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黄釉小盏、康熙大棒槌瓶 | 崇正2024春拍
2024-06-13 11:36:27 未知
参阅:1.南京博物馆藏“清雍正 黄釉碗”
参阅:2.《望星楼藏瓷·清代雍正官窑瓷器》,第235页。
本品直口,深腹,圈足,杯形小巧俊秀,显曲线流动之趣。内壁外壁皆柠檬黄釉,纯净娇嫩,明丽夺目,晶莹透亮,与整器的轻盈灵透相得益彰。底部施白釉,坚细匀净,并署“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行双圈楷书款,字体清秀工整,神韵雅致俱存。本品胎釉精良,出色纯粹匀净,是为传世所见雍正朝柠檬黄釉瓷器之中品格至佳至美者。本品精小可爱,可谓掌中之物,任君赏玩,甚适于心,极为罕得。清时,颜色釉品种以雍正朝为最,传世柠檬黄釉以雍正御窑最佳。乾隆朝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记事档》载录:“乾隆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洋黄三寸碟、洋黄里外收小三寸盘……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此处所说的“洋黄瓷器”正是指雍正朝的此类旧物。
柠檬黄釉以氧化锑为呈色剂之低温色釉,其与传统的黄釉相比较呈色更加浅淡,釉面匀净柔和,因釉色与柠檬的色泽相似,故有“柠檬黄”之称。此种黄釉、胭脂红单色釉与珐琅彩一样珍贵。早在康熙时期内务府珐琅作已将其作为珐琅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装饰使用,后发展成为雍正朝颜色釉之独类,时人称“洋黄”。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所载“岁例供御”瓷器的五十七种彩、釉,其中的“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柠檬黄釉之品,级别很高,堪比珐琅彩。
本拍品气势恢宏,姿态挺拔,高度约76.5厘米,是棒槌瓶中大号尺寸。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中统计,大者高约70公分,小者仅10公分左右。本品便属前者,高达76厘米,体量如此硕大,制作难度极高,成品率极低,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其并无变形,十分周正,堪称康熙时期制瓷手工业高超技艺之代表。康熙时期,高达70公分以上的瓷器,见大棒槌瓶及还有青花万寿无疆大尊,可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清康熙 青花万寿尊”,此种大体量瓷器大多不署款识,为无款官窑,民间并没有财力物力生产此种瓷器。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清康熙 青花万寿尊”高76.5厘米
可知同类型大体量棒槌瓶有青花和五彩两个品类。而且多喜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如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有一对高达80公分的五彩棒槌瓶以郭子仪庆寿图题材入画。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亦藏有一件体量相同五彩人物故事题材棒槌瓶。同等体量的青花作品,见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所藏一件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棒槌瓶等。此类大棒槌瓶高度基本在73至80厘米之间。
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所见的康熙瓷器,保存程度大多完好,甚至釉面无刮花痕迹,紧皮亮釉,“釉面如新”。本拍品保存程度亦完好,釉面、金水无损,而胎体自然老化。
参阅: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清康熙 青花《西厢记》场景棒槌瓶”高80cm
左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清康熙 五彩郭子仪拜寿大棒槌瓶”高75cm;
右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清康熙 五彩龙舟竞渡图大棒槌瓶”高73cm。
