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现场 | “观往・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届美术、设计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专题研讨会:专业学位培养与艺术实践教学
2024-06-07 22:17:34 未知
2024年6月3日,“观往・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届美术、设计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专题研讨会”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次研讨会以“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届美术、设计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为契机,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各艺术院校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贾广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名誉院长何家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刘海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淳、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馆长郑光旭、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明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海滨、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彭璐出席研讨会,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提交了书面发言。与会者既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资深导师,同时又是深度参与艺术学科建设的专家,具有宏阔的学术视野和丰富的艺术教育经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班子成员、教学负责人阴澍雨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以“专业学位培养与艺术实践教学”为主题,结合此次毕业展,围绕“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路径、内涵与发展思路”“新时代专业学位的产教融合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的师道传承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构建专业学位的评价体系”四个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阴澍雨主持研讨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80余名研究生代表到场旁听。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
李树峰首先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毕业展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传承,期待各位专家对毕业作品能够给予更多的指导。同时提到,做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共同面临的新课题,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学位授予、毕业展、作品展示方式等方面需要深入细化,系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以专题研讨会为契机,与各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共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
刘万鸣谈到,在2024届毕业展开幕之际举办研讨会,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学术含量。他提及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学感受时谈到,艺研院的教学始终坚守传统,传承师道,在复古中求更新。秉持着多元包容,互动互进,革新维新的教学风格,艺研院培养出了一代代自信、谦和的艺术人才。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
牛克诚认为,美术专业博士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生源甄选、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导师资质、考核机制及学位授予等合理而完善的环节,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博士。突出实践性,创作、展示将成为主干性考核指标。同时注重应用性,以艺术的形式服务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贾广健
贾广健强调,艺术人才培养第一重要的就是坚持立德树人,把握好正确教育方向、办学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注重需求导向,要和国家需要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战略同步。他认为,从学博到专博,一面是理论研究与实践,一面是实践与理论研究,研究和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点,人才培养质量是根本。学博和专博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与评价虽然不同,但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一个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名誉院长何家英
何家英提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资力量强大,教学风格倾向传统,更加主张从中国文化的文脉上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当代艺术。他指出,美术研究生培养需要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理念与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画家的个案研究等方面深入研究。同时要加强对中西方绘画语言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更深刻地、清晰地认识自身语言。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
彭锋就如何进行专业学位博士培养问题做了探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与其他艺术教育并不一样,只依靠简单重复技术训练的累计并不能培养人才。专业型研究生本身具备“具身的知识”,这是他们相较于抽象理论知识的优势,但问题在于如何将这种“具身的知识”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才是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关键所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
李一结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背景与自身教学经验谈到,培养专业学位博士,要继承我院学术传统,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两手抓,但要侧重于创作实践方面的研究,培养创作方面的领军人才;其次,要构建专业学位评价体系,如何构建专业学位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时代课题。
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
田忠利从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谈起,认为针对人才培养,要明确方向,建立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将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求具体到人才培养的模式当中。其次,要构建多元多维交叉融合的师资队伍,建立以价值为导向合理客观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刘海勇
刘海勇针对中国艺术类高校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谈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符合艺术规律,因材施教破解教育内卷问题,从招生考试方式进行改变,从知识“生产”、人才“生产”转向心灵培养;要对现有评价标准进行反思,培养一批能够真情热爱生活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专业学位人才。并以中国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为例,要保存中华民族文化核心特质,当下各种改良应处处重视“以写意为最大公约数”;要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核心特质,要从“写意”的明清小传统溯源到汉唐甚至仓颉造字法、中国古典哲学周易的大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淳
张淳围绕专业学位培养问题,认为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艺术家,既要有深入思考的能力,又要有精湛的技艺;其次,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的方向不同,要侧重于对创作方法论的研究,建设一套完整的思想创作的方法论;再次,创作实践要兼顾量化评价与专家同行的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最后,专业学位的培养路径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既要知道为什么画,又要知道怎么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馆长郑光旭
郑光旭以美术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为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除了延续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内核要求,也不能完全摒弃学术性,要让其成为“连接理论与创作实践的桥梁”,彰显专业学位博士应有的优势与特色。中国美术博士的培养应以培养创作型人才为中心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艺术发展需求,面向我国高级艺术专业人才需求。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明波
刘明波从时代境遇出发,根据学术型博士与专业型博士的区别,提出专业型博士的培养关乎时代、人文、艺术生产,应以之为导向,重视知识的灵活应用,将理论落地为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海滨
王海滨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教学,提出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艺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与路径,科学理性地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他分别从师资队伍、特色教学、实践平台、考核标准等角度阐述观点。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
于洋充分肯定了本次毕业展,他认为此次展览主题“观往·知来”四个字恰好展现了高层次艺术实践类研究生教学研创的宗旨:“观”世界,溯过“往”,学新“知”,明“来”者,这对各高等院校研究生教学和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都有启示意义。此外,他还提出要平衡艺术本体规律与创作个性之间的关系,打好基础,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彭璐
彭璐对本次毕业展颇为赞赏,展现出艺研院学子对传统文化、社会问题、高新技术等的高度关注。她结合自己所在专业,提出设计类专业学位培养与艺术实践教学应融合艺术与工程,提升实践,接受市场挑战。
观往・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届美术、设计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本次专题研讨会是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行的一次积极而深入的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将秉承优良治学传统,积极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加强院校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