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白玉蟾(南宋)致宝谟郎中行书手札卷 | 中鸿信2024春拍

2024-05-31 21:19:29 未知

c0f5eeefbde766e5703a37a666288daa.png

白玉蟾(南宋) 致宝谟郎中行书手札卷

中鸿信2024春拍“饕餮——中国古代绘画专场”《白玉蟾(南宋)致宝谟郎中行书手札卷》为本场书画的重中之重,南宋道人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其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尤以书法造诣为深。他擅长草书,兼善篆隶。白玉蟾《致宝谟郎中札》是其传世之作,从该幅作品看,行笔气势不凡,情感淋漓尽致,大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的墨韵。

【著录】清·齐学裘《见闻随笔》先大夫《双溪草堂书画录》

【说明】

1.此卷为1992年纽约佳士得拍品,成交价为13.2万美元。

2.“武林高氏瑞南藏书画记”、“高”为高濂鉴藏印。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万曆(1573-1620)年前后。能诗文,兼通医理,擅养生。高濂爱好广泛,藏书、赏画、论字、侍香、度曲等情趣多样。多藏书,建书楼“山满楼”、“妙赏楼”于杭州虹桥。藏书印有“妙赏楼藏书”、“五岳贞形”、“高氏鉴定宋刻板书”、“武林高瑞南家藏书画印”、“武林高氏瑞南藏书画记”、“武林高深甫妙赏楼藏书”、“高丙家藏”、“古杭高氏藏书印”等。本卷还经过顾敬臣、张鹿樵(子珍)的收藏,并有二人收藏印:顾氏敬臣(白文)、虞山张鹿樵收藏印(白文)、鹿樵张子珍赏(朱文)为证。

3.牟益(南宋)、高濂(明)、毕泷(乾隆)、顾敬臣(清)、张鹿樵(清)递藏。

【藏家简介】

1.牟益(1178-?)〔南宋〕,原籍不详,客居四川,活动于南宋理宗、度宗两朝(1225-1274)。字德新,一作德彩。工画人物、山水,尤善仕女。

2.毕泷,乾隆、嘉庆年间人,字涧飞,号竹痴,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赵溶婿,秋帆制府毕沅之胞弟(毕沅是乾隆年间的状元、大学者,生平亦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曾购得《清明上河图》,画上便有毕泷、毕沅二人印记)。

3.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万曆(1573-1620)年前后。能诗文,兼通医理,擅养生。高濂爱好广泛,藏书、赏画、论字、侍香、度曲等情趣多样。

4.张大镛(清), 字声之,号鹿樵,苏州府常熟县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累官内阁中书,升侍读,出为山西河东道,有治绩。致仕归邑后,立义学,校刊乡贤著作。喜收藏,精鉴赏,又能诗擅画。著有《鹿樵自叙年谱》、《自怡悦斋书画录》、《赋闲杂录》、《春泉书屋文钞》等。

5.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石翁、白沙,广东新会人。正统十二年举人,成化间授翰林检讨,然乞终养归,屡荐不起,避居白沙里,人称白沙先生。善画墨梅,工书法,束茅代笔,晚年专用,遂自成一家。

*横屏赏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fea0f336760b5057e760f202733fa764.png

白玉蟾(南宋) 致宝谟郎中行书手札卷

此白玉蟾致宝谟郎中信札,书心纵26厘米,横98厘米,题跋纵26厘米,横157厘米,合裱成一个手卷,内容是白玉蟾写给一个朋友“宝谟郎中”的信札,其内容在《全宋文》和《续修四库全书》中都有文字记载,即“玉蟾顿首再拜上覆。判县宝谟郎中。玉蟾记得别时松间酌酒,柳岸分襟,握手如痴,转头似梦,人间又九度莺花矣。玉蟾常敬足下性无尘俗,学有源流,德冠先天,理赅太极,点黄变白,究穷金石之精微;吸电呼雷,策设鬼神之造妙。胸中兵甲,远谕前代之卫公;笔下烟云,复见今时之太白。世无玄德,孰识孔明。玉蟾当屋梁夜月之时,发才大难为之叹,自惭梗迹,徒负葵倾。兹勤军将之远来,下谕长生之密言。文缄别幅,道莫妄传,第恐功名债重,花柳缘深,未话养鱼,岂能拔宅,卅三年之蹭蹬,且过壬寅;七返九还之大丹,成于乙巳。此去斗牛星里裹,利磨匣内之宝刀。他日熊虎幕中,环听明公之号令。几多珍重,未尽毫端。风霜手段,屏除天下之鬼群;霖雨心胸,行简日边之帝听。不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ba0a03515c75546223afe94c87b63125.png

白玉蟾头像

根据笔者考证,此卷白玉蟾的《宋白玉蟾尺牍一卷》是作为书法真迹而流传下来,并有录为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ae5bc3f83e38059f0776ce8fcdb37d25.png

