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现场 | “日常的递归”艺术与科技展览

2024-07-03 07:21:09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7/942f45b33fda4f2db8f2a00a02ecc016.gif

  前言

  如何描述今天的世界?面对科技创造的种种奇观,我们在惊叹之余一时不知如何将其融入已有的社会系统与判断标准中。从NFT艺术、元宇宙艺术到当下的人工智能艺术,科技快速更新又快速失效的特征使其面临着成为营销策略的风险。科技赋予当下时代不可解释性,信息与算力的指数增长使我们身处混沌系统,难以准确预测新技术与人类未来的发展。我们在追逐未来的同时也应时时向身后回溯:人自古以来都是技术性的,我们一直在运行算法,从洞穴绘画到暗箱透视,艺术的所有表现形式都依靠技术扩展肉身、认知与智力。科技、艺术与日常之间处于一种递归关系中。科技是社会之镜,鲍德里亚在《物体系》里,将科技看作物的本义,或者说是物的基因。科技塑造了物最初的形态功能,而科技又与社会处于循环影响的关系中:即科技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的结构塑造科技样态的同时其自身结构也在科技的更新中被不断重塑。与科技融合的艺术往往以日常中的经验、材料与系统为媒介:通过向自然学习、将劳动作为方法、科技物与功能性的分离等方式在日常中提炼创作的灵感。如1.7万年前的洞穴画、17世纪的全景画、20世纪的宽银幕电影院与今天的虚拟现实艺术。技术更新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但作品的叙事性,目的性、情感与观念等内在属性始终稳定,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生于日常又超越了日常,它不构成“再现”式叙事,而是尝试建立与日常关联又对立的异托邦,解构现实的同时使潜在的可能与危机得以显现。

  当下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正在不断超越我们的经验,带来新的可能性。本次展览围绕“语言与意义”、“生成与图像”、“人工与生态”、“身体与智能”四个主题,并尝试从“日常”视角应对艺术作品的“非日常”。展览呈现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的师生,以及艺术与科技领域近年来代表性的研究与创作。在文献模块中,艺术家的实验、行为、设计均以材料、文献、手稿等形式呈现,展示了创作者的日常工作情景;艺术作品则围绕四个主题,尝试捕捉真实世界中艺术与科技的多次交汇点,包含了不同时空下“日常”中的工具、系统与痕迹。当这些研究与今天的艺术与科技作品共同呈现时,我们可以在不断被分解的对象中发现一种观念的递归:即不断调用自身,在发展中的媒介、变化的形式与分离的领域当中循环出现。在递归之下我们或许可以重新想象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多重形态,思考未来应当如何延续与创新。

  第一单元:语言与意义

  艺术作品在语言与意义之间探索新的连接点与连接方式。“叙事性”是语言在指向事件过程中的可能空间,如稀土矿与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活动之间的联系;而“元语言”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探索今天世界的样貌是如何被基因或代码等特殊语法塑造的。种种实验形成了当下的艺术与科技文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4f256a90eb1fcb2d4b556642b228eabc.png

《灾水》陈小文 建模 300×169cm ,2022-202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ed195b6d9243d66f2c99d3e0f59aab9c.png

《雷地》陈小文,雷地 建模 300×169cm,2022-202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ab61bbe10c74e276a3617dd83316298b.png

《苹果坏了》黄恩琦 王歆童 装置,针式打印机,树莓派,ChatGPT,苹果,摄像头 530 x 60 x 116cm,202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203271fbc21ec647b39741246b01a527.png

《一个传说故事的嬗变》张文超 数据集,算法生成交互影像,装置,控制器 尺寸可变,无限时长,2021-2022年

  第二单元:生成与图像

  人工智能使科技的生成方式实现了从模范到创造的进化。它的革命性在于对人与科技关系的重塑:从作为生产工具的科技到作为合作者的科技。如同青铜模具依照不同范式之间的排列组合生成新对象,而棋盘基于有限的规则涌现无限的可能性(前提是有人的参与),今天的人工智能也是如此,算法、大数据与人正在形成更强大的混合型智能。艺术家则作为其中的身份之一,正在与科技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影响现实世界的多重可能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1437333835fd2116f7998b7a3fba2c33.png

《九歌纹章》王子昭 金属,铝型材,LED屏幕,交互平板电脑 GPU边缘计算服务器,网络交换机,SD-WAN边缘网关 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计算机视觉算法,关系型数据库软件 5×4m,2023-202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556e5858e684f9b0529049a42e4fcb46.png

《共同的想象》邱宇AIGC提词⽣图,2D-3D⽣成⼯具、三维引擎尺寸可变,2023年

  第三单元:人工与生态

  合成生态不仅包括自然、科技、人工与生命所合成的艺术作品,更包括泡菜坛子、坎儿井等凝聚了人类智慧的日常物。 人介入自然、改造自然的经验自古有之,如果说农田是最早的人造生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介入到更广泛尺度的空间当中,形成了从微观到宏观乃至跨越维度的多重生态体系。艺术家的介入则使合成生态系统建立在了诸如非人类中心主义等更加丰富的价值取向之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0a181acd7c0dc126d1f354607df47cb6.png

