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至简,北京翰海2024春拍“润色-清代色釉瓷器”专题导览
2024-06-11 16:18:51 李保兴
单色釉,是单一的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不同种类的单色釉瓷器烧成后会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又因为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曾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即将于6月27日举槌的举行北京翰海2024春拍“中国古董珍玩”专场共计317件珍品,汇集明清时期的瓷器、玉器、木器、铜器等门类,为藏家朋友带来丰富多元的选择。其中就特别推出“润色-清代色釉瓷器”专题,荟萃50余件珍品佳器,精彩纷呈。
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但是在唐代以前,单色釉的烧制工艺一般。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明清时期单色釉的烧制工艺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清代的康雍乾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境界。据雍正末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当时御窑厂烧制的釉、彩达57种,其中大部分是单色釉瓷器。大量传世品也证实了清代单色釉瓷器既有仿古,也有创新,成就超越前代,充分体现了瓷器生产的高超技术。
本期内容就带您领略“润色”专题中单色釉瓷器的风采!
◆清雅秀丽 层次分明
珊瑚红留白技法始创于雍正朝,其先在白釉上以红线勾绘纹饰轮廓,再在轮廓外满施红釉,形成红白相应的色彩构图,是清代独特的瓷艺品种,亦称“盖雪红”。陈浏《陶雅》曰:“涂以抹红之釉而需其中若为空白者,又似乎阴文之花纹,谓之盖雪。”
本品撇口,深腹,圈足。造型端庄,线条起伏优美,内壁光素施白釉,外壁以珊瑚红留白技法描绘雪竹挺立,竹叶舒展,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所施红釉艳丽,以白色为叶,矾红衬托,红白各司其职,又相互映衬,既不扰清雅,又夺人眼球,清新脱俗,独具艺术感染力,堪为大雅之藏。
◆雨过天晴 霞霁之色
祭红釉为明初创烧之高温釉,以明代永乐、宣德最著名,故也名“宣烧”,或“霁红”,取其雨过天晴之霞霁之色。由于烧制技术要求高,加之烧制材料告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以后历朝均有继续烧制。清人龚询诗云:“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谓红釉烧造不仅依靠人工,更赖气候天成。
本品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近足处微撇,平底内凹成圈足。造型挺拔俊秀,胎质细腻。外壁施霁红釉,釉质光亮,釉色均匀纯正。修足规整讲究。梅瓶又称“经瓶”。最早为酒具,后变作花器,《饮流斋说瓷》认为“因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而得名”。宋代后各朝各代都曾烧制,只是器身随着各朝审美而有所不同,明清时期的器形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
霁红釉雍乾时期又重达高峰,发色稳定,品质极佳。本品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之作。釉色沉着稳定,光泽莹润,器型端庄规整,胎体洁白细腻,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器。
◆雨止天青 深邃似海
高温蓝釉是古代颜色釉瓷的一种。蓝釉中掺入适量钴料作着色剂,生坯施釉高温烧制而成。元代景镇窑始烧,明代蓝釉又称为“霁蓝”、“霁青”、“祭蓝”等,据《大明会典》载,自嘉靖九年(1530年)起,四郊各陵瓷器皆用“圜丘青色”,即祭天用蓝釉器。
本器敞口,深腹,矮圈足,造型精巧别致,盈手可握。器身外部通体施霁蓝釉,釉面平滑,纯正无疵,晶莹透亮,圈足修胎精细。器身内部洁白纯净,光鲜亮泽。器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件小杯造型秀雅清新,釉色纯正自然,胎质细腻,保存完美,十分难得。
◆澄净端庄 典雅瑰丽
清代单色釉瓷器在仿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豆青”、“冬青”与“粉青”是仿龙泉窑衍生出的青釉。其中,“豆青”釉色最深且浓;“冬青”色泽稍浅,青中泛绿,“粉青”色泽浅淡,青中泛粉白色。青釉器,釉面细润坚致,造型丰富多样,是单色釉瓷器中突出的一类。
本品仿圆鼓制成,敛口,沿面内出,深腹,腹中部圆鼓,腹壁上下各施鼓钉一周,两侧对称饰兽首衔环一对。周身遍施粉青釉,釉色均匀素雅,釉面光泽柔和。此罐造型新奇别致,装饰简约,澄净端庄。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鼓钉罐源于宋代吉州窑鼓钉纹罐,因外形似鼓而得名,是清代官窑的传统品种,流行于雍正至道光时期。乾隆朝定形为目前所见式样:顶部中空,铺首较雍正时更为突出。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仿龙泉青釉,有深浅二种;仿东青釉,有深浅二种”。至乾隆时期制作技术更为成熟稳定,对于颜色控制自如,烧制出粉青、冬青、豆青等多个品种。本品即为乾隆朝仿龙泉粉色制成的粉青釉作品。其胎质坚实,釉质莹润,堆若凝脂,造型秀美,观之古意悠然,为乾隆单色釉中典雅瑰丽之作。
