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大美会第十七回拍卖会——精品推荐
2024-06-12 18:02:37 未知
大美会第十七回拍卖会
预展:6月20-23日北京时间10点
拍卖:2月24-26日北京时间10点
大阪市天王寺区大道1丁目11番17号
2024年6月24日(周一)北京时间10:00开始
专场信息
LOT 001-042 心乐之物-富山书道家藏
LOT 043-125 釉彩流芳-中国古代磁器
LOT 126-156 一期一会-京都茶道具藏家
LOT 157-209 吉金古鉴-中国古代铜器
LOT 210-226 闰物无声-中国古代漆器
LOT 227-250 须弥净界古代佛教造像
LOT 251-353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
2024年6月25日(周二)北京时间10:00开始
专场信息
LOT 401-849 无价之珍-中国骨董
--------------------------------
2024年6月26日(周三)北京时间10:00开始
专场信息
LOT 901-970 风雅-中国古代书画
LOT 971-1147 典藏-中国近现代书画
LOT 1151-1186 前沿-当代艺术
LOT 1201-1308 无价之珍-中国书画
各个专场的特别推荐!
Lot 0254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明石叟古铜普贤菩萨坐像
付木盒
H:20cm W:18cm
普贤菩萨以精铜熔铸而成,自在坐于六齿象王之上。其头戴花冠,耳垂圆裆,发髻高耸,宝珠顶严,面相饱满丰润,神情端庄安详和蔼,宽肩细腰,胸前挂满璎珞,身披通肩法衣,下身着裙,亦璎珞步摇,双臂拢于胸前,双腿呈半跏趺坐端坐于象背,赤足。神象作伏卧状,神情温顺。石叟祖籍福州,为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僧人,乃佛教造像冶铸大师,其身世史籍乏载,并无传艺后人,故其作品稀少珍贵。明人笔记《虞山三峰寺志》、《萝窗小牍》记载:「石叟…善制嵌银铜器,所作多文人几案间物,精雅绝伦。」
Lot 0264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宋银胎飞鸣宿食梅瓶
付木盒
H:23cm W:9.5cm
宋银胎飞鸣宿食梅瓶此件银制梅瓶整体用錾刻技法体现纹饰,芦雁羽翼丰满,于水塘边嬉戏,予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所绘岸景亦见纤细隽秀。雁历来被认为是吉祥之鸟,雁善鸣,“鸣”通“名”,初生的芦苇称“葭”,“葭”又与“甲”谐音,所以芦雁纹便代表“一甲一名”,有“金榜题名”的吉祥寓意。梅瓶,也称经瓶,瓷器型制,用途为酒器、花器。更为难得的是此件拍品有原盖,大部分梅瓶都丢失了原盖。
Lot 0265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唐铜鎏金狮子一对
H:8cm W:6cm x2
此对铜鎏金狮子神情威武,熠熠生辉,如意形鼻,鼻孔微张,雕刻精细,流畅自然。狮子呈坐姿回首状,后腿弯曲蹲坐,前腿斜伸抓地,四肢有力,指爪饱满,四爪收拢,挺胸昂头,生气盎然。整件为铜胎,局部有绿锈,整体间练生动,造型生动逼真,铜质精良,工艺精美,鎏金色泽明艳。狮子作为万兽之王的气韵在此件上亦有呈现,为唐代早期铜鎏金之精品。
参阅1,《ESKENAZI重要私人收藏早期中国艺术品》LOT24
参阅2,《Chinese gold&silver》98页LOT67
Lot 0266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唐铜鎏金宝瓶狮尊
付木盒
W:9cm H:6.5cm
唐铜鎏金宝瓶狮尊四足挺直,壮硕的身驱与四肢,甚是威猛。狮背披鞍鞯,上有圆口小器,或可用于插饰,抑或是大型物品的部件之壹。唐朝也是塑造狮子最辉煌的时代。狮子自古被认为是壹种威猛庄严的神兽,在宗教艺术中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如狮吼的如雷之音隐喻着佛陀对佛法的传播。狮子作为印度西部及中亚异域风情的代表,壹直是外邦进献唐都长安最为珍贵的御贡之物。唐代宫廷尊奉狮子为守护神,既保泰平又彰王权。
Lot 0270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商带辛字族徽青铜爵杯一对
付底座x2
①H:20cm W:17.5cm
②H:20cm W:18cm
