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泠春拍 | 关良罕见现实主义钜作《1951》 领衔“画中有戏·良公自珍”专题
2024-06-25 12:07:48 未知
致敬 良公
致敬 1951
致敬 “国立艺专”
致敬 社会主义新中国
解读 中国现代油画
“画什么”
“怎么画”
2024西泠春拍 “画中有戏——良公自珍”专题中,一件关良创作完成于1951年上半年,由家属友情提供,大尺幅罕见主题性教学示范创作油画《1951》(下乡参加土改),值得特别关注。
这件作品屡次被同事、学生提及,并作为“标准公开课”教学示范作品,刊登于1951年6月出版的“中央美术院华东分院”学校院刊《美术座谈》。这是关良在五十年代初期少见的现实主义作品,其重要性和珍贵性无可替代。
这件作品,一方面是对“艺术走出象牙之塔”“艺术为大众服务”的回应,一方面又是良公坚守自我的本色创作。画作画的是大时代一角,也是真实的新中国、真实的“艺专”,后来随良公到上海定居,历经风云变迁,得以珍藏至今,实属难得。
2024西泠春拍
关 良(1900-1986) 1951
布面 油画
1951年作
签名:1951关良
出版:1.《美术座谈》第四期P5,中央美术院华东分院研究部,1951年。
2.《中国名画家全集——关良》P113,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3.《二十世纪中国西画文献——关良》P116,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著录:金冶《贵在独创——我所认识的关良先生》,载《新美术》1981年第4期P33-40,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说明:1.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2.本拍品乃画家极为罕见的巨幅现实主义主题性油画创作。本作1951年作为学院新美术观、新教学方针的典型范例刊登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刊《美术座谈》,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美术史研究价值,是关良油画中人物创作和教学的代表作。
106.5×139.5cm
《美术座谈》第四期头版及P5,中央美术院华东分院研究部,1951年
据当年关良的学生娄世堂回忆:五十年代初期,杭州艺专组织教师下乡,要求每人交一张农村新面貌的作品。关良画了村干部开会讲话的速写,回校后让同去的十几个学生给他做模特儿。“关先生写实功底极深,不但把我们的神态画得很像,而且把我们全神贯注听报告的情景表现出来了。”
关良油画《1951》局部
这幅首现拍场的关良油画,娓娓道来了一个中国现代艺术家的半生故事。一个广东少年,随家人北上金陵,后东渡大和求学,机缘巧合之下遵从内心拿起画笔,从此开启一生为之的架上绘画创作。良公一生辗转多地,人生轨迹漫长而丰富,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杭州任教。
庞薰琹、江丰、林风眠、关良(右二)、吴冠中
下乡写生前
新中国诞生后,良公在新的社会环境和创作要求下创作了这幅示范作品《1951》,当时的学校同事、学生都有相关文字佐证。作品题材少见,是对一个重要社会转型时期的“记录”,它不仅记录了时代面貌,也反映出中国近现代画坛中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与艺术担当。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都是与当时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步的。
“1951”,这组数字,不仅是画家写在画作右下角表明创作完成的年份签名,也可以这样去解读:
“1” 代表画作C位那位面向学生进行宣讲的土改干部,他宽厚的背影、朴素的衣着、声情并茂的动作、表情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改,给人民带来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当家作主的喜悦。
“9” 代表了作品中9位美院的老师、同学们,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接受美术教育、从事美术工作的群体,画中的他们,眼神坚定、聆听思索、手握稿本、心怀梦想。
“51” 恰巧也是关良当年的年龄,正值盛年的他,在久经战乱和流离后重返杭州艺专的讲台,重新开始油画创作并完成如此大尺幅群像作品,布局清晰,细节刻画丰富,其中的意义非凡。
“1”:时代面貌的记录者
为时代而创作
是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真挚情感
1949年苏联团队拍摄的彩色纪录片《锦绣河山》,近期得以被重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彩色的新中国。在其中一集名曰《江南胜景》(Scenic spots south of the Yangtze)的短片中,导演格拉西莫夫特别选择了一所学校的一次写生课程,来表现新中国的艺术教育和杭州的风景如画,那就是当时坐落于西湖边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彩色纪录片《锦绣河山》之《江南胜景》
学校于1950年11月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2024西泠春拍的这件关良大尺幅油画作品上,便有对这一学校历史沿革的清晰记录:画面左上角的旗帜上写着“1950 土改工……”的字样,右上角有“华东美术……美术工作队”的旗帜,鲜明生动。
