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仁堂2024夏季拍卖会 |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
2024-08-07 10:10:45 未知
释文:读张草亭为王薛二君砚铭感赋。慨世论交薄,渌嘉薛子真。物离微一(砚),谊足着千春。宿诺违时尚,风尘见古人,应知藏凤喙,相对自怡神。
题识:时上元甲午伏日书方州。臣贱名慎。
钤印:贱字頔武、啸傲烟霞。
题跋:明正德六年第一人杨升庵书扎。
鉴藏印:张肱审定
▌那一年流落在方州小镇的诗稿
大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的夏天,在云南永昌卫至四川新都的途中,有一个叫方州的古镇,这个本该寂寂无名的官道小镇却迎来了一位落魄的文人——杨慎。
“大礼仪”事件已过去十年,而在这十年间被发配于永昌卫的杨慎,一直往来跋涉于云南与四川之间。46 岁的杨慎不会想到这样的奔波还会继续 26 年,直至他生命的结束才真正回到了家乡新都。
那个失意落魄却豁达重义的文人,却在这一天读到一篇让他暂时忘却忧虑的砚铭,这一方微不足道的砚台,带给他极大的情感冲击,而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用诗文来抒发此时胸中之感慨。
诗文中“王薛”二君已不可考,甚至那位叫张草亭的作铭人也难以寻得史料。估计是当时或前朝的乡贤雅士,但杨慎的这幅书札却让后人看到了中年时期杨慎的书风字貌,同时他那尚古重义的诗风也铺满全章。
杨慎早年习“二王”正统,后专研赵孟頫,同考魏晋法度。早期书法媚丽清隽,内藏筋骨,外流妩美。及至中年历经人生的坎坷和失意,书风逐渐流畅稳重,含蓄圆转,气势连绵。他在书论中提倡晋人法书,强调“法”和“神”并重,此书札中已明显流露出晋韵。
前人记载杨慎流传书法数百幅,皆记于书籍,然今天发现者不过数幅,为考证这位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带来了诸多不便。此书札中用笔法度与结字形态,意识高古,纯雅,极具晋人风韵。另有两印章为现存杨慎钤印填补了空白,尤其“頔武”二字,为目前所见杨慎作品中从未出现,应为杨慎发配云南之后,在中年四十多岁前后曾用“字”。
宿诺违时尚,风尘见古人。那一年的夏天,那一年的方州小镇,流落下的不止是一篇诗稿,还有一个失意的文人。
后有张肱边跋并盖藏印,张肱为清代著名数学家。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博南逸史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生于北京,长于新都故乡,逝于云南充军服役戍所,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状元。
杨慎21岁四川乡试第三名,24岁北京会试第二名,接着殿试钦点第一名,进士及第,世称杨状元。30岁左右已任翰林院编修,皇室经筵讲官,会试、殿试掌卷官。他参与编修了《武宗实录》,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于1559年8月8日逝世,被追赠光禄寺少卿,追谥“文宪”。杨慎一生勤奋好学,博涉百家,其诗、词及散曲创作水平很高,尤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名扬于世。《明史·杨慎传》记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后人辑其著作为《升庵集》。明代政学两界在杨慎《墓铭》中赞颂其人:“先生之生,岷蜀之精;先生之出,朝庙之英”,“文拟班扬,学侔游夏”,“人言天才,俾列史官,惟忠惟义,远近颂之”。
中国嘉德2015春季拍卖会lot 814
杨慎 行书《禹碑考证》卷 手卷
水墨纸本
29.5 × 230 cm
成交价:2,012.50万
著录:1.《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二六,卞永誉,《中国书画全书》(第六册),第606-60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版。
2. 《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四册,第1031-1033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
3.《六艺之一录》卷三十,清倪涛著,《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第492-494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4.《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故宫博物院编印,1934年版。
5.《溥仪赏溥杰皇宫中古籍及书画目录》,方裕谨,《历史档案》1996年第1期,第62-73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6.《国宝沉浮录》(彩图典藏本),第310-31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7.《杨慎<行书禹碑考证卷>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王亦旻,《文物》2010年第5期,第78-89页,文物出版社。
8.《四川省首届书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倪宗新《杨慎书迹考》。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