此件拍品宽流、长尾,双柱帽位于流折与鋬之间呈伞状。腹部饰兽首纹,圈底,下为三刀状足,鋬首鑄有兽面纹,鋬内腹壁有辛字族徽。其器型大气且优美,端庄典雅,更彰显出商代贵族的审美,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们使尘封的历史变得生动清晰,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此件拍品辛字族徽有可能是辛族或辛国,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为似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辛族(辛国)应为大禹之后似姓国。商周时期,爵首先是礼器,然后是酒器,“爵杯”如同酒杯。至于具体用途,有饮酒说、注酒说、煮酒说、滤酒说、鬯酒说等。
Lot 0277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东汉铜六壬栻盘考
①D:7cm
②L:10.5cm W:10.5cm
此件东汉铜六壬栻盘考分上下两部分,上面的盘为圆形,被称为天盘,下面的盘为方形,被称为地盘,象征天圆地方。天盘和地盘上均阴刻有篆书小字,天盘中心有九个圆点,代表北斗九星星座,(这是因为在两千年以前,人们看到的北斗星座不是只有七颗星,而是九颗星。
唐王冰注:“上古九星悬朗,五运齐宣,中古标星藏匿,故计星之见者七焉。“孙星衍以为九星者,即现有北斗七星外加招摇、大角。)沿其圆周方向向外共刻三层文字,分别刻有十二神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和二十八宿。地盘上所刻文字与天盘略同,亦分三层分别刻有八天干,十二地支和二十八宿,戊己分别刻在四角,代表人、鬼、天、地四门。此件拍品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风俗习惯天文历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壹件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Lot 0284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大名物宋耀变灰被天目碗
付木盒仕复
D:12.5cm H:6cm
建窑创于唐代,初期以烧制青磁为主,北宋早期开始生产黑磁,直到北宋晚期,耀变技术日趋娴熟,被宫廷及名间皆奉为珍宝。本次拍卖的这件大名物,北宋时代晚期遗物。盏心呈鸡心深斗,铸铁般的胎骨,给人刚毅冷冽质感。釉水不仅绀黑发亮,还散发尊贵的宇宙光芒。《茶录》云:「茶色白,宜黑盖。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免毫,其胚微厚,煨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它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大观茶论》更指出:「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据此闻明宋代茶与盏之密切关系。
Lot 0296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宋定窑白磁葵口皿
付木盒
W:19.5cm H:3.5cm
【缕冰沁雪】盛于北宋中后期的定窑,以出产白瓷著称,它虽然是民间瓷窑,但北宋中期之后由于质量精良、纹饰秀美,也为宫廷烧造了大量瓷器,因而身价大增。
乾隆曾着咏定窑御题诗: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
质韫珠光堪作鐾,纹镂花舄具傅神。
擎来掌上掬明月,题向诗中证旧因,
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这件定窑白瓷葵口皿折腰花式大碗,胎薄而轻,质地坠硬,莹白如雪,柔和悦目。口沿金包,干净利索落,尽现工匠高超的技艺和胸有成竹之势。虽历尽千年完好如新,宋室清代高雅的审美趣味壹览无遗。
Lot 0298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清光绪杏圆贯耳瓶一对
付盖
H:40cm W:18cmx2
贯耳瓶器形源自商周青铜器,宋代时开始出现瓷器品种。此件清光绪窑变釉杏圆贯耳瓶,形仿古代投壶式洋,倭口近似海棠形,颈部对称贴塑管状双耳,下腹略鼓,底承圈足。造型端庄,古朴大方,通体施窑变釉,别无繁饰,仅腹部双面凸起圆杏形开光。底款为“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整器釉质厚闰研亮,虽素面,却以釉色为饰,达到了壹种独特的装饰效果。
