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丨深切缅怀艺术家李玉双先生 享年89岁
2024-08-19 14:49:23 未知
艺术家 李玉双
艺术家李玉双纪录片
永远在走向自然的路上
——缅怀自然之子,艺术家李玉双先生
绘画的世界在现实中痛失了一个无比真挚与炽热的灵魂,他倾尽一生投身绘画,探索自然的奥妙,通过科学与艺术思考人的视觉系统,尚幸他人生旅途的处处风景和思想的火花,已镌刻在艺术之魂中,可为后人永续传承。玉双先生,自然之子重归向了自然,继续永远地和自然在一起。
在大自然中创作的李玉双先生
生命和创造交融
纯粹的热爱着绘画的人,如果想了解这样的人,玉双先生便是最好的例证。
李玉双出生于1935年,幼时辗转上海、徐州和北京生活,青少年时期在北京大雅宝胡同与诸位文艺界前辈相识相交,二十一岁在国立高工毕业后分配至河南郑州任教,此后在河南度过了三十个年头,并不丰裕的生活环境并没有让李玉双气馁,反而乡野山间的美激励了他在工作之余的创作,画就一批生趣盎然的水彩和油画作品。一生的境遇转换中,绘画如照亮玉双先生前路的灯,使他坚定而富足。
上世纪70年代,在独立探索自己的绘画道路,发现光编码的世界后,李玉双在此后四十余年中,将这一理论贯穿着他的自然写生创作,并持续的将它发展成熟和日臻完善。这条路可以说有些孤独,甚少同行人,甚至让旁人理解这一套绘画体系都显得颇为困难。但李玉双坚定自己的艺术使命:“画自然本身,把自然如实地表达出来”。
迈入新世纪的2000年后,纵然年事渐高,也有身体的伤痛,李玉双先生的艺术探索却丝毫不减,前后进行了几次越洋写生,而平日每天外出写生是他生命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他觉得最为舒活身心的事情。对于二维光编码的绘画体系,他仍在求思求变,几年前,李玉双曾说:“我一直研究视觉的秘密,现在要让自己的感觉升级,按照大脑中的视感觉平面里的光影、明暗、色彩来画画,整体的感觉在变化。”
通过艺术的方式,一位自然生命秘密的找寻者永远在路上前行,也已将自己的生命与创造交融在了一起。我们回顾一位艺术家无比纯粹的艺术人生,尤其是他排除万难不变心之所向,时间中结出关于家学、传承、自我价值、真理追寻的种子。
艺术家李玉双先生
生机
光编码的世界
光编码的发现让李玉双明确了自己的绘画革命之路,点燃了他新的艺术生命。这是一个光影交织流动的世界,关于人的眼睛在“看见”之前的信息。
李玉双这样解释“光编码”:“光是一种密码。二维的光密码对人类和自然界是保密的。但要想尽可能接近自然的形态,就要想办法看到二维编码。尽可能接近原有编码并模仿,使之接近自然。”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超出惯常视觉逻辑的色彩,无常形的点、线、色块的律动又构成了事物的显影。
玉双先生将其看做自己的使命,画出他所看见的这层世界,这是自然铺设的一个生机涌动的神秘地带,在存在和未被发现之间埋藏着新的可能。携带这个发现多年在其中探索,李玉双总觉得有无限的新知可以被打开,被看见。
落日的光耀眼的闪耀,海边空气中水和气的流动,山水中的荧光色点,冬日的粉紫色围绕树木如绚烂春花,一条小路每个时刻都有无尽的色彩变化,是玉双艺术带我们看到和前往的世界。许多初次见到玉双先生画的观众,纵使对抽象的绘画语言不能完全理解,也总是能直接地被色彩的生机斑斓所感染。近年玉双先生的作品在数个展览中与大家见面,与各界学者交流思辨,跨越年龄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群体,常常在玉双的画作中引发生命的本真的共鸣。
从幼年的热爱,到在病床上身体已非常虚弱时仍不息的热情,画画是玉双先生的终身所爱。只要拿起笔就要继续画下去,运笔依然潇洒,画笔和留在纸上的线条、色彩仿佛成为一种超脱了物理局限的本能,自如的,继续的记录和延伸这条光色交织的自然密码的路上的所见。自然的信息时刻没有停止,绘画便不会停止。
艺术家李玉双先生
兼爱,自然、宇宙和人
在李玉双眼中,每一处自然都有无限的信息,可以长久的观察、共处和入画。他有喜爱的大海、树林,而他每日所绘画的更多的是身边的景。即使是平常的很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落,对于他来说,一样是充满生机,不需要刻意取景,每一处自然都值得被关照。
