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镜像”江碧波艺术博物馆开馆 以四大篇章呈现江敉、江碧波百余件馆藏作品
2024-06-07 00:05:09 李璞
2024年6月6日,“时代镜像”江碧波艺术博物馆开馆暨江敉、江碧波作品展在重庆巴南区拉开帷幕。
据了解,江碧波艺术博物馆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以“特色立馆、学术先行”为办馆宗旨,“江碧波、江敉研究为中心,关注中国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兼容并蓄,面向未来”为发展方向。收藏、陈列和研究江碧波、江敉先生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文献资料的同时,策划、展示、收藏、研究优秀的传统艺术、当代艺术,整理和保存相关的艺术史文献资料等作为主要学术工作并注重交流、介绍和推广中国优秀艺术。
本次展览以“金石有声”“氤氲东方”“空有之间”“晓色常从天上来”四个篇章展开,从300余件馆藏作品中选出了百余件精品馆藏,包括绘画、雕塑、版画等类型。同时还展出了江敉、江碧波父女二人的文献资料。
其中,“金石有声”以雕塑为篇章,为江碧波先生不同时期所作雕塑作品的小样、中样、创作文献等。主要分为四大类型:人与自然系列、英雄主义系列、历史人物系列、母性温情系列。展览中的“巫文化系列”相关作品,曾引发国际性关注,艺术家直抟华夏母体文化之源,探寻民族传统文化天真无邪的童年。艺术家以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表达,运用单体雕塑、组雕、大型浮雕等方式,塑造了诸多生动鲜活、英武有力的艺术形象。这些作品的原件现如今都呈现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公共空间当中,体量巨大、风格洗练,让人过目难忘,被评论家称为有“金石气”。
“氤氲东方”这一部分为江碧波先生不同时期所作水墨及漆画作品,题材广泛,包括中华上下五千年系列、抗战文化系列、巫文化系列。其中水墨长卷《故国》,艺术家以消逝的历史图像、奇崛瑰丽的艺术想象,构筑起具有史诗视域的东方镜像,映射出艺术家对古老历史的深刻洞察和深沉情感。
“空有之间”部分为江碧波先生不同时期所作版画、油画、丙烯及综合材料绘画。内容涉及神话传说、少数民族及乡土题材、世界妇女大会、人物和自然风景写生。作品呈现出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顿悟,并以敏锐的创造力,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当代和传统、东西方之间,塑造出极具辨识度的艺术风貌和语言。
“晓色常从天上来”部分展出的馆藏为江敉先生的部分重要作品。人生大劫大难,铸就了江先生的品格,也铸就了江先生的艺术,杂文的辛辣、漫画的幽默,早年版画的表现倾向,中期版画的现实精神,江先生的作品都各有特色,自成一家,其晚年的版画更是炉火纯青,人物花鸟,黑白疏密,刻运自如,刀法精微,构成之老练,神态之稳成,境界之纯粹,令人叹为观止。其间以静制动,以虚涵实,于宁静淡泊之中深藏充实丰富之品格,正是江先生为人为艺的风范。
展览现场
在江敉先生的作品中,黑白画的线条和排列,出现了多种的感,这是一种对于光明和希望的表达,在黑白的语汇中包含了肯定的力量,包含了对于生命力的赞美,没有一丝的痛苦。在这种意志坚定的背后,是一种狂风砥砺下的开阔和平静,回归后的恬静与生动,充满着生命原初的模样。
江碧波先生是具有高度国际视野,又有深厚中国文化情怀的资深艺术家,更是国内少有在中国画、版画、雕塑、油画及陶艺环境艺术领域,均有非凡成就的综合艺术家。她为艺术而生,不论雕塑、油画,还是版画,往往独具一格,品质精妙,令人惊叹。这里不能不提到她的父亲,我国著名版画家江敉,也许正是有了父亲的言传身教,才有了她今天硕果累累的艺术成就。
江敉先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了大量极具趣味性、艺术性的木刻作品,是中国版画的开拓者之一。先后任教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了众多人才。
展览现场
对江碧波而言,艺术是无界的。她从不将自己禁锢在某个狭隘的表现领域中,作为一个成熟深刻的艺术家,她更关心世界表象之下的精神之流,不惜回溯传统,回到扑朔迷离的上古,回到神秘诡谲的巫楚,从神话传说和传世文献中,去探寻民族文化精神的性格成因和美学基因,以彰显民族文化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美学魅力。
她多次深入巫文化的发祥地重庆巫溪,在先古先知的感召下,创作出系列远古巫文化作品,其神奇的表现手法和灵动描绘,人天一体的恢弘画面,元气十足的东方生命意识,构成了艺术家特有“金石有声,横空闪电”的视觉史诗,轰动国内外画坛。
多年来,江碧波沉潜于对宏浩题材的开掘和表现,如数百米展现中华历史演进的大型画卷《中华上下五千年》,以独有的艺术个性和文学修养,融入色彩画、版画、雕塑等表现技法而别开生面;还有用版画、油画、国画、漆画和雕塑反复表现的“巫文化”人物系列,令人耳目一新,为之叫绝;更有与人合作的百米水墨长卷《浩气长存》,为中国抗战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献资料展区
江碧波不仅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更关注时代的发展进程,关注重庆的城市文化建设。九十年代,她受邀创办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率先实现了重庆大学在21世纪初从工科大学迈入综合大学的转换。
江碧波深受父亲江敉先生影响,对所处时代和社会有着深深的责任感,希望将自己和父亲一生精心创作的作品无私分享给全社会,让更多人走进艺术,接受真善美的熏陶,了解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从而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几经筹划,多方奔忙,这才促成了江碧波艺术博物馆顺利开展。
