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 小雅斋2024春拍
2024-06-18 16:10:52 未知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根基,还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库。美具有引人向上向善的力量,而当这种美植根于人们自身的文化传统之中,所蕴含的力量便更加持久和深厚。在此背景下,从1840年至今,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美术领域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型和发展。同时一些中国画家开始尝试将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绘画风格。
民国时期,许多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著名美术家如张大千、徐悲鸿等外出留学、生活,他们的回国促进了美术史的研究和美术教育的开展。
这些美术家回国后主要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客观上促进了美术史的研究的开展,他们中的一些人如吴昌硕、黄宾虹等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学的主要开拓者。
钤印:张爰长寿、大千富昌大吉
款识:南国清歌入破时。银灯流水照花枝。雪肤云鬓最参差,翠羽汉室王母使。玉千团扇大苏词,误它举举与师师。浣溪沙。庚寅秋日蜀人张大千爰。
78×36cm. 约2.5平尺
【大师谈艺】张大千:仕女人物画法
画人物要打稿,画仕女当然也一样,且更要加意地打稿。工笔仕女,尤其不可潦草,一线之差则全面俱坏。
给仕女打稿,仍以柳炭为之,等打成之后,淡墨勾过,轻轻指拭即无柳炭痕迹。仕女的容貌与服饰,要高华明丽,丰艳窈窕,各极其态,更要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一涉轻荡,便为下乘。画仕女的脸型与五官,仍与画其他人物一样,先用淡墨勾线,勾准后再用淡朱砂烘托。眼眶、鼻梁用赭石衬出凹凸,额鼻下腭则以白粉晕它,古人称为“三白脸”。如是用薄质的纸或绢,可于背后托粉,则更显得厚润些。最后深赭重勾,点唇用朱砂,再用西洋红分开至于仕女的衣着,则看画题而定富丽或清雅。其衣披、裙带花纹,宜参考古人名作,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张萱的《明皇纳凉图》、宋徽宗的《摹张萱捣练图》等,或者敦煌壁画,都是最好的资料。
仕女画的配景,宜用梧、竹、梅、柳、芭蕉、湖石、荷塘、红栏、绿茵,切不可用松、杉、槐、柏等树。画仕女,背面和侧面皆极不容易施工。画侧面,其轮廓由额至下颔要做到“七不得”,即凸不得、凹不得、蹋不得、撅不得、缩不得、丰不得、削不得,这些皆须十分着意。画背面,那就要在腰背间着意传她袅娜的意态。
画仕女画,重色须用矿物质颜料的,是石青、石绿、朱砂等等,雄精、石黄不可用,因为这两样颜料时间久了会烧纸,只要用藤黄和粉就行了。胭脂近世已绝,亦只有以西洋红来代替它了。白粉,古人用的是砗磲粉、牡蛎粉,一遇盐卤的气即立变为黑,慎不可用。化学有钛粉,永不变色,可以采用。
画仕女时,面部设色不可太浓。仕女必须脱俗恬淡,有飘飘然之感古人的仕女题材有极堪揣摩者,如《杨妃病齿图》、《杨妃上马图》、《明皇贵妃并笛图》等等,若能试写几幅,就最见功力。画人物的须发,画得不好的话,就好像是一团水泡了的黑棉花,勉强粘在头上。画须发古代唐宋人最为擅长方法是用浓墨细笔,依着面形方位,疏疏落落略撇十几笔,然后再用淡墨渲染二三遍,显得柔和而润泽,有根根见肉的意思,自然清秀可爱。工笔仕女的头发,也和画人物的相同。但是不可用油烟制成的墨渲染,而要用松烟墨渲染,先用极淡的,然后逐次加浓,大约三次就可以了。因为松烟乌黑,油烟有光反而觉得不黑了。
画佛像的头发,要用石青,这石青是三青,亦称佛头青,要两次或三次才能填匀,后用花青重撤发纹就可以了。画仕女,最主要的是眼睛要黑,才能显得有精神。
