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圣母画创作的革新

2014-04-30 16:01:49 未知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自画像

  达芬奇全名列昂纳多·达·芬奇,生于1452年4月15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三杰之一。达芬奇一生在绘画、数学、天文、发明、医学、生物、建筑工程等多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达芬奇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经典绘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均体现着其高超的绘画技巧。达芬奇的作品粗略分为早期作品和鼎盛期作品两部分,其中为人称道的“圣母”系列多为他鼎盛时期的作品。

  1482年,达芬奇应圣弗朗切斯科教堂之邀,前往意大利米兰绘制《岩间圣母》。在这幅画中,达芬奇将圣母居于风景优美的岩间洞穴之中,画面上施洗约翰居左,圣婴和天使居右,构成了一个稳固的金字塔形构架。洞穴之中清流倒影,花草,岩壁、钟乳石等平和共处,共同构成了一幅温馨典雅的画面。在这幅画中,圣母摊开双臂,一手扶着圣约翰的肩,另一只手心向下,在圣婴上方摆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手势。低垂的目光正好洒在身上,圣婴身后的大天使正以手势彼此相应。整个画面和谐、生动。表达手法和构图方式却独具匠心,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在科学写实和艺术加工中达到一个新境界。

  在《岩间圣母》一画中,画家对岩石和流水流露出了无限浓厚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片风景里,画家引入了大气透视原理的描绘,并进一步创造出“晕染法”画法,用模糊性处理明暗之间的过渡,仿佛能让人看到画中的空气,加强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达芬奇擅长艺术革新,在构图法、明暗法、透视法和心理描写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应用。达芬奇发展了阿尔贝蒂的线透视理论,把透视分成三种 :线条透视、色彩透视、浓淡透视。在形体与背景的关系中,立体的造型要求光亮照在形体上,而背景是暗的,但是对达芬奇来说,这种关系要更加复杂 :“当我们看到一个比环境暗的物体时,我们发现它离我们越远就越亮。相反,一个比环境亮的物体时,离我们越远就越暗。”

  达芬奇有着扎实的素描功底,认为素描的目的大多是从自然收集最美或最有特征性原始素材,以备实践时再加以提炼,使艺术的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如果一幅画,给人的感觉仅仅是赏心悦目,那它算不上是美的,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眼睛,而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灵。这就是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

  多才多艺的达芬奇带来了佛罗伦萨绘画艺术上的变革,达芬奇笔下的圣母画,一改往日教堂画神情呆滞、愁容满面的传统,摇身便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妇人,非常美丽、温柔,抱着耶稣,非常好玩的一个小孩。因此,达芬奇的圣母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评价。

  达芬奇笔下的圣母像除了《岩间圣母》,还创作了《哺乳圣母》、《纺车边的圣母》、《拈花圣母》等,圣母所处的空间背景也更加的多元化。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