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交融 水墨与雕塑跨界 “墨·锲:杨奇瑞水墨-装置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幕
2024-07-29 18:30:07 未知
开幕式现场
7月26日下午,“墨·锲:杨奇瑞水墨-装置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杨奇瑞近期创作的30余件水墨绘画作品,以及根据宁波美术馆展厅空间最新创作的大型装置作品《金石开源》;并以文献的形式,特别呈现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实验水墨创作历程。
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宣布展览开幕
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中国美院原党委书记钱晓芳;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美术史论家、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皮道坚;浙江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中国美协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骆献跃;中国美协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浙江油画院执行院长、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常青;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原院长管怀宾,油画系主任封治国,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班陵生,绘画艺术学院院长邬大勇,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郑靖,手工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玉普,发展规划处处长周宝松;中华艺术宫策展人项苙苹;“空间站”创始人、《美术文献》杂志原执行主编付晓东;四川美院教授李占洋;本次展览策展人姜俊;以及中国美院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业界专家学者,中国美院宁波校友会校友等出席了开幕式。宁波美术馆馆长张维萍主持。
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致辞
杨劲表示,杨奇瑞是中国雕塑和公共艺术的领军人物,在国内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水墨创作和水墨实验,与雕塑创作是双向奔赴的,可以说在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从来没有离开过水墨。此次呈现的是用雕塑的思维对中国传统水墨的实验性探索,给宁波美术馆这样一个具有当代特点的空间,提供了一场具有强烈艺术探索和实践表达的高质量展览,值得广大宁波艺术家学习和借鉴。
本次展览策展人姜俊致辞
姜俊认为,在今天全球当代艺术语境下,原先分门别类的各种艺术形式开始慢慢融合,雕塑、水墨、绘画等逐渐退出原来的门类,变成一种媒介并重新结合,使得所谓的雕塑同时又是水墨,水墨同时也是雕塑,以形成一种联动。这次“墨·锲”展,正是希望融合杨奇瑞水墨创作版块和雕塑创作版块,使得水墨和空间装置有机结合,这也是今天全球艺术发展的潮流和脉络。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创作,给今天的传统水墨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声音,也为雕塑艺术特别是装置艺术开拓了新的可能性。
美术史论家、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皮道坚致辞
皮道坚表示,本次展览是一个非常当代的、具备国际水准的艺术展览,同时又是一个打通了中外古今的展览。杨奇瑞很好地利用了东方的传统艺术媒材,利用了东方的传统艺术元素。展览能够很好地表达中国人的心性,表达中国人在21世纪对自己的历史、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知和感受、体验。杨奇瑞把水墨的媒介和西方当代艺术的装置、空间的表达、雕塑艺术的现代手法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美院油画系主任封治国致辞
封治国提到,到本次展览开幕,杨奇瑞的水墨之旅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这次展览的主题“墨·锲”,可以理解为一种水墨与雕塑的默契,传统与现代、当代的默契。而杨奇瑞的艺术历程也始终是在这样一种跨界、自由无碍的状态中开展。本次展览代表着杨奇瑞在数十年跨界、突围和开拓过程当中达到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国美院教授,杨奇瑞为雕塑学科和公共艺术学科赢得了光荣;作为一位艺术家,他以数十年的精品力作为自己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艺术家杨奇瑞致辞
杨奇瑞感谢浙江省文联、中国美院和宁波市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在台风和酷暑中大家的到来尽显关怀。他特别提到宁波美术馆团队的专业与热情帮助,策展人姜俊的精湛策划与专家团队的学术贡献,让自己受益匪浅。他还感谢同事、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大家的认可与赞赏成为自己创作的强大动力。最后,他向所有参与和支持展览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奇瑞向宁波美术馆捐赠作品
艺术家杨奇瑞向宁波美术馆捐赠了自己的雕塑作品《无题》,宁波美术馆馆务会议成员、学术典藏部主任黄易锋接受捐赠并向其颁发收藏证书。
宁波美术馆馆长张维萍主持开幕式
此次“墨·锲”展,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展览将持续至8月21日,诚邀广大市民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宁波美术馆,体验这场传统与现代、水墨与雕塑交融的艺术之旅。
展览现场
嘉宾合影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