画人物,最难是点睛。顾恺之常说:“四体研媸,无关于神明,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画眼睛时,先描出眼眶,再勾出瞳人的轮廓,用淡墨渲染二三次,再用浓墨重勾一遍。传神的关键重在瞳人的位置,就是视线的方向要对正面。尤其是画仕女,要使画中人顾盼生姿,更要随你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总是像在脉脉含情地望着你。你在左她也向着你,你在右她也向着你,正面更是不用说了,乃至将画倒过来,横过去,她仍旧是在向着你。画中人的眼神与看画人的眼神,彼此息息相通,洛神赋所说的“神光离合”,就是这个意思了。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款识:六十九年庚申夏仲,写似元坡仁兄,莉华女士俪赏。八十二叟爰,双溪摩耶精舍。
出版:《张大千绘画精品赏析》P66.河南美术出版社2016年11月。
说明:该拍品为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会2012年10月30日第107号拍品(附证书)
附:收藏家照片。
《碧云红妆》作于1980年,送给京剧名角孙元坡伉俪,寓“相怜得莲,相偶得藕”美意,是大千晚年荷花的精彩之作。
荷花可谓张大千绘事一绝,大千爱荷,一生画荷无数,他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喻荷,盛赞其高洁。每当花开时节,大千都要四处赏花、写生,在居住的庭园内,通常要开辟池塘,遍植荷花,即便在环境稍局促的摩耶精舍,他仍用几只大缸植满荷花。
大千早年画荷,笔法受石涛影响颇深,他曾谓:“清湘花卉蔬果尤隽永有致,不落白阳、青藤窠臼……先施水墨,后笼浅绛,盖亦山水法也。”张大千的许多花卉画,特别是画荷,皆是运用石涛这种先用水墨,再罩花青、赭石的方法。至六十年代中期,随着目力的下降,张大千发展出泼墨、泼彩山水技法,后逐渐运用到画荷,不再斤斤于细节的描绘,而更注重氛围的营造。
此作绘满池盛放的荷花,右侧阔大的荷叶几乎遮住三分之一的画幅,一根长茎横逸,从右下达于左上,贯通画面,将荷叶撑至边缘,蓬勃张扬之态似要破幅而出,遮蔽着其下随风摇曳的茎叶。叶片之间,三枝荷花聘婷出水,盛放的一朵半掩于墨叶后,微露容颜,半开者羞怯探出,含苞小荷亭亭玉立,花朵高低错落,在荷叶的前后掩映下,显得格外灵动活脱,清新妍丽。花朵之后,氤氲墨色暗示远处簇簇风荷,营造出荷塘无尽的韵味,颇有“水殿风来之致”。
画中荷叶,用大笔浓墨略铺出筋络,饱含水分的墨汁及花青层层推染出叶片形状,花茎苍劲如大篆而带飞白,茎上点刺,类于山水中的点苔,颇能为全画提神。花朵、水草的勾勒,流露出很强的毛笔运行的锋颖感,特别是花瓣,先用淡墨勾出带有尖锐笔意的造型,再以胭脂廓尖,上浓下淡,使荷花看起来更有立体感,技法虽得自石涛,精神已全然脱化为大千自己。淋漓恣肆的泼墨与纷披老笔纵横交错,展现出张大千晚年极强的笔墨控制能力,信乎宝刀未老,豪气犹存也。
上款“元坡”、“莉华”即孙元坡、严莉华夫妇。孙元坡(b.1930),北京人,名武生孙毓坤次子,孙元彬弟,出身北京富连成社元字科,著名京剧净角,尤以架子花见长;1949年去台湾,为大鹏剧团当家花脸,曾在大鹏剧校和文化大学戏剧系任教,张大千极喜欢他的《牧虎关》。严莉华,浙江绍兴人,严兰静三姐,大鹏剧校第二期生,专攻武旦、刀马旦。
钤印:蜀郡张爰、大千、摩耶精舍
款识:林泉洒幽翠,松壑响鸣琴。门外烟波远,平生浩渺心。六十八年,八十一叟爰。
33×69cm. 约2平尺
张大千的泼彩山水技法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他居住在巴西,受到中西方艺术的共同影响。他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西洋画训练,但凭借过人的接受性和领悟力,将中国传统泼墨法变化成层层的泼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泼彩法是张大千在海外总结中国传统笔墨后,对中国青绿山水表现技法上的一大创新。他创造了大泼墨、大泼彩的新技法,不仅在驾驭笔墨、色、水、纸等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而且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表现道路。