白玉蟾(南宋) 致宝谟郎中行书手札卷

【释文】玉蟾顿首再拜上覆。判县宝谟郎中。玉蟾记得别时松间酌酒,柳岸分襟,握手如痴,转头似梦,人间又九度莺花矣。玉蟾常敬足下性无尘俗,学有源流,德冠先天,理赅太极,点黄变白,究穷金石之精微;吸电呼雷,策设鬼神之造妙。胸中兵甲,远谕前代之卫公;笔下烟云,复见今时之太白。世无玄德,孰识孔明。玉蟾当屋梁夜月之时,发才大难为之叹,自惭梗迹,徒负葵倾。兹勤军将之远来,下谕长生之密言。文缄别幅,道莫妄传,第恐功名债重,花柳缘深,未话养鱼,岂能拔宅,卅三年之蹭蹬,且过壬寅;七返九还之大丹,成于乙巳。此去斗牛星里裹,利磨匣内之宝刀。他日熊虎幕中,环听明公之号令。几多珍重,未尽毫端。风霜手段,屏除天下之鬼群;霖雨心胸,行简日边之帝听。不宣。

清代大文人英和等人在著录《宋白玉蟾尺牍一卷》时,对白玉蟾和后面的题跋人士进行过部分的考证。却没有对鉴藏印章进行考证,相对而言,比较粗线条地研究了一番,其中有些结论值得借鉴。比如他对元代杨维桢的收藏印就忽视了,而对周瑛进行了详细考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2d8ee27dc3567593823e1531e36262b3.png

【题跋】

杨维桢:宝谟公以黄白之术,谒神霄吏,吏以屏除天下之鬼群为勉。政如周至以黄白之术问(逍)扶摇子,子以治平天下为对。孰谓神仙者流,亦关忧于世间民社耶。余开合此书,深叹儒言之不如。箕尾叟在云间舒眉处,试老温铁心款。钤印:东维叟(朱文)、铁笛道人(朱文)、杨廉夫(白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008358bd5cf35e328592cd544a009a00.png

【跋者简介】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

【题跋】

海翁:白真人号紫清,字仲晦,玉蟾其讳也,人不知,多称其名。今观此帖,与平昔眼中所见,如出两人。得之者固宜珍藏。观之者亦有所起涤焉。神乐寓所观并题。钤印:海翁(朱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9d0ec28c9ead72a95c1c24d740eb79e7.png

【题跋】

周瑛:白玉蟾少时,尝应童子科矣。既长学仙陈泥丸,其所作文字,多为骈丽体。此札其寄宝谟郎中者,宝谟不知何人,然玉蟾称其“点黄变白”、“吸电呼雷”,盖亦好奇之士也。夫神仙固自有术,然所以学之,须自忘情世累始,“花柳缘深”、“功名债重”,宝谟何人,而欲扣玉蟾耶?知州周瑛观。钤印:秀州(白文)、周氏廷参(朱文)

【跋者简介】

周瑛(1430-?),字梁石,初号蒙中子,别号翠渠。福建莆田黄石清浦村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五年,卒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宪宗成化六年登进士。历官广德知州,南京礼部郎中,抚州、镇远知府,四川右布政使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92ca2fff22990cd0212f7907d9fa53c5.png

【题跋】

安绍芳:天启癸亥秋七月十又三日,同季仲访一航师于筠泉精舍,出书绘玩赏。得拜观白真人手翰,乃中年佳迹,与余向藏海云楼诗相似。无唐宋陋习,潇洒虚和,有魏晋笔外意,信非寻常者流所可知也。相与叹赏久之,时程子公迈、李君僧筏在坐同观。西山樵子安绍芳敬识。

【跋者简介】

安绍芳[明](1548-1605),字茂(懋)卿,号砚亭居士,卒年五十八。安如山之孙,安希尧之子,无锡(今江苏无锡)诸生,所居曰西林一片石。能诗,工词翰,书临曹娥碑,山水摹黄公望、倪瓒。旁及写兰竹,别具一种清芳。不易为人作,姑以自寄其潇洒而已。

◆本信札的写信时间考◆

在本信札中,白玉蟾自己说自己:“未话养鱼,岂能拔宅,卅三年之蹭蹬,且过壬寅;七返九还之大丹,成于乙巳。”根据这些内容就可以考证出此信札的书写时间。

白玉蟾在信是所说的“卅三年之蹭蹬,且过壬寅。”如果白玉蟾没有记错自己年龄的话,这一年他是三十三岁?又过了壬寅年,那么查出壬寅年,就知道了,在宋代有宋淳熙九年(1182年)是壬寅年,还有一个淳佑壬寅年是1242年。再根据当代学者关于白玉蟾生年的考证,认为比较枳的是他生于绍熙甲寅年(1194年)。这样也正好与本信札相吻合了。而淳佑壬寅年是1242年,根据白玉蟾的弟子彭耜说白玉蟾有可能逝世于绍定已丑,即1229年,所以淳佑壬寅年(1242年)这个假说就去掉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6be43b9881bf9b93efbec36ca964380e.png