关良油画《1951》局部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国家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据此,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农村,党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也正是在这时候,整个国家乃至艺术教育都在经历着大的变革。
上世纪五十年代,师生们去皖北参加土改
可以说,几乎每一次社会运动都没有绕开高等学校。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身处那样一个运动频起的时代,如何引导他们用好手中的画笔,就是像关良这样的艺术向导所需肩负的重担。要让观众能从艺术作品中读出为人民而创作的真义,能感觉到他们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真挚情感。
学生们在“土改”中作宣传画
“创作者与其文化环境间的互动情形是在这运作中的一个重要变数,此变数的表现对变革之产生及其后的发展,都有相当的影响。”在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需要在不断调整、适应中斗志满满地前进,艺术家们在保持个人创作特点的基础上,搭建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传承的阶梯。
当时画作上的学生二十岁,画家本人五十岁,现在都已成为时代记忆,惟有画作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样子。与同时期同类别的其他艺术家作品相比,如良公温文尔雅的性格一般,画面上没有明显的冲突和情绪烘托,力图“陈述”着什么,而非“钉”在某一时间上摇旗呐喊。不难看出,在他心目中还是把对艺术的表达放在第一位的。
关良油画《1951》局部
关良的创作贯通油画与水墨,融汇中西艺术哲学思维,对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在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良公始终初心不渝,描绘了一幅幅饱含真情的人间画卷,为20世纪中国油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并在中国油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戏剧题材卓然自立的关良,其现实题材是比较罕见的。水中天说“这大概是五十年代以后他唯一的‘主题性’创作” 。
“9”:创作与教学的和谐
创造时代感
总是极其认真地进行示范教学
解放初期学校大门
有学生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49年杭州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立艺专的历史也翻开新的一页。中国画系与油画系合并为绘画系,从此我们主要画人体素描或人体油画。学校还组织学生深入生活搞人物画创作。”
根据画面上的字迹“华东美术……美术工作队”“1951 关良”可知,这件作品创作于杭州西湖边,关良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教师。
关良油画《1951》局部
这幅油画还作为1951年6月20日出版的中央美术院华东分院院刊——《美术座谈(第四期)》,中《关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教学种种》一文的配图出现,可视为中国现代油画教育史上的示范之作。
1951年出版物内页
朱金楼在此文中指出“创作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创作而进行的;反之,则教学也等于创作的实施,就是说,我们的创作进行,是在教学中完成的。……
我们的下乡、下厂、下部队体验生活是创作的准备,但它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教学的课目,不过是把课堂、教师和学生搬到乡村、工厂、部队中去而已。”“……油画是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的,同样,它也是着重于人物的基本练习以服务于创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校园内景
“本院《1950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中也指出:业务课的缺点是缺乏示范教学,往往只着重于讲与改的教育方式,教员平时创作和基本练习作品,一般都不能配合同学业务学习的需要,同学今天迫切要求的是示范教育,时常提出‘教员画给我们看’这样的呼声。……”
“无可讳言,在全国解放之初的教学改革时期,对关良先生的艺术成就,一时还难于做出确切的估计,而关良先生自己,鉴于当时的形势和自己所担负的教学任务,更是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我院的教学改革中。无论是在素描和创作上,他总是极其认真地用自己的示范作品来指导学生。”
学校写生课程,黑白和彩色影像资料的对比
关良曾跟学生说过这样的话:“近代西方的绘画不也是从写实转向写意的么?咱们的油画也要有民族性,有中国风格,要向传统学,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因此,关良不论是在油画、水彩或水墨作品,人物造型、色彩、构思、构图、笔墨、传神、笔势等方面,都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创造时代感、开创新风格,留作后人典范。”
