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后浮想联翩

2024-05-24 15:45:34 未知

作者:刘玉山

从山西、河南参观了几个博物馆归来后,平复了观展时的激情,翻看本子上的速写,脑子里仍旧不由得浮想翩翩:

如:古人做这些东西,事先有没有某些想法,或曰,事先有无我们今天所说的“构思”或“设计”?

譬如那只做于4000多年前的陶鬲。它下面的三足造型,是那么饱满,外轮廓是那么的光滑圆润,制做它的工匠,是否在达成器物实用性的同吋,也是在塑造着女性胴体的美丽?

又譬如:那只晚商时期的弦纹铜甗,它的三条腿被塑造成三个象头,而大象的形象曾反复地出现在那一时期的器物上,我们几乎可以认定——工匠们当时是常见到这种动物的。如是,这一时期我国中原地区是怎样的一种物侯和地理环境呢?

又譬如,殷商之人,在青铜器上所创造岀的饕餮纹饰,所显现岀的狞厉和恐怖,是否也从一个侧面传导出了那一时代、社会整体的阴森气氛?特别是我看过那个时代的殉人墓葬遗址后,更加深了我的这番猜想。

再譬如,那个骑在骆驼上正在吃饼的胡人,他吃的,是否就是我们今天在新疆地区常吃的馕?这种烘烤成的面食,真的很适合在干旱地区保存和携带。而这匹骑驼俑,是在早于唐的隋朝,就烧制岀来的,它把汉唐,包括那以后的中华历史,从一个很小的侧面,十分自然地联结起来了!

这样胡思乱想,也真挺有趣。

而在思绪稍微沉静了一些后,我再审视一下本子上的那些炭笔线条和皺擦岀来的影调,觉得竞也满有味道的:画岀它们时,上下左右在纸上横冲直撞,曲直、粗细、轻重、浓淡,自然隨便得很,少有故意为之、予先设计的痕迹。

这就是现场写生所生发岀的自然变化情趣,它们有种说不岀的抽象意味,一种徽妙的形式美。

玉山   画后随记

2024·5·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ce2b4b38a5865d36c94e4d5e86e97ce9.png

弦纹铜甗

晚商

安阳出土

中国社科院藏

速写·铅笔

2024·5

刘玉山 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5ae66d185479f9a48426176be08e3e94.png

陶鬲

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山西省运城博物馆藏

速写·炭精笔

2024·5

刘玉山  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e6ac1996f1415a7b40ff12603a7b1f7f.png

胡人吃饼骑驼俑

隋·开皇十五年

山西博物院藏

速写·炭精笔

2024·5

刘玉山   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f011c1ac26172cf9979d8ed1327baf59.png

菩萨头像

北齐(550—677年)

山西博物院藏

速写·炭精笔

2024·5

刘玉山 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b567cbf4806b6cf198861fcbaa4679c8.png

贴金彩绘菩萨立像

唐代(618—907年)

山西博物院藏

速写·炭精笔

2024·5

刘玉山  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fcb0518a05a34b91113015fe592ae658.png

铜铸贴金彩绘关公武坐像

明·万历十一年

山西省运城博物馆藏

速写·炭蜡笔

2024·5

刘玉山 作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