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书推荐 |《匠心守真——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系列)

2024-08-08 16:32:49 王丽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578f8a16641f7f6cebd25d6ba23e2792.jpg

作者:吕雪菲 王秋仲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ISBN:978-7-5227-3139-1

字数:278千字


图书简介:

以书法艺术原理与文物复原复制为匠心的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是在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包含软笔、硬笔等各类字迹以及清稿画样等多种技术在内的大临摹技艺体系,力求做到匠心守真。

本书主要对该技艺的概念与方法做了开拓探索性研究,除了古代书法的临摹复制,更多的聚焦于种类纷繁复杂的近现代手迹类文物和书写材质等的复制研究;并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特点,遴选典型案例,对临摹复制技艺理念、各类书写所施不同技法以及工艺性笔法等方面做了理论论述与实践阐释,填补了行业空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b0542a8792e549cd16cddf573add5039.jpg

著名书法家沈鹏 为本书题写书名


文物复制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匠心守真——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研究》一书,既具有理论的高度,又可为实操之指南,进一步丰富了近现代文献复原复制技术理论体系,将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特别是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贡献其积极的价值。

——王春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554f5bfb35e1a36e83209df2e7e625a7.jpg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物复制的目的与原则  1

第二节  手迹类文物种类及临摹复制的理念  2

第二章  临摹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一节  书法学习中的临摹  9 

第二节  书法临摹应当得“法”  11

第三节  临摹复制与摹写15 

第四节  传统临摹复制的方法17

第五节  博物馆手迹文物临摹复制的特征 17 

第六节  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的基本内容18

第三章  合成效果法临摹的方法与理念

第一节  合成效果法的基本内容19 

第二节  主动临摹状态  20 

第三节  笔法与原件形状定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2 

第四节  树立专业化意识,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技术规范  23

第四章  墨迹文物的临摹复制技术

第一节  大字墨迹临摹复制技术  27 

第二节  小字墨迹临摹复制技术  31 

第三节  裹锋运笔的重要性  35

第五章  硬笔手迹的临摹复制技术

第一节  对硬笔手迹的一般性把握  36 

第二节  硬笔字迹常用的临摹技法  41

第六章  工艺性做字方法

第一节  飞白的制作44 

第二节  字迹洇痕的制作51 

第三节  分笔铺墨的做法 56 

第四节  墨迹一笔深浅不同的处理方法57 

第五节  跳动走笔法58 

第六节  墨迹的补笔补墨修整 59

第七节  煤油的使用59

第七章  手迹类文物中模糊件的复制

第一节  再现模糊现象是文献复制的一个客观标准61 

第二节  模糊件的分类 61 

第三节  模糊件复制中临摹复制工艺的运用  66 

第四节  关于模糊件临摹复制的一些思考 79

第八章  印痕的复制

第一节  印痕复制的方法 81 

第二节  临摹复制技术在印痕复制中的应用  81

第九章  特殊材质手迹的复制

第一节  特殊纸张字迹的临摹复制  84 

第二节  纺织品字迹的临摹复制  86 

第三节  木质文物字迹的临摹复制  91

第十章  临摹工作者需要参与的各类复制环节

第一节  数字修图93 

第二节  复制工具材料选择  94 

第三节  复制件实体处理 95

第四节  印章、邮戳等的钤盖 96 

第五节  传统印刷字迹或图案的调整修改  97

第十一章  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典型案例(30例)

案例1-案例30 100-165

第十二章  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的应用与思考

第一节  最大限度地发挥合成效果法的技术优势 167 

第二节  手迹文物复制品标准的合理评判  168 

第三节  临摹复制技术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手迹文物复制水平的必然趋势  168

