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广东美术馆新馆观展指南:穿一双舒服的鞋来看展

2024-05-28 15:17:07 江静 

让世界重回白鹅潭。

打造岭南艺术宝盒,文化巨轮扬帆起航。

在前往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路上,江边围挡上的标语十分醒目。这座建立在三江交汇处的南粤新地标,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寄予了厚望。作为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美术馆的新馆区——白鹅潭馆区在开馆之际推出了广东美术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系列展,全面展示近现代中国美术与广东美术的辉煌历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eaa5d872e73ea2a48b00af175f27cb3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577868171dd58d285b2d8e5dcb7410d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3ca1641298baf922649aa9bb55a79891.jpg

进入美术馆的大厅,八大展览海报一字排开。以“新时代·新跨越”为主题,本次系列大展包括“觉醒时代——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传承与演变”“激情岁月——新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建构”“潮起珠江”“新时代赋”“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城市链:风起南方的艺术实验大展”“未来花园——当代公共艺术展”,以及“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等八大展览,分别在美术馆的1-5层展览空间展出。

“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在一楼的前三个展厅展出。展览突破单纯时序的模式,分别以“神话与古代艺术”“历史中的信仰”“自然与风物”“社会生活及肖像”四个部分,展出了来自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珍藏的55件绘画和罗马雕塑作品,包括拉斐尔、提香、鲁本斯等艺术巨匠的珍贵真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3b503aab24d658cbc88b6baec5adcc41.png

位于二楼的展览“城市链:风起南方的艺术实验大展” 由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和前伦敦当代艺术中心总监菲利普·多德联合策展,试图将北京、上海等为核心的国内城市群纳入比照的框架,并扩展至东南亚、亚洲以及具有东方因素的西方艺术场域,希望在相互映照中,探讨南方文化艺术网络的多样性和跨际交流及连接的形廓,以广东美术馆一以贯之的历史与当代、本土与全球相结合的视角与方法,呈现一种不断生成和变动的、活跃却又极具挑战性的前沿文化艺术状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7a33f72a84aa2d0ffe47ccee1a73f9c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fc6b0588638c66d2e87ed7699a540cc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fbb2ad6d5d3725ab5784c8c7feda6bd5.png

三楼展出的展览有“潮起珠江”“新时代赋”“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

其中,“潮起珠江”呈现了在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激发与时代气象的感召下,中国艺术家们蓬勃生机和辉煌成就。在该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不少首次在广东展出的名家名作,广廷渤油画《钢水·汗水》、王少伦代表作油画《1978 年11月24日·小岗》、靳尚谊油画《舞蹈演员》、袁运生色彩原稿《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等作品都是第一次借展广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90a78305988669ad8f644d0d3fa96fa0.png

“新时代赋”展览则汇集了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的优秀作品,广东改革开放实践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部分优秀作品,及近期广东省新时代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礼赞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成就。其中,来自“广东省新时代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的28件作品在展览上重磅亮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0658cfe7e49764d8f9009b0cd8710e2b.png

“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展出了三件为此次开馆展定制的创作:管怀宾团队的《山海岭南》还原粤港澳山水人文景观,诠释中国人的山水经验与世界观;王绍强团队《穿越湾区》的创作,呈现出令人陶醉的湾区文化影像盛宴;来自费俊团队的影像装置《南国花园》,以 AI技术学习融合了馆藏岭南画派代表作的美学风格,间接体现对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艺术理念的继承与发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50942b8585416eb5ca89d25d3e306769.png

在四楼展出的“激情岁月——新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建构”选择新中国山水花鸟画、红色经典主题创作、新中国建设、新中国人物画这四个角度,以点带面呈现新中国美术进入转折性历史新时期后的创作特点和成就,尤其是艺术家们对新材料和新语言的探索。其中关山月的15米巨作《山村跃进图》,堪称20世纪50年代描绘中国农村建设的史诗之作;《绿色长城》则充分体现了岭南画派笔墨劲爽、设色鲜明的风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a861cc176fd3108aa32d50868c013e0c.png

在五楼展厅展出的“觉醒时代——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传承与演变”聚焦上世纪初。西学东渐的风潮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深刻影响到中国美术的进程。而近现代中国美术的传承与演变,正是深深地扎根于民族觉醒时期丰富多样的土壤中。展览从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和改良、西画的引入与传播、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三个板块呈现这个阶段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其中,潘玉良的作品首次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来自安徽博物馆的、包括《执扇自画像》在内的7幅画作展现了这位女性画家蕴含东方审美格调的笔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d520d06940e2ed80aaf09f3a9c6a3ac8.jpg

