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日本上氏拍卖202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精品赏析

2024-10-11 16:09:44 未知

上氏拍卖202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10月12日-18日 上午10:00-下午18:00

拍卖:10月14日 - 10月18日

地点:大阪SoWAs拍卖中心

1303

明初青花缠枝牵牛花纹觚形瓶

出版:①《明清の美术》No.68,大阪市立美术馆编,平凡社发行,1982年2月25日。

②《特别展示—花の器》P.11,No.12,和泉市久保惣记念美术馆编集发行,平成6年(1994年)10月2日。

③《文人のあこがれ、清风のこころー煎茶•美とそのかたち》P.112,No.265,大阪市立美术馆编集发行,1997年9月23日。

展览:①特别展示—花の器,和泉市久保惣记念美术馆,平成6年(1994年)10月2日。

②特别展:文人のあこがれ、清风のこころー煎茶•美とそのかたち,大阪市立美术馆,1997年9月23日~11月3日。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Gu-Type Vase with Interlock Flower Pattern,Early Ming Dynasty

H:28.2cm D:13.1cm

JPY:12,000,000-36,000,000

RMB:574,800-1,724,400

本品圈足,敞口,长身鼓腹,口部和底部呈喇叭状,相较于明代晚期造型随意不拘的花觚变形,明代早期的器型还是比较遵照青铜礼器的形制临摹,配合疏密有致的青花纹样,青花的柔美纹样与青铜器的古朴厚重感搭配绝妙,显得高雅庄重。圈足及瓶身以四条凸起的弦纹装饰将画面区分,分别绘制蔓唐草纹、牵牛花纹、宝相花纹,抽象的笔触线条流畅,让花卉纹样的装饰性更强与瓶身浑然一体,是明代初期常用的几种青花纹饰。

苏麻离青是一种含铁量相对较高的钴蓝料,氧化钴的成色就是在青花瓷上表现的,深浅不一的蓝,这个蓝白搭配的印象几乎可以说是中国瓷器的代表色,在明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带回了苏麻离青染料,此料发色浓重,且因其极高的含铁量有侵蚀胎体表面造成坑洼的特性,又被文人墨客追捧成一种“缺陷美”,在浓墨重彩处蓝中发黑,层次分明,犹如泼墨山水画一般深浅有度,渲染自然,且在明中期过后此料逐渐稀少直至绝迹。可说明初青花的一代盛世因其而起,且独特的艺术美感,后者再难以效仿。

本品可参考上海博物馆举办于2019年的《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此展汇集大量的明代空白期的代表性器物,其中一件借展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明正统-天启青花牵牛纹出戟尊」,与本品时代特征如出一辙,可资比对,本品也表现了空白期瓷器的诸多特点,承接永宣时期瓷器胎体细腻洁白,釉水润泽而光,白釉泛青,青花色泽浓艳,综合上述,皆能帮助我们断定两件作品极有可能是出于同一时期,空白期的瓷器本就稀少,品相完整的更是难得可贵。

本品参展历历,自1982起由大阪市立美术馆编撰的《明清の美术》一书中便编列其中,编号第68号;1994年在和泉市久保惣记念美术馆举办的特别展《花の器》中也有展出,刊登于同展图录第11页,编号12;1997年,大阪市立美术馆举办的一场关于茶道具、瓷器的特别展《煎茶•美とそのかたち》,本作品在同展图录编号266号。本品附双重木箱,木箱内有一纸日本陶瓷协会大阪分部的展签,具体参展日期虽不可考,但成立于1946年的日本陶瓷协会,聚集了许多研究、搜集陶瓷的专家人士,也是一方相当具有权威性的组织,后经日本私人藏家珍藏,妥善保存至今。

1304

清•雍正釉里红三鱼纹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A Copper-Red Decorated Three Fishs Bowl, Period of Yongzheng in Qing Dynasty

H:8.5cm D:22.1cm

JPY:3,800,000-6,800,000

RMB:182,000-325,700

釉里红在清三代,技术成熟发色稳定,在透白的釉色上三只鲜红活跃的鱼纹亦是一种经典纹饰。其中更以雍正朝的最为雅致漂亮。雍正的审美本就比较契合一种内敛典雅的风格,雍正朝的瓷器更是反应这一时代背景。本品瓷胎细腻,器型规整,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体量适中,敞口,深弧腹,釉面光滑,隐隐含光,娇嫩鲜活的鱼纹与洁白的釉面形成对比,令人悦目。

1305

清•乾隆仿官釉三管葫芦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来源:①玫茵堂旧藏,瑞士。

②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7日《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Lot 34。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卷2》No.876,康蕊君编,1994-2010年。

