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著录 余省《鱼藻图》|北京银座2024春拍
2024-06-08 21:06:13 未知
乾隆皇帝是清代宫廷书画繁盛的主要推动者,由于他本人对书画的浓厚兴趣,遂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书画创作群体。余省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与丁观鹏、金廷标、唐岱、焦秉贞等被誉为清宫十大画家。
乾隆皇帝画像
余省出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字曾三,号鲁亭,江苏常熟人。与弟余穉是继丁观鹏、丁观鹤之后又一双同时供职清宫廷的兄弟画家。余省出身于虞山书画世家,其父与弟亦善画。
《常昭合志稿》卷三十二有余氏家族传略:“余珣,字荀若,号荆山,善写生,师邱庆余而自成一家。弟璜亦工人物。子省,字曾三,蒋文肃荐入画院,同值九人,省恩遇最优,赏赍频数。在苑三十年,以老告归。”
《清史稿》列传中载:“余省……善写生,能得花外之趣。同时杨大章,亦赋色修洁,可与邹一桂颉颃,花鸟以二人为最工。”
清佚名《读画辑略》有载:“余省……居停海尚书望家二十余年,未尝见其疾言遽色。善花鸟、草虫,曾受业于蒋文肃公,其工致者,固嫣然如生,其点笔者,更洒然散朗,一时名辈,鲜有其俦,恭奉内廷,后引老归拂水。”
LOT855
余省(1692-1767)鱼藻图
设色笺本 手卷
款识:臣余省恭画。
钤印:余、省
乾隆御题:菁藻琳池缛,连行戏众鱼。至清安用彼,知乐亦欣余。癸酉御题。
钤印:齐物、清吟寄遐思
鉴藏印: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鉴赏、静宜园、古稀天子、瀛堧阁鉴藏章
题签:清余鲁亭鱼藻图。乙巳年六月,庄严。钤印:酒后
28.5×157.5 cm 约4.0平尺
著录:
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七)》第4104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
2.《御制诗二集》卷三十八 第25页,见《御制诗文全集》第三册 第101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3.《清宫内务府嘉庆十三年静宜园各殿陈设档案》记载“境与心远殿……南间
中设.……高宗纯皇帝御题手卷三卷:张宗仓雪景手卷、余省鱼藻图手卷、
徐扬摹黄公望笔意手卷。”
4.《国朝院画录》卷二,见《历代书画辑录》第一册第400页,北京图书馆出
版社,2007年。
5.《历代著录画目》第93页,福开森编,台北,198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于
1993 年亦出版此书,本条目据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年第二次印刷本)。
说明:庄严题签。庄严(1899-1980),江苏武进人,出生于北京。1919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毕业,留校任职国学研究所,并参与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文物事宜。1925年起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馆长、副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押运故宫文物去四川。1948年受命运文物去台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59年任中国文化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
著录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
著录信息
乾隆二年(1737),46岁的余省被海望力荐入宫,从此在咸安宫画画处供职。此事见载于《乾隆二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事录》六月二十七日条:内大臣海望将画画人余省、周錕、余穉三人恭画绢画六副(幅)并伊等职名缮写折片,交太监毛团等转奏,奉旨,着令此三人在咸安宫画画处行走。钦此。
局部
乾隆八年(1741),乾隆皇帝给在宫中任职的十五位画家划分了三个等级,将刚入宫四年的余省列为了一等画画人,见《清档·记事录》记:七月八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传旨:画院处画画人等次,金昆、孙祜、丁观鹏、张雨森、余省、周鲲等六人一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八两、公费银三两;吴桂、余穉、程志道、张为邦等四人二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六两、公费银三两;戴洪、卢湛、吴棫、戴正、徐焘等五人三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四两、公费银三两。钦此。”
