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带你看展览 | “世间日月 影中乾坤”200余件恭王府博物馆馆藏皮影精品首次亮相

2024-05-24 10:53:09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56676a598dc781b7f9c953309c0c88d7.jpg

“乾坤造化生机满世间,日月星辰冬夏古今延”。

皮影戏历史悠久,最早的载录见于西汉时期:“镂缕形肖,五人分操,倏然间灯与星竟,影与人衍,蔚复川塬,即形大观,时人谓之‘工之大’”。作为传统美术与传统戏曲巧妙结合的独特艺术品种,皮影跨越千年,见证着历史的痕迹,承载着时光的沉淀,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fcb7407ed3d496a4595ef48ec61121f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8f6e0e63469e60017148591c9d22aeee.jpg

开幕式现场

2024年5月1日至8月15日,“世间日月 影中乾坤——恭王府博物馆藏皮影精品展”在恭王府博物馆东二区展厅开展。展览既展出了与恭王府皮影戏班相关的蓟州皮影头茬、图稿、影卷、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也展出了馆藏皮影中的珍品。

展览以历史上恭王府与蓟州皮影的联系为线索,介绍清代皮影戏在北京城繁荣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清代王府的养班习俗。同时,200余件恭王府博物馆馆藏皮影精品也是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e6e6cc17428741ecdbb2abc806fb1bf8.jpg

展览现场

清代,皮影制作技艺日臻成熟,艺匠能人齐聚京师各显其能,皮影戏在北京呈现风靡之势,王府养班渐成风俗。古蓟州位于京畿要地,有清一代与宫廷关系深厚,当地皮影戏在京演出活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dbfc96f67d641abe0a95b5f066e57b2c.jpg

展览现场

蓟州皮影与唐山皮影同源,属滦州影系,为唐山西路皮影,是蓟州流行于民间的主要剧种,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清代,蓟州的皮影班活动于北京,并和唐山地区影班一并形成北京东城派皮影。

展览展出的“光绪年间恭亲王府在蓟州西龙虎峪镇柳官庄佃户李富的收租执照”、李富作为蓟州皮影班主的影夹和相关皮影拓稿等展品,是进一步研究清代王府皮影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2f09258578bf41b8c5af697ee4a292a3.jpg

展览现场

恭王府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既是在清代王府遗址上修复的文化空间,就文化气质而言,也是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交融的桥梁。如今,恭王府博物馆以馆藏不同地域皮影为实物基础,以皮影与王府历史渊源和地区流派关系为切入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的角度,来延续和深化对于皮影项目的深入研究。

目前,在恭王府博物馆馆藏皮影9210件中,包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云南、内蒙等地区作品,大致分为头茬、身段、动物、景片四类,各类题材均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造型形态和地域文化的独特风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3bacd75d23deb7a8f3c8c6e492624379.jpg

展览现场

河北唐山皮影选皮和制皮以驴皮为原料,因其透明度强、柔韧性好、结实耐用且易于保管;过稿、雕镂、着色等工序讲究精细,雕工技术要求极为严格,针对不同雕刻角色,技术和刀法需具备针对性,呈现出刚柔拙巧的和谐之美,以线刻见长,雕镂精细、刀法犀利多变,造型夸张独特、线条流畅清新,极富装饰性;在雕刻工序与相应技术上,各环节环环相扣,繁而不乱,密而不杂。成型后的影人刷以桐油,使人物在影窗上显得透明鲜艳,生动形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97fb58c22059449af9c4672a5548030c.jpg

展览现场

河南潢川皮影与附近几县的皮影合称豫南皮影戏,一个影身由十二个影片连缀而成。其主要特点是绘画与刻镂两种手法兼施,其头茬部分绘多于刻,一般只刻出人物头部和主要头饰的外轮廓,外轮廓内的眉、眼、口、鼻、耳等五官和头饰细节多采取绘制手法。影身雕刻为主,辅以手绘。影人形象饱满,厚实而淳朴,与中原人相貌颇相类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3ebc83312f408ac011aca8d98a151da8.jpg

展览现场

内蒙古赤峰地区流布的皮影戏自清代中叶流入,属于“边外影”,俗称“驴皮影”,乡土生活气息浓厚,一般身高六十厘米左右,以羊皮为主,雕刻技法以推刀见长,总体造型淳朴粗犷,影人手指若伸若握,形象抽象简洁,生、旦阳刻,红唇尖翘,环眉凤眼。面容轮廓线着黑色,于幕前观看十分清晰透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f16913cb7fa23d41f75b3691cdb8385b.jpg

展览现场

湖南长沙湘剧皮影戏以长沙县和望城县(现长沙望城区)为中心,作为长沙湘剧皮影戏重要一支,望城皮影戏分为三类:影人、道具和衬景、影窗边框,其中以影人为整个皮影的核心。传统型影人分为头茬和身段两部分,这两部分可以组成复杂众多的人物形象,以适应各种剧目的演出。望城皮影除具有写实造型外,还有三个独特之处:一是“靠子”后脚长前脚短,方便表演时踢开,凸显武将威风;二是影人较大,约有一尺四寸高,即使在远处,依然清晰可见;三是旦角手指分为两节,业内称之为兰花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7d0cf8d966f12a21157072d23f525ae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a3397b7eafea4987adea2a61f8810471.jpg

展览现场

湖北皮影造型面部饱满,包括“门神谱”“汉口皮影”“魏谱”三大类。“门神谱”也称“江汉皮影”,流行于荆州、潜江、仙桃一带。影人高大,一般身高八十厘米左右,头帽分离,全身十二个关节,面部多实心阴刻,眉眼靠描绘,雕刻拙朴,风格写实。“汉口皮影”流行于汉口、云梦、黄冈、黄石一带。影人身高五十厘米左右,头帽分离,雕刻粗犷,程式简单,具有丰满圆润的特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cb1a607e416595e22d0cbe6802fe16b2.jpg

展览现场

云南腾冲皮影造型特征分两个方面。一是外形独特,皮影人影形象高大且双臂略短,人物面部形象一般采用五分像,戴冠帽毡使用七分像,身靠部分采用全身像。影人的眉眼通常用单只展现,鼻子和嘴用全侧面表现。二是雕刻特征,皮影雕刻包括虚线、实线、虚实线、绘线和暗线五种,借助线条和空白疏密变化来凸显人物性格和辨善恶,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放大皮影头靠的五官以突出效果,线条遵循外简内繁原则,外轮廓多用曲线雕刻,皮影头靠面相符合云南百姓外貌特征,采用侧脸正身的表现形式,大部分以五分侧面“单目为主,正面的身子配以侧脸的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b108f6a7c742d3dab5731557247ce715.jpg

展演活动现场

配合展览还呈现给广大观众竹山堵河皮影戏、蓟州皮影戏展演活动。以活态展演形式,表演与馆藏皮影相关的戏曲代表剧目,如湖北十堰的竹山堵河皮影:《三代四状元》《文武星》《长生草》《五行会》;表演与恭王府相关的蓟川皮影:《哪吒闹海》《金山寺》《白蛇传》等经典剧目,让观众在参观静态展览回时,还能通过活态的展演,从而体味到皮影文化的艺术魅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c2f60ba91a2588da3a05a1fbe0d8b996.png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