A Guan-Type Glazed Double-Gourd Vase, Period of Qianlong in Qing Dynasty

H:20.5cm D:13.0cm

JPY:8,000,000-16,000,000

RMB:383,200-766,400

本品器型为三管葫芦瓶,此器型流行于明清,造型以三个葫芦交错为一体,上有三个葫芦口,内腹中空,底部由三个葫芦半身均衡交叉合并而成,呈三个半圆圈足接壤,如三瓣花型,比例均衡,型制完美,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官窑款。葫芦状如「吉」字,且谐音有「福禄之意」,内囊多籽,故自古以来便承载了人们希望吉祥如意,福禄双全;多子多福,瓜瓞延绵等诸多美好心愿,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这类带有吉祥寓意及祝愿的器型自然成为常见的艺术创作题材。再者,因清代皇帝皆慕古,自雍正时期起「仿官釉」便是最具人气的御制瓷器,而后乾隆更尤好宋瓷之美,眼光超群、审视严谨,留下许多传世佳作。本品釉面为仿官釉,色古而莹润,纹片交错叠落、宝光内蕴,瓶身线条造型流畅,釉青如雨后宁静的天空般静穆淡丽,造型与釉色形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即便是御窑,要达到浓纤合度的青瓷釉色,亦是烧制难度极高的工程,更别提器型如此复杂,本品正反映了乾隆时期御瓷烧制工艺的极高成就与水平,在当时想必也是百中拣一的至臻精品。

关于本器型,传世品极为稀少,在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与本作作品相似「清乾隆乾隆款仿官釉三孔葫芦瓶」(藏品编号:故00160462-6/48);另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清乾隆款粉青釉三孔葫芦瓶」二者皆为原清宫藏物,台北的国立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一例,可借鉴比较。

2010年,随着耗时十六年由大英博物馆资深专家的康蕊君女士(Regina Krahl)编撰的《玫茵堂中国陶瓷》全套六卷完成,从1994年最先出版的两卷伴随着大英博物馆的展出,人们终于能更深入的理解玫茵堂主人收藏的精妙,其收藏可比肩世界几大知名博物馆甚至更胜一筹。玫茵堂主人的背后是经营着裕利集团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两兄弟,斯蒂芬•裕利(Stephen Zuellig)与吉尔伯特•裕利(Stephen Zuellig),他们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购入中国艺术品,虽是瑞士人,但长期在东南亚经商的两人对中国瓷器发展出了浓厚的兴趣,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开始透过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合伙人购入中国瓷器,也因为其谦逊求知的态度,与多位知名骨董收藏家交流频繁,眼光锐利的兄弟俩只收藏最上乘的中国陶瓷,不止考虑年代器型的稀珍性,品相是否良好也是严格审视,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五十余载,终于打造了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收藏巨擘,重现中国陶瓷的辉煌足迹。2009年弟弟去世后,其丰富的元明清官窑藏品,均以出借给美术馆展出,或是交由拍卖行打理等形式处理,而多数的高古瓷则现藏于苏黎世的里特贝格博物馆(Rietberg Museum),除了在拍卖中屡创记录令人为之振奋外,两兄弟亦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及保存的楷模。2011年到2014年间,香港苏富比举办过数次玫茵堂专场拍卖,至此部分藏品流入市场。其中较为出名的三件过亿藏品分别为,2014年香港苏富比2.3亿港币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2011年苏富比“玫茵堂”专场以2亿港币私洽的「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圆胆瓶」;以及1.4亿港币成交的目前尺寸最大永乐梅瓶。本次的拍品售于在2011年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专场中,图录号第34号拍品。来源于玫茵堂的此件瓷器,出版亦有据可考,刊载于康蕊君女士编撰的《玫茵堂中国陶瓷》全套六卷的第二卷,编号876。

1306

清•乾隆青花如意夔龙纹文房盒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来源:①赵从衍(1912-1999年)旧藏。

②香港苏富比1978年5月23日,Lot139

③香港苏富比1983年11月15日,Lot240。

④香港苏富比2017年11月30日,Lot324。

A Blue and White Stationery Case with Ruyi Pattern, Period in Qianlong in Qing Dynasty

H:5.2cm L:22.0cm W:6.5cm

JPY:6,800,000-12,000,000

RMB:325,700-574,800

此盖盒呈圆角长方体,造型端正,子母盖严丝合缝相当规整,内匣分明,可放置笔墨文房。盖面微突以青花绘连锁如意云纹为主要纹饰,周围一圈卷草纹,画面完全对称,画工精湛,构图饱满讲究,盖侧及盒身均以一周回龙纹及夔龙纹装饰,繁而有序。这种反复的几何纹样,伴随着中国瓷器渊远流长的历史,利用点线面的元素顺着一定的规律排列,能带给人一种安定耐看的视觉感受,所谓「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将这样的纹饰应用在文房具上恰如其分,配上色白花青的青花发色,优雅清丽,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盒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字体规整,简明清晰,质感上乘,殊为难得。

本品为香港船王赵从衍(1912-1999)家族旧藏,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踏足海运事业的一代船王赵从衍,1948年赴香港扩增事业后,在三十余载的时间里,业务范围遍布全球,不仅是跻身成为香港知名的富豪家族,在骨董收藏圈也是知名的大收藏家之一。将事业交棒给子女后,与其夫人倾心于骨董收藏,并设立“华光草堂”来展示其部分藏品,其对藏品的要求极高,去芜存菁,不惜一掷千金也要将许多罕品拿下,成就了多次令人惊叹的成交记录,备受认可。此文房盒曾售于2017年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品-包括赵从衍家族收藏艺术珍品」专场,拍品编号324,当时以超出预估价格近十倍的价格成交,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可宝可藏。