《光緒廿六年庚子大运传办瓷器清单》中第二项所载名称为“均釉四方杏元双管瓶”,即为此类品种。更为难得的是此件拍品为欧洲回流,因当时欧洲贵族间对收藏中国古代陶瓷器趋之若鹜,故而珍视镶嵌铜口铜底加以保护。
Lot 0311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宋钧窑折沿盘
付布盒
D:18cm H:3cm
盘敞口,折沿,浅弧腹,矮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光洁细腻,圈足端无釉,足内满釉,从圈足和支钉痕观察,胎呈灰色。胎体厚重、肥厚莹润,造型古朴,为北宋至金时期的典型器物。文房之瓷质者以素雅为上品,宋人倡导的此番美学理念于后世影响深远,大美至间,光素雅趣。
Lot 0332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汉青石雕双龙纹兽足砚
付木盒
W:21cm H:12cm
此砚通体呈灰褐色,扁圆形,由砚盖、砚座两部分组合而成。砚盖用高浮雕法雕出两条盘旋的飞龙,中刻有汉代特有纹饰柿蒂纹。双龙意像太极图又组成双龙戏珠图洋,龙纹雕刻凶猛生动。砚盖边沿饰以几何纹。砚面平滑,砚座底部下弧,座下浮雕瑞兽三足以承砚体。文房四宝之壹的砚台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到战国晚期至秦代,汉砚在质与量上的提高与发展,也反映在对砚的理论认识上。
Lot 0340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宋纯金淳化元宝
D:4cm重:39g
淳化元宝背三佛金质供养钱,钱币面文“淳化元宝”,重达三十九克,正面外郭下方阴刻“四”。钱币背面鑄有三尊佛像,观其坐姿推测当为“华严三圣”,也称“释迦三尊”。穿孔上方为主尊“毗卢遮那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施“说法印”;穿口左右佛像为“文殊”、“普贤”二菩萨。整体画面构成一幅“文殊、普贤二菩萨协助释迦佛法身讲经说法图”。
淳化元宝是在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始鑄,据悉因为宋太宗信佛,特鑄之寺庙供养钱,金银铜三材皆有,相传其上还有宋太宗赵光义手书,即所谓的“御书体”,计分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因为铸造精湛,且这种礼佛钱是非正用品钱币,始鑄量便不多,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受到后期社会动荡和战乱的存世量愈发稀少。金属成份只是次要,金钱的历史价值才是重点。而且,佛像造型独特,刻工细致,花纹精美,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以历史价值而论,宋代本为金属铸币的成熟期,造工兼有实用和艺术价值。例如这个钱币,正面刻上行书「淳化元宝」四个字,按书法历史考之,字体是宋太宗赵光义(赵炅)御笔亲书,笔法潇洒流利。太宗是北宋第二位皇帝,不善武功,但文治有成。他一生喜爱书法,曾令编制《淳化阁帖》,帖学于是在宋代大盛。从佛教历史角度而言,这批钱币相信与宋代早期的佛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佛教自东汉传入,至唐大盛。及至五代,各地割据,佛教受到威胁和摧残。到了宋初,朝廷在重文治的背景下,佛教得到休生养息和发展。据估计,五台山出土的这一批佛像金钱,就是宋太宗淳化年间巡行至五台山时,为了敬佛而铸造的。这说明了朝廷对于佛教的支持。
《宋史本纪》中有记载,金币是宋太宗下旨铸造,并亲自送到五台山窖收藏的。事实上,到淳化年间,太宗虽已登基多年,但感宋室未稳,心难以安。太宗虔信佛教,乃发愿铸造金佛币供奉于五台山,祈求佛菩萨保佑。当时窖藏金幤的数量,史书则未记载。钱币的背面,背缘上方分别刻有“一、二、三、四”的数字或者无数字斩刻等几种,并鑄有两尊栩栩如生、神态逼真的佛像,其中坐像多被认为是观音菩萨,而立像则有善财童子和韦驮等猜测,其中坐像置于莲花宝座之上,这表明这种金币与当时的佛教活动有着密切关联。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这种钱币是在宋太宗巡幸五台山时,为了表达对佛教的敬意而铸造的。此外,除了这种双佛版,还有一种三佛版淳化元宝佛像金钱,也很是少见。