开幕式现场,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勇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蒋华林,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庞茂琨,艺术家江碧波相继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勇华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勇华致辞时谈到,本次开馆不仅是重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一大盛事,更是对中国现代艺术的一次深情礼赞。“江碧波艺术博物馆不仅是两位艺术家艺术生涯的缩影,更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相信,作为重庆文化艺术新地标,江碧波艺术博物馆不仅能够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和审美需求,提高大众文化素养,还能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与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与气质,助力重庆文化强市建设。”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蒋华林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蒋华林致辞时表示,饮水思源,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能够走到今天,追根溯源都要从江碧波老院长1998年4月创办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说起。绘画专业在她的建设和教学之下,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庞茂琨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庞茂琨致辞时讲到,江碧波先生作为著名的美术家和教育家,在四川美术学院担任绘画系副主任和版画学科带头人时,培养了50年代末附中,77、78级,83、84、85、86级版画专业的优秀人才,对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先生又创办了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对整个重庆的艺术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感谢巴南区的魄力与远见,相信江碧波艺术博物馆的开馆对整个重庆文化发展和提升都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先生进入耄耋之年仍在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对巫文化的研究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大型绘画等上百件,作为后辈的我们要积极的向她学习,在艺术上不断进取。”
艺术家江碧波
艺术家江碧波致辞时首先表示了感谢,在她看来,在重庆这片神奇而魔幻的热土上,自己得到了大家多年来的关心与支持。今天艺术博物馆的正式开馆,这里陈列的作品是社会与个人自觉行为的结果,也是自己在艺术道路上,与社会同仁更好的互相提携、共同进步的再次启动。“多谢陪伴我从少年、青年、中年而今走向老年的各路朋友们,你们在不同的时期以豪迈、仁义、勤恳的举动,善良、纯真的情谊,助推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的成长。生活和历史是我创作的主题,因此我的作品注入了以人物画为主的生活与情感留下的记录。在抗战流亡的岁月里,我从沿海城市来到大西南,在重庆的大山大川中体验了特殊的美感和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天地为师,这是我们中国人文明诞生以来的天性。我的作品和我的父亲、家人及学生们的事业共同成就来自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这是我们先祖最高的祖训,我也由衷的感到欣慰。”
江碧波艺术博物馆揭牌仪式现场
此后,重庆市文联主席沈铁梅、重庆市社科联秘书长李友康、重庆市巴南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舒朝斌、渝中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晓宇、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馆员王川平一同为“江碧波艺术博物馆”揭牌。
重庆大学实习实践基地挂牌仪式现场
今后,江碧波艺术博物馆还将与重庆大学合作,成为艺术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为更多的热爱艺术的莘莘学子们提供一个创作和研学的空间。现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蒋华林为江碧波先生授牌。
沙龙现场
当天下午,还开展了关于江敉、江碧波版画艺术及未来城市与美术馆的沙龙,嘉宾们各抒己见,就江敉、江碧波先生的艺术创作,文化艺术对城市发展的推动,美术馆的职能与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江碧波艺术博物馆
相信江碧波艺术博物馆的开馆,为重庆增添一个让市民接受艺术熏陶、享受艺术之美的艺术空间的同时,也搭建起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连通艺术与大众的桥梁,让大众走近艺术,了解国家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