1318

南宋剔红如意纹盏托、天目兔毫碗

说明:小堀宗庆书箱。

A Red Lacquered Tray with Auspicious Pattern and A Tenmoku Tea Bowl, Nansong Dynasty

①托H:6.5cm D:16.1cm

②碗H:7.0cm D:12.0cm

JPY:3,800,000-6,800,000

RMB:182,000-325,700

此盏拖由圆形盏、葵瓣形盘和外撇圈足三部分组成,通体素黑漆为底,髹赭色漆雕如意云纹样式,纹样对称,整体木胎盏托轻巧,叠漆数层,年代感久远,古朴庄重,此盏托配一只南宋时期天目建盏成套,由三层木箱保管,最外层箱盖内侧由远洲茶道宗家12世小堀宗庆题箱,说明这套茶具是被其家族整合并保管的,来源珍贵。参考类品刊于《宋元之美—传来的漆器为中心》图59,根津美术馆出版,同南宋时代的剔红盏托可资比较。

1319

元杨茂造剔红如意纹大香盘

“杨茂造”款

A Red Lacquered Big Dish with Ganoderma Pattern with Yangmao Seal Marked, Yuan Dynasty

H:4.5cm D:37.5cm

JPY:12,000,000-36,000,000

RMB:574,800-1,724,400

此盘形式端庄,体量硕大,盘面错落剔红如意云纹,图纹对称,线条婉转流畅,所雕纹饰从截面看红黑漆相间,漆层肥厚均匀,厚度一致,除了制造工艺的繁琐,精湛的雕工也值得细细品鉴。本品为宽度近40公分的圆形大盘,但保存得当,除盘面一处裂漆痕迹外,体量如此硕大的盘子,平整浑圆,无严重变形之处,令人赞叹。底承圈足,素黑漆底于足缘浅刻「杨茂造」针款,元代雕漆器物传世甚少,而在日本,元代的张成、杨茂等落款的作品备受推崇,在德川美术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均有所见。

1321

明•嘉靖剔彩七珍八宝翼龙图八角盘

“大明嘉靖年制”款

来源:纽约苏富比,2010年9月15日,Lot330。

A Lacquered Octagonal Dish with Dragon Pattern, Period of Jiajing in Ming Dynasty

H:2.7cm D:18.7cm

JPY:28,000,000-38,000,000

RMB:1,341,200-1,820,200

「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山海经•第十四卷-大荒东经》,应龙的传说始于黄帝时期,在《山海经》与《史记》中均有关于他的故事,据记载应龙能呼风唤雨、治水疏洪,在以农为本的上古时期每逢大旱,人们便模仿应龙的样子求雨,便能天降甘霖,是一种守护人们的神兽。进入到封建时代,逐渐化身为皇权的象征,成为一种御用器皿专属的符号,其最大特征的羽翼也逐渐演化为云纹。“应龙”指有翼的龙,俗称“翼龙”、“飞龙”,古云:「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由此可见,应龙是比一般龙级别更高的龙。从洪武开始,翼龙纹流行于明代中期延续到明晚期。以嘉靖万历比较少见。时代越早,翼龙纹越写实。翼龙的画法和应龙纹相同,不过是增加了翅膀,更增添了龙纹的气势。

此盘一翼龙张牙舞爪盘踞其中,龙身以朱漆为主,线条色彩强烈,更显壮硕有力,龙鬣及龙爪部分以黄漆及绿漆勾勒,更显色彩丰富,图纹繁而不杂,布局有度,雕工细腻,将雕彩漆的工艺运用的恰到好处,盘形作八方,盘面外围一圈八吉祥纹宝器,盘底以黑漆为地,刀刻楷书填金“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外壁以一圈红花绿叶装饰,细节各处无不藏着寓意吉祥的纹饰,尽显富贵。同件拍品曾于2010年纽约苏富比《Fine Chinese Ceramics & Works Of Art》专场中以50,000美元的价格成交,图录号330;类品则可参考售于《上氏十周年庆202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的一件「明•嘉靖剔红红花绿叶龙凤凰纹花口盘」,图录号676,当时成交价约7000万日元,同为明代嘉靖剔彩漆工艺之珍可鉴比较;另外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入藏的一件“明嘉靖龙雕彩漆合子”(藏品编号TH-508)纹饰相近,龙纹的表现风格及底部填金款皆相当雷同,亦可视为出自同一时代背景的参考依据。