白玉蟾(南宋) 致宝谟郎中行书手札卷(局部)

此信是写给“判县宝谟郎中”的,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而“宝谟”是指宝谟阁,是南宋皇帝光宗在嘉泰二年(1202)年建立的,目的是专门收藏宋光宗书画作品的,也开设学直学士、御制阁等职务来管理,其实,宝谟阁是虚,目的在于拉拢有名的士人、道士而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900f8a4c6339829a75ba242876cfedd1.png

白玉蟾(南宋) 致宝谟郎中行书手札卷(局部)

◆本信札的鉴藏关系◆

本书法卷在1992年纽约佳士得拍出,当时的成交价为13.2万美元。白玉蟾(公元1194-?),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为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是内丹理论家。一般认为,白玉蟾组织了金丹派南宗的教团组织,为南宗的实际建立者。

本卷后有南宋时期著名画家牟益的收藏印,另有南宋末元代初杨维桢的题跋另有南宋末人名叫“海翁”的题跋,进入元代,有大文人周瑛的题跋,在明代,先有安绍芳的题跋,本卷在清代则由大收藏家毕泷收藏过,上有他的二方收藏印:毕泷审定(白文)、竹痴秘玩(朱文)。

另在清·齐学裘《见闻随笔》中的先大夫《双溪草堂书画录》中文字记载。此外,本卷还经过顾敬臣、张鹿樵(子珍)的收藏,并有二人收藏印:顾氏敬臣(白文)、虞山张鹿樵收藏印(白文)、鹿樵张子珍赏(朱文)为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070efc8f3b88fce6b28463eae6f80b77.png

白玉蟾(南宋) 致宝谟郎中行书手札卷(题跋)

◆白玉蟾的在世作品◆

白玉蟾的世作品,多是草书作品传世,最著名的是他的草书《足轩铭卷》,书于1266年,纵32.5厘米,横81.5厘米,没有本卷宏伟巨制的感觉。另外二件草书作品是《天朗气清诗帖》和《四言诗帖》将本信札卷与上述三卷相比对的话,白玉蟾的书法,尤其是行书和草书,倍受后世瞩目。祝允明赞扬白玉蟾书法“飞蛟龙影”。清康熙皇帝的《御定佩文斋书画谱》,也谈及白玉蟾草书“龙翔凤翥”。后世画梅花画竹的、写草书的都不能绕过这个白玉蟾。比如清代”八怪“之首金农就坦承自己画梅取自白玉蟾的画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1dd71c34ee44bc04342a8ae49d43b5d4.png

白玉蟾《天朗气清诗帖》藏地不详

总之,白玉蟾一生的艰辛,是常人难以坚持忍耐的。相传他16岁离家,“初别家山辞骨肉,腰下有钱三百足。思量寻仙访道难,今夜不知何处宿”。他先是在黎母山寻师,后赴大陆拜师学道。至漳州,衣服卖尽,随身只有一把雨伞。至兴化,仅存三文钱。满身疥虱,时值送春,拣祭品充饥。至罗源兴福寺,捐身作仆。未半月,与主僧作别。时值炎夏,赤脚赶路,脚底打泡流血。至剑浦,荒郊秋雨,无蓑无笠,借宿茅檐,村翁不许。闻建宁人好善,前往求活,无人见怜。上武夷山,遭道士叱骂。去闽至龙虎山上清官,知堂只给馊饭冷汤。渡江往北,遇兵火。转江东,入两浙,夜栖古庙。到处碰钉子,遭冷遇。真是“世道常如蜀道难”啊!但白玉蟾直面前行,从未退缩。后来他几乎走遍了南宋天下。广东、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四川、广西的名山大川如庐山、罗浮山、霍童山、武夷山、龙虎山、金华山、天台山、长江、洞庭湖、西湖等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9a83cc522b28ceb521974bf3a737cd16.png

白玉蟾《四言诗帖》局部

白玉蟾65岁起在武夷山结庐修道。“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飧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他对道教十分专注虔诚,85岁时遇皇帝诏封他为“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官。白玉蟾本可从此安享晚年。但他首先顾及的是道教的事业。在他眼里,“拟占朝班最上头,官情冷似一天秋”。一声不吭便“一夕遁去”。第二年86岁时,玉蟾自洪都入浙,访豫王。佛教首领孤云想求他为僧。玉蟾笑曰:“吾中国人也,生于中国,行则中国之道,理也。若以夏变夷,背天叛道,吾不忍也。禅宗一法,吾尝得之矣……。道不同,不相为侔也。”作为佛教领袖的孤云受他一番爱国宣传,反而毅然弃僧从道,这在我国宗教史上绝无仅有。白玉蟾对道教永恒不变的信仰和历尽艰辛的追求,是他成为集道教大成者之一的根本原因,他最终成为道教的“南宗五祖”,感天动地。

◆ 更多精品推荐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8a5e9cd77a94ba4aec2c614c1594b67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0323c4ab6d818599ce5d94672b80aefb.png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