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2024国美毕业展:呈现中国艺术创造的青年能量

2024-06-12 15:32:02 未知

毕业季,不只是毕业创作的展示,更是一众青年们关于传承的思虑,关乎未来的塑造。这其中,必然有遗憾,但更重要的,是一定有期待。

近日,“世界树·2024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精彩亮相杭州全城,象山校区、良渚校区、湘湖展区及浙江美术馆、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世界旅游博览馆、全山石艺术中心、天目里八大展区同步开幕。本届毕业展汇聚中国美院20个教学单位2868位毕业生(包括1834名本科生和1034名硕博研究生)的毕业作品,涉及国画、书法、油画、版画、壁画、雕塑、公共艺术、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播、手工艺术、跨媒体艺术、创新设计、动画、游戏设计、文创设计等丰富多元的文化艺术门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cddc4f007e5272ef3722f490be22f5e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127e72ebf360f7f6804db92d0e013db3.jpg

中国美院毕业季开幕现场

近百年名校如何在新时代保有根脉源力?如何在时局骤变的当下孕育新的可能性?青春的力量又如何在历史与未来的牵绊中合适地散发具有惊喜感的创造力量和创新能量?

中国美术学院通过最新一届毕业季,再次向大众展示了关于青年们的巨大创能与灼灼野心。这些呈现或许不够成熟,或许不够准确,但巨大现场中涌动的青春力已足够让观者动容,让参与者自豪。

记忆与前行的并置

青春是什么?是敢于尝试的勇气和不畏流言的坦然,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奋进,亦是未知、遗憾和慌乱。这份肆意是人生最美的底色,可能无限。

艺术是什么?是源于内心触动的无私的爱,并与社会运动和生活细节紧密相连。只有认识其“因为独乐而引发众乐”的本质,才能达成社会共识层面的集体祛魅。

教育是什么?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对中国美院而言,便是“立人”,手把手埋下新苗,用遮天树冠创造纯净的生长土壤,并教习他们以手艺浇灌自身,扶持其成长为参天大树。

经多年探索,中国美术学院深谙传承的责任与创新的本能,始终不停实践艺术教育的高质路径,无论回望亦或仰首,皆力图不忘来时、不惧未知。因此,本届毕业季的开幕式选择在良渚校区举行。这方时空,是中华民族文明肇始之地,孕育出了至今仍闪闪发光的“我们”。开幕秀的华美璀璨不仅响亮展示了最新“我们”的光辉,更以充满底气的语调向世界宣告:这是一个契机、一种启迪。我们要开放视野、壮阔胸襟,在这个大时空的坐标中想象自我、理解世界。今天的艺术青年,视野更加宽广,智识更加前沿,精神更加自由,创作更加多元。新时代的文化土壤中,他们生动活泼,他们生机勃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ac0a730d0856deb3a65abbcff48f195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f1fd0ba1decde5dfaae602a07cd44e6e.jpg

中国美院毕业季开幕现场

这份用意深邃而温良。绽放于2024年的“世界树”与五千光年外的“良渚星”同频共振,携手成为跨越时空的文明象征。此背景下,这颗“世界树”不仅是生命与智慧的源泉,在当代文化中,如《原神》游戏般,亦承载着记忆与轮回的多番循环。传统与当代在这里灵魂交织,时代与未来在这里有机显现,深厚的历史启迪和最新的文化启示在这里无碍交汇,艺术教育的青春创能便藉此一览无遗。

创造是生命的本质,是自立、自主,建立共识、激发共情的途径。但技术重塑现实的今天,我们必须直面“后真相”与“后共识”时代的各类挑战。良渚遗址与世界树的双层意象再次提醒: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言,树木以其生命力追求独特,世界树则以广博召唤我们承担共同责任,推动世界向好。

深与广的同行

本届毕业季,中国美术学院以传统和创新的双向深拓,展示了艺术教育领域的深与广。这份实践成果不仅呈现了未来艺术的可能与方向,更展现了长期主义在高等艺术教育领域的托底与公信。

一方面,传统强项根基深厚且活化日新。中国美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在这次毕业季中展现了非凡的创作功底与学术厚度。如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等专业,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也是学院教育质量的显著标志。多年来,它们不仅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代表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高水平和经典的卓越耕系,更体现出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创作规律的精准把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d29883642def715d1ef242b2ed552f9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aafca157f8d5f7afa91238cef6e61356.jpg

中国画学院展览现场

“中国画”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至今历史最久、底蕴最深且从未间断的教学专业,其近百年的成长脉络不仅绘就一类画种的学院长成史,更是一国之学、一代之史。本届毕业展“春山可望”充分展示了学院在传统艺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传统出新的多维尝试。如范璴洁的《鹿鸣苍柏》技艺娴熟、画风静雅,黎家霖《伊萨仁》新貌生动,满溢时代韵味,佟之成《潇湘夜雨》则气韵生动,充斥着生灵活力。其实,无论是“传统出新”还是“中西调合”,无论是强调笔墨还是重视综合修养,中国画学院都紧紧围绕中国画本体发展路向、价值标准、创作理念和教学传承的思考,同步成为中国艺术世纪研究的核心基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6722daf01a516b0679be43652f2c3f7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5da1044c0f103daad74f025aa1c0e1a1.jpg