1322

明剔红灵芝人物故事纹圆盘

A Red Lacquered Round Dish with Figure Pattern, Ming Dynasty

H:2.7cm D:17.6cm

JPY:3,800,000-5,800,000

RMB:182,000-277,800

608

王翚(1632-1717) 山水四帧

水墨纸本 镜心

款识:<一>、仿梅道人。钤印:「王翚之印」、「石谷」

<二>、仿高尚书笔。剑门樵客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

<三>、甲申秋日画于红叶山房。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上下千年」

<四>、钤印:「王翚之印」、「石谷」、「上下千年」

鉴藏印:「可庵真赏」、「一月二十九日观」、「志超鉴藏」、「志超鉴赏」、「朗庵珍秘」、「程伯奋图书记」、「伯奋珍赏」、「云溪」、「云溪鉴赏图书」、「定静堂收藏印」、「晴窗一日几回看」、「神游心赏」

出版:《定静堂藏中国明清书画图录》绘画•原色版图2、写真版图21、22、23,林宗毅发行,1968年。

Wang Hui 1632-1717

Landscape

ink on paper, mounted

39.0×58.0cm×4 约2.0平尺(每幅)

JPY: 10,000-30,000

RMB: 500-1,400

王翚,字石谷,号臞樵、耕烟散人、清晖主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江苏常熟人。嗜画,似有夙慧,运笔构思,天机迸露,迥非时流所能。

609

李鱔(1686-1762) 四季花卉八帧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镜心

款识:<一>、拟陈道山。钤印:「宗杨」

<二>、得水得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亦谁有,淡扫蛾眉笑一枝。复堂。钤印:「复堂」

<三>、用晚山点笔,紫薇松秀不落作家气秋窗■闷偶师其意。墨磨人。钤印:「鱔」、「宗杨」

<四>、更将掀舞势,秉烛画风筱。美人为破颜,却似腰肢袅。钤印:「复堂」

<五>、散发高轩衣薄纱,除烦消盹啜新茶。野航招受人三五,红白一塘香藕花。复堂。钤印:「宗杨」

<六>、记得丰产花烂熳,玉楼春卖一文钱。复堂。钤印:「复堂」

<七>、狂飚翻豆架,落实佐壶觞。入口淡无趣,惟余风露香。复堂。钤印:「复堂」

<八>、从来笔底绝豪奢,那可传真富贵花。看去一团真黑气,不知是魏是姚家。复堂。钤印:「臣鱔之印」

鉴藏印:「定静堂收藏印」、「志超鉴藏」

出版:《定静堂藏中国明清书画图录》绘画•写真版图43,林宗毅发行,1968年。

Li Shan 1686-1762

Flower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ink on paper, mounted

25.0×37.0cm×8 约0.8平尺(每幅)

JPY: 1,000,000-2,000,000

RMB: 47,900-95,800

李鱔,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

611

恽寿平(1633-1690) 寒林远丘

设色绢本 立轴

款识:<一>、营丘华原始作寒林,东坡所谓根茎牙角,千变万化,未始相龙略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事者也。无墨池研臼之功,便欲追踪上古,其不为郢匠所笑,自贻贱工血指之讥者鲜矣。

<二>、又题:董文敏云,唐以前无寒林,自李营丘、郭河阳始尽其法,虽虬枝鹿角、搓蘖纷拿而挈裘振领条例具在。钤印:「叔子」

<三>、再题:思翁吾写寒林最得灵秀劲逸之致自言得之篆籕飞白如合神解浗时史所知。寿平。钤印:「寿平之印」、「南田草衣」

鉴藏印:「志超鉴赏」、「朗盦」、「林氏家藏」、「古歙程氏珍藏」、「伯奋」、「定静堂收藏印」、「志超鉴赏」、「宝宋室秘籍印」、「双宋楼」

出版:《定静堂藏中国明清书画图录》绘画•写真版图24,林宗毅发行,1968年。

Yun Shouping 1633-1690

Landscape

ink and color on silk, hanging scroll

50.2×30.2cm 约1.4平尺

JPY: 10,000-30,000

RMB: 500-1,400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又字正叔,别号南田,又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巢枫客、东野遗狂、草衣生、横山樵者、瓯香馆主等。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清代著名画家。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书法主要学褚遂良,被称为「恽体」。据中国绘画史载,「常州画派」达百人之多,学者风从,经久不衰,是常州人引以为豪的古贤之一。

是帧「寒林远丘」图,灵秀劲逸、画中贵气十足,其绘画品格直追元人。又经「宝宋室」林朗盦、「定静堂」林志超递藏;并1968年出版于《定静堂藏中国明清书画图录》。

恽寿平的绘画风格和成就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影响,成为他们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对象。因此,恽寿平不仅是清代的著名画家,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657

吴昌硕(1844-1927) 篆书题桃源图诗

水墨绫本 立轴 1918年作

款识:凿山万丈采黄金,海底涛翻洞睿深。想见仙人齐历劫,渔翁先路到而今。桃源图。吴昌硕年七十又五,戊午初夏。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

