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观心象|姜怡翔先生近作集评
2024-09-29 15:38:17 未知
姜怡翔
二级教授、博导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生命树》
张渝: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人住在语言的寓所之中。思想者和作诗者,乃是这个寓所的看护者。陕西六十年代出生的花鸟画家中 ,能从思想和诗的角度作为语言看护者的画家少之又少。而姜怡翔便是这少之又少中的一位。这也是我一直瞩目姜怡翔艺术创作的原因所在。姜怡翔的《生命树》一作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我受邀为其入选作品写段点评文字。因为点评文字不能字数太多,所以我笔下的点评文字没有从语言和存在关系的维度谈论姜怡翔的艺术创作。其实,很早以前,我曾想从语言的维度,把江苏的周京新和陕西的姜怡翔放在一起做个展览。惜乎一直未能如愿。但愿望一直都在。愿望留给未来。这里,还是先说姜怡翔的《生命树》。我对《生命树》的点评文字如下——姜怡翔的《生命树》展示了生命的饱满以及饱满之中的举重若轻。关于此,诗人周梦蝶略带疑问地感慨——用去年来过的样子再来一次身世悠悠,此生已成几度? “几度”是生命来路的质询。不过,异于周梦蝶的是,姜怡翔的“生命树”,并不在“几度”上精打细算,而是囫囵混沌的繁花在枝,三生三世。事实上,姜怡翔并没有确切地给出年轮几度的答案。他的自信是,花在,果就在,生命就在。姜怡翔的“生命树”,花、叶乃至枝干,都因墨的底色而有了吃苦耐劳的品相。但其画面的主调并不因之而苦涩。他在吃苦耐劳的品相中,气沉丹田,脱身而出。艺术有三种方式:所见所得,所感所得,所思所得。但中国美学的极境不是这些,而是“不得”。也就是说,它崇尚的不是见、感或者思,而是若有若无。这一点,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可是,这个“象”究竟是什么?花、叶、枝干?姜怡翔《生命树》,局部看,花好,叶好,枝干也好。但组合在一起的它们究竟好在哪里?很难一言以蔽之。应该知道的是,那些不知道为什么好,却让人只觉得它好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如果非要牵强地说姜怡翔《生命树》的“好”,似乎也可这样点评——它好在既享受阳光,又经历风雨。那些轻飘、渺小、无足轻重却又含辛茹苦的花、叶和枝干,像极了我们悲伤却又开出鲜花的一生。
《好秋》
宋国利:
姜怡翔老师发来两张新作,生动的笔墨,隽永的线条,淡雅的色泽,把繁秋枯落后生命的沉静与自然深秋的静穆巧妙地寓于他的笔下,既有他画作的辩识度,又有强烈的思想情感,让人观后是一种极大的艺术享受。
姜怡翔先生是我省中青年花鸟画中的领军人物,也是长安画派第三代画家中的翘楚,他一直在西安美院从事花鸟画的教学工作,平凡的教书育人中,他一直没有迷失自我,而是清醒的意识到他的使命之所在,尽管他的画中也有强烈的西画构成和逻辑思维,但他巧妙地已将西画元素化为己有,展现岀来的仍然是纯粹的东方情趣,仍然是中国文人画的大写意。他的画初看传统弥漫,细观又很有现代意识,画画讲的是热爱和情感,他在画中不动声色,默默坚持数十年,不拘囿于传统,不随时代波涛,不断否定自我,也不愿做生活的奴隶和生活的翻版,创作出了大量表现时代主旋律和生活的沉静之美的艺术佳作,个性鲜明地屹立于中国的当代花鸟画坛。
花鸟画的创新是最难的,因为先贤们创作的高度让后人极难逾越,姜怡翔教授我画我心,潜心悟道,我画即心,作品中总有心迹的流露痕迹,使作品既有叙述性,又有文学性,他不用甜艳的唯美之色取悦观者,而是用最简捷的笔触,诙谐地调皮地用最个性的笔墨元素完成自己心性的抒发,赢得了越来越多书画爱好者的青睐,西安秦宝斋拍卖公司,山东著名商人张老板,秦予斋画廊等收藏机构和个人都在悄悄地关注他起来,姜怡翔教授的画好,肯定能进入藏界的视野,他也一定能给藏家带来丰厚的回报。
姜怡翔教授与我亦师亦友,看了他的近作,我心被折服,本着独乐不如众乐的想法,第一时间分享微友,同时对姜先生的分享和信任表示感谢!
早安!
(耕砚斋主人随笔,2024年9月26日凌晨)
《花二乔》
张文忠: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姜怡翔创作的《花二乔》令人耳目一新并遐想联翩。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看着西安美术学院姜怡翔教授署名《花二乔》的花鸟画,一些关于描写二乔的历史名句便脱口而出,让人一下子想起了大乔与小乔,倚栏凭风,淡看时光流转的场景!
牡丹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色彩鲜艳夺目,画面前方一只锦鸡体态矫健,翎毛绚烂如羽衣,正昂首阔步于花丛之间,恰似历史中那大气优雅的大乔。她的风姿,与那牡丹花下的倩影重叠。另一只锦鸡则显得更为活泼灵动,仿佛是那活泼灵巧的小乔,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
两只锦鸡在牡丹花下,或静或动,与历史中美女大乔、小乔的影子交织在一起,构建出一幅充满诗意与遐想的画面。
这幅画的绝妙之处,还在于人们欣赏画作时却生发了幽古思情,这便是绘画高手异于常人的高明地方,以绘画思想感染着人们的观画情绪。
我曾看过姜怡翔画鸡,先画鸡的肢体,再画鸡的头部,最后再画鸡的眼睛,就那么轻轻一点,一只只锦鸡便活灵活现,颇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姜怡翔画锦鸡虽寥寥几笔,但动作利索干脆,一气呵成,没有滞笔,不犹豫,展现了一个绘画高手驾驭画面的自由洒脱。这幅画同样就是这种气质的展现。
关于花二乔的叫法,还有另一种说法,当牡丹盛开时,花朵上呈现红白两种颜色相互辉映,一半红得热烈似火,一半白得冰晶玉洁,一花两色的景象令人称奇,所以称为“花二乔”。我们看姜怡翔在这幅画里的设色画法,便是按这种情景来画的。
不过牡丹“花二乔”这种叫法,一样有民间传说,在山东牡丹之乡曹州一带,便流传着两姐妹大乔小乔为保护牡丹勇斗恶龙最后累死,人们为了纪念两姐妹而为牡丹起名“花二乔”的故事,姜怡翔是山东人,他很可能也听过这个故事,所以给这幅画赋予了特定的内在含义。
无论怎么理解,每个人看到这幅画,每一片花瓣每一只锦鸡,都如同盛满故事的烂漫情调,灿烂中带有丝丝沧桑。不由得让人沉思联想。不仅为姜怡翔笔下传神画作惊叹,更为那些传统文化故事映入画面而动容。
所以,姜怡翔以花鸟画营造的文化内涵,在人们心中有着别样的艺术感染力。这不仅是一幅画作反映的艺术魅力,更是我们情感与历史的寄托。它们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思考着人生的过往与意义。
《春》
《天眼》
《斗鸡一》
《斗鸡二》
《和园》
《长空》
《无籽石榴》
《飞天》
《紫牡丹花》
《飞鸟在天》
《牡丹花开》
《鲜桃三个》
《无题》
《大寿图》
《报春花》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