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霞老师讲述 嘉庆帝《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北京银座2024春拍
2024-06-14 18:06:32 未知
清仁宗名爱新觉罗颙琰
先来看看书法的作者,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嘉庆皇帝永琰,他在位一共25年,这个时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捩点,
早在乾隆后期,清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民生各方面积累的弊病,都陆续爆发出来了。
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选择铤而走险,聚集在白莲教的旗帜下揭竿而起。
虽然嘉庆皇帝亲政后严于律己,整肃吏治,崇尚节俭,但终究无法挽回王朝走向衰落的命运。
白莲教起义,对国运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前后历时十年、花费了白银两亿两才初步平定。这从根本上上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这就让我们容易理解,为什么嘉庆皇帝得知镇压白莲教的潼河大捷后,这么欣喜若狂了。
钤印:嘉庆御笔之宝、洗尽尘氛爽气来
鉴藏印:养心殿宝、嘉庆御笔之宝、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江氏珍藏、子孙永宝
引首:施甘洗甲。钤印:嘉庆御笔
题签: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清宫玉质别子镌:嘉庆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引首:28×75 cm 约 1.9 平尺
本幅:28×190 cm 约 4.8 平尺
出版:
1.《翰海十周年·书画卷》,第12-13页,文物出版社,2004年。
2.《嘉德经眼录·石渠宝笈珍品》第24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
著录:
1.《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9册,第721页,
上海书店,1988年版;
2.《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文)》收录于《嘉庆御制诗初集》第27卷。
3.《文献丛编》民国二十六年第七辑《奕祥等奏查明御书处列朝御笔及臣工所书石刻折》。
著录
御笔题“施甘洗甲”
局部
再看诗中写的内容:
全诗主要记述了嘉庆四年到嘉庆五年潼河战役的经过,诗中涉及几场战役,比如德楞泰率军俘获冉天元、德楞泰攻破石门寨、追杀起义军直抵潼河岸边,嘉庆满指望德楞泰就此可以一鼓作气全歼起义军,没想到驻军在四川达州的总督魁伦,本应亲率人马,配合德楞泰在潼河严守,但他始终畏缩不前,错失战机,放纵起义军乘机强渡潼河,不仅使德楞泰之前的三次胜利化为泡影,也让嘉庆皇帝最看重的、富饶的嘉陵江以东地区陷入了战火,并且险些让成都失守,为此,嘉庆帝大怒,最终抓捕魁伦到京,让他自尽谢罪。
局部
局部
四川战场这边,德楞泰配合代理魁伦的总督勒保,在嘉陵江口两路夹击起义军,终于肃清了潼河两岸,取得了消灭起义军的关键一战。
嘉庆皇帝在诗的结尾坦言,从亲政开始就在白莲教起义的打击下战战兢兢过了四年,现在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这场战役总算是对死去的父皇乾隆有了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
德楞泰
那么诗中的主角德楞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伍弥特·德楞泰生于1749年,他是八旗正黄旗蒙古人。年轻时就因才干出众,作战勇猛被孝贤纯皇后的侄子福康安看重,参加了第二次金川战役、平定廓尔喀战役、平定贵州和湖南的苗民起义等籍此大的战争,直至成为平定白莲教起义的主要将领。