说明:带盒。

Wu Changshuo 1844-1927

Peom in Seal Script

ink on satin, hanging scroll

141.0×41.5cm 约5.3平尺

JPY: 3,800,000-5,800,000

RMB: 182,000-277,800

658

吴昌硕(1844-1927) 清风

水墨绫本 立轴 1922年作

款识:壬戌长夏,吴昌硕年七十九。

钤印:「吴俊卿」、「苍石」

说明: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Wu Changshuo 1844-1927

Bamboo

ink on satin, hanging scroll

167.2×47.0cm 约7.1平尺

JPY: 2,800,000-3,600,000

RMB: 134,100-172,400

659

吴昌硕(1844-1927) 近水茅亭

水墨纸本 立轴 1916年作

款识:近水茅亭镇日开,崔巍石气拟蓬莱。敢云画笔清如许,山色经霜洗过来。丙辰元宵,安吉吴昌硕年七十又三。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缶无咎」

出版:《世纪巨匠——永远的大师吴昌硕展》图17,蜗庐美术馆,平成三十年(2018年)。

展览:世纪巨匠——永远的大师吴昌硕展,蜗庐美术馆

说明:带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Wu Changshuo 1844-1927

Landscape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37.7×69.1cm 约8.6平尺

JPY: 8,000,000-12,000,000

RMB: 383,200-574,800

661

吴昌硕(1844-1927) 墨梅

水墨纸本 立轴 1906年作

款识:石潜宗台属。拟巢林先生大意,丙午凉秋,俊卿病摹。

钤印:「吴俊之印」、「古柲州」

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记吴昌硕》图59,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说明:带盒。

Wu Changshuo 1844-1927

Inked Plum Blossom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08.2×52.6cm 约2.1平尺

JPY: 8,000,000-16,000,000

RMB: 383,200-766,400

吴隐(1867~1922),原名金培,字石泉、石潜,号潜泉,又号遁盫,今作遁盫。斋称纂籀簃、松竹堂。浙江绍兴人。近代篆刻家、文化企业家。「天下第一名社」杭州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吴隐工书、画,善刻印、篆、隶骎骎入古,山水秀润有新意,尤以精制印泥著名。更创制仿宋聚珍排印书籍。

光绪三十年(1904)与丁仁、王福庵、厉良玉、叶为铭等创设「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而自设分社于上海。

尝集古今名人楹帖缩刻于石,名古今楹联汇刻,又集所藏印为遁盦集古印存。又有遁盦印话、铁书、古陶存、泉存、砖存、编遁盦金石丛书。卒年五十六。

结交清末民初「诗、书、画、印」四绝的吴昌硕,是吴隐最大的人生机遇,两位同宗交情很深,吴昌硕为吴隐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吴隐开始刻印时,沿习了一些浙派的风格,日后的「钝刀中锋之法」,系吴昌硕先生亲授,从此印风大变。吴昌硕移居上海之后,吴隐也逐渐向上海发展,先后与吴昌硕一起参加了上海书画研究会、海上题襟馆等社团组织,其中海上题襟馆由吴昌硕任会长。在1913年的西泠印社成立大会上,吴隐极力推荐吴昌硕担任西泠印社第一任会长。

是帧梅石图是1906(丙子)年秋、西泠印社成立后第三年,吴昌硕63岁时为西泠四君子之一吴隐所作的精制巧绘。

他酷爱梅花,以写大篆和草书笔法为之,笔墨酣畅、刚劲有力、疏密相间,极富变化;并伴以顽石,与梅花情状相映成趣。

(此拍品由旅居关西著名华侨实业家友情提供)

668

吴昌硕(1844-1927) 菊石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雨后东篱野色寒,骚人常把落英餐。朱门酒肉熏天臭。醉赏黄华当牡丹。拟张十三笔,画于海上去驻随缘室。安吉吴昌硕老缶。

钤印:「俊卿之印」、「仓硕」、「归仁里民」

说明:本件作品与LOT1-64同为名古屋篆刻家旧藏。

Wu Changshuo 1844-1927

Chrysanthemum and Ston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60.4×82.0cm 约11.8平尺

JPY: 6,000,000-10,000,000

RMB: 287,400-479,000

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670

齐白石(1864-1957) 天涯芳草有路归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白石山翁画于甑屋。

