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傅小石专题 | 南京十竹斋“2024艺术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2024-06-20 13:35:20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0e88875bc5a5d2dadc5736371a06e0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258462f8b3aedfc94c734cde55557d6.png

傅小石专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076d5dcce804c7f1875b68f9f8f2c2c.png

傅小石(1932—2016)

傅小石(曾用名傅益筠),1932年生,江西新余人。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长子,江苏省美术馆专业画家,南京市残疾人协会主席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残联理事,美国世界名人研究院特邀顾问、华夏巨匠书画院院长。《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国家大辞典》、《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世界名人录》等几十种书籍均收录了他的作品及简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9f4deb5a95f914c7ad1707bf9a90b8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9d0062083a462a405c1a440aeb910423.png

本专题所有拍品(Lot.1082-Lot.1119)均有展览:“云想衣裳花想容——傅小石作品展”,刊登于《现代快报》2023年12月9日艺1版。

傅小石:倔强的画笔(节选)

作者:萧平

关于小石的画,他在一篇《自述》中认同如下的划分:1977 年 11 月到 1979 年 2 月,右笔水墨时期;1979 年 9 月到1982 年底,左笔黑白时期;1982 年底到 1986 年底,左笔淡彩时期;1987 年至 1992 年,左笔重彩时期;1992 年后又回到水墨境界。尔后,一度偏重简率的线,后些年又尽量弃舍线条而代之以笔触和块面的表现。总之,笔墨愈加放纵了,色泽愈加浓丽了,画面愈加丰满了,人物愈加传神了。笔和墨交融着,墨和色交融着,情和境交融着,他自如地描绘着他想描绘的一切,木讷的他借此说话,借此抒情,借此倾吐和宣泄。

中西合璧,是小石艺术最显著的特色。所谓合璧,指的是优质组合,对西画是一种突破,对中国画同样也是一种突破。西画的学历和中国画的家庭背景,在小石心中纠缠着,那是理不清的从情感到理法的纠缠。他在握笔使用中国长毫作线时,却采用了西画摄取形象的法则;他在应用西法渲染物态体积时,关注的又是中国画的气韵。这是一种无意使然而然的自然融合,是从内到外的彻底融合,是全无造作的,由背景、基础、学养到技艺的完整融合。

这是小石经过反复探索、寻觅终于发现于心头、笔端的艺术。合璧或曰融合,是从整个大体系而论的。若就其具体的泼墨泼彩人物画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到这个融合过程中的心迹。起初,触动小石的是梁楷的《风神》,面目模糊却神采生动的“泼墨仙人”启发了他,他由梁楷想到其父的笔墨,他发现了其中的联系,便感到亲切,感到是可以走近的。南宋的梁楷还有法常,他们纵放简括的画风传到日本,影响了日本数百年,傅抱石在日本留学期间,又找回了这一传统,后来小石再度从中发现新鲜的天地,这是一种情缘。

小石有很强的驾驭形态的能力,这种能力借助梁楷淋漓刚挺的笔墨,便立即产生了新鲜动人的面目。开始,他还拘束于形态,笔墨的处理也比较单一,风格偏于明秀,属于他右手水墨的第一阶段。突发的脑卒中把他带到了死亡的边缘,右身偏瘫已是最好的结果了。病床上的小石在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同时受着煎熬,他的艺术还有希望吗?夫人伴着他,他们在人生和艺术的绝境中想起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想起了吴运铎,终于用左手握起了画笔——不屈的画笔! 这一生理上的变化,促使他进行艰苦地变法。

左手的不便逼迫他就大体而舍枝节,他在无奈中倍尝苦果,当然也有偶得的快乐。记得《未名》首展时我邀他加入,他出品的《相扑》便是左笔偶得的妙品,引起诸多同人的关注。当他克服左手的别扭和生疏的时候,不但左笔成了他的特征,他的新画风也应运而生了。他不再拘泥于形体,他的笔墨也避免了通俗而转入恣肆和奇纵。这是艰难的技术磨炼,更是痛苦的心灵开掘。

之后的二十年,他仍不断思变,也不断完善,或添加,或减略,总力图将中西两方面有益的东西一点点放进来,把不甚妥当的因素一点点舍出去,渐形成了一个完备、协调的整体,这就是傅小石的“风神”。他是将纸钉在壁上立着作画的,好像作油画似的。当他左手握着笔面对自己的画稿时,我发现,他眉眼间放出了光彩,那神、那态,是从心田中流淌出来的。

他快乐着,他找到了自己心爱的、自由的、赖以倾诉的语言。小石的作品,因大多取材于古代人物,需要跨越时空的体验,需要读书,需要了解历史,需要借助于古代画家的作品,从中寻到这样、那样的依据。然而,他却说:“我画的古人实际上都是现代人,寄托着现代人,首先是我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是借古喻今的,形式为古,目的在今。他因之在古和今之间自由驰骋而不受历史的限制,他可以浮想联翩,可以罗曼蒂克……一定的历史依据是他寄托性情的舞台,他借这舞台演出着生动的大戏或小品,寓托着他人生的喜怒哀乐。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