Lot 0351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西野韦三郎藏
张成造堆朱花卉纹锦地古代皿
D:15cm H:3cm
此漆盘圆唇浅腹,内外皆髹红漆,外底髹黑漆,盘外壁满饰剔红花卉图案,以五朵大花为主,衬以舒展的叶片。剔漆处下刀颇深,此盘纹饰布局舒朗,刀线圆闰流畅,为典型的元末明初剔红风格。盘底针划「张成造」三字款,为张成惯用属款方法。笔画流畅,壹气呵成。全器漆色鲜红,色彩纯正,造型夸张,他的作品通常髹漆较厚,故叶厚花肥,极富质感,有独特的魅力。
明代黄成《髹饰录》载:「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或雕(黑护)等复,或三色更鉴。其文皆疏刻剑环、绛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言,多层漆清晰可见,刀法有力,立体柔和。元代雕漆在唐宋雕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成就非凡,名家辈出,张成、剔红最得名。」张成漆器,不仅为皇家收藏,更是在元明时期就成为行销海外之爆品。中国剔红技法,传入日本以后,称剔红为「堆朱」,张成、杨茂各取二人名称壹字有「堆朱杨成」之称。中国国内传世之张成造之漆器极为少见,除故宫博物院所藏两件以外,安徽博物院藏有壹件「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壹件剔红曳杖观瀑图盒亦为「张成造」。故宫博物院藏杨茂造「花卉纹剔红渣斗」及杨茂造「山水人物纹剔红八方盘」等,仅此数件而已。
备注:日本京都藏家西野韦三郎旧藏并附供
Lot 0352
天工开物-大和遗珍
本愿寺藏堆朱海屋漆筹中央卓
付木盒
L:35cm W:28cm H:51cm
此件堆朱香几,以木作胎,高束腰,披肩式牙子覆盖腿足,三弯腿,四足外翻马蹄落于台座。通体剔红,髹红色大漆,漆层厚实。以精彩绝伦的运刀技艺雕琢出波涛起伏的海面、工整恢弘的楼阁、嶙峋陡峭的岩壁,虬劲曲折、高耸入云的松木,山石、松枝以及祥云之上皆可见几位仙翁三两成群,正望向海中楼阁相互谈笑风生,表现出“海屋添筹”的典故。几足与托泥板于素地上满布茂密的花卉枝叶,托泥板的枝叶间可见长翎绶鸟穿梭舞动,轻盈灵动。通体以花卉纹饰为地,几面浮雕人物故事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束腰面板内浮雕锦地梅花纹;画面生动,刀法密而不乱,规矩而独具大家风范。香几因承放香炉而得名,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有云:“明窗净几,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其几面多圆形,此外还有方形、梅花形等。由于香几多独立摆放,故以面面生姿者为上,该几通体雕漆,为几中之佼佼者。同时其造型典雅端庄、沈静温婉,而雕刻纹饰则呈现热烈奔放的迥然风貌,从而将平衡和谐的东方美学发挥到极致,充分展现了那壹时期宫廷艺术雍容华贵、艳丽精巧的时代风格。
香几是明清家具中较为少见的品种,且剔红易损,能流传至今,犹为可贵。相似造型的其它材质香几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收藏,可与之相应对照,赏鉴玩味。
来源:本愿寺旧藏什器
Lot 1084
典藏-中国近现代书画
白雪石千峰竞秀图
付白雪石亲笔订购书
L:360cm W:145cm
白雪石山水应该说是最能集中代表画家在传统山水画革新方面突出的艺术成就的。综观其山水,无论其是雄浑浓重,或是秀闰空灵,或是疏淡迷朦,无论是绝句式抒情小景,或是全景式长卷巨制,雪石先生皆能以其娴熟老辣的笔墨功夫运用浓、淡、乾、湿、发、破等不同墨趣、勾皴点染的不同笔情,恰到好处地挥写漓江晴、云、雨、雾中山光水影迷离的微妙变化。形象的剪裁、章法的处置,繁间、疏密、虚实、主次的艺术处理,皆极其讲究而又能自然稳健毫无斧凿之痕。勾、皴、擦、点苍老沈雄的笔道,墨色渲染的丰富层次,所塑造的水色天光、奇峰倒影、竹林农舍、烟雨渔筏、芭蕉新篁,构成了层次丰富空间深远发人遐想的迷人画卷。
白雪石(1915.6.12-2011.4.22),男,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更为难得的是此件拍品保留了收藏家原始的书面订绘单,更为有趣的是也记录了画家每平尺闰笔价格,也左证了此件拍品真实性与传承。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