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安画派专题再次来袭!梅翀、程正揆、石涛伴您纵览黄山全图 | 2024西泠春拍

2024-06-23 19:37:34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e8ae09e6eee7fce77d3d0556dc24206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3367a45dbdeb0d2da38d43ccbf0b6e6.png

本卷乾隆时期《黄山全图》为市场仅见全景式黄山图卷,图绘黄山一百五十景,是现存最长最全,囊括实景数目最多的黄山胜景图卷,也是唯一一卷,能全面覆盖黄山完整登临路线的黄山导游图。

全卷景点的铺展从“汤池”、“祥符寺”、“慈光寺“起,至“云谷寺”止,绕黄山一周,几乎将全部黄山实景以鸟瞰视角的平铺展开,所有的景点精心组合在一幅画卷中,浩浩汤汤,实为壮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1478af1e2e00b9395b5e4e64ccd27cbd.png

此卷作者寄尘,是生活在乾嘉时期的僧人,本是湖南长沙人,史料记载他游迹多在苏、杭之间,嘉庆初年前往福建,后殁于前往日本舟中。寄尘的一生正如他的法号一般,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或许在他离开故乡长沙后,曾途径安徽黄山,饱览山川壮阔之景,后抵达苏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15e583136410916e4cbf58bb621aa4b.png

寄尘(?~1800),俗姓彭,字衡麓,又字广麓、湘滨,别号八九山人,长沙人。诗僧,书画家。性倜傥,不拘佛家戒律,服饰豪奢,游迹多在苏杭间,所至公卿胜流,争相延致,袁枚称他“不参无上乘,祗吃自然斋。”

长于书法,楷书遒劲,清嘉庆四年(1799)住福建乌石山,曾写“寿山佛海”四字刻石。画擅兰竹及杂卉,败荷残菊,纵笔辄佳。曾画《载将书画到江南》,一时题者如云。与韵可齐名,人称“南北和尚”。次年,随李鼎之游琉球,殁于舟中(一说死于闽)。闽人题其碣日:“楚南诗僧寄尘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8a4432ecf198b5223e6d758ae61a3eec.jpg

2024西泠春拍

寄尘(?~1800)  黄山全图卷

设色绢本  手卷

745.5×33cm

即将出版:《新安艺舟》第十三期,安徽美术出版社,2024年7月。

寄尘曾受学与袁枚,袁枚称之为“诗僧”,曾取寄尘“凈坛风扫地,清课月为灯”之句刻入《随园诗话》,二人在南京期间多有往来。袁枚向来反对佞佛,于僧人亦无好感,但他对寄尘另眼相待,盖好其诗情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b21e4eca2d2ac1cf954d33288017eed.png

袁枚(1716-1797)

乾隆四十九年(1784),寄尘即将前往潮州,袁枚作《赠寄尘上人即送赴潮州兼申武夷之约》。袁枚追求山林之乐,乾隆四十八年(1783)时,他游历了黄山,并写下了《黄山游记》。

巧合的是,寄尘《黄山全图》卷与袁枚《游黄山记》有许多吻合之处。《游黄山记》中记载袁枚此次上山路线同样始于“汤泉”(又名汤池),夜宿“慈光寺”,最后止于“云谷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fc6741507d281d1ed47ac4f3aa9db93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11a9b98f88b4ed93d755d9e9cbf48e5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e04aeb378704a8cf6dbfe90e97fa4ed.png

汤池、慈光寺、云谷寺

 《游黄山记》有言: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洌,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余里,入山凡七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ec13a7b5f45de7b9cbc8320ed3f401dd.png

说明在乾嘉时期,人们登临黄山的常用路线即为寄尘此卷所绘景点顺序,但是山径仄险,攀登不易,人们通常无法完整地走完黄山全部景点。

即使是长期生活在黄山中的画僧们,也从未有人做到,将完整的黄山浏览路线,安排在一幅作品之中。因此本卷《黄山全图》是唯一一卷,能全面覆盖黄山完整登临路线的黄山导游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93f190b98384e45d21415ef08271106.png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黄山全图》或为乾嘉时期的一卷非常完备的导游图,并有可能是为等待付梓的版画做准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1ff3594033c73538d6ed7574ea6d085.png

包首上有清代老签条

上书“安徽省黄山全图”