钤印:「阿芝」

说明:带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Qi Baishi 1864-1957

Landscape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54.5×36.5cm 约1.8平尺

JPY: 5,800,000-8,800,000

RMB: 277,800-421,500

671

齐白石(1864-1957) 名园第一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

钤印:「齐大」

说明:附装裱店数据。

Qi Baishi 1864-1957

Litchi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83.5×33.3cm 约2.5平尺

JPY: 5,500,000-8,800,000

RMB: 263,500-421,500

675

齐白石(1864-1957) 十二吉祥

水墨纸本 镜框

款识:杏子坞老民齐璜画于古燕京城西。

钤印:「齐大」

说明:带盒。

Qi Baishi 1864-1957

Chicken

ink on paper, with framed

64.0×32.0cm 约1.8平尺

JPY: 1,800,000-3,600,000

RMB: 86,200-172,400

676

齐白石(1864-1957) 报到富贵平安

设色纸本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八十八岁老人白石画。

钤印:「吾年八十八」、「白石」、「人长寿」

说明:带盒。

Qi Baishi 1864-1957

Peony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02.0×34.0cm 约3.1平尺

JPY: 3,800,000-6,800,000

RMB: 182,000-325,700

680

齐白石(1864-1957) 赠杨泊庐“师可斋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33年作

款识:<一>、师可斋图。癸酉春正月天时晴暖,为泊庐仁弟画于旧京。齐璜。

<二>、放翁自题可斋,句云“只向君心可处行”,予常诵之,泊庐弟云此句正恰溥心,遂求画此图,白石山翁又记。

钤印:「老白」、「阿芝」、「甑屋」

着录:1.《齐白石全集》卷十,P93、P94,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

2.《百年大师经典齐白石卷》P146、P14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

说明:带盒。

Qi Baishi 1864-1957

Landscape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67.0×36.5cm 约2.0平尺

JPY: 8,800,000-16,000,000

RMB: 421,500-766,400

齐白石赠杨泊庐“师可斋图”解析

(文•同古堂)

《齐白石全集》与《百年大师经典齐白石卷》等,俱有载「致杨泊庐书」八通,未署年款,内容提及齐白石多次绘赠杨泊庐画作、印拓,而杨泊庐则为白石老人处理房子纠纷等,言辞间处处透着匪浅交谊。

信中,齐白石云及:「余固耿耿于怀,加以在燕京以诗画相往还者,四三数人而已。弟忽远别,若有所失。愿吾弟向后,不时通问,以慰相怀,勿相忘也。此后余得有颇可观之小幅画,亦当不时寄赠,不尽万一。」可见老人与杨泊庐关系往来密切,并视为「勿相忘」之知己。

另有二函,其一:「来函收到。吾弟新迁,当以画为赠。俟弟来借山馆时,征其雅意欲画何物,吾弟以为可,吾心即可矣(此放翁晚年名斋:曰可,并句云,只向君心可处行)。吾日来久未出门,因夜来稍咳,吾弟可来借山。初十日(即外人所谓星期日)上午如何?此上。泊庐仁弟,兄璜顿首,初八日。」

另一:「泊庐仁弟鉴:承索为画《师可斋图》,已画成,可随时来取去。予日来禁风寒,不敢出也。小兄璜顿首,二月廿日。」

则是提及因杨泊庐乔迁新居,齐白石为绘《师可斋图》,并以陆游《书室名可斋或问其义作诗告之》诗句云:「只向君心可处行」,称「吾弟以为可,吾心即可矣」,殊为用心。

时隔近百年,是作《师可斋图》即将于上氏拍卖2024秋拍呈现,双跋,为齐白石罕见的山水佳作,构图用心,笔墨精熟,画风纯雅,又有明确着录左证,并可补《齐白石全集》诗文篇之阙,亦见齐杨二人彼此之「知己厚谊」,尤为难得。

题识(一):师可斋图。癸酉春正月天时晴暖,为泊庐仁弟画于旧京。齐璜。

题识(二):放翁自题可斋,句云「只向君心可处行」,予常诵之,泊庐弟云此句正恰溥心,遂求画此图,白石山翁又记。

钤印:「老白」、「阿芝」、「甑屋」

着录:1、郎绍君编《齐白石全集》卷十,P93、P94,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

2、齐白石着《百年大师经典齐白石卷》P146、P14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

是作款识:「癸酉春正月天时晴暖」,可知作于1933年正月,时齐白石70岁,亦可知上述致「杨泊庐」二函应分别作于1933年正月初八、1933年二月廿日。

而「泊庐」即杨溥,字泊庐,晚清民初人,齐白石早年弟子,莫逆之交。清苑人。法学专家,工山水,师清湘老人,得苍厚之趣。著有《大涤子年考》《画语录诠释》《泊庐画扇册》。款识中「泊庐弟云此句正恰溥心」亦证上款为杨溥。

关于杨溥与齐白石的交往,朱万章《齐白石致杨泊庐信札研究》文中亦有详考,择列部分如下:

齐白石《泊庐以仿石涛山水画求题》,诗云:「皴山钩(勾)树十年心,笔底工夫苦自深。天不忌人享名誉,毋忘当日指南针」。诗注又云:「壬戌泊庐从余游,余诱其师大涤子。泊庐笑曰:吾师乃指南针也。」可知1922年始,杨溥即拜入齐白石门下,并师法石涛。

齐白石五子齐良己(号迟迟)报考京华美术学校学习中国画时,亦是请杨溥为保证人,并致信相托:「迟迟欲学山水,将来欲从吾弟也,因弟画笔似石涛」。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1933年齐白石绘赠杨溥《借山图册》,签题:「借山图册。泊庐仁弟藏。兄璜题。癸酉。」钤印:「老白」,并有跋:「五十六图半天下。吾贤得仿十之三。剩水残山真位置。经营与俗太酸成。借山图原名纪游。湘绮师日。何不皆题借山。可大观矣。原图五十有六。前丁巳来燕京。友人陈师曾假去月余。归来失去八图。欲补画拟作。恐未真面目。故止之。泊庐仁弟临此。题记之。甲戍兄璜。」钤印:「老齐」