参考书目171 


前  言

吕雪菲

文献复制是收藏研究展示单位,尤其是近现代档案、图书、文物系统等机构文物保护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1950年,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创始之初,在王冶秋先生倡议和指导下,便组织成立了复制机构,进行革命文物复制。1958年,全国省级博物馆也相继建立了相应的机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数被解散,仅有少数几家被保留下来。唯有中国革命博物馆革命文物的复制在风雨中发展进步,至20 世纪70年代已形成独立的体系,成为中国革命文物复制中心。2003 年2 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后,成立了文献复制室,负责馆藏文献的修复复制工作,同时为馆内陈列展览、文物征集工作提供保障,并承担博物馆、纪念馆等兄弟单位的文物文献复制合作项目。2018 年,文献复制室和书画修复室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书画文献修复研究所。文献复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有着 70 多年的历史,基本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文献复制体系。

手迹类文物在文献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中国国家博物馆手迹类文物的复制始于 1950 年,李玉芬先生(已故)1950 年入馆工作后,将古代的双钩廓填法和仿写法结合,使用直接摹写法用于革命文物的临摹复制。1975 年 8 月,徒弟王秋仲接继岗位后,深研师傅的做法,多方面汲取技术技巧,使摹制的专业化水准不断提升,并形成了包含毛笔、硬笔等各类材质,以步骤考究、制作精细化见长的工艺风格。1975—2013年先后从事这一工作的还有肖贵洞(已故)、黄薇薇(2013年退休)两位同志,2011 年,吕雪菲入馆工作跟随王秋仲学习,2014 年确立师承关系,如今,吕雪菲已成为临摹复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手迹文物因其材质的特殊性而极易老化,复制品作为备份是保护手迹文物的重要手段。临摹复制技艺作为手迹类文物复制规模中的主要手段,直接为文物保护工作、各项大型展览、中央各部委的展览及遍布全国的近现代史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的收藏展陈工作提供技术支持,70多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复制上万种手迹类文物,其中包含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革命文物,对革命文物以及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护、展览,对红色基因的延续与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 年 4 月,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被列为北京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为了促进手迹类文物复制工作的发展,系统总结梳理临摹复制技术,使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方法、应用技术和使用材料更为科学规范,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手迹类文物复制的有序传承奠定理论基础,吕雪菲、王秋仲承担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 年自主科研课题“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术研究”,并着手撰写《匠心守真——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研究》一书,通过梳理已有的传统技术,并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术理论。

《匠心守真——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研究》是我们几十年从事复制工作的总结与升华,力求通过书法临摹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工艺性做字方法的研究,使直接摹写为主、做字为辅的合成效果临摹复制法更加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本书结构分为三大层次十二章。第一大层次: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讲述文物复制的意义,手迹文物的分类、构成及特征,手迹文物临摹复制的理念和方法,属于理论性介绍。第二大层次:第四章至第十一章。具体介绍临摹复制技术,将不同类别手迹文物的临摹复制方法和工艺性做字方法,都做了具体的研究阐释,并通过复制工作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来详细介绍复制的方法。第三大层次:第十二章。对手迹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的应用和发展做了总结思考。

王秋仲先生从事该项工作已有四十余年,吕雪菲也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我们随着博物馆文献保护修复复制工作的发展一起成长进步,对临摹复制工作所经历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充满了感情。纸质文物脆弱易损,能够保存至今,十分不易,我们应怀着敬畏之心,保护好、传承好这项修复技艺,让文物“活”起来。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工作情结,促使我们承担了 2019 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自主科研课题“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术研究”,并完成了书稿的撰写。

博物馆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工作的发展,是几代人辛勤工作、不断积累的结果,这本书是对几十年临摹复制工作的思考,也是对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与学术升华。希望通过这本书对传统的临摹复制技艺有一个系统的理论阐述,为手迹文物临摹复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让该项传统技艺在继承中有所发展,为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3ff23704a11efbd7c20cafcd65dc35a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f6111e10536f34e848f44f20da5b7bb9.jpg

部分内页展示


后  记

吕雪菲

1950 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成立不久,即组建革命文物复制机构,开创了革命文物复制的先河。大量的手迹文物复制、展览陈列等任务,锻炼培养了文献复制传承人,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成为国内近现代文物复制的中心,直接为文物保护工作、各项大型展览,尤其是中央各部委的展览提供帮助,为遍布全国的近现代史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的收藏展陈工作提供技术支持。70 年来,共复制上万种手迹类文物。