清初大量的黄山志中刻有大量的版画插图,其中就有弘仁、江注、梅清、雪庄等人的黄山图,其中有些画家还直接参与版画图的绘制,如雪庄。

山志中的插图主要作为导游图出现,其受众群体也主要为进山旅游的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f0cdf94a6a686e25b4400a96bd46fe1a.png

雪庄《黄山全景图》,安徽博物院藏

雪庄此卷绘黄山七十余景,

远不及寄尘《黄山全图》中囊括的景点数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a7a53066f98125db98acaabb5fbfcce.png

梅清《黄山图》十六开之汤池

清康熙二十九年,故宫博物院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52a5ac82279505b843e82f39f269b263.png

本件《黄山全图》对于黄山的历史文本和图像演变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对黄山景点,古来早有记载,而如今《黄山全图》中所描绘的景点内容,跟历史文本中并不完全匹配,在时间推移下,黄山景点内容发生了一系列进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963fd3bae05cc3ae7901da4f3db810e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5309e0a285d82d943c54dcb9c84a005.png

现存明天顺壬午(1462)摹本的宋代图经中描绘的主要是三十六峰,属于胜景图的性质,以纯粹自然景观为主。

《新镌海内奇观》(1609)中的黄山图,同样出现三十六峰,而且随图专门有文字细述三十六峰的地理位置、高度及景色特点,但除了山峰之外,山峰中间还有岩洞寺庙,下面为路径桥梁。从中不难发现景点内容逐渐多样化与细腻化。

此后,无论是在江注的《黄山图》(五十开,故宫博物院藏),亦或渐江《黄山图》(六十开,故宫博物院藏),不难发现景点中的元素在进一步拓展,画家己经不仅仅描绘山峰,拓展出岩石、山洞、奇松、云海、温泉等具有黄山特色的奇景。

而本卷《黄山全图》中,不仅仅包含一些著名的大家熟悉的景点,如汤池、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等,也有一些不大为人所知的景点,如五供峰、狮子林、石笋峰等,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如雨田庵、水晶庵、半偈山房、喝石居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22891eed5eeed08dd69476e3a8349f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dbd426493659e20c607ca82ea43a5bb.png

一线天、石笋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4eee2967cb8fb4a12e201de2fd13d3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1f7c3bd6364aec986a0561c156fdfc2.png

丹霞峰、虎头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221d2b5970eba7c8d99cb7110cdfaa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0e1202f2428f23df3026f62f5c8de6eb.png

半偈山房、水晶庵

可见当时画家文人对黄山美景的探索己经相当深入,以及对黄山欣赏趣味的转变,也反映了黄山作为旅游景点的高度成熟。

《黄山全图》作为实景图,以描绘真实景点为目的,通过对景点的如实描绘传达身临其境的效果,人为地创造一个虚拟的可居可游的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cfafc0e3d318fb18fb52e762a0c929af.png

本卷与1929年黄山实景照对比

如实描绘传达身临其境的效果

同时,本卷通过手卷形制,以及对游人、旅游路线、旅游景点的描述创造了一种历时感,一个连贯的空间,让读者目光随着卷轴缓缓前进,以及随着途中游人、路线的视觉牵引,体验到画家所描绘的或曾经经历过的旅游历程。

本卷在景点的描绘上是非常写实的,以本卷开头一段所绘景点为例。第一处景点汤口在黄山脚下,乃赴汤泉必经之路,汤泉西侧祥符寺,因靠近汤泉,俗称汤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d828cd55d6788f47513c4016878501d.png

黄山慈光寺

画卷再往后,作者着重描绘了“慈光寺”一景,与康熙十八年(1679)《黄山志定本》中慈光寺一开相对比,几乎无异,可见自康熙年间至乾嘉时期,慈光寺周围地带并未发生太大改变。雪庄《题慈光寺》有“慈光称首剎,寺近有汤池”句,称慈光寺为黄山中佛寺之首。

慈光寺为明代嘉靖年间,高僧普门和尚创建,旧名法海禅院、朱砂庵,后万历皇帝敕封“护国慈光寺”。康熙五年(1666),歙人黄氏等捐建大殿及藏经阁,共花费四万余两白银,历时四年建成,殿宇金碧辉煌,为当时徽州、宁国二府梵宇之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015826707d8c020a3dcc2c4eafac5e8.png