大江大河,小花小草并无二致,他多次表达,希望人们看了他的画能更热爱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环境,而不去破坏它。这是他朴素而最根本的愿望,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平静的达到天人合一,便是他在艺术实践中最希望传达的理念。
玉双先生常说:”自然也有感情,有神态。有时候很高兴,有时候很忧郁,有时候静谧,有时候活跃。人的情绪常与自然融在一起。”画画时,他关注落叶、雨水、阳光和风,关注小虫的爬行,鸟的声音。他关注和研究信息论、系统论、弦理论等跨学科理论,持续的深入的理解宇宙规律和万物的存在。
每个所到之处,玉双先生都怀抱自然之爱和对人与事的感谢。能将时间交付给自然和绘画,对于他来说是最珍贵与幸福的事,在瞬息万变的自然之中,他选择用不变之法回应,当理解了生于同源,对自然、宇宙和人便生出同样的爱。
艺术家李玉双
为了可延续的遗志
艺术的珍贵在于它可以延续和在相遇中再次生长,玉双先生总是说自己还没有走向“创作”,在模仿自然之后他计划开始加入新的创作方式。显然这是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严谨和对自己的严格,他的每一幅作品就是创作本身,同时他当然对艺术的前路抱有诸多愿景,留下未了的遗志。
玉双先生的父亲李可染在晚年曾说绘画要追求这样一种状态:“近看乱七八糟,远看就什么都有了”。这一期望可以说在玉双先生的艺术中得到了实现,父亲李可染把光引入了中国画,李玉双则加入了色彩进一步去解码“光”。
谈起父亲李可染,玉双先生总是感慨良多。父子二人共享着本质的艺术追求,曾密切的在通信和会面中探讨艺术的方向,共同生活和创作,玉双也曾使用自己寻找的艺术突破之法陪同和帮助父亲进入新的创作阶段。父亲的艺术思索总回荡在玉双先生心中,将其传承和发展。李可染提出要精读两本书,一个是传统,一个是自然界,李玉双认为:“还缺一本书,眼睛。得研究眼睛, 当然其中还包括大脑。得研究这两个东⻄,观察方法才是全的,而且观察方法是不一样的。 ”
正如玉双先生所说的:“李家山水以表现自然之美为追求。我们在传承并且发展它。而且,自然界的未知永远大于人类的已知,自然界的密码永远大于译码,所以说,这种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它的光密码更是无穷。”李玉双的光编码体系对于艺术界与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事物的演变尤为高速前行的今天,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与审美,留于同志者共享,继续探究自然,和自然与人的关系奥秘,共同永远的在走向自然的路上。
文:韩淏
我父亲解决了中国画中“黑”的问题,我要解决的是“色彩”问题。
我依然在传承“李家山水”的精神。
传承的是“李家山水的魂”。
——李玉双
【李玉双先生艺术作品】
李玉双 雾灵山 76x144 纸本综合材料 2010年
李玉双 植物园桃花 75x144 纸本综合材料 2000年
李玉双 秋之韵 69x137cm 色粉笔 2020年
李玉双 留坝之春 100x200cm
李玉双 高碑店小公园 85x150cm
李玉双 博鳌日出 77x70cm 2023
【李玉双先生艺术简历及年表】
1935年 出生于江苏徐州。
1937年 2岁 随母亲苏娥到上海外公家,受外公苏少卿家长辈在京剧、绘画、音乐等方面启蒙,同时深为上海中西交融的开放性所影响。
1942年 7岁 被祖父接到徐州生活,在学校获得绘画基础训练,并临摹中国传统绘画如四王山水,在教堂发放的画片中接触到达芬奇、拉斐尔等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作品。
1948年 12岁 被父亲李可染接到北京,在北京就学时期,与同院的滑田友、李苦禅、董希文、范志超,以及父亲的老师齐白石等人来往密切,受教于其言传身教。也常在中央美术学院看展览与旁听课程。
1952 年 17岁 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以工具制造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国立高工(后改名北京机械制造学校),学习工具制造专业。入学后任美术组任副组长。
1953年 18岁 在北京国际书店看到印象派作品,开始思考绘画观察方法问题。