“51”:中国油画的奠基人
少有的主题性创作
“画活”群像,构思巧妙,细节精彩
关良的油画受现代派影响,不仅在技法形式上,主要还是在理论和观念上的。关良早年留学日本,深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影响,他的艺术是从西方、东洋以及中国传统绘画中幻化而来的。
关良(右二)在上海美专任教时,与李超士、张辰伯、王济远、汪亚尘、刘海粟等同事在南京旅行写生
关良在归国后又重新致力于学习中国画,并尝试将西方写实绘画的技巧,现代派的色彩与光学理论与水墨画的笔线趣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介于写实性和现代艺术之间的简括稚拙的油画风格。
2018西泠秋拍 关 良 1929年作 油画《少女》
西泠拍卖学术团队所发现的作品创作同期出版
我们所熟知的良公戏曲人物,是特殊时代背景之下条件所限时创作的“中国画”,凝聚了他对笔墨、造型和中国传统艺术的深情。
而他对油画创作的执着,一直未曾放下过,“在过去,他为了给自己的油画寻找出一种适合的形式,曾经做过一些试验,总是希望开创出一条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路”,“真正的基础是油画,总是怀着革新的愿望来画油画”。
1945年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复员文件
战火纷飞的年代,关良没办法进行油画创作,所以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时期,当他再次拿起画笔的时候,其内心的涌动和热切喷薄而出。
“……不久,杭州的复校筹备工作基本告成,国立艺专可以正式开学,我又辞去上海美专的教务,来到山明水秀的杭州。……国立艺专的校舍就在林木幽蔚的哈同花园里。每天从家中(注:据学生回忆,关良当时住在‘靠近苏堤那边的汪庄’)步行来到学校,经过一段花木茂盛葱茏的小路,跨过潺潺流水的小桥,丛丛灌木和苍劲挺拔的大树伫立在河流、小道的两旁。微风吹来,阵阵清香,有时的确使我感到,我似乎真的找到了一个可以从事艺术创作的理想境地。”
西湖边的杭州国立艺专,是关良任教多年的地方
金冶在文章《贵在独创——我所认识的关良先生》中提到:“记得在和同学们一起下乡实习的时候,关良先生曾画了一幅油画《学生下乡访问农民》(2024西泠春拍 《1951》) ,对于主题性的油画创作,在过去关良先生是很少画过的。
因此他画得很认真,是用研究的态度来画的。从构图到每个人物的处理,都经过了仔细地推敲, 力求画出一幅完整的作品。不消说,这幅画是画得比较成功的。真实地反映了最初带领学生下乡实习时的生活气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我对关良先生的其它油画作品还很少看过,看了他的这幅创作以后,使我深深感到他的油画不仅基础深厚,而且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又是和他的水墨戏剧人物息息相通的, 虽然在这幅画里每个人物都画得很写实。”
关良油画《1951》局部
这幅油画中的人物,虽然衣着和色调与其二十年代创作的油画作品不尽相同,但人物的风格面貌,不曾改变过,独具“良相”。他用色块把群像处理得很简炼、很概括、很自由,用线来勾轮廓,略有些变型,不强调立体明暗。
十个人的“小”场面包容万千,以画面中心的空白处为顶点形成一个半球形的构图布局,让主讲人、站着的听讲人(右一)和最靠近观众的坐者(左三)成为最重要的描绘对象。笔触、色彩细节变化丰富,布局明确,主次分别,每个人物的面部刻画尤其精彩。在和谐统一的色调之上,把学生们手中的笔、胸前的校徽、旗帜旗杆、脸盆茶缸等小物件用亮色点画。
关良油画《1951》局部
关良先生常说:画画一定要把画 “画活”,所谓 “画活”,就是说无论画什么,都要画出精神来。因为了突显精神表现,以形写神,关良先生的油画,总是考虑如何使形画得更清晰、更醒目,舍弃了繁琐的细节和复杂的光暗变化,把立体转化为平面,运用我国传统的线描方法把对象塑造成非常单纯。
他并不过份强调变型,他认为变型的目的是为了写神,是为了概括对象,是为了强调形体的感染力所不得不采取的手段, 并不是仅仅追求形式变化。
关良油画《1951》局部
沪上作家金宇澄用两条时间线索交替穿插运行,一条线从1960年至1976年,另一条线则自1980年到新世纪初,写下了小说《繁花》,王家卫将后一条线的部分用电影电视的艺术语言创作后搬上荧幕,近日大火。金宇澄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话本小说的写法,整部小说采取了“记录”的方式,通过一系列对聊、动作推动情节发展,唤起读者观众对那个时代的无限回忆和重塑。
电视剧《繁花》剧照
《繁花》出版以后,曾有人问金宇澄,这本书的书名含义,他说:繁花就像星星点点生命力特强的一朵朵小花,好比树上闪烁的小灯,这个亮起那个暗下,是这种味道(还有一种说法,“繁花”是指上海千姿百态的街道和建筑)。
而关良,则用自己的画笔,为我们描绘出更早一个时代的朵朵繁花,土改干部的坚实有力、学生们的认真脸庞,都是时代之光,是艺术的观察。不论是“关公”“良公”还是“良师”“关老”,精通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门类的关良,“腔调”都是蛮好的。
关良(1900-1986)
历史的薄纱盖在这独特的作品之上,一盖就是七十余年。它被光束照亮的瞬间,良公用他独特的油画语言向我们讲述着他所记录的那个时代,向我们讲述着现代艺术创作与美术教育的故事,就两大问题:画什么、怎么画给出了自己的答卷。
关良说过:“时代无穷尽,艺术无穷尽。”正是这样的良公,为我们和全世界展示着“无穷尽”的二十世纪中国。