同时,《黄山图卷》背后展露出的宗教性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寄尘身为乾嘉时期的僧人,看起来他似乎继承了清初著名画僧们描绘黄山的传统。黄山的起源,以及在历史中构建和发展的过程,都具有一定宗教色彩。黄山之名得于747年,以纪念传说中在此修炼长生不老药的皇帝。

此后,所有与之相关的活动,如黄山佛寺道观的修建、政治名人隐退于此、甚至是文人闲游登临,都围绕着黄山作为“人间仙境”,可以使人们远离尘嚣这一观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14eaf972e7a876f561980f9c15a2cdb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44f2f6c28a5945ecde93f9a48887e7a5.png

贝叶庵、达摩峰

黄山的这一特质,使得历来的僧侣们,都愿意选择黄山作为修炼之地,许多隐居此地的僧人,亦或曾登临黄山的游客们,都可在此找到精神寄托。想必寄尘如同他的前辈们一样,受到黄山奇特瑰丽景色的震撼,从而创作了本幅《黄山全图》长卷。

此外,本卷形制与现存最早的黄山图(波士顿美术馆藏)非常相似,同样是将堪舆图与文人黄山画相结合,融合了仙山景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9f11e8f35e019659e15016133dbbbf1f.png

明代 佚名《黄山图》波士顿美术馆藏

明代以来有关黄山的绘画、版画,时常将黄山的某些自然特征与自汉代发展出的仙山视觉模式进行创造性结合,这一视觉特点,在本卷《黄山全图》的后半段展现地淋漓尽致。画家从鸟瞰想象的角度,将黄山显示为一系列垂直峰峦的组合,从云海中刺出,云雾环绕直达画面顶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8cf3b331ab5e19140e7b6a532461069.png

程正揆祖籍安徽黄山,与程邃是同宗,晚年与新安派关系匪浅,他的作品和画论在当时和后世均影响了新安画派不少成员。程正揆存世书法作品稀少,本件程正揆为友人所作祝寿绫本行书,为其罕见大字珍品。

程正揆与髡残合称“二溪”, 在画史上享有盛名,但事实上,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同样极高,只可惜其生平除题跋外不轻易作书,时人不得其片纸只字,流传至今的书迹更是凤毛麟角。

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记载,其书法作品共六件,其中立轴形式三件,仅湖南省博物馆所藏《行书七律诗》为绫本法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b12c9239c4b88d8870c0108e931e9dc.png

2024西泠春拍

程正揆(1604~1676) 罕见绫本书幅

绫本 立轴

172×50cm

说 明:程正揆存世书法作品稀少,大字立轴更为仅见。本件为友人祝寿所书,以李白诗表达二人志趣相投。诗中表露出的学道求仙之意,也是程正揆晚年思想的体现。

程正揆以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为老友祝寿,藉此诗表达自己与友人志趣相投,并且潜心于求道,诗中表露出的学道求仙之意,也是程正揆晚年思想的体现。

程正揆身处明清鼎革之时,出仕明清两朝,晚年他对自己降清求仕感到后悔,以参禅礼佛作为寄托,沉迷老庄之学,他的心思也愈集中在山水画上,晚年他追求与宗炳一样澄怀味象和卧游山水,创作了《江山卧游图》五百余卷,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史上一件伟事。

程正揆在54岁那年革职回家,此后他经常往来于南京、湖北之间,来往密切的多是前朝遗老,如髡残、龚贤,以及新安派查士标、程邃、吴山涛等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d23328e07008739dd211cc7ba93d435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8650fd51e46c3d1f4fb78cbab58ccd9.png

程正揆作为董其昌的关门弟子,诗书画极富才情,“新安四家”之一的查士标在明亡后流寓镇江、扬州等地,与程正揆频繁交往,彼此极为欣赏,两人的诗画风格互相影响,方亨咸《自怡悦斋书画录》中曾记载查士标喜爱程氏画作,是以近之一事。

程邃是程正揆远房侄子,两人交往中时常谈诗论画,切磋画艺,互相均有影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8aa0840603e12aae3a3eecc612590a3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4ebf838e320c4cc6f3f86e428a0dd603.png