康熙时期,描金工艺已常用在瓷器装饰上,如北京故宫藏“清康熙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清代康熙时期,御厂开始运用一种新兴金彩工艺,把金粉溶于胶水中,然后用绘笔描画瓷器纹饰,俗称“描金”。康熙五十一年(1712),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给奥日神父信件中曾提到景德镇金彩的调制方法:“要想上金彩,就将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使之与水混合直至水底出现一层金为止。平时将其保持干燥,使用时取其一部份,溶于适量的橡胶水里,然后掺入铅粉。金子和铅粉的配比为三十比三。在瓷胎上上金彩的方法同上色料的方法一样。”
清康熙正面龙参阅图
左两图北京故宫藏品,右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外壁腹部绘制正面龙纹,腾空出海,江崖海水。龙面容凶悍,身躯强壮,四爪雄武有力。康熙时期的正面龙较少见,多见腾空而飞的为龙身正面,头部为侧面的龙,可参考《故宫博物院珍品大系·五彩·斗彩》,第229页,“清康熙,黄地斗彩龙凤纹盘”,其龙纹的头部、身躯与本拍品一致,头部饱满方圆,额头高而耸起,嘴巴上扬咧嘴,眼睛怒睁。明清早期官窑瓷器中龙爪有三、四、五爪,具有明代遗风。清代建国之初,需稳定江山,“江崖海水龙纹”亦有江山稳定的意思,身份尊贵,寓意不凡,非人物故事可比拟,属于国之礼器范畴。康熙正面龙图案还可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康熙 斗彩龙纹盘”、亦见原为大维德基金会后为瑞士玫茵堂递藏,售出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7日,编号0025的“康熙 斗彩龙纹捧着寿纹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清康熙 五彩正面龙纹盘”等。
本品敞口,深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此式作品形似倒置仰钟,故有“仰钟碗”之称。碗内外分别以青花为饰,内口沿饰以如意云头纹,并以青花渲染,碗心绘团云龙纹。外壁口沿亦与内壁相呼应,饰以青花留白如意云头纹一周,腹部饰以云龙纹,龙纹身形虬曲,颅额扁平,怒发冲天,于云间游走。底部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乾隆早期官窑款识。
本品从造型,及装饰不难看出,其当为模仿同类型明代瓷器烧制而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所藏明嘉靖青花云龙纹仰钟碗当为本品之摹本,但本品师古而不泥古,在摹古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比如龙纹的刻画更为写实,龙纹段腹及背部留白等在明代作品上所不见,细节纹饰的勾勒清晰、渲染规矩,不漫不溢均体现了乾隆御窑细致入微的创作要求和精益求精的制作标准。
砚台以端州老坑大西洞为石材,质地细腻如凝脂,蓝紫色泽,扣之声如木,悠然沉静。肌理变幻,观之青花、蕉白、火捺、金银线、翡翠带等具备,为上等老坑石材。整块砚台方正,留黄褐石皮,添其姿色,俏色雕刻成日出云海图。背面平素而敞,便观赏,舔笔留墨亦舒畅。
此砚侧边的铭文:“以百金购得,长白瑞宝献亭甫镌;岁在癸卯清和月端州官廨”。可知癸卯年(1840),在端州官廨(官署的旧称)以一百两黄金购买此砚,价格不菲。这方砚台的镌刻人则是“献亭甫”,即清道光时期广东顺德的画家梁琛。梁琛(1781-1860),出生于乾隆年间,活跃于道光年间。字献廷,又作献亭,广东顺德人,画家,善画竹,广东省博物馆、顺德博物有馆藏他的作品。生平资料史载较少,清代学者兼诗人张维屏在其《艺谈录》中称之为“国学生”,谓其以画竹鸣于世,其墨竹受到时人激赏。张氏赞其巨幅《墨竹图》,“落笔风枝雨叶,挥洒淋漓,得竹之神,兼得竹之趣”。又见砚台正面刻有“瞻云就日”,“瞻云就日”是
一个成语,意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德近天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原文为“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砚盒
好砚配好囊匣,外配以紫檀整挖砚盒,用料极奢。砚盒正面阴刻行书“昔包孝肃不持一研而著令望,何今之守端者曰唯佳砚之藏,岂古今人之不可方耶?虽然,欝林归装,廉且弗伤,我为之铭,先濯笔于沧浪。此砚蕉白青花两美兼备,真大西洞水岩石也。旧为瑞献廷明府所藏。余于戊申冬得之,为系以铭。瑶华仙馆主人并识于端州郡斋。钤印:麟治”。