此《借山图册》与本幅《师可斋图》作于同年,其中题签钤印「老白」亦为同一印鉴。中国美术馆藏1928年,齐白石《渔翁》款识:「泊庐仁弟法论,戊辰又二月小兄齐璜持赠」。亦钤印:「老白」,同样是相赠杨溥。

另有齐白石因杨溥为生活所迫,欲鬻画自给,而大发感慨:「泊庐即已为官,又欲卖画。何穷至此,当此浊世,一时百万者不胜屈指。尺纸二、三圆,所得几何。泊庐如愿为,真吾徒也」。以及《为泊庐弟画松山书屋图并题》诗云:「户外清阴长绿苔,闲花自长不须栽」。等,不一而足。

是作《师可斋图》,如陆游诗所云:「得福常廉祸自轻,坦然无愧亦无惊。平生秘诀今相付,只向君心可处行」。寓之为人处世须遵从己心,乃能得福避祸,无愧无惊,此斋名饱有自励、自警、自强之义,亦充满做人的哲理和智慧。

画中,构图饱满,设色雅致,山麓下,一座清苑掩映于古松之旁,屋舍黑瓦白墙,林木郁郁葱葱,枝干遒壮,以淡蓝色为地,部分根须拔地而起,远山浑厚,不作点苔,仅淡蓝色皴擦肌理,与地面相互呼应,画面更具整体视觉。

窗前一身着长袍的中年人伏案看书,眼神望向窗户,若有所思。整作画意悠然,中心分明,是殊为珍罕的齐白石山水画作,双题识亦属少见。左下角钤印依稀可辨为「甑屋」,《白石老人自述》中,老人自谓其意「可以吃饱啦!不至于像从前似的锅里空空」。其祖母曾感慨:「那知今日锅里煮吾儿之画也」!

1890年,齐白石曾为画室题「甑屋」,客居北京后又以此为斋号。是印亦隐含着齐白石「大器晚成」的颠沛起伏艺术生涯,亦饱有对祖母的思念之情。

日本须磨弥吉郎曾言:「白石翁画山水最罕而佳也」。白石翁亦曾诗云:「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并感叹道:「余画山水绝无人称许,中年仅自画借山图数十纸而已,老年绝笔」。也可见其北上后山水画作不为人所理解,多为「知己」而作。而又正因此缘由,齐白石的山水画作,既少又精稀。

是作《师可斋图》,即是齐白石为「知己」杨溥的倾心力作,同年又赠《借山图册》,如其所说:「在燕京以诗画相往还者,四三数人而已」,真非虚言也。

691

祝允明(1460-1526) 赤壁赋手卷

水墨纸本 手卷 1522年作

款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壬午改元秋七月望夜,浮舟石湖,时已三更,天色烂然,扒楞伽僧,余开灯漫书。枝山允明。

钤印:「祝允明印」、「祝睎哲」

吴应钟题后跋:本朝书法推祝京兆为第一,由其出入旭素,悉纵横飞洒之致,阅此卷犹未极笔,岂居清夜游泛,神通意惬,故挥洒之妙如此。万历丙申季夏廿六日,赏鉴于李君年德生亭中。吴应钟幼元父记事。

钤印:「吴应钟印」、「幼元父」

祝世禄题后跋:吾家京兆,后坡公五百年,秋夜湖泛,不灭赤壁之兴,赋心顾溢,走笔书此,驱旭素于毫端,欲舞欲飞,余从池阳李元宰白门旅村见之借归,署中一历一快,居服神力口至耶,摹仿固不足仙姿之岁。戊戌秋日,祝世禄书于梧升居。

钤印:「世禄之印」、「世功氏」、「家在匡卢彭蠡间」

出版:《思文阁墨迹资料目录》第125号,中国画特集号,P63,图125,株式会社思文阁。

说明:1.思文阁旧藏。

2.饭田家(高岛屋)旧藏。

Zhu Yunming 1460-1526

Calligraphy in Cursive Script

ink on paper, hand scroll

34.0×600.0cm 约18.4平尺

JPY: 38,000,000-68,000,000

RMB: 1,820,200-3,257,200

苏轼《前赤壁赋》有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吁叹时光易逝,当中既有感慨,亦有苦闷与顿悟。而祝允明少负天资,又性情狂浪不羁,内心自是早已有摆脱官场、礼法束缚的想法。对其而言,沈浸在似秋风扫落叶般恣意淋漓的书法中,这或许才是原本生活该有的样子。

此次,2024秋拍,征得一件祝允明《前赤壁赋》草书手卷,即作于1522年,乘兴率意,时人谓之「神力」,如有「仙姿」,足窥其堪破仕途后的达观心境,名家题写引首、作跋,附有出版,更显其珍。是作对于考证祝允明「京兆」履历的真实时间,亦有直接文献意义。

