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不受女性身份困扰 她们以艺术实践在行动

2024-06-12 18:22:06 未知

2024年3月30日至7月21日,“智慧之眼:当代女性艺术展”在金鸡湖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苏州工业园区文体旅游局指导,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主办,苏州金鸡湖美术馆承办,集中展示了喻红、姜杰、陈曦、裴咏梅、康蕾、陈樉、张一、李琳琳、耿雪、彭薇等二十九位当代女性艺术创作者共四十多件作品,展现了新时代女性艺术的成长经验及创作成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97a3cf220220355533af10533c203e47.png

在展览展出的同期,我们分别邀请艺术家卢英英、王恒、李博和时子媛,就作品是如何产生的、对观众观看的引导以及如何看待自己作为女性艺术家的身份等话题展开了对话。不受女性身份困扰,80、90后女性艺术家从日常生活出发的艺术创作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们在关注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角度上表现得更加多元和视野开阔。

卢英英:将智能科技与东方文明融合

艺术家卢英英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与体验艺术工作室,致力于体验式公共艺术的数字创新研究与实践。此次带来的作品《舞动乾坤》极具东方浪漫色彩,创作灵感来自她的日常活动体验,希望观众将对艺术的关注融入日常生活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dd0e5c0a4c4944a74a91010328eedf57.png

《舞动乾坤》,1920×1080,60秒

卢英英介绍,在她所居住的小区后面有一个湿地公园,老人和孩子们经常在那里锻炼和休憩。她也常常看到大爷大妈们娴熟地舞动着彩色布龙以锻炼身体。受其影响,卢英英也开始加入其中并发现舞龙意外缓解了颈椎和腰椎的不适,由此被舞龙活动丰富的视觉变化和感官体验所吸引,《舞动乾坤》正是在这种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数字艺术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9ede548ea74451afa1ac07cd1681d3a.png

“我设想了一个空白的虚拟空间,一个银白色的机械臂屹立其中。在设计选型时,我选择了最为常见的小型工业机械臂,并在其手臂上迭代了精细动作机械手,这个机械臂代表着智能科技,与象征传统文化的中国金龙共舞,寓意着智能科技与东方文明的融合发展。在这个数字短片中,当神龙被智能力量激活,在宇宙星球之间自由舞动时,呈现的是‘无穷大’的符号,观众可以感受到与龙共舞的奇妙体验,这也是以浪漫主义为基调的东方龙之舞在为人类祈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c98aef900d19128be21fd28f23bfb0e2.png

此次参展的《舞动乾坤》以高清4K数字艺术形式呈现,是舞龙系列的首个作品。卢英英声称即将推出两个升级版本:裸眼3D体感交互作品《舞动乾坤II》和机械臂动态雕塑《舞动乾坤III》,可以实现观众自主驱动数字机械臂舞动布龙以及智能机械臂舞动布龙的现场表演,同时能够与各地人们舞动布龙的影像实现跨屏联动。卢英英提到,观众可以从作品所呈现出的属性,即东方文明的符号与未来智能工业的力量等主题出发,进行深度思考、广泛讨论,同时她也欢迎在现场观展的观众带着对作品的理解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创造性表达、分享,以促进更广泛的讨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0294cbed95934d30bfdcac37443d0e5.png

王恒:绘画是生活的第二层皮

目前博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王恒和她喜欢的加拿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一样,关注着生活情景和个体体验,她始终坚持从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内在感受入手进行艺术创作。此次展出的丙烯油画《运动》和《套圈》,均是用幻想的手法展现当代城市生活的生存境遇与心理感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d6dd7113b897671a6f3a37464a9f49f2.png

王恒《运动》 140x180cm 丙烯2023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1f7780f840881cce606f10c8dd76b54.png

王恒《套圈》 140x180cm 丙烯2023年

王恒介绍,她的艺术创作往往来源于日常生活、记忆印象、网络图像和文本阅读。艺术家提到,“绘画是生活的第二层皮,它向我们展示了似曾相似的面孔、人物、物品、思绪和经验。我特别欣赏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内在感受,它是潜藏在现实之下的一股暗流。我用玩呼啦圈来比喻现代人不停忙碌的状态,随着他们摇摆的身姿,呼啦圈上的锁也随着晃动,就像戴着镣铐跳舞的人,锁是枷锁,却也可以再次转化为动能;在红色的‘套圈’游戏中,幽灵般的人物似乎有很多想追求的东西,欲望在人群中涌动,燥热不安,当时看到这个场景就突然想到了一首明代散曲《十不足》,于是就有了这幅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81c496b8fa52b443120f3d0ad02eebb1.png

王恒 笼 2023年 120X140CM 布面丙烯

王恒希望通过主题、风格和色彩的组合构建出舞台般的超现实场景,借用幻想的手法以展现当代城市生活的生存境遇与心理感受。“在表现上,它是自由而流动的。”如果画得不满意,王恒会直接覆盖掉重新再来,看起来它们像一次性的,但有可能反复过好几遍。所以,王恒给出适合观众欣赏作品的建议是:多看细节——“看不是匆匆一撇,而是需要耐心细致、反复观摩。第一眼直观的感受,和了解作品之后的看是完全不同的体会。再一次看与第一次看还可能不同。”

李博:技术应当服务于灵性和诗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59b5bd0a090a89e7383637c66eb95864.png

艺术家李博先后从西安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完成了本科阶段的综合材料绘画学习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科技艺术学习,现生活在北京。此次展出的《目之飞星》,作品在现场的视觉呈现效果颇为惊艳:装置造型里加⼊了时钟元素,12盏射灯与透镜寓意时光。当12盏射灯依次亮起,每块透镜也同频⾃转,在墙上投影出了眼睛的图案。完成⼀个周期后12盏射灯再次同时点亮,整体造型宛如瞳孔,呼应了“智慧之眼”的主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afbbd1eb5ede2b22c044c4989b17445.png