书法学院展览现场

这一年,书法学院将“书法学与教育”专业方向调整为“书法理论”专业方向,增设“书法教育与传播”专业方向,确定“书法与篆刻”“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与传播”三个本科专业方向,建构起更加完善的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体系。本届毕业展“奇花初胎”便全面展现了这份中国书法的蓬勃生命力。如陈亮《遗偈博物馆》、何康《何康朱迹》和黄建森篆刻组印《拾取人间简易文》等气象万千,古意与新意交相呼应,多维度显示了当下书法篆刻创作的最新面貌。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教育代表着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亦勾勒出学科建设、教学设置、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与前景规划,开辟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崭新格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40c1bc5f3166d58fec7501700cec07c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d6321bd29dcce5d20f5a4f94f8af05a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caeb3ba5599823db8a5e2942b0a36e4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023602014d7500b37a2d7476430262ed.jpg

绘画艺术学院现场

绘画艺术学院以“林中路”为主题,油画系突显出对大时代、大生活的关注,版画系多角度地剖析“自我与社会”,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中寻找人文关怀与本体语言的平衡,壁画系致力于传承和拓展媒介语言的纯粹性,综合绘画注重实验性及多元语言的探索,这些都体现了学院在传统艺术教育中的坚守与创新。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则以“层叠的年轮”为主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信息。

另一方面,对时代大命题的聚焦大胆且直接。中国美术学院从未停止对时代大命题的回应,始终积极拓展教育的边界。跨媒体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以及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创中心等致力于以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展现学院对当代社会重大议题的敏锐洞察和积极探索。这些专业不仅关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也关注艺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互动,体现了高等艺术教育的前瞻性和开放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257b67cbefdb13330a4361e060cdef1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cf16505adbd99ab5e78310f4adafa2d8.jpg

跨媒体艺术学院现场

如跨媒体艺术学院“混生丛林”全面铺陈实验艺术、开放媒体、自由艺术、媒介展演以及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等多方向创作,展现了学生们在物理、虚拟、社会空间等不同维度下的叙事探索与创新尝试。其中,开放媒体毕业生赵润东的作品《Allegorithm》将算法与寓言结合,通过3D扫描和逆向建模等技术,展现虚拟与现实的混杂场景,令人无法区分现实与虚拟。邵立昊的作品《对抗智能图像》探讨了AI时代图像创作主体的转变,通过人为方式对抗智能图像的寓意,呈现了对图像生成过程的深刻思考。自由艺术专业朱屹立的作品《何以解忧》将提线木偶与拘束服结合,表达了对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435deb3398d715880a784995dcb0dea.png

邵立昊作品《对抗智能图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0be68a2009ef366aa52b691f5a1463d.png

朱屹立作品《何以解忧》

创新设计学院的“意识矩阵”通过虫洞装置、灯光设置、虚实展览等方式,形成作品间的意识关联,体现了学生们在人工智能、空间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探索与思考。陈商引、周密、张瀚升的作品《驭光而行》以光帆技术及太空大航海为切入,结合天文大数据进行创作,通过游戏、数字展陈、装置等方式,展现了光帆探险家的星际旅行。俞寒译、应文康、黄雪航的作品《胚胎创生》模拟了胚胎在体外创生的全过程,展现了胚胎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潜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2954f95169bdac225f244ca52d6e37c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3038c7b321e38c839e29ee90b48de3f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b5a6e411ec0dbb170baf79fe97985449.jpg

陈商引、周密、张瀚升的作品《驭光而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2e1023b7c140ebcd5a6adec4a553bf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fd460a5fbb81218945d7f14a9b1c0d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88d2b1d09840f8de1c4a667a3d4a16d5.jpg

俞寒译、应文康、黄雪航的作品《胚胎创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f563e22350aee185e7eeb64e30fa5a3f.jpg

“缘溪行”

社会与策略研究所-城乡策略工作室的研究课题“缘溪行”聚焦于在地文博和非遗资源的传承与转化,通过生态文旅、业态焕新、地方叙事等多元视角,提出了东苕溪沿岸公共空间更新的设计方案。视觉传播学院的“世界投影”涵盖了视觉传达、会展设计、综合设计、色彩设计、硕博研究等多个方向,展示了学院在视觉传播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广泛应用。时尚设计学院则以“‘我’和世界之间”为主题,探讨了身份认同、情感链接、社会责任等命题。工业设计学院的“万物流变”关注如何平衡技术发展和人类价值观,展示了学生们在设计美学和数字世界的交融中构建新的设计思想和实践。电影学院的“树的间隙”展现了青年对日常生活的连接与社会的关照。动画与游戏学院的“草叶集”展示了毕业生对自由和梦想的独到追求。南特设计联合学院的“跨界·生活”体现了青年在家居、时尚、包装等领域的创新创意,倡导更加人本性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创中心的“森林岛”则通过多元板块展现学生对社会、文化、城市、生态、技术等问题的系统性思考和积极行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ec2f6ccec13fe6c45bb6d71aa7c0b64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9d97e3dfaa853e7d795ba7c7de24183e.jpg

视觉传播学院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d602b7f0d0b7469e9d9dc34daba8949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955199a62180dd2956dd9e3383ac3c2e.jpg

工业设计学院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270ad602883abdbb9c3de04c2132993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3007ccb8ab2eb003c34b956a9419810e.jpg

创新设计学院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af9171564d1c875cb4e6115e1ca0fd3e.jpg

动画与游戏学院展览现场

结语

双向驱动,多维互赢。中国美术学院在活化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可能性的操作与落地,在时代大命题的回应中展现出巨大的创新能量。通过年度青春力的外抛,不仅彰显了中国美院在艺术创作和教育领域的强大创力,也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艺术教育对时代趋势的积极回应。这种平衡与融合为新的人类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路径。正是通过这样高质且持久的实践,中国美院不仅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文化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也为推动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