程正揆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而本件行书立轴完美地展现了他在书法上的艺术高度。

晚明书法在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本件作品大体上依然在明末清初书风框架之中,长幅巨制、笔法纵情率意,打破了趋于僵化的传统帖学模式,但是程正揆作为文人书画家,他的涵养和气度,使其并未一味追求奇险,笔墨章法皆不急不缓,字里行间透露出山林 野逸之气,正如查土标评价:“既得平正,须迫奇险,青溪先生今之所书名家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facd107d700a7904241bfc526c637e0b.png

梅翀为梅清侄孙,亦是“新安画派”之中坚,曾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随梅清寓居安徽歙县并一起同游黄山,故深受梅清之影响,承其衣钵。惜其传世作品甚少,故而流传之寸纸尺绢皆为人所珍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4859fabf5e82c1cc5d691b1fbf8c887a.png

2024西泠春拍

梅 翀[明末清初] 罕见绫本仿王蒙山水

水墨绫本 立轴

170×99cm

即将出版

1.《明月清风 · 新安皕家笔性探微与鉴赏——梅翀》,安徽大学出版社。

2.《游戏三昧——梅清的笔性探微与鉴赏》,安徽大学出版社。

说 明

梅翀为梅清侄孙,亦是“新安画派”之中坚。本作为梅翀成熟时期代表作,逾十五平尺,以黄鹤山樵笔,写黄山实景,绘于绫本之上,可视为梅翀山水面貌之标准件,对于研究其绘画风格本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宣城县志》有言“画松石多奇怪,偶代瞿山作,称神似”,可见他常为梅清代笔。梅翀作为梅清后辈中天分极高的画家,得梅清真传,面貌酷肖梅清,因而学界推测其为梅清的代笔人。

或许正是因为代笔,其传世作品才如此之少,许多作品都被加款、改款成梅清的作品。看本作画风,确实与梅清神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f217cc28f93b98b8f09732883657015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1a5a973298c21dc9d7d4e0c6a1d6fa1.png

除代笔外,梅翀的画作也常为牟利者改款,以致其本款作品传世较少。其存世作品多以小本册页示人,且多为纸本,类本幅以大幅绫本为之者更罕。

纵观各地大小权威博物院之馆藏,目前可见梅翀的作品约十五件,其中绫本轴类仅两件,本幅便为其中之一。另一件为广州美术馆藏《芝石双松图》,但尺幅仅为本作二分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0d0b57195d0701cf605174e5eea11e11.png

上海博物院藏梅翀《松芝图》(左)其松树的画法,松针、枝干的用笔,还有落款的书风、形式,皆与本作相同。但本轴(右)为绫本,且尺幅更大。

用宣城梅氏的经典对角线构图,取斜势突出山峰的高巍。用王蒙解索皴,缜密松秀,画境悠远,应是黄山纪实之作。

本作为梅翀成熟时期代表作,逾十五平尺,以黄鹤山樵笔,写黄山实景,绘于绫本之上,可视为梅翀山水面貌之标准件,对于研究其绘画风格本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87ff86eeb32a10ac7510f7eb4f25d747.jpg

本幅《隔岸归帆图》,创作于己未年,即1679年,据文献记载此年石涛应钟山西天道院之情,离开宣城前往南京短暂居。

此年夏天,石涛还玩了江苏溧水县,客居在永寿寺,并拜访了祖琳禅师,为之作此图以相赠。上款语山法师即法师祖琳,他是歙县程氏子,顺治中与兄百舸祖琏同师溧水永寿寺永泰,与石涛同属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同为法门兄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50dff1f863f889122e69eb57bc27663e.png

2024西泠春拍

石 涛(1642~1718) 为语山和尚作 隔岸归帆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679 年作

出 版

1.《**南画大成要览》P28,兴文社,昭和十年(1935)。

2.《石涛书画集》第三册图81,香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

3.《清湘老人书画编年》,张大千编,香港东方艺术公司,1978年。

4.《傅抱石绘画研究》P468,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5.《清湘老人书画编年》P19,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

著 录

6.《石涛题画录》卷一,【清】程霖生撰,民国十四年(1925)。

7.《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清】石涛撰,民国二十五年(1936)美术丛书本。

8.《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5辑·明末石涛上人朱若极年谱P26 ,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

9.《潘天寿美术文集》P145,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10.《古书画鉴定秘要》P318,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11.《文物鉴定秘要》P385,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12.《朱荫龙诗文选》P166,漓江出版社,1995年。