《⽬之⻜星》不锈钢,亚克⼒,127×127cm,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f638eb447e555f29eb4365acd99b4bc.png

李博介绍,这件作品的创作最早源自于自己对西汉透光镜的兴趣。那是一种背面铸有纹样的铜镜,当镜面接收到光线后可在墙面反射出镜子背面的浮雕图案,光线像是直接穿过铜镜似的,透光镜因此得名。到了唐代,海兽葡萄纹镜的出现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可以灵活利用这种现象。这项技术后来出现在江户时代的日本,被称为“魔镜”。透光镜的制作工艺在宋代之后在国内一度失传,直到1961年始,科研人员才在偶然契机下重新破解古镜之谜。

李博为透光镜的技术史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隐秘特质深深着迷,但在艺术转化的创作过程中由于工艺及工匠合作意愿不高等问题屡屡碰壁。“幸运的是在机缘巧合下我找到了中科大数院的科研团队,我们用几个月时间实验出了比较理想的呈现效果。”李博表示,尽管选择了一条从技术入手的创作路径,但身为艺术家并不想被技术所绑架。她认为技术应当服务于灵性和诗意,因此在创作主题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从自身的亲密关系出发,关照心灵。“旋转的光影让我想起父亲临终前意味深长的凝视,那些难以紧握却又刻在我心灵深处的目光,它们就像这些水晶般的透镜,以一种难以察觉的状态隐秘在时间中,又在某个时刻,在一束光线的激发下悠然显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16ef7ab00953dbad1e0be8bfbf2e6e2e.png

时子媛:移动媒体对人们生活的侵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49ed8e2a1eda7a908ef395219228dd5.png

现博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的时子媛,一直以来从事着对材料与观念、雕塑与声音这些关系的探索,她此次带来的装置作品《昨日听曲》就是以这种形式表达着自己对当今这个时代的思考,装置试图在听觉感官上调动出人们具体的经验和记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9ab9dc01f367d7cf8d3f8af034a6f08.png

《昨日听曲》木、金属、绳、橡胶、毛线、机械装置,尺寸可变,约500×400×55cm,2022

《昨日听曲》装置 “演奏” 的三首曲目分别是 iPhone 的默认铃声《开场》与《马林巴》,以及微信通话默认的来电铃声。相对较为当下的几曲手机铃声,作品题目中的“昨日”一为时间概念,指观者在早于接收到作品信息前便曾听到过这些铃响;二指作品所试图推翻的对事物固有印象的“昨日”意义,即乐器不再演奏乐曲,所听节奏也不再是音乐。在具有趣味性的演奏形式展示外,这件作品也令人生发出新的思考:这是否意味着符号化事物在无形间的全球性蔓延,以及移动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入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8c45ee77c612c89d08e973101f603fb8.png

据时子媛介绍:“我试图在听觉感官上调动出人们具体的经验和记忆。在营造视听差异的创作构想下,也将音乐与乐器引入到此次创作讨论的范畴。因为观者并不会站在欣赏音乐的角度来接收这几首乐曲,所以,当装置奏响时,作品的界限也随之变得模糊,此时构成装置组建并达成发声效果的器物便不再是它们原先的乐器意义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fce52946671a151fb87525fcedfe4d8c.png

实践——作为女性艺术家的行动

从架上绘画到声光电装置,从日常生活到人工智能,艺术家们用面貌各异的创作展示出同样的“女性自信”。就如同,她们在女性问题讨论上表现出的一致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111e6ea4aa9a19a0f8c952941c62985.png

卢英英表示,女性艺术的展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使得观众能够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去深入探索、用心体会女性力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无论是从个人经历、社会现实还是文化传统出发,都能够在其中找到丰富的灵感和素材,触手可及的女性力量也将在创作的情境化表达中显得愈加深刻。借这个展览也呼吁大家能够在当下的生活中去发现艺术,尝试以自己的视角和语言把艺术转变成一种生活的方式;同时也期待观众能够将对艺术的关注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创造性的眼光和心灵去看待、思考和欣赏人与事物之间多样的关系。通过持续的观赏和参与,我们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从而感受到艺术给生活带来的愉悦和启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12a7b9318abd992bfec0db482b02fd9b.png

“女性的能量是富饶而细腻的,就像也有很多女性的文学作品、女性的电影,都能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感受,让知觉的呈现样态变得更丰富。”王恒在分享本次参展感受时表示,从展览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女性的艺术展不只是女性个人的小情调,而是她们对生活、人生、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整体的路径并非“小家碧玉”,而是有着“大乾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530d2f8282b68bd05fd1998bf630d48.png

李博表示,同样作为青年艺术家的她的确关注女性议题,但是并没有在作品中去刻意强调自己作为女性的身份。在这个时代,许多前辈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们为女性发声,已经为这场运动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对于现在的年轻女性来说,我们可能不会有太多的身份焦虑。我们的创作可能更多地从个人经验和个人情感出发,身份这个议题已经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或者说问题不是很大。我的所有创作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可能从技术入手,或者可能是从我合作的一些科学驻地项目入手,总之我的探讨路径没有受到我因女性身份产生的焦虑或困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2f171f7615f5b981617eb41965b7dc7.png

时子媛同样表示,女性展览或者女性主义不需要太多的定义和界限。提到女性主义、女性艺术家或者女性创作时,不要翻来覆去地想一些固有的主题。其实女性艺术家可以关注或讨论任何问题,艺术的界限也可以率先由女性来打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8d14f1bf6a1f6171ea88aaede8f35ce.png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