这段话中透露出几个信息,得到这方砚台的时候保存得完好;认可砚台品质极佳;此砚之前的主人是献廷,也就是顺德画家梁琛;在戊申年收藏了这方砚台;收藏的人是瑶华仙馆主人。“瑶华仙馆主人”即上海金石收藏大家陆质雅的祖母祖父。
左:(正面) 右:(反面)
陆质雅的祖母唐紫珠,是清代的女诗人,所写诗词由其子,既陆质雅的父亲陆襄钺编辑成《瑶华仙馆遗稿》,他家族三代为官,父亲陆襄钺清代官员,曾任山东蓬莱、安徽合肥的知县,与翁同龢交好。祖父陆献,道光年间人,农学家,陆秀夫的后裔。书香世家,三代藏金石,陆质雅从小耳濡目染。他与齐白石关系甚好,齐白石一生为两个人刻过大量印章,陆质雅便是其一,另一位则是朱屺瞻。1937年,齐白石在“与米氏襄阳同癖于斯”印的边款上刻道:“质雅兄三代金石富藏,有石癖之号,与米南宫嗜藏异于一拜之别也”。在陆先生的自称中,有北堂、砚海居士、砚海渔隐、一粟庵主、华山词客等,可见他除了喜好收藏印章,还富藏砚台。
参阅:紫禁城出版社,耿宝昌主编《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第224。
此盘形体硕大,规整端庄。全器内外均以斗彩装饰,盘内心绘象征喜相逢的双夔凤纹,周围环以四朵西番莲。内壁绘八吉祥纹,间绘彩色祥云,里口沿下以海浪、杂宝为边饰。外壁绘十二朵大叶缠枝莲花。足墙饰青花双线圈。此盘形体硕大,纹饰绘画精美,布局得当,浓淡相宜,工致殊常,视觉效果强烈,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乾隆重器。此类夔凤八吉祥纹大盘,还见斗彩,在清宫中曾被称为“五彩洋花八宝大盘”,加之器型硕大,富丽堂皇,釉极莹极润,色极艳极鲜,皇家气势尽显。
本品广口深腹,下承圈足,碗形硕大,挺拔周正,体现出乾隆时期制瓷业高超的烧造水准。碗胎质细腻光洁,釉层晶莹剔透,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外壁胫部点缀莲瓣,腹部主体通景绘制莲托八宝纹样,八朵盛开莲花分别托出宝瓶、伞盖、双鱼、莲花、法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八种佛教宝物,花朵与八吉祥之间飘带飞扬,枝叶缠绕,充满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美感。整器纹饰采用乾隆时期流行的仿永宣点染之法绘就,其发色艳丽有加,局部细节之处略有晕散。碗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端正工整。
此类碗创烧于明宣德时期,参见《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页286、287,图116,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三年(1738)六月二十五日,唐英曾接旨照样烧造“宣窑八吉祥大碗”,当指此一品种。同类品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例,参见《(台北)故宫藏瓷·清青花瓷二》,图25,乾隆时期类例较宣德制品尺寸大,而工艺更为细致。
参阅:1.商务印书馆,《故宫博物院藏文物品珍集·青花釉里红下》。
2.北京翰海2013年12月lot3956,成交价322万。
本器蒜头形口,细长颈,溜肩,垂腹,外撇圈足。造型挺拔俊美,胎质细腻坚实,釉面平整温润。瓶通体以青花描绘,青花色泽靓蓝浓深,口部及颈肩饰回纹和锦地纹,腹部主体以海水瑞兽为主题纹饰,通体绘青花海水瑞兽,其海浪翻滚,海兽飞跃其上,姿态各异,形象鲜活。瑞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作为瓷器纹饰始于明永乐时期,此后一直延续。白釉底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十美图”为传统纹饰,明代画家唐寅曾为朱宸濠所画十美人图,皆为当时宫中之人,有广陵人汤之谒(善画),姑苏人木桂(善琴),嘉禾人朱家淑(善书),金陵人钱韶(善歌),江陵人熊御(善舞)、荆溪人杜若(善筝),洛阳人花萼(善笙),钱塘人柳春阳(善瑟)、公安人幼端(善箫)及崔莹。后世所作多随意为之,凑成十人即可,清代亦有不少十美图纹饰,但在瓷器画片中出现的较少,是十分罕有的。本件拍品瓷质地白皙润洁,保存极佳,釉面肥厚,无任何刮痕。底部胎自然老化,所谓“干生老胎”,器型规整,制作严谨。小口短颈,丰肩,长腹。外壁通体五彩绘制,绘制细腻,构图疏密有致,布局灵巧,将十个美人放在同一有限的画面中而不显得拥挤。美人神态各异,六人两排,相互对视,各持珍品,似乎都振振有辞,是“比美斗才”的场景,远处两人倚在树枝上“看热闹”,另有两者在其后观看似乎要加入这场“美人局”中。其设色丰富而不失典雅,是难得的康熙五彩人物瓷器。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