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潮与新潮——中国现代艺术 | 崇正2024春拍
2024-06-18 11:04:54 未知
近代中国的忧患时局和图存需求拉开了西风东渐学潮的大幕,由此诞生了第一代远渡重洋学习西方艺术,力图改变中国画坛活力匮乏状况的艺术家群体,其中以留学欧美和留学日本两大阵营以及他们的学生为第一、二代西画家队伍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活跃于二十世纪的这批艺术家,他们的一生经历了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以及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等各种社会形态,对于时局的动荡,战争的残酷,文化的冲击,都有过切身的痛感。古代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也使得当时每一位中国的民众都无法回避,对于艺术家来说,在如何定义自身文化属性的这件事情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迷茫,但同时也迸发出史无前例的创作激情与自由,由而带来的中国绘画史的重大转机,时代命题由此出现:中国画的现代化和西洋画的中国化。
本专场聚焦二十世纪西风东渐学潮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群体,如留学欧美的李铁夫(1871-1952)、余本(1905-1995)、符罗飞(1897-1971)、常玉(1900-1966)、梁竹亭(1886-1973)等;留学日本的王道源(1896-1960)、关良(1900-1986)、丁衍庸(1902-1978)等。他们曾站在时代浪潮的前端,着力于中西融合的多元尝试,他们千差万别的人生际遇,延伸到作品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倾向与价值观选择。
本场封面为王道源1937年的油画作品《荷花一滴露》,作为第一代留日的油画家,王道源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师从藤岛武二。王道源的一生跌宕起伏,极具传奇色彩:他曾两度赴日留学,有过四段婚姻,除了美术,还在戏剧、语言、教育方面也有建树,抗战期间,王道源从事近十年的对日谍报工作,建国后历任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专教授。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王道源和他的艺术履历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里,直到2011年广东美术馆举办“‘世变·傲骨’——王道源艺术回顾展”,才将这位水准一流的画家重新拉回公众视野。王道源的绘画风格被认为是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的完美结合,此次由家属友情提供的两件油画作品,历经多年战乱和政治运动的洗劫,幸运地保留下来,十分难得。
“人间画会”专题是本专场的亮点之一,作为战后蛰伏香港的左翼美术团体,“人间画会”(1946-1950)以反映社会现实为宗旨,成员多为留港的大陆艺术家,版画家黄新波是“人间画会”的核心成员,也是画会的实际组织者,三十年代他在鲁迅先生的直接指导下开始木刻创作,是左翼美术运动的擎旗者之一,本专题将呈现数十件黄新波的重要版画作品。符罗飞是“人间画会”的第一任会长,他早年留学意大利,作品曾被皇室收藏,有“罕见的心灵画家”之誉,他是第一位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其作品以表现主义手法描写普罗大众的苦乐悲喜,充满现实关怀与道德激情,本次得符罗飞家属友情支持,征得十件(组)符罗飞精品,作品创作时间跨度从抗战期间到六十年代,向藏家呈现一个天赋卓绝,能力超群的符罗飞。另有廖冰兄、梁永泰、荒烟、陆地、蔡迪支、杨纳维等“人间画会”其他成员的作品也将悉数登场,勾勒出四十年代滞港美术家的精神面貌。
蒋梦麟在《西潮·新潮》一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现代文明像是移植过来的树木,很快地就在肥沃的中国土壤上发荣滋长,在短短五十年之内就深入中国内地了。”文化永远是流动的,历史上无数次东西文明的分裂与融合,都在为新的时代注入生命力。站在当代中国回望现代中国,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艺术道路的问题与徐悲鸿当年所面对的其实并无分别,近年来越来越多近现代美术史中的“失踪者”被挖掘,他们的价值被世人重新评估,我们在追忆回溯中发现了更多的线索,笔者认为无论是学术的层面,还是市场的角度,这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经典课题。
第一代留学欧美画家群
广东崇正2024春季拍卖会
SPRING AUCTION 2024
预展 Preview
6月20-21日
拍卖 Auction
6月22-23日
展拍地点
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
(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19号)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