局部
《石渠宝笈》著录余省作品共计37件,被收录数量之多,在宫廷的职业画家中实属少见。其中最著名者当为与张为邦一起完成的中国博物志巨制《临蒋廷锡鸟谱》,十二册三百六十幅作品现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著录之余省作品多有乾隆题诗,宠眷之情,可见一斑。胡敬在《国朝院画录》写道:“臣敬谨案:余省善于写生,摹仿亦肖,蒙高庙命以展扩,许其所造,而勉所不能。训迪亲邀,荣踰华衮矣。”其中录有三段乾隆诗题以证对余省之名赞誉:“能知画外趣,堪作画中诗。”(题余省《菊花》)“余省写生手,仿摹亦称颂。稍命展扩之,宛见薪传火。”(题余省《仿宣和三思图》)“写生有如此,传神亦云得。”(题余省《杂花草虫》卷)在题余省《花雉图》轴中,直接表露出他对余省画作的赞赏之情:法常写生擅流辈,草草但取无人态。徐黄胶粉复太工,院本习气刻楮同。余省权衡得其中,理趣神解参无穷。其中法常是南宋著名画僧,“徐黄”是指五代时期分别代表野逸和富贵风格的花鸟画家徐熙与黄筌。乾隆皇帝认为他们的画作各有得失,唯有余省能达到“理趣神解参无穷”的境界。
乾隆玺印
“鱼藻”一词源于《诗经·小雅·鱼藻之什》中的“鱼藻”篇:“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北宋《宣和画谱》专辟“龙鱼”一门,并有专述:“《诗》之《鱼藻》,有所谓颁其首,莘其尾,依其蒲,以言其游深泳广,相忘江湖,以比夫难致之贤者”,“其鱼龙之作,亦《诗》《易》之相为表里者也。”
“鱼藻”作为一种画题和图样由来已久,历代为人们喜闻乐见。庄子与惠施关于“鱼乐”的“濠梁之辩”亦赋予“鱼藻”题材具有文人趣味。此题材在北宋时第一次被提升到了理论高度,记载于《宣和画谱》中,其地位甚至超过了山水、畜兽和花鸟。此外,“鱼”与“余”同音,含“年年有余”之寓意。值得一提的是,在绘画的基础上,“鱼藻”渐渐发展成一种重要的装饰图案,成为元明清各个朝代的瓷器,尤其是官窑的流行纹样。
横 屏 看 全 图
本幅为宣德笺本,设色,绘游鱼九种于藻荇之中,杂以虾蚌蟾蜍。卷末有画家款题:“余省恭画”,钤“余”“省”二印。当为进呈乾隆御览者,是他宫廷绘画的代表之作。画幅中乾隆帝御题诗一首:“菁藻琳池缛,连行戏众鱼。至清安用彼,知乐亦欣余。癸酉御题。”钤盖“齐物”“清吟寄遐思”二印。乾隆题诗与画意相宜,参以庄子“鱼乐”之暗喻。无论从人文内涵,还是表现技法上看,此画皆体现出余氏深厚的功力,反映了乾隆皇帝与宫廷画家对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理解与阐释。
余省《鱼藻图》深得画鱼要领,图绘群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弋、追逐、觅食,各尽其性,栩栩如生。水草随波晃动,落英飘落,浮萍点点,勃勃生意毕现纸上。全画纯以没骨法绘成,而不见勾勒之笔,游鱼种类多样,间作一虾或青蛙,点缀其间,更滋生趣。鱼尾画得轻灵姿媚,一片动势,令人应接不暇。全图画水,不着一笔,而以藻荇随波,群鱼追逐,翻藻依蒲,春水融融。
乾隆帝御题诗
本作虽然没有留下年款,然按《石渠宝笈》初篇完成于乾隆十年(1745年),本幅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篇》,故应为此后所作。画中乾隆御题的纪“癸酉“为乾隆十八年(1753年)。因此,本幅创作时间约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至十八年之间,即余省54-61岁之间。
参考图:刘寀(宋)《群鱼戏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又据内务府《乾隆六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画院处》载:“于本年七月初三日,首领李久明持来群鱼戏荇图一卷,说太监毛团传旨,着余省照临一卷。”可知,余省在创作此图之前,曾临写过刘寀《群鱼戏荇图》,于乾隆七年春完成,亦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篇及《国朝画院录》。此作创作时间晚于临作,故亦可见刘寀《群鱼戏荇图》之意趣。
此幅余省奉敕所作的《鱼藻图》,著录于乾隆朝所编《石渠宝笈续编》,钤盖有完整的乾隆鉴藏书画八玺,即卷幅前部的“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和卷幅后部的“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七玺与贮藏地“静宜园”,另钤有“古稀天子”印。说明此画曾收藏于乾隆帝十分青睐的香山行宫静宜园中。除乾隆诸玺之外,画幅左下钤有“瀛堧阁鉴藏章”,经查此印为王福庵所刻,但“瀛堧阁主人”为何许人,尚待查考。
局部
著录于《石渠宝笈》之余省作品在市场中寥若晨星,此类型题材作品更是惟此一幅。如今《鱼藻图》虽历经近三百年流传,卷幅内部仍基本保存清宫旧貌,画面神采依旧,品相完好,是余省绘画中的精品佳作,殊堪珍宝。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