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潘鲁生:启动文化赋能机制,发展创意东莞
2024-06-10 21:01:25 未知
6月8日,著名文化学者、艺术家、教授,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莅临东莞市文联一楼文艺空间,开展“大湾区文化艺术谈”主题讲座。讲座围绕大湾区的文化保护传承与文艺创作的关联、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文旅如何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浅出的分享,同时通过与现场文艺家、文化产业工作者互动交流,给予现场解答他们的困惑,并提出中肯建议,赢得阵阵掌声,氛围十分热烈。
“创造价值”与“经济价值”要双管齐下
讲座伊始,潘鲁生就表示,在世界遗产日当天来东莞交流文化保护和传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认为东莞的文艺家,尤其民间文艺家,要站在新时代,立足东莞这座城市,充分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命题,积极转变观念,以艺术传承和创作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文艺源于生活,民间文艺更是来自民间生活。”潘鲁生建议东莞的文艺家,要从身边的历史文化出发,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赋能东莞发展。
谈及文艺创作如何实现产业化,潘鲁生认为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紧密相连,是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任务。认为当下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不是某一个地方或某一领域的事情,而是关乎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尤其创意产业已经融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方方面面,要全面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在当前中国文艺发展中,如央视的“诗词大会”等综艺,使传统文化成为传播焦点,又如传统艺术融入工业设计,让文化创意转化落地,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链条化发展。
潘鲁生表示,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东莞要立足自己的产业实际,文艺界要关注“价值创造”,积极转变创作观念,使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财富,实现文艺创作与文艺产业融合互促,推进东莞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据悉,本次讲座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协办,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东莞市美术家协会承办,以“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在莞举办为契机,邀请潘鲁生与东莞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面对面分享其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的考察和研究成果,弘扬湾区人文精神,推动艺术家参与大湾区建设。
被“粉丝”包围,听众现场抢麦求答疑
潘鲁生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等众多领域均有建树,不仅长期从事民间文艺研究、民间文艺保护与创作实践,也长期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美术创作,探索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近年来,他在大湾区开展民间文艺调研的同时,还用绘画语言记录大湾区的发展变化。当他来到东莞文联时,就被众多“粉丝”热情包围。
讲座结束后的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听众不断抢麦求解惑。从事原创饰品行业的艺术家提问“如何将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饰品卖给消费者,尤其让年轻人买单,既做到传统文化输出又能取得经济效益”。潘鲁生一方面建议做好青少年美育和文化传播,另一方面在设计产品时注意提炼传统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创意化、时尚化地呈现在生活中。此外就是细分消费人群,开发市场需求。
针对骨架彩塑创始人赵树青对产品申请非遗项目的执念,潘鲁生则直言该产品是原创并且已取得文化输出影响的情况下,不需执着于社会支持,而是要转变观念,通过深度探索,去实现有效益的转化。“真正的创意设计师,重点不是在获得政府扶持上,而在于如何让产品产生经济价值。”
对于岭南美术馆馆长谢钧关于“如何活化利用被废弃的产业资源”的提问,潘鲁生表示,文化产业是智慧产业,应该因地制宜、科学挖掘利用,实现产业升级,让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财富。“绒绣、油画等舶来品,通过艺术转化,我们中国现在也发展得很好;日本通过创意设计,让招财猫风靡各地。我们的龙、麒麟、凤凰等瑞兽同样可以形成精彩的、生活化的创意。”潘鲁生说,每一个产业都能转化升级,关键是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包括政府怎么引导、我们企业和从业人员如何寻找市场需求、构建商业模式等。
此外,在讲座前参观位于东莞市文联一楼文艺空间的剪纸展时,东莞市民协会员热情交流各自的作品。东莞剪纸艺术家段丽红拿出潘鲁生教授编著的《中国民俗剪纸图集》,表示“这本书是潘鲁生老师早年主编的图书,1993年我在北京打工时买的,是我学习剪纸的重要资料,带着我走进剪纸这条路。”
市民协会员、冼沙小学的剪纸老师张燕嫦则代表市民协赠送潘鲁生一个文创布袋,布袋上印有自己的原创剪纸作品《长寿图》。
对话:
坚持守正创新,让文化产业全面提升
东莞日报:近年来您在大湾区开展民间文艺调研时,来过东莞几次,能否谈谈对东莞文艺发展的感受?
潘鲁生:我确实来过东莞,感受还是非常深刻的。岭南文化涉及面很广,对整个广东,甚至大湾区的影响很大。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又是在这样的一个文化核心区,它的历史根源非常深厚,具有传统的文化根基,也有现代工业文明的遗产。
进入新时代,东莞要传承好岭南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结合工业文明的发展,守正创新,把岭南的文化和艺术的核心内容梳理好,传承好,发展好。要把传统文化资源变成东莞的文化财富,把岭南的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新时代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也就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东莞的文艺风。
东莞日报:对东莞文艺青年,尤其两新文艺群体如何做好自己的文艺事业或文化产业,您能否给予一些建议?
潘鲁生:“两新”文艺是新时代的一个新型文艺群体,对我们的文艺事业发展是一个新生的力量,是一种新生的生命力。从文联的角度上看,从团结、服务、联络各个层面,都要高度重视。同时也希望年轻人,尤其文艺两新人员,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和文化观,深入学习、继承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并在创新、创业这个层面上走到前面。这不仅因为文化艺术在新时代需要创新发展,更因为文艺“两新”这个平台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和发展空间。
此外,在更广的层面上,要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创新和创业的力度,把文艺事业的这两个层面做得更好,文艺两新群体不能仅仅是依靠社会对他们的支持,更希望他们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这个时代的步伐快速,社会高速发展,我们一定要适应社会,才能融入社会。
东莞日报:东莞是一座制造业名城,从您的角度看,东莞如何用新质生产力推进东莞文艺事业、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潘鲁生:东莞的文化产业在新时代需进一步升级转型,不仅需要有技术的经济,还需要有创意的经济,创意创新非常重要。这就需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文化产业加强融合,形成一个有效的对接。
链接
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
“大湾区文化艺术谈”主题讲座是“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是东莞市文联打造的一项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通过邀请全国各地文艺名家来莞交流互动,涉及讲座、交流分享、采风、展览、调研、赛事等多种形式。旨在提升东莞本土文艺家的创作水平,强化东莞文艺发展规划和品牌构建,树立宣传东莞形象,助力文化强市建设和文化高质量发展。
其中“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讲座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邀请了陈履生、贺绍俊、翟俊明、蒋述卓、苏星、冀彦伟、蔡焕松、程向军、李耀林、金元浦、胡乐民、于同云、王苏、李群芳、王莉、梅昌胜、高宏存、李敬泽、梁凡、汪亓等众多全国各领域文艺名家来莞讲座,涉及文学、诗歌、美术、书法、摄影、朗诵、陶艺、舞台演艺、文化志愿服务、元宇宙、文化思想、流行音乐等众多领域,主讲话题前沿、内容深入丰富,广受观众欢迎,社会影响巨大。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