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专场2000余件臻品汇聚 中鸿信2024春拍打造一场融贯古今的艺术盛典
2024-06-04 18:40:59 未知
集结中国书画,古董珍玩,明清家具,古籍善本等门类,共计20个专场,2000余件臻品,中鸿信2024春拍将于6月5日至9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启幕。
各大专场中,一直致力打造的品牌专场“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世家元气—陈半丁、陈佩秋、谢稚柳、吴昌硕家属审定专场”,“世家元气—中国近现代重要书画专场”继续坚持走文化特色专场路线。
极具时代特色的“民国往事专场”,讲述不同的民国故事。在赵朴初先生诞辰117周年,示寂二十四年之际,中鸿信拍卖携手般若堂推出“般若心相—般若堂藏赵朴初书法专场”。
古董珍玩部分也是精品荟萃,首次推出“御玩-中国古代重要器物专场”,另外“鉴古如今—中国文人书斋专场”甄选明清重要黄花梨家具及文房赏石也是尤为突出。
本季拍卖异彩纷呈,看点颇多,将为业内藏家、艺术爱好者呈现一场融贯古今、门类丰富的艺术盛典。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一直以来是中鸿信拍卖的品牌专场,此专场在历届春秋大拍中创造出了优异的成绩,本季春拍饕餮专场一如既往延续高水准精品路线,集结历代重要书画家的扛鼎之作呈现给广大藏家。
作为“饕餮——中国古代绘画专场”的重中之重,《白玉蟾(南宋) 致宝谟郎中行书手札卷》是南宋道人白玉蟾的传世之作。该作行笔气势不凡,情感淋漓尽致,大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的墨韵。
此白玉蟾致宝谟郎中信札,书心纵26厘米,横98厘米,题跋纵26厘米,横157厘米,合裱成一个手卷,内容是白玉蟾写给一个朋友“宝谟郎中”的信札,其内容在《全宋文》和《续修四库全书》中都有文字记载,即“玉蟾顿首再拜上覆。
白玉蟾在书法史上颇有名气。其传世作品不多。现已知其传世之作另外有三件。该作在行书字体书写上,用笔洒脱,颇具时代特征。且作品收藏有序,从南宋、元、明、清,历经各大书法收藏家之手,其中就包括元代大书法家杨维桢的的题跋,传承至今,使其作成为难能一见的珍品。
祝枝山《秋日临浴贤池诗》是一件尺幅巨大的草书之作,达近三十平尺。此卷为海上著名画家应野平旧藏。是目前能够见到最大的祝枝山书法作品。颇为难得。
祝枝山是明代著名的文人、书法家,“吴中四大家之一”,是苏州“吴门书派”的核心代表人物。由他掀起的“古文运动”,反对宋代诗学风气,提倡恢复唐代的诗风。
其书法习众家所长:从小学习晋唐王羲之等名家楷书,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小楷功底。在楷书方面,习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等大家。行书借鉴宋代米芾、黄庭坚等人。草书学习怀素。狂草学习唐人张旭。造就他在书法上非常高的成就。其中由以其草书造诣最高。
此卷巨幅草书《秋日临浴贤池诗》是其传世作品中难能一件的精品。以大尺寸的字号书写,形成了左右、起伏、昂扬的姿势,抑扬顿挫。用笔在变化中又彰显出了沉稳,下笔如有千钧之势,尤其是他的波折、起伏,流宕,流露出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大家的气韵。与其传世的其他草书作品相较,更显胸襟豪放。
陈洪绶(1598年-1652年),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书法遒逸,善山水,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所画人物,兼有李公麟、赵孟頫之妙。设色学吴道子法,在仇、唐之上。间作花鸟、草虫,无不精妙。
《高士听松涛图》正值陈洪绶艺术风格成熟期,用笔遒劲柔逸,刚柔并济,极富古趣。与他在前后不同时期的绘画中所运用的线条变化是统一的。陈洪绶强调书法和绘画中用笔的一致性,他在绘画中注入极具有表现力度的线条语言,这种线条语言直接来源于书法。陈老莲通过大量的绘画实践与经验积累,积极探索书法线条与绘画线条的关系,以书入画,进一步发展了古人勾线设色的绘画形式,这种勾线设色方式也成为了陈老莲绘画的一大特色。
“世家元气——家属审定专场”,是中鸿信拍卖历年大拍重推的特色专场,信誉口碑甚佳,深受藏家喜爱。本季拍卖,中鸿信再次推出了“世家元气——谢稚柳陈佩秋家属审定专场”,此专场全部拍品均由中鸿信拍卖顾问谢稚柳、陈佩秋先生、谢定琨先生亲自审定,为藏家呈现出谢稚柳、陈佩秋不同题材,不同时期的艺术精品。
谢稚柳先生艺术的总体风貌继承了中国绘画中写实中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发挥了自家笔墨的风华,气韵生动,笔法铿锵有力。有一种幽思的情意。
《为许孝穆作松鹰图》创作于1975年。这个时期谢稚柳画的《苍松白鹰图》是经典题材之一。此时期作品北宋一派的山水及宣和体花鸟仍然是炉火纯青的高峰时期,且比过去画风更多气势。此幅白鹰体现的野性,和宋徽宗相比白鹰更像皇家的宠物。
全画以一白鹰站立于枝头,白鹰身姿雄健,羽翼饱满,眼神透出威风凛凛凶猛,常常令观者被其锐利的眼神所震慑。
“世家元气—中国近现代重要书画专场”是中鸿信拍卖每季春秋大拍重推的特色专场,信誉口碑甚佳。“世家元气”取以某种专业世代相承家族传递之意,世家,“谓世世有禄秩家也”,“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本季春拍,特遴选出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力作将继续齐聚“世家元气”,涵盖张大千、徐悲鸿、黄永玉等大家作品,给藏家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提起画马,徐悲鸿先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徐悲鸿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以马为题的作品,早年的作品,以西方写实主义的表现技法,后期逐渐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西方的油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引西润中,融会贯通的艺术风格。