◆釉质莹润 造型秀美
官窑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来以古朴典雅之气质折服无数钦慕者,清代官窑自雍正时期开始崇尚摹古之风,仿制古代名窑的佳作精品层出不穷,尤其对宋代五大名窑的仿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摹古水平极高,所仿制的宋代官窑釉釉质莹润凝厚,有粉青、天青、灰白、灰青等色釉,釉面或有冰裂纹,其纹呈白色或铁色。
此件仿官釉花口碗,花口六出,造型源自南宋官窑青釉葵口碗,完美再现了宋官窑釉色的纯美凝练,灵秀典雅,胎骨坚薄,腴润如脂,开片纵横,呈现出宋代官窑酥润含蓄之美,古意盎然,端凝典雅,为道光朝难得一见的仿官釉佳品。此品为六瓣花口,弧壁,圈足,底心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青花款。通体内外满施仿官釉,釉质晶莹醇厚,肥腴若脂,光华润泽,大开片疏朗有致,自然流露,飘逸流畅,深得官窑古器一色纯净、自然质朴的审美风尚。花口制作难度大,分布均匀,令人赞叹。
◆古朴自然 柔润细腻
“哥窑”一词,一说首见元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载“近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辩也。”有明一代,哥釉便成为景德镇御窑慕制的对象之一。至清代雍乾二朝,仿哥釉成就甚至超过了前朝,而且品质不输于宋哥釉瓷器。
据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仿铁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俱仿内旧器色泽”。碑记中仿哥釉位列第二,排在“仿汝”之前,“仿官”之后,足见雍正对哥釉瓷器之钟情。
本器撇口,直颈,两侧装饰变形龙耳,圆弧腹,收至底,圈足,微外撇。通体施仿哥釉,釉色晶透,釉面开有金丝铁线,纹理纵横交错,极富韵律感,圈足泛黑褐之色,摹仿铁足之效果。本器体型硕大,敦实厚重,尤以两侧龙耳最是点睛之笔,使这个器型多了一丝变化与意趣。品相完好,不可多得。
◆官汝称名品 新瓶制更嘉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造青瓷而着称于世。汝窑器清淡含蓄的艺术风格为后世所推崇,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开始仿制汝窑器,以清代雍正乾隆仿汝为好,唐英《陶成纪事碑》称为“仿铜骨鱼子纹汝釉”。
宋代汝器多小件,雍正乾隆仿汝其造型多为瓶、罐、尊等大件器,器底常铭有青花本朝年款。宋汝釉面厚润无光泽,有失透感,清雍正乾隆仿汝釉面玻璃质强,光亮莹润。
乾隆帝曾赋诗称赞:“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弘历皇帝赋诗评论仿汝器物,“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本器唇口略外翻,短颈,硬折肩,器以八方为形,造型端庄规整,古意盎然。器身通体施仿汝釉,釉层平滑滋润,色呈天蓝,苍雅静穆,且由于釉水流淌,口沿处釉层较薄,极富宋瓷韵致,釉层布满稀疏开片。底足圆润而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效果。本品底款以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为典型乾隆朝,唐英督陶时期的仿古作品。
宋代五大名窑以汝窑青瓷最受后世称颂,晚明张谦德《瓶花谱》赞曰:“尚古莫如铜器,窑则柴、汝最贵而世绝无之,官、哥、宣、定为当今第一珍品”,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厂均有仿制,其中尤以雍乾两朝为最佳,仿汝釉面玻璃质强,光亮莹润。乾隆帝曾赋诗称赞:“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可见乾隆皇帝对此类品种的喜爱。
单色釉器造型、纹饰往往取意于三代青铜器,仿古之中再加以创新。本器造型古朴大气,釉色莹润自然,是观赏陈设的佳品。
◆静深苍古 韵致雅然
茶叶末釉是铁结晶釉中的重要品种之一,釉黄绿色相掺杂,似茶叶细末之色,故而得名。茶叶末釉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称为“厂官釉”,《南窑笔记》载“厂官釉,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对于这种釉色的评价,陈浏《陶雅》则有以下述赞:“豆青、东青、茶叶末、蟹甲青数者又各有古雅之气韵,而不能以相掩”。
本品直颈,扁腹,圈足。通体满施茶叶末釉,静深苍古,韵致雅然。底心刻“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规整饱满,风韵隽永。置于案头,可解思古之幽情,殊为难得,乃清代茶叶末釉器之精品。本品为道光朝大运瓷器中三十种琢器之一,每年例行烧造,为清宫日常陈设用瓷的主要品类之一。清宫原始名称为“花厂官釉太极纸搥瓶”,对于其具体的烧造情况,由道光二十二年和二十九年九江关监督上呈内务府的开造清册“花厂官釉太极纸搥瓶”条可知,道光朝烧造此式大运琢器每件约费银一两四钱。道光二十五年为了筹备公主下嫁事宜,增加烧造数量的十四种大运琢器当中就有“花厂官釉太极纸搥瓶”一项,可见清宫上下对其颇为钟情。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