德楞泰不仅精通战略战术,而且英勇超伦,每每都冲锋在前,势不可挡。所以,他在军中威望很高,士兵们也都信服他。
比如在平定白莲教的马蹄冈战役中,德楞泰陷入了起义军的重重埋伏,在此危急时刻,他身先士卒,仅仅率领几十名亲兵,单人独骑,冲杀在前,经过五天四次的鏖战,最终不但反败为胜,而且还活捉起义军首领冉天元。
从此,虎将德楞泰的声名威震川中,清军的将领,往往假借他的名字为旗帜,起义军民众往往闻风而逃。
德楞泰从一个小小的健锐营前锋翼长,凭借战功,逐级晋升为佐领、参领、副都统、领侍卫内大臣、赐巴图鲁称号,到被封为男爵、子爵,最高到三等继勇公的爵位,嘉庆十年(1805)还被授命管理兵部事物。
嘉庆皇帝命令宫廷画师为他画像,使他成为了紫光阁功臣像群体中的一员。对于清朝的官员而言这代表了莫大的荣宠。
嘉庆十四年(1809),德楞泰身患重病,嘉庆皇帝赐给内府丸药给他调治,还让皇子带领御医前去府中探望,两月后德楞泰去世。嘉庆帝除了亲去府中祭奠,写御制诗哀悼,还下谕旨命令四川地方官为德楞泰建立专祠祭奠。
嘉庆二十一年(1816),清朝地方当局在四川大英县的蓬莱镇西街建立了“德公祠”,以纪念德楞泰在蓬莱镇取得的“战功”,并将镇上的一条街改名为“德胜街”,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德楞泰戎马倥偬的一生,虽然说艰辛倍尝,几经生死,但作为一员武将,沙场上的浴血奋战给他带来了皇帝的信赖、无上的名誉和家族的世代荣华,与那些战死在贵州深山老林或四川嘉陵江边的400多位军官相比,总算是生荣死哀,结局圆满。
横 屏 看 全 图
这件手卷是《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名品。
核对《钦定石渠宝笈三编》养心殿的记载,可以明确地了解,我们面前的这幅嘉庆御笔,与石渠著录完全吻合,不仅是作品的尺寸,诗文内容与著录吻合,再看嘉庆的书法和署款,可明显地体会到他自幼受到乾隆的影响,研习欧阳询、赵孟頫楷书的功底,书法结体端正,笔势沉稳,笔力劲健,将近三米的长卷,屏气凝神,一气呵成,不见败笔,更显示出他对于此次胜利的重视,对诗文书写的郑重其事。
有关德楞泰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御制诗书法作品,故宫博物院藏有13件,大多是斗方、册页或横披形式的“贴落儿”,就是装饰宫廷园囿的壁纸,较正式的轴、卷形式很少。
比如有嘉庆咏叹生擒高均德的诗是册页,记载德楞泰在嘉陵江口歼灭白莲教众的诗是横披。虽然这些作品与这个石渠著录的手卷一样,多是楷书或行楷书,但书写内容都不如这一卷的字数多,装裱形式也不及此卷精美。
钤印
“嘉庆御笔之宝”大方印
“嘉庆御笔之宝”大方印
作品上钤盖有大小不同的三方“嘉庆御笔之宝”御玺,其中一方宽边大方印和“养心殿宝”一起,押在前隔水位置,“养心殿宝”是表明这件手卷的收藏地点,而“嘉庆御笔之宝”大方印则是常见于他书法作品的御玺,这方青玉大印早已流散出宫,之前曾在拍场中现身。至于养心殿,这里是雍正以来皇帝日常办公、理政的重要场所,将此卷存储在这里,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嘉庆对德楞泰潼河大捷的看重。
再看手卷的装潢形制,使用材料也完好地保存了清中期宫廷原装。
说到装裱,除了前后的样式、配色外,我们还不得不提到这个手卷包首使用的八达晕锦,这种织锦的制作最早可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到北宋末成为经典的织锦纹样和书画装裱材料,这个包首即是苏州织造按照内务府造办处的要求的样式制作的,颜色变化丰富,花纹精美细腻。
玉别
手卷的玉别,形制、玉质、刻工都是清中期宫廷典型式样,阴刻填金的作品名称,多出于董诰等重要“词臣”的手笔。与手卷的装裱相得益彰。
嘉庆皇帝御笔书法手卷,石渠宝笈著录有150多件,多收藏在两岸故宫,市场中的并不多见,这件作品最早见于30年前北京翰海拍卖,原本是文物公司的库藏,最近再次现身,可算是喜欢宫廷艺术的收藏家充实相关主题收藏的良机。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