13.《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石涛》P233,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14.《潘天寿艺术随笔》P171,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15.《石涛研究》P22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石涛诗录》P189,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17.《石涛》P107,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18.《俞剑华美术史论集》P185,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19.《石涛》上P391,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

20.《搜尽奇峰——石涛画学全解》P685,故宫出版社,2015年。

21.《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第2辑石涛P236,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年。

22.《潘天寿写意花鸟画要义》P12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

说 明

石涛法门师兄语山和尚上款,曾经著名民族资本家程霖生鉴藏,拜存订制轴头及装裱。

本幅作品画面题材或与石涛此年游历经验有关,所绘“隔岸桃花迷野寺,乱帆争卷夕阳来”之景,很有可能是石涛尝试写生安徽宣城前往南京时,走长江水路所见的沿途风景。

同时,石涛此件《隔岸归帆图》,处于石涛早期风格向中期细笔风格过渡时期,是其绘画由早期向中期转变的经典之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5545464aa5dce1014e6a39feb267aa8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cfa85ab3e4dc26ea26059960a29b3922.png

程霖生(1886-1943)

此拍品旧藏于清末民初著名民族资本家程霖生之手。纵观程霖生的一生,在经营实业与资助教育以外,雅好收藏,尤其痴迷于古书画与古铜器,据记载其不惜重金收藏石涛、八大山人、雪庄及新安诸家的书画,特别是石涛的作品,并辑有《石涛题画录》五卷,可见其对石涛作品颇有研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36fe47d2cb5385a1a835d8be8a8915a.png

著名民族资本家程霖生鉴藏,拜存订制轴头及装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cfb14dc410443348d63f9dfd1cdc3b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fdc2367b9148b4564b71520fb8488e1.png

此件石涛山水有多次重要出版,著录累累,可谓石涛书画创作历程中重要的代表作。如1969年出版的《石涛书画集》中又名《夕阳乱帆图》;张大千先生所编《清湘老人书画编年》影印中有石涛《野寺乱帆图轴》,等等。

石涛诗文功力甚高,傅抱石曾多次以此诗句的诗境进行创作,如《乱帆争卷夕阳来》即以图解石涛诗之意境,另外傅抱石《碧海群帆图》也是以石涛此作为脚本绘制,并层卖出了三千多万的高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9234c0640b5188789edc0b693047909.png

观此《隔岸归帆图》轴画面,用笔细致,设色淡雅,山川树木多而不杂,景物描绘细微,构图采用典型的S型流动构图,使画面有种磅礴之气。江上千帆争卷,大有晚唐诗人温庭筠《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之感。

『 新安画派专题部分精赏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5bd27740b17fb4548335bd5a413f3b78.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4894dcfe174e01a7326208e8d89ba15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59964bda4f80b4c601d925e12478cd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5ffc2fd8374c065bdf671ad03114d98.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f7e4bc002ace8173201b201c0259de2a.png

2024西泠春拍

李流芳(1575~1629)、宋珏(1576~1632)  山水及对题册

水墨洒金纸本 · 纸本  册页(八页)

46×30cm×8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ff3adc4a9331f17e3c51e97abcead94.png

2024西泠春拍

孙逸(1604~约1658)  为陈允衡作 秋山响泉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651年作

91.5×37.5cm 

出 版

1.《新安艺舟》第十一辑P32,安徽美术出版社,2022年9月。

即将出版

2.《明月清风 · 新安画派作品选(一)》P39,上海书画出版社,2024年。

3.《明月清风 · 新安皕家笔性探微与鉴赏—孙逸》,安徽大学出版社。

说 明

陈允衡上款并题跋。赵熙文等旧藏。 

鉴藏者简介

赵熙文[清],江苏阳湖(今属常州)人,出身官宦世家。赵烈文兄。曾任直隶州知州,好书版碑帖,精文字训诂。

上款简介

陈允衡[明末清初],字伯玑,江西南昌(今江西)人。与王士祯、施闰章等交厚,家贫,不仕,构屋南州之苏公亭畔,以“爱琴”名其堂,啸歌自适。有《古人几部》、《诗选》、《诗慰》、《国雅》及《澄怀阁》、《爱琴馆》诸集存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cbf4362f526be93e192659947f97943.png