1950年,徐悲鸿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适逢其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此件《山河百战归》创作于1951年,表达了画家对全新政权的歌颂。
画中的马,四肢蜷起,天马行空,意气风发,风驰电掣,飞驰而来。在西方写实技法的基础上,加以中国画传统笔墨,将奔马的形象表现得准确又富于美感。
此件作品上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一句。点明了画中“民主之马”,身经百战,历尽艰辛,如今归于民主,一马平川。既是对中国人民数十年不屈不挠斗争的赞颂,亦是对美好未来的讴歌。
黄永玉《荷花一枝》出自当代著名画家黄苗子、郁风伉俪旧藏。他们与黄永玉先生结识于四十年代,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成就了他们深厚的友谊。黄永玉先生多次写赠作品于他们。此幅作品绘于2005年,画中粉荷一株,色淡清新,娇嫩欲滴,背景色墨交融,晶莹透亮,水气弥漫,似雨过荷塘。全画构图简洁,鲜丽中有出尘之致,故极得苗公伉俪所赏,曾悬于客厅中。
在黄永玉的绘画题材里,荷花是他的作品代表作。其荷花色彩丰富,极具视觉冲击力,也让荷花更加生动和富有生命力,大胆的色彩运用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他钟情于荷花,速写荷花八千张。在郊区建立大院,命名为“万荷堂”反映了他荷花喜爱和痴迷,也成为他生活空间中。
该作曾于2017年在香港以273.5万港元成交。此次得藏家大力支持,将以70-120万元的估价上拍,是颇为值得关注的一件拍品。
张大千学习古人,并不徒托空言,往往以原作为主。张大千对董源的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1938年到1948年这十年之中,也即大千40至50岁之时。
本次上拍的作品《仿董文敏仿北苑山水图》,从款署:“此董文敏仿北苑笔也。戊子新秋漫临于潇湘画楼,蜀郡张爰大千父。”可知创作于大千48岁时,而此时正是大千对董源的研究学习的阶段性终点,同时也是大千以董源画法进行创作最为成熟的阶段,从而彰显了此作在大千水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
时值赵朴初先生诞辰117周年,示寂二十四年,中鸿信拍卖携手般若堂推出“般若心相—般若堂藏赵朴初书法专场”,以缅怀其高尚的人格情操和非凡的业绩,彰显其崇高的爱国爱教的精神。
赵朴初先生作为诗人,作家,佛学家、书法是他的记录生命与时空的载体。先生曾任西泠印社二任社长,其书学地位足与康有为、郭沫若、启功等巨匠一并写进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在群星中熠熠生辉。
本场上拍的作品涵盖了多幅赵朴初书法与佛学思想融合无迹的典型之作。包括:行书《弥陀》、 行书《观音》、《行书十六言联》等。
其中《行书录弘一法师出家前后语》表达了朴老对弘一法师有着由衷的崇敬。此作以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语录为辞,表达了“正心诚意”与“内省自强”的重要性,无论出世或入世,这样的话语都值得成为我们人生的向导与坐标。
中鸿信本季春拍精心筹备“般若心相— 弘一法师墨宝遗珍专场”,囊括了他出家以前以及出家后中期偏晚期的典型作品,从书体上,既又早年的魏碑风格,又有中晚期辨识度极高的“弘一体”和朱笔篆书,可谓包举完备,异彩纷呈。
值得一提的,本场中弘一法师作品均由孔子第七十一代孙、文化禅僧淸无法师亲自鉴定并开具证书。
《行书“入于真实境”》为弘一法师圆寂前所作,此卷本应为弘一法师弟子、侍者妙莲法师珍藏,是研究弘一法师一生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之一。弘一法师在民国三十一年三月,曾回泉州百原寺,不久即移居温陵养老院,并名其书斋为小山书院。此卷正是写于此时,是“入世”与“出世”最佳总结的时间。九月四日(阳历10月13日)晚八时圆寂后,徐悲鸿、欧阳予倩、黄炎培、柳亚子、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刘质平、朱光潜、赵朴初等均为其学问,人生真谛,佛家箴言所折服,纷纷着书言谈弘一法师所到达的境界。
在本季春拍中,中鸿信特别推出了“民国往事”专题,既是对那个时代的致敬,也是对近代历史的反思。专场囊括了多位民国学者,大家的珍贵作品:包括民国著名学者吴宓、康有为于右任等书法精品。
吴宓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在文学、史学和国学界,硕果累累。他精通中西方文学,是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在中国的书画艺术的研究上亦颇有声望。是与胡适等并驾齐驱的大学问者。
吴宓作品传世不多,目前较少在市场中出现,加之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使得吴宓作品一旦现身市场,便弥足珍贵。
此幅对联《行书七言联》正是出自这位民国著名学者之手。以楷书写就,用笔刚劲有力,歌咏“春意”的诗句彰显出了这位学者的不凡气息。此幅对联作为一代学者留下的痕迹,值得我们去收藏、传承、保留它。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