张大千的泼彩山水以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著称。他善于运用丰富的色彩来表现山水的气势和神韵,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他还注意色彩的和谐与统一,使画面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在构图上,张大千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和节奏感。他善于运用大面积的泼彩来营造画面的氛围和气势,同时通过精细的笔触和线条来刻画山水的细节和纹理。这种构图方式使画面既有整体感又有层次感。
张大千的泼彩山水不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和技巧上的精湛,更注重意境的表达。画面中的山谷被浓墨重彩所覆盖,形成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同时,画面中的线条和笔触又十分精细,使人能够感受到山水的细腻和生动。
钤印:大千唯印大幸
款识:正言,景淑方家俪教。癸丑大蜡,爰翁。
说明:上款正言、景淑即顾正言、徐景淑伉俪,顾家是上海豪门典范,顾正言祖父顾家曾是当时上海滩建筑行业有名人物,创办“顾兰记”营造广发家。当时英国***大楼、英商怡和洋行大楼、太古洋行,还有南京路上的先施公司大厦,都是顾家营造厂建造的。顾太太徐景淑更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大家闺秀”,湖州南浔最富有的四大豪门之一张家后人,她是著名收藏家、实业家,张石铭外孙女,民国元老张静江的侄外孙女,张智哉的女儿,表哥是著名书画收藏家张珩。张大千与顾正言伉俪订交于中国大陆时期。顾太太景淑女士乃著名书画收藏家张珩表妹,两张原为艺坛旧交,因此渊源,张顾两家先后移居北美,定居于加州时期,往来更形密切,时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大千好客,喜热闹,邻居或来访之好友常聚居于其寓所,顾氏伉俪也是可以居、环筚庵中常客,乃其身旁旧友圈子中的中坚分子。大千招待友人之家宴名单上,亦常见顾氏伉俪作陪。过从期间,屡有书画送赠。
出版:《先生归来——吴隐和他的时代》P225,西泠印社出版社。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说明:范曾题识:张大千先生所仿宋人芙蓉鹰犬真神品也。岁乙酉,江东范曾谨藏。
钤印:江东范曾、抱冲斋
出版:《画苑集珍》封面、P84,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5月。
钤印:吴昌石、吴俊之印
款识:秋鞠灿然白,入门无点尘。苍皇能不染,骨相本来真。近海生明月,清谈接晋人。漫持沽酒,看到岁朝春。丁巳莫春之初七十四年,安吉吴昌硕。
此幅《菊石图》是吴昌硕晚年的大写意精品之作,该图绘一方巨石旁挺立着数枝茂盛的菊花,顶部为一丛红色梅花,整个画面节奏控制张弛有度,显得极有气势。整个画面施墨浑厚沉稳而酣畅又淋漓,构图不拘陈法,巧于设陈布势。画中秋菊风姿绰约,挥洒之中妙趣横生。菊花是吴昌硕喜欢的题材,因为菊花具有傲霜骨,能于众芳谢后迎风盛开,五色缤纷。菊花枝干用笔融草篆于一炉,浑劲老辣,杂而不乱,线条“篆籀之气”最能体现其书画相通之长。老干挺拔,新枝矫健,花团锦簇,芬芳之气扑人眉宇。
