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郭芳君毕业作品《滟滟·出岭》
2024-06-23 10:56:11 未知
个人简介:郭芳君,2002年出生,湖南株洲人,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居北京。
郭芳君,《滟滟·出岭》,绢本设色,100x70cm,2024年
郭芳君,《滟滟·入梦》,绢本设色,50x50cm,2024年
作品自述:中国画的诗意源自画家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生活的感悟,它根植于华夏文明的深厚土壤之中,与我们的哲学思想、文学传统紧密相连。我的探索始于对这些文化基因的追溯,在创作《滟滟》的背后,试图剖析中国画在诗意传达与意象塑造上的笔墨艺术,探究这一传统美学如何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实现创新性转化与时代性的重新诠释。
内容:
《滟滟》分为两个部分:《出岭》和《入梦》。滟滟二词取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意指荡漾、绵延不绝的波光。两幅作品都是以太湖石和江水为意象主体的工笔创作。
在《出岭》中,我在太湖石的形状、大小、高低等方面做了区分,以此突显每块太湖石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江水中的几条小鱼配合泛起的涟漪,赋予了画面动感,同时可以将他们作为一种视觉引导。
此外,我还将画面进行了空间上的竖线分割,在留白区域里简约地勾勒出太湖石的另一侧面。在画面的背景设计中,我从左至右进行了层次分明的空间分割,对天与地界限的进行了诗意的诠释。
在《入梦》中,我将太湖石置于一个矩形的空间之内,也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我把太湖石模拟成一个古老的鼎,鼎是古代礼器的象征,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环绕着的云雾与鼎缱绻缠绕,仿佛鼎中生烟。画面的背景在深色平涂的基础上我做了一些肌理处理,江陆连接的地方我贴了一些银箔和银丝。
深入创作《出岭》与《入梦》这两幅画作时,基于诗意营造的目的和整体性考量,两幅画作在颜色选择上并没有显著的出入,都是以雅致灰调为主的基调,使得画面不失沉稳,且能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导师评语:
正如古人所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郭芳君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诗意的表达。她通过太湖石的形状、大小、空间布局来表现中国画的诗意,是非常有意义的。
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把太湖石模拟成一个古老的鼎,鼎是古代礼器的象征,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环绕着的云雾与鼎缱绻缠绕,仿佛鼎中生烟。”她试图用太湖石比拟成古老的鼎,借用生烟、云雾,通过中国画中绢与墨最平实的工具材料来呈现,很是贴切。
整体画面以灰色调为主,呈现一种宁静、深邃的意境。这种深邃、宁静、虚灵,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观的一种情致和外化,是从物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一个转化过程。
在她的毕业创作作品中,我们细细品味,便能感受到她心灵探索的痕迹。这种探索是值得赞许的,也是中国画创作时向内探索最宝贵的品格。
最后,愿郭芳君同学在之后的艺术道路上每一处都尽精微、知况味,行自由。
刘利平
甲辰于清华园
刘利平,字木铎,号清园逸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水木学者”,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