我于 2011 年入职至今,一直从事手迹类文物的临摹复制工作,并于 2014 年正式拜王秋仲先生为师,系统学习研究这项技术。王秋仲先生1975年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2019 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聘为终身研究馆员,如今,从事临摹复制工作已有 48 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师傅对待工作极其严谨,一个字的笔画细微处没写好都会重做一遍。在师傅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临摹复制的多种技艺,更学到了他精益求精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临摹复制和书法的临帖不同,它的要求更高。必须依照文物的体量、形制、质地、文字、原技艺等历史信息,透过墨迹生成的种种内在因素,如笔法、笔势、笔意、墨法、书者修养、心境等多种因素,来准确还原不同人物手迹的字迹形态和书写特点,做到形神兼备。当然,要做到丝毫不差很难,摹写之后的补笔补墨等是不可缺少的工艺方法。这样一个复制过程,要求临摹者对每种书体和笔法都要掌握,才能将个性化的书写方式一一对应。临摹复制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丰富着临摹者的用笔技巧。我们在大量的复制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并撰写了理论研究文章。2019 年,我们承担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自主科研课题项目“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术研究”,2021 年我们承担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自主科研课题项目“革命文献复制中模糊件的临摹复制工艺研究”。2023年,我承担了北京市东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术研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积累,如今,手迹文物临摹复制技艺在我馆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

撰写这本书稿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对手迹文物复制工作今后的发展有了深入的思考:恪守运用“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的文献复制基本原则,全面、准确地复原手迹文物的色、形、质感,是文献复制工作的最大特点与难点,如何做到匠心守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制作设备工艺逐步被淘汰,如何使传统技术得到有序的传承,如何吸收引进成熟的技术设备用于复制制作,如何将更多的分析检测技术引入工作中,为手工复制提供科学辅助等。诸多的新问题,等待我们在传承探索中前进。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传统的复制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契合将会更加丰富多样。

在《匠心守真——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研究》书稿写作过程中,许多专家、同事、朋友给予了热情支持与鼓励,并提出很多建议,使这本书稿的内容更加充实、完善。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病中热情鼓励,为本书题写书名。中国国家博物馆陈成军常务副馆长、文保院王力之院长、王建平副院长、成小林副院长、马立治副院长大力支持,马海鹏研究馆员、贾治安研究馆员、崔雪祯副研究馆员,张拓、孟硕、曲公元、刘剑辉等同事提供了资料图片,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临摹复制技艺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文物复制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让临摹复制传统技艺在继承中有发展,有创新。目前,王秋仲先生已退休,从事这项工作的在编人员就我一名。师徒之间的传承关系,关系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希望把老一辈的工匠精神承传下去,并且继续探索应用高新技术作为手工临摹复制的辅助手段,使其更加高效。我相信,新旧技术相互配合,在我的身上也能承上启下。择一事,终一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112ebb5862cc878eef93c26193a6116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d037f3f98b274fbd4e42ad35b5151c98.jpg

部分内页展示


作者介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225b29f42bebec88b1825b315995e1e3.jpg

作者合影:王秋仲(左)吕雪菲(右)

吕雪菲,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自2011年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来,一直从事手迹类文物的临摹复制工作,至今临摹复制文物共计400余种,600多件。学术方面,主要从事手迹文物的临摹复制工艺研究与书法理论研究,承担多项相关课题,发表研究文章30余篇。2021年4月,被认定为北京市东城区优秀青年人才。

王秋仲,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

自1975年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革命博物馆)以来,一直从事近现代文物修复复制工作,发表多篇相关学术研究文章。同时,收徒传承手迹文物临摹复制技艺,2019年1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聘为终身研究馆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863a8f9f1735d1d9c02e61d8d7d8057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94e6e39092860ef850b6c9cd70113a2e.jpg

部分内页展示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