观整幅画面,吴昌硕对画面位置经营别具匠心,疏密俯仰,穿插虚实,气韵乃生。吴老缶的绘画擅于布局造险而破险。此幅《菊石图》他采用了虚实相生,奇稳相济的表现方式,一方面实破前人画菊的窠臼,自成格局;另一方面在笔意墨色上,以他独有的掌控能力和娴熟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形成了笔、墨、水的相渗相融,达到了丰富变化与多种对应的统一和谐,不仅体现了菊花的生机焕发之貌,更表达了物我两忘、形神兼备的诗情意趣。他尤擅长在画作上作精彩绝伦的题画诗,通常能根据画面的需要而生发出别有滋味的诗句,与画面产生共鸣,此幅《菊石图》亦如此。画中题诗云:“秋鞠灿然白,入门无点尘。苍皇能不染,骨相本来真。近海生明月,清谈接晋人。漫持沽酒,看到岁朝春。丁巳莫春之初七十四年,安吉吴昌硕。”
右侧长款题跋,这些即兴题诗不但丰富了整幅画面的完整性,同时兼备画龙点睛的妙用与魅力,画意主诣油然而发,使观赏者不禁浮想连翩,书画相映,稳重端庄。吴昌硕通过画菊和题诗表达了自己不愿寄人篱下的高傲精神,同时吴老缶笔下的菊花不是表现陶渊明式的超脱,而是来祝颂人们的健康。
齐白石有关虾的作品浩如烟海,但很少有达到八只的,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有一幅齐白石《八虾图》轴,此次小雅斋2024春拍也为大家重磅呈现此类作品。此件作品共画有八只虾,个个灵动活泼。画家利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把姿态各异、嬉戏于水中的八只游虾表现得活灵活现。白石老人画虾可分为早期(摹古时期)、中期(写生期)和晚期(成熟期),他曾谈起自己画虾的过程:“余之画虾已数变,初之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浅几十年方得其神。”
出版:《齐白石集》P101,太平洋图书公司一九七四年一月。
说明:1.上款人家属友情提供。
2.上款人高致贤,字有德,幼居北京,因工作关系而与齐白石、溥儒等人相过从,旧藏齐白石、溥儒、潘龄皋等当时大家作品甚富。
出版:1.《名家逸品:第三辑》P38-39,书艺出版社,2022年10月。
(参考资料:同一上款人)
2.《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集(近现代卷)》P24-25,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
展览:「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展」,人美美术馆,北京,2023年11月6日-12月3日。
老人定居北京以后,每年都要吃蟹,他的学生们也常买蟹送给他,他只要一看,用手一捏,就知道是肥是瘦。老人对蟹的观察从未间断,往往放螃蟹在地上,看它横行,蒸熟了的螃蟹也放在画桌上,仔细琢磨它,所以对画蟹的用笔用墨也更考究了。……
老人研究画蟹壳经过了很长时间,五十多岁时只画一团墨,看不出笔痕来,后来把一团墨改成两笔,六十多岁时改画三笔,不分浓淡,仍没有甲壳的感觉,直到七十岁以后,才画出甲壳的质感来。
老人六十多岁画蟹已经定型,八十岁后,笔墨更能精简突出。
画蟹先用湿墨连三笔画出头胸,左右两笔和中间一笔要有浓淡分别,才能把蟹壳画凸起来,由于三笔之间浓淡不同,在壳面上就画出了左右两小坑。画完头胸,然后画钳,再后画腿,最后用浓墨点眼睛。画蟹除眼睛与钳刀外,都用中扁锋,下笔要有力,画出来才有又圆又扁和硬壳的感觉,并且由于墨水到纸上晕开,使人感到蟹身蟹腿上有细毛的意味。画腿最难,要运笔爽快、挺拔,节与节要笔断而意不断,三节要一笔写成。白石弟子于非闇认为,白石老人画蟹腿都是一笔画成,一般画家无此笔力。
——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欣赏》
说明:陈新午题赠:魏菲尔雨总督大人赐存。俞陈新午敬赠。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