《掇山小稿—妄园》甘浩宇 陶瓷、金属 整体尺寸:10×4×3m (尺寸可变),2018-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58423ce8d6a3a14bf117c54e8cba9a54.png

《植民——城市野地计划》梁文华 影像 1分钟,2020年

  第四单元:身体与智能

  智能并不局限于大脑的辖域,神经元网络在脑、脊髓、消化系统等器官之间生成相互关联的生态,思维与情绪通过迷走神经在器官之间传递,生成流变中的身体。科技扩展了智能体的界限,显微与望远技术将我们的知觉延伸,互联网等技术则将我们的声音跨时空传递,在科技物的连接下,肉身与现实正在共同结构着一个更加庞大而不可见的“身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8d2ac94d02d2165d0cd41e289927296f.png

《共生者·它是个体也是群落》刘桂羽 综合材料 1.8×1.6×1.6m,2021-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302aafeafa308c592bb73a34c1365367.png

《肉身映像》苏永健 刘大珩 双屏影像 1分50秒,2021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602f0cd8e99aac47224525da36eee043.png

《模仿游戏》李杭 亚克力,铝型材,电脑主机 机器人:80×80×40cm,电脑主机:50×60×40cm,2022年

  生成与图像单元 特别呈现

  《生命花园》是一个由真实生命数据驱动的虚拟世界。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美,每一个生命都于所在之处绽放。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生命的独特性来自“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元素的多元组合,而生命的能量则是由五行元素间相生相克的动态关系生发而成。《生命花园》以中国五行观念结合数字生成艺术,创建与个人的五行属性相对应的生命之花。这些由个体生命数据所生成的独特的五行生命体共同构成了一座不断生长和变化的生命花园,五行元素及其相生相克的动态关系是生成独特生命形态的定量与变量。作品希望结合科技与艺术,为东方特有的宇宙观与生命观寻找到一种突破性的视觉语言,试图以艺术化的方式表现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一座座生命数据雕塑向每一个平凡而独特的生命致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69567e319f1407dc77b955820dad0fc5.png

《生命花园》(截屏)费俊 影像装置 20分钟,2023年

  关于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7/c6387e83afd6ee34d703bdccd4eb543c.png

  费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某集体ART+TECH创始人、创意总监。

  曾任2023央视春晚视觉总监、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主任、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联合策展人。他以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从事艺术与科技研究、教育与实践,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关注由虚拟和实体场域共同构建的混合场域叙事。艺术及设计作品曾在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等国际展览和艺术节中展出,并荣获了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德国设计奖特别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

  展览信息

  日常的递归——艺术与科技展览

  展期| 7月6日—10月20日

  (7月7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策展人| 费俊

  执行策展人| 黄恩琦、耿直、武月钦

  主办单位| 山西省当代美术馆

  协办单位| 晋商博物院

    地点| 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95号山西省当代美术馆2-3F

  参展艺术家(按首字母排序)| 陈小文、丁蔼雯、费俊、费笑天、甘浩宇、宫一宁X孙艾佳、黄恩琦X王歆童、李杭、梁文华、刘桂羽、刘佳钰、刘思涵、马良、邱宇、苏永健X刘大珩、王和、王丹杨、王子昭、魏梦琪、杨丹倩、张浩月、张文超

  展览团队:

  馆长:王春辰

  馆务:宿晓霞

  展览统筹:武月钦

  平面设计:车智明、刘薇

  展览助理:连晓琴

  公教媒体:孙博文、刘敏、赵文慧

  财务支持:侯晓春

  行政支持:刘敏、赵文慧、许有天、阎真、傅伟

  场馆维护:张鑫、周克嵩、刘润峰、黄宝琴、任爱荣

  志愿者团队:张俊超、郭宇轩、尹瑜、刘也通、王亚宁、禹易非、刘进、唐安妮、李毅、吴丹丹、白迅恺、侯沛然、李昱瑶、赵一青、齐博琳

  谢鸣:刘桂羽、王子昭、丁蔼雯、张馨元、李尚儒

  布展团队:山西大象文博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团队:北京百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艺术运输:赛服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观展前请提前小程序扫码早鸟票 已开放!

  山西省当代美术馆

  山西省当代美术馆系山西省文旅厅正式批准,经山西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民办非营利性艺术机构。美术馆比邻督军府,地处市中心。其建筑是20世纪50年代初所建办公大楼,经改造,美术馆空间设在二层及三层,总面积2000余平米,五个展厅及书店、咖啡厅和艺术衍生品商店。<开放时间>周二~周日 10:00-18:00(17:00停止入场)TEL+0351-2385660山西省当代美术馆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