代表的艺术家。几十年来,他坚持勤奋耕耘,以极为投入的精神创作了大量作品;他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传统,深入研究重彩丹青的文脉和画理;他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始终以创新的胆略融汇中西、径取现代,在综合材料绘画上开拓出新的意境并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艺术家;他富有奉献公益之心,在综合材料绘画领域成功地组织了大量创作、研究和社会展示、传播活动,为社会美育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胡伟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之时,就有着尊重传统和谋求创新二者并重的思想意识。中央美院的中国画学科积淀着20世纪来的丰厚传统,一大批中国画名家都努力入古出新、承古开今,在继承传统中国画艺术精神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时代变革。胡伟受到这种精神传承的感染,同时也在不断开放的文化条件下涌发开拓创新的勇气,在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上做大胆的探索。1985年他的作品《李大钊、瞿秋白、萧红》以新颖的艺术形式获得国际青年年美展金奖,受到了画坛的注目。后来,他前往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深造,深入研究了日本绘画的历史流变和材料技法,特别在平山郁夫先生的亲授下,目光从东瀛返归本土,追寻中国古代壁画的辉煌历史,在绘画材料技法研究上走向历史上纵深,对绘画的保存与修复作了深入探索,把研究传统和创作实践结合起来,走向了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之路。在某种程度上,探索新材料、新技法就是一种实验,甚至是一种探险。材料无尽、法无定法,虽有历史积淀起来的丰厚传统,但无可以沿袭的成规成法,尤其是材料技法最终是艺术家的思想工具,用什么样的艺术理念支配材料技法的运用,在什么程度上材料技法才能脱胎转换为自由的艺术语言,这些课题都是新的课题。对于中国画来说,从水墨语言出发的材料技法研究与综合材料表现,更是一种深刻的革命,需要破除旧有观念的和传统美学范式,需要把观念的变革和语言的创造结合起来,才能踏开一条路径,通向自为和自由的境地。许多年来,胡伟能够坚守在这个领域实验不止,探索不息,体现了一种坚定的艺术信念和艺术实践的勇者精神。

综合材料表现为绘画打开了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空间,但也提出深层次的课题。物质媒介的引入,使绘画的视觉肌理和质地增加了新的可感性与可触性,生发了新的审美感知,但材料媒介终究不是艺术的本体,而是艺术的载体,需要驾驭者从创作理念出发去选取和运用。材料媒介在绘画上的出现,使作品的形态可能超越具象,走向表现乃至抽象,需要使用者把握艺术形态的基调,控制作品的完成度,使作品的生成犹如生命的诞生。胡伟在这些方面都有切身的体会,因此他的创作把控在平面的延展这个尺度上,注重营造的是意象和意境,而不仅仅是对材料的把玩和停留在抽象的意趣。他的众多大作彰显的是一位艺术家在中国社会发生沧桑巨变的时代的艺术追求,他所紧扣的艺术表现主题以及在形式语言上的探索,都与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内在精神与整体气象有着内在的相契,这是胡伟艺术最重要的价值,也是他的艺术让人感动的根本。他不是从具象的角度来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但是从作品材料以及通过材料再造形成的视象中,可以感受到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社会发展变革、整个国家和人民不断拼搏奋进的精神气象。要认识胡伟,首先要认识到他心中的大情感、大志向。正是这样一种感知时代、表现时代精神的情怀,才真正推动着他这么多年砥志研思,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这样一种境界。他的作品尺幅庞阔、意象恢弘,这种宏大浑厚的风格不仅浸含着他长期艺术探索的雄心壮志,更体现出他坚持在中国材料、中国语言、中国风格这个艺术方向上的坚实探索。

胡伟的艺术明显地呈现出中国古代所说的“格物致知”这样一种创作方式。中国传统并不是空泛地谈论关于宇宙、自然、人生这些概念,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媒材、物质与技法上。胡伟研究了日本东瀛的许多岩彩艺术,并与中国自身的壁画与传统技法相结合,在立足自身传统文脉,回归艺术建构本源的坚守下,构筑起向外不断延伸拓展的美学追求。他并非一味综合糅杂,而是在材料上有所选择,那就是以中国传统的纸为物质媒介,不断地去触及它的物性与内质,以及与之产生的各种感性的关联,以纸为媒,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同时,用大量的水墨、矿物材料、自然材料以及金箔、银箔等金属材料,对画面进行大规模的打造。他的作品既呈现了浑化无迹的抽象意态,又蕴敛着非常深厚浑重的色泽,拥有多维变化的物质肌理和质地,这些极大地增强了画面在抽象形态上的物质可信度和肌理丰富度,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一件作品作为一个媒介对象的视觉可感性,赋予了作品一种饱满深厚、气概成章的视觉分量,并且自然而然地透溢出内嵌其中的人文基调。

胡伟总是用大的主题来激发自己的创作动力,所以他的作品无论是对于中国文字、书籍、宣纸、丝绢、水墨等材料的把控,还是采用切割、冲撞、融渗、拼帖等极为复杂丰富的技法对材料进行重铸,其实都是表达对于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人与万物以及生命生生不息的一种向往与憧憬。他返璞归真,从纷繁多变的介质中择取最为朴素无华、简单平实的纸为基点,以此打开了若干个主题的创作思路,有与大海、涛声、礁石相结合的《海礁》、《波涛》,有跟以古代书卷、典籍所构筑的文化世界相结合的《书卷》、《屏风》,也有其他跟自然与文化相关的感受表达,如《黄山云雾》、《苍山云起》等。概而言之,他从发现材料、感悟材料到重塑材料、转化材料,都围绕着人文与自然这个形而上的“道”,以大道为根本,寻求大经大法。他在人文和自然这两方面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努力从具体的东方的物质材料向中国传统艺术、古老历史沿途追溯、究其滥觞,同时又将传统绘画的精神要义导向当代的精神追求与创作表达。

当落入作品的材料都被“做旧”之后,它们就如同经历了一次共同的“涅槃”,在属性上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为材料质地增添了一份“历史感”,从而使整个作品被染上了时光的气息;另一方面,只有在视觉上显现出材料的残损、肌理的斑驳甚至是质介的消解,作品才真正从驾驭材料走向超越媒材,从艺术尝试走向文化营造,从形而下的用“器”走向形而上的运“道”。在2020年开年之际,胡伟先生的这一展览带领着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富有震撼力的艺术世界,这既是他个人艺术创作汇集的全新篇章,更是当代中国艺术家在观念与技法、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国际这几大课题的一次实践展示。胡伟以自身的坚定探索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在走向当代和回溯传统中穿行的艺术方式,在体现思想观念和探索艺术语言表达之间具有清醒的方向,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2019年元旦于北京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