公共艺术展以“未来花园”为主题,分布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放空间的公共空间。参展的有宋冬、许鸿飞、史金淞等国内的公共艺术名家,也有安尼施·卡普尔等久负盛名的国际当代艺术大家。近30件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作品以多种形式、不同视角呈现出跨文化、多元性的艺术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7dcbf25a095f703002a4cd2065f0e34e.png

5层空间,8个展览,700余位艺术家,近千件作品,这场主题多元、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展览堪称艺术的盛宴。而我们想知道的是,这场刷新了美术馆策展新历史的展览如何生成、对美术馆的来说意义如何以及观众如何从这个宏大的展览中收获观展体验?在开展半个月之后,广东美术馆研究策展部主任吕子华向我们介绍了本次开馆展的策展过程。吕子华表示,本次开馆展本质上是一次晒家底以查漏补缺的行为,展览中除了看到名家名作,还有很多值得被打捞的“遗珠”。在谈到观展建议时,她的建议是:穿一双舒服的鞋来看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e16ee0ee46255e0c8d186d8771d5248c.png

对 话

雅昌艺术网:一次性推出了八大展览作为开馆展,其中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请您介绍一下筹备过程。

吕子华:新馆的规模庞大,因此开馆展览不能仅依赖某一个部门独立完成。这次大型开馆展是跨部门合作的结果,几乎调动了全馆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各部门的协同合作确保了展览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呈现。

具体而言,典藏部负责了四楼和五楼的展览,主要围绕馆内近现代藏品策划了一系列展览。这些展览不仅展示了广东美术馆丰富的收藏,展现了广东近现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三楼的主题创作展由研究策展部和展览设计部牵头。为了呈现新时代的艺术创作,该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艺术家工作室,邀请艺术家进行创作。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代艺术的最新动态,也通过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创作手法,展现了新时代的社会变迁和文化风貌;二楼的当代艺术展同样是研究策展部和展览设计部共同合作的成果。该展览主要基于馆内的当代艺术藏品,通过系统的研究和精心的策划,展示了当代艺术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展览不仅呈现了本馆的收藏精华,还通过与国内外艺术家的交流合作,进一步丰富了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一楼的博尔盖塞特展首次展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这是广东美术馆与国际艺术机构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展览不仅带来了欧洲艺术的经典之作,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西方艺术的难得机会。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广东美术馆在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雅昌艺术网:在本次系列大展中,除特展“凝固的诗篇”之外,其他的七大展览均以广东美术馆近30年的收藏为基础,并借入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和艺术机构的馆藏经典。从策展角度,这八个展览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关联?

吕子华:策展过程非常漫长而复杂。从策划到实施,我们的方案经过了五到六版修改。每一个版本都经过大量的头脑风暴,凝聚了全体团队的智慧和努力。最终,我们决定以馆藏为基础,通过这些珍贵的藏品,讲述广东美术馆的历史与未来。在正式开馆大约一年前,我们便开始了分工协作。典藏部的同事首先着手梳理藏品体系,确保每一件展品都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展示。与此同时,研究部和展览部也同步展开研究工作,制定了详细的策展计划。

在开馆大展的结构上,我们精心设计了从二楼到五楼的展览布局,以时间为线索,倒序展开展览内容。展览从当代艺术逐步回溯到近现代和民国初期的艺术作品,呈现了广东美术馆的收藏历程以及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这种时间轴的展览方式不仅可以让观众直观地了解艺术发展的轨迹,也有助于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形成完整的历史认知。

由于文物展览对环境的高要求,广东美术馆新馆的硬件设施弥补了旧馆无法举办文物特展的遗憾。例如,一楼的文艺复兴特展“凝固的诗篇”展示了博尔盖塞美术馆藏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的杰作。这不仅提升了展览的学术价值,也为观众提供了难得一见的艺术体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f0c204d965e776cdcc2671bd62b0283b.png

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公共区域,“未来花园”

雅昌艺术网:此次开馆展展出了众多名家名作,如齐白石、林风眠、黄宾虹、高奇峰、高剑父、陈树人、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黎雄才、黄胄等一批近现代中国画坛大师的精品佳作都将齐齐现身。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太熟悉的名字。我们如何向观众阐释这个部分的重要性?