上款人韦弗尔(1883-1950;Wavell, Archibald Percival),英国陆军元帅,伯爵。韦弗尔毕业于温切斯特公学、桑德赫斯特皇家军官学校和参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韦弗尔在法国和中东作战。1937年韦弗尔任驻巴勒斯坦英军司令。1939年韦弗尔任中东英军总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负责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防务。1940年12月~1941年2月,韦弗尔在北非率2个师歼灭意大利的1个集团军,攻克图卜鲁格、班加西;并定下决心对苏丹境内的意大利军队实施进攻。1941年5月,韦弗尔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率部解放意大利占领的埃塞俄比亚。7月被召回国,任驻印度英军总司令。12月韦弗尔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最高司令,指挥该地区的英、美、荷、澳军队。1942年2月韦弗尔复任驻印度英军总司令。1943~1947年韦弗尔任印度总督。
韦弗尔有《巴勒斯坦战役》、《将领们和为将之道》、《军人和军人生活》等。
陈新午(1894-1981),江西义宁州(今修水县人),陈宝箴孙女,陈三立次女,陈寅恪的妹妹。家中称九姑,1929年嫁给国民-防部长俞大维。1930年春夏之交,陈三立卜居庐山,陈新午随俞大维赴德国。
李可染一生爱画牛,他甚至将自己的斋号命名为“师牛堂”。李可染在40年代居住在重庆金刚坡就开始画牛了,郭沫若曾为其作诗《水牛赞》,齐白石曾为其画牛题“忽闻蟋蟀鸣,容易秋风起”。在60年代又开始画牛,一直画到80年代末去世前,可见他对牛多么钟情。李可染一生留下了大量画牛力作,如《斗牛图》《秋风徒起黄叶风》《归牧图》《犟牛图》等,他画的牛不仅姿态多端,线条遒劲,而且善用焦墨,墨法多变,不愧为百年难得一见的画牛大师。
钤印:李、可染、孺子牛
款识:忽闻蟋蟀鸣,容易秋风起。辛酉,可染写。
68×44.5cm. 约2.7平尺
出版:1983年第10月挂历。
钤印:黄宾虹、黄氏
款识:攀崖铁索沉沙瞑,盘磴霜根叠石稠。猿鸟不鸣山寂静,一声清磬出林秋。壬申十月游峨眉山洗象池下莲花石口占。黄山宾虹甫。
出版:1.《浙江四大家》,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物只提供复印件)
2.《晚香斋藏画迭》P7,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
款识:阿翁结屋秋山巅,秋色秋光纷后前。万轴图书充石阁,千章杉桧罨茆檐。棕鞋桐帽易理料,睡起柴门日西照。搜奇选异忘岁华,服术养芝颜转少。......至正七年八月十二日,大痴道人侨寓九龙山房,有怀储霞老友作此寄赠。
岁月如水,光阴如箭。时间带走了很多的东西,却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馈赠。
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用世界上最柔软的笔,留下他们最经得起时光磨砺的足迹。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这些画作,不是被时间封存的标本,而是一个个活过的生命,艺术的造诣,来自笔墨技艺,来自审美修养,更来自人生历练,来自对生活的真诚面对和深刻思考。
古往今来,杰出的画家,都带着一双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眼睛和一颗清澈纯净的心灵,时刻去感受新鲜世界,在真实的生命中发现真正的自我。
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如同亘古长河,追求的不止是外在形式的美,更是内在生命的意味。
我们徜徉笔墨间,去感受不朽的创造精神和时时常新的澎湃活力,尽情奔腾,滚滚而来。
小雅斋2024春拍
十载风华
「预展」| Preview
2024年6月19-20日
09:30-18:30
「拍卖」| Auction
2024年6月20日14:30始
2024年6月21日09:30始
「展拍地点」
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988号
圣丰索菲特大酒店三楼宴会厅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