画家在这件作品中创作了十个人物形象,代表着当时新中国千千万万的村干部和绘画系学生。画中人现如今都已是百岁上下,如果您认得他们,请联系我们,给我们讲讲有关这幅画的更多故事。那些让人熟悉或又陌生的热泪盈眶,不是梦,是记忆。
参考资料:
《关良——艺术之乡的漫游者》,水中天,出自《关良百年纪念展——大未来画廊》,2000年。
《关良回忆录》关良自述,陆关发整理,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关良艺事随谈》,关良,香港美术家出版社,《美术家》双月刊第十九期,P18-21。
《烽火艺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友回忆录》,吴冠中等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
画中有戏——良公自珍
专题精品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瓶花
布面 油画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35×29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中朝友谊
纸本 水彩
钤印:关良(朱)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24×28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贵阳花溪
纸本 水彩
钤印:关良(白)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19.5×27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云海图
纸本 水彩
1943年作
钤印:关(朱)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56×38cm
(以下为作品局部)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水墨人物图
纸本 设色
钤印:番禺关良(朱)简远(朱)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20.5×138.5cm
(以下为作品局部)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水浒英雄
纸本 设色
钤印:良公(白) 七十四后作(朱)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28.5×85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李逵扯诏谤徽宗
纸本 设色
1975年作
钤印:番禺关良(白)七十四后作(朱)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85.5×64.5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东郭先生
纸本 设色
钤印:七十四后作(朱) 良公(白)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65.5×40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打渔杀家
纸本 设色
1983年作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69×46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纸本 设色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49×60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钟馗啖鬼
纸本 设色
1986年作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68.5×68.5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今日欢呼孙大圣
纸本 设色
钤印:良公(白)火眼金睛(白)七十四后作(朱)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44.5×27.5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大 圣
纸本 设色
钤印:良公水墨(白)
出版:《关良》P210,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45×33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水浒英雄(一组两件)
纸本 设色
钤印:关良(朱),关良(朱)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33×26cm,33.5×27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春拍
关 良(1900~1986)戏曲人物(一组两件)
纸本 设色
钤印:关良(白),良公(朱)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21×19.5cm,17×13cm
更多精彩作品
尽在
2024西泠拍卖二十周年春拍
致敬先驱·二十世纪油画艺术专场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