吕子华:在美术史研究中,寻找被遮蔽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众或专业人士在参观展览时,通常会期待看到耳熟能详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然而,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除了那些经典的大家,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未能广泛为人所知。例如,在一楼的“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中,许多观众可能期待看到拉斐尔、提香等大师的作品,却发现了一些同时代艺术大师追随者的杰作。这些追随者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辉煌历史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种现象在中国美术史中也不例外。此次展览中,我们特别展出了许多不太为公众熟知的艺术家的作品,例如谭华牧、梁锡鸿等。他们在艺术上有着非常高的成就,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在历史书写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广泛传播。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

广东美术馆在策展过程中,始终注重挖掘这些被遮蔽的历史,努力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这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更多样化的艺术作品,更是为了填补美术史研究中的空白,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艺术发展的全貌。通过对这些被忽视艺术家的研究和展示,我们希望向观众传递一个信息:美术史的发展是多元且丰富的,每一位艺术家的努力和贡献都值得被铭记和尊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facc60b5e5c88a0d7bb80fad57263f6d.jpg

雅昌艺术网:您刚刚也提到了馆藏和馆藏研究。通过这次开馆展,广东美术馆在这两方面有哪些收获?

吕子华:首先,从馆藏出发,我们借开馆展进行了全面的藏品检阅,发现现有馆藏还需继续补充和完善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这些缺失的部分,可以通过后续的展览策划和收藏活动逐步补充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丰富馆藏的多样性,还能确保每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展示,从而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馆藏体系。

另一方面,开馆展也是对广东美术馆展览策划与收藏研究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二楼的文献展区集中呈现了广东美术馆自建馆以来所组织和策划的部分当代艺术展览,尤其是广州三年展系列,这些展览展示了我们对当代艺术的深入思考和收藏策略。这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回顾,也为我们未来的展览和收藏指引了方向。

此外,这次特展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与其他国际艺术机构的合作,借鉴他们的策展经验和收藏体系,进一步提升广东美术馆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我们未来将继续拓展国际合作的渠道,与更多的国际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不仅在展览策划上,而且在学术研究和藏品交流方面,共同推动艺术的国际化发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0722a7fb9906246c2da081b6378f637f.png

潘玉良《执扇自画像》 1939年 91x64cm 安徽博物院藏

雅昌艺术网:您在广东美术馆工作多年,也策划了很多展览。根据您本次的策展经历,与老馆相比,新馆在空间、设备等各方面有哪些提升?

吕子华:从硬件方面来看,新馆在多个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首先,新馆采用了更为先进和人性化的灯光配置,使得每件展品都能在最佳光线下展示其艺术价值。此外,新馆的承重能力也得到了增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考虑展示更多大体量的作品,进一步丰富展览的多样性和观赏性。

目前,新馆还有一些空间需要改造和完善,例如休息区、阅读区和咖啡厅等。这些区域的改造对于大体量展馆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为观众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还能增加互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们计划将这些区域打造成观众可以放松身心、交流观展体验的空间,从而提升整体参观体验。

新的设施不仅提高了展览的质量,也显著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新馆的设计更加注重观众的需求,创造了一个更加舒适和互动的艺术环境。比如,新增的数字展厅不仅可以展示更多的数字化艺术作品,还可以通过互动技术,让观众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艺术作品。

雅昌艺术网:一次性看完八个展览,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美术馆是否有设置相关的观展路线?您有哪些建议?

吕子华:像这样大规模的美术馆,能够做到满馆满展相当不易。展览内容极为丰富,第一次参观的观众很难坚持看完每一层,甚至难以全面欣赏到所有的作品。我的建议是,观众一定要穿一双舒适的鞋,因为这不仅可以减轻长时间行走带来的疲劳,也能让参观体验更加愉快。

关于观展路线,我们采取了相对开放的形式,力求为观众提供灵活多样的参观选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展区,甚至乘坐不同的电梯也可能到达不同的展厅入口。这样的设计旨在提升观展的自由度,使观众能够根据个人偏好和时间安排,自由地探索和欣赏各个展览。目前我们并未设定单一的参观路线安排,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无障碍的设计,确保观众从任意一个展厅进入都能顺畅地进行观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876aa9f0439c3387a8abdab4a889d889.jpg

雅昌艺术网:新艺术中心的成立,对大湾区的艺术生态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将会在大湾区范围内展开哪些合作?

吕子华:虽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艺术中心,我们在不断探索中边做边学。核心内容依旧是持续对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艺术的研究及其成果的呈现。这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艺术作品,更是为了深入理解和传播艺术文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积极与香港、澳门等大湾区城市展开广泛的合作。大湾区作为一个多元文化汇聚的区域,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希望通过与这些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内的艺术交流与发展。未来,我们可能与一些大湾区的艺术馆展开多层次的合作,不仅是借展,还有可能尝试联合策展、学术交流、艺术家互访等深度合作。

雅昌艺术网:谢谢您!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