2024西泠春拍

郑旼(1633~1683)  冬山寒林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09.5×45.5cm    

说 明

萧平题跋。李研山题签。

跋者简介

萧平(1942~  ),别名戈父、平之、平子。1963年毕业于江苏国画院,曾于南京博物馆任书画鉴定之职。现任江苏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美术馆鉴定顾问等职。

题签者简介

李研山(1898~1961),本名耀辰,字居端,号研山,广东新会人。曾任广州市立美术专门学校校长,后定居香港,李氏善山水、花卉、作品深具传统根基,结构严密,得古人之风致,有《李研山书画集》行世。

题跋:郑旼用意郭熙作冬山寒林,简淡中寓繁……己亥(2019年)之秋萧平观识。钤印:萧平之印(白)

签条:郑慕倩水墨山水立轴。癸巳(1953年)十月李研山题。钤印:李(白) 研山(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0826f0721f10591c6add57d0b232888e.png

2024西泠春拍

黄育(?~1704年后)、黄润[清初]等  山水四屏

水墨泥金纸本  四屏

118×34.5cm×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c3dda71095b112669fe5cee23e1e73cb.png

2024西泠春拍

吴韦(1634~1694)、汪后来(1678~1747)水墨花鸟册

水墨纸本  册页(共二十四页)

31×25.5cm×2  约24.5×18cm×4

约24.4×19.5cm×8   约24.5×22cm×10

说 明

册中有吴伟十二页,汪后来九页。潘仕成、邱永和、吴忠媖、叶氏风满楼等鉴藏

鉴藏者简介

1.潘仕成[清],字子韶,号德畲,室名天响琴斋、宝琴斋等。广东番禺人。道光十二年顺天乡试副榜贡生,官兵部。收藏金石书画甚富。

2.邱永和(1905~1972),出生于辽宁沈阳,妻子吴忠媖是清末著名革命将领吴禄贞的遗腹女。上世纪30年代初赴美于南加州大学研读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夫妇二人留在洛杉矶,并于好莱坞大道开设长城有限公司,主营古董艺术品的进出口及珠宝订制服务。六十年代末,夫妇二人选择卡梅尔地区作为自己安享晚年之地,是以先在卡梅尔开始经营德洛丽斯旅馆,后于1970买下中国艺术中心大楼,并于次年开张。此楼1929年修建,最初是蒙特利郡信托储蓄银行,后来成为卡梅尔艺术馆。

3.吴忠媖(1911~2014),出生于北京,邱永和之妻,清末著名革命将领吴禄贞遗腹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5e6c49c911e60b6fc769d3a1c894a644.png

2024西泠春拍

吴定(?~1688)  仿古山水画册

设色纸本  册页(十页)

30×21cm×10 

说 明

由秦清曾家属友情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0095f3cbd6a19fba5c95aabe01c1e08.png

 

2024西泠春拍

萧云从(1596~1673)  为陈应颀作 岩壑松云图

设色泥金纸本  扇页

1647年作

51×19cm

说 明

陈应颀上款。

上款简介

陈应颀[明末清初],字香士,安徽芜湖人。善书法,家居筑有营灌轩,以抱瓮自寓。与弘仁、汤燕生知交。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弘仁《古槎短荻图》轴,所绘为陈应颀居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d9b0bd9b24614958ef3635997aa0a10.png

2024西泠春拍

查士标(1615~1698)  致东玉贤婿信札册

纸本  册页(共二十二页)

尺寸不一(册页尺寸:28×21cm)

说 明

赵宗建旧藏。

本拍品为查士标信札二十一通共二十二页。与“东玉贤婿”谈及日常生活、健康状况外,多数提及书画笔债之事。往往一把扇子、一本册页因自己未能完成,希望对方宽限一两日。还有他在购买古玩字画时的鉴定、品评及斟酌价钱之语。 

鉴藏者简介

赵宗建(1820~1900),字次侯,号次公,别号非昔居士,室名味梦轩,宝墨斋、旧山楼,江苏常州人。咸丰时官至太常寺博士,大收藏家。曾藏宋抄《太宗实录》五册。有《旧山楼藏书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079ba345a4bc91905c12bf61d35207a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d728ebfa503e9a2502e63adf6d921f7d.png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