1956年 21岁 毕业后分配至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教授工程力学,在郑州的十年间创作了大量水彩写生作品,描绘学校周边风景。受父亲李可染,以及十八、十九世纪欧洲风景绘画影响。
1965年 30岁 携妻艳芳、子新天迁至开封,古都风貌成为写生对象。
1967年 32岁 迁至鲁山,深为鲁山风景打动,开始使用油画创作,描绘山中景致。
1969年前后,与父亲多次信件交流艺术理论。开始进行视觉研究,制作光与视觉模型,探究绘画的基本原理。
1970年 35岁 将新的观察方法在绘画中运用,代表作《开封东郊风景》系列。
1971年 36岁 到丹江看望父亲,与父亲探讨绘画的发展,陪同父亲画了四张李可染艺术转型期代表作《韶山》系列。
1972年 37岁 继续艺术科学实验。女儿冬梅出生。
1973年 38岁 在北京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与父亲同住半年,用自己的科学方法帮父亲作《阳朔胜境图》放大稿。期间再次与黄胄、李苦禅等老先生相逢。
1975年 40岁 到广东、南京、上海的江南之行中,用“整体观察法”写生。
1979年 44岁 对自然“光编码”的观察体系在作品中逐步实验, 创作《早晨十点钟的逆光山》《山的研究》等。
1982年 49岁 西方艺术与科学书籍涌入,《科学的美国人》杂志中的大脑专题,对李玉双的视觉实验提供了新的研究支持。研读《信息论》等,对系统论进行进一步思考。
1983年 48岁 绘画方法彻底变革,创作了大量表现自然整体性的油画作品,如《麦田的早晨》《大砦山顶俯瞰河滩》《羊圈》《贫瘠的土地》等。
1986年 52岁 回到北京,开始全职画画。此后自然观察法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代表作品有:《雪中小桥》《禹王台干涸的小河》《晴雪》《废墟》《春天》等。
1993年 58岁 明确“画就是模仿视网膜和大脑皮层的光编码,而不是画宇宙本体。我们能画出的是‘波’,而不是物体本体。”
2000年后 65岁 水墨、综合材料实验期。使用水墨、丙烯等综合材料,作品尺幅加大,创作水墨作品《荷塘》系列、《黄山百丈泉》等。
2005年 70岁 到山西、内蒙、江苏等地写生。创作《绵山》,与父亲山水对话。
2006年 71岁 画室“观画堂”建成,在观画堂举办系列个展。
对前沿大脑科学、人工智能等进行研究,二维光编码画法继续深入。创作北京系列作品《龙潭湖》《植物园》《地坛》《八一湖》等。
2008年 73岁 总结自己的光编码体系:“视网膜问题对画家来说是个关键。对画家来说,要把三维的感觉想办法变成二维。”
2014年 79岁 与尹吉男、易英、费大为、朱其、魏星、冰逸等学者交流光编码体系。
2015年 80岁 于今日美术馆举办个展“自然而来:光编码观照下的风景”——李玉双写生创作六十年艺术展。策展人魏星,学术主持尹吉男、费大为。
同年出版《自然而来——李玉双自然写生创作60年》。
2016年 81岁 与李可染、黄宾虹作品联展《大师门墙 艺亦情——李可染与师友徒及子李玉双作品展》。
2018年 83岁 于国家大剧院举办个展“画我眼中所见――李玉双绘画艺术展”。策展人智吉,学术支持邵亦杨、林松。范迪安发表评论。
于白盒子之家举办“玉双的写生——2018年越洋行走写生展” 。
于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世界粮食奖总部举办“田野的色彩:李玉双艺术巡回展”。
于圣之空间举办“自然——李玉双艺术·展览·雅集” 。
2018-2019年 越洋写生期,前往中国台湾,美国夏威夷、芝加哥、得梅因,日本京都、大阪、东京、冲绳,新西兰奥克兰等地写生。
2019年 前往桂林写生,创作《清漓江边》等数幅综合材料作品。
2020年 85岁 于亚洲艺术中心举办”李玉双同名个展”。居北京延庆山居数月,创作新作。
2021年 86岁 于广东美术馆举办“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
2022年 87岁 玉双美术馆在秦岭留坝落成。举办“山水有清音”开馆特展。
2023年 88岁 玉双美术馆&白盒子·秦岭联合举办个展“一条小径”。展出绘于家门口的一条小路的系列作品。
2024年 于上海外滩111号艺术空间举办“濡染家风:李可染家书中的艺术与人生”主题展。
2024年8月 于北京辞世,享年89岁。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