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白岩松带学生跟冯骥才上课,非遗和传媒碰出火花

2024-06-15 17:08:33 未知

  13日下午,顶着蒸腾的暑热,白岩松带“东西联大”第11期学生来到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参观,并与冯骥才先生和冯研院的老师同学一起上课。在师生们的交谈中,非遗和传媒碰出一连串火花。其中有一枚火花最出众,那便是非遗学的新课题——非遗的传播。

  白岩松遴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4个学校的优秀研究生开设新闻私塾“东西联大”,要求每一期学生都要读几本冯骥才先生的书。这回,他带来的第11期的11名学生,都读过了《无路可逃》《激流中》和《漩涡里》,还把读书札记印刷成册送给冯先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d1e792182d3bc111e419cf14c6ca29f4.jpg

白岩松带“东西联大”第11期学生来跟冯骥才先生与冯研院师生一起上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f786657a6238708b39774eafa4bfe0cf.png

“联大”学生向冯先生赠送大家的读书札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738a9de13b55b93140d0bb1e75e3f4f.png

冯先生回赠新书

  “东西联大”的校训是:“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必须行动。”而冯骥才先生本人的所作所为,正诠释了何谓“行动的伟大”。为何在个人文学创作最鼎盛的时期,甘愿放下文学的笔,投身文化遗产抢救的“漩涡里”?面对“联大”学生的疑问,冯先生的回答很简单:“因为这件事比我个人的写作更大。”白岩松解读冯先生所说的“大”,是追求历史的正确,而非眼前的正确。当这一代年轻人面对自己的“漩涡里”,如何判断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历史的正确”?冯先生给出一个值得深思的视角:“历史不仅是站在现在看过去,也是站在明天看现在。”

  回首几十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历程,冯骥才先生说:“在最艰难的时候,媒体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他把媒体当作同道伙伴,因为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呼声,正是通过媒体的传播和放大,才让全社会听见,产生巨大影响。一个很巧的例子,便是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冯先生当年提出传统节日应该放假的政协提案时,人们对端午节很淡漠,似乎除了吃粽子之外,已经不知该怎么过节。到了今年,光是门前悬挂的艾草,网上就有无数种样式在售卖。“说明人们有这种文化的需求。”冯先生感慨,传统节日的回潮,离不开20多年来媒体的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唤回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盛情,让节日的文化内涵重新丰盈起来,“所以我想跟你们说,无论媒体多难做,新闻事业都永远是社会最神圣的事业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c72479cdf62b3df84639325785f6ee5d.png

冯骥才先生与大家交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f0092094e4ebd20ed0dd8c6ec2919c5a.png

课堂气氛热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d8616b64857452764aed8e15393cfe2.png

“联大”同学谈冯先生作品的读后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f8cf5a4e1f7ae3a18d9039f55ef3197.png

冯研院师生听得认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1234cf0f21779e9958355c358f71bfd8.png

白岩松回答学生提问

  课堂上,大家从端午节自然而然谈到“非遗的传播”。该如何讲好非遗故事,做好非遗的传播?面对冯研院学生的提问,白岩松说,这是接下来在更漫长的时光里,要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尤其在手机的时代,人们自己选择在这块“神圣不可侵犯”的私人小屏幕上看什么,谁也无法强迫,于是要做好非遗的传播,就必须提升讲故事的能力,比如充满细节、与人切身相关、态度必须正确等等,用故事的魅力吸引人们去选择,让老百姓都开始意识到,非物质性的很多东西价值远远高于物质性的东西,“当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跟你站在一起时,对非遗的保护才放心,因为他比你还积极。”

  白岩松的回答正契合冯骥才先生的想法。冯先生表示,正在构建的非遗学理论体系中,“非遗的传播”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非遗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很容易变异和丢失,要分外呵护好和传承好,就必须唤起全民的文化自觉。这也是非遗学的责任和使命。今后,冯研院将把“非遗的传播”作为非遗学的新课题,与媒体和传媒专业共同开展研究与合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d4b0dbf8c2b1f8418367ad9b4cead2eb.png

两位老师与“联大”同学合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4c9743ac89bd892f44029e54dd72066.png

两位老师与冯研院同学合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caadbbd20f538e6cbe69797a2e7de23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6f22072504a735855bffde0910626154.jpg

依依惜别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