祝允明与文征明、唐寅、徐祯卿有「吴中四才子」美名,又与文征明、陈淳、王宠并称「吴中四大书家」。诸家之中,尤以祝允明书艺声名最盛,有「明朝第一」、「吴下第一风骨书」之说。如《艺苑卮言》中,王世贞即叹言:「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

此外,清人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载,莫是龙亦曾跋称:「祝京兆书不豪纵不出神奇,素师以清狂走翰,长史用酒颠儒墨,皆是物也,今人第知古法从矩镬中来,而不知前贤胸次,故自有吞云涌梦若耶,变幻如烟雾,奇怪如鬼神者,非若后士仅仅盘旋尺楮寸毫间也,京兆此卷虽笔札草草,在有意无意,而章法结法,一波一磔皆成化境,自是我朝第一手耳。」

文人相轻,而祝允明能得诸家公推为「明代书法第一」,足见其书法造诣之独领风骚。文征明亦慨言祝允明书法:「早岁楷法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同样推崇备至。文彭也说:「我朝善书者不可胜数,而人各一家,家各一意,惟祝京兆为集众长,盖其少时于书无所不学,学书无所不精。」

本卷《前赤壁赋》洋洋洒洒,体量甚大,长六米,尺幅约19平尺,书法纵横开合,奔放遒逸,正斜欹侧,天真烂漫,当中跌宕之致,变化无穷,线条之自如莫测,又如韩信点兵,不可端倪,笔意锋势,亦不拘一格,令人不禁惊呼真绝艺也。

吴应钟题后跋:本朝书法推祝京兆为第一,由其出入旭素,悉纵横飞洒之致,阅此卷犹未极笔,岂居清夜游泛,神通意惬,故挥洒之妙如此。万历丙申季夏廿六日,赏鉴于李君年德生亭中。吴应钟幼元父记事。钤印:「吴应钟印」、「幼元父」

祝世禄题后跋:吾家京兆,后坡公五百年,秋夜湖泛,不灭赤壁之兴,赋心顾溢,走笔书此,驱旭素于毫端,欲舞欲飞,余从池阳李元宰白门旅村见之借归,署中一历一快,居服神力口至耶,摹仿固不足仙姿之岁。戊戌秋日,祝世禄书于梧升居。钤印:「世禄之印」、「世功氏」、「家在匡卢彭蠡间」

综上,此尺幅近19平尺的祝允明草书巨作,书法绝佳,酣畅淋漓,奔放自如,李登题写引首,吴应钟、祝世禄后跋,或曾为重臣李世达庋藏,对于祝允明的「京兆」时间考证,有直接文献意义。而后流入日本,被高岛屋创始人饭田新七珍藏,出版于《思文阁墨迹资料目录》第125号,中国画特集号,P63,图125,1982年,株式会社思文阁。此次现身拍场,应将为有识之士所宝。(文:同古堂)

692

黄道周(1585-1646) 自作诗草书手卷

水墨绢本 手卷

款识:十一日晋斌同林公植徐谢甫再集浩然堂……重阳后十日,道周又书。

钤印:「口院(一字漫漶不辨)」、「卓父真君」、「平居道虚生」

朱珔题跋:

是卷按之近人陈恭甫编修所辑,公集中五言律较伙,而此诗失载,浩然堂他处绝不及。其列诸友,晋斌盖徐姓。观集内,属有巧言,掩关握粟。适徐晋斌至,以焦易占之,即席同赋八章。送晋斌南还四章,及晋斌草堂成、楼居新成各十二章,则晋斌殆公常往还之侣。林公植亦见出漳关宿吼山雨滞庙湾。凡三惟徐谢甫无考,卷尾未署年,难定作于何岁,绎诗兹山乎筑口,或者系年谱所载契未至蓬莱峡营讲堂,乃扶筇上下,点定其处。令诸友得命意匠,未几复还,壮以守墓后与,但谱无堂名,终当阙疑。至拈青莲瀑布诗,天清风雨,闻为韵,雨乃仄音,用于首句末,而非韵脚,所以通其变。公诗例类然。陈君之编集也参校众本,兼得旁求,有从人帖者,有据浙中倪黄。合刻者有采自书轴幅者,致力可谓勤恳矣。然公之在朝,随起随作,曾入狱对簿,受廷杖谪戍辰阳,既颠沛鲜宣,晷旗遭桑海。再赴召,军旅倥偬,俘馘累囚,时时处必非之地,而后正命,碧血已埋,临者多讳,翰墨之流落固宜。且公名重天下,往往得一册藏而不出,故门弟子若何氏瑞图麟书纪略云:遗稿散匿人间。吕氏叔伦大涤函书后言:先生玑壁在天,及渊者不居于此。洪氏思收文序又言:获诸漳上,未尝发屩走吴越间寻之,况今更历百八十余载,茫茫宇宙,乌从得知而访哉。嗟夫,公学术粹精而磅礡之气直塞天地,正与兹堂名浩然者,相吻合乎,泽留侪永,将争光日月,虽片楮单辞,犹应宝惜。是卷诗体兀傲,书法峭劲,确属公作无疑,因制跋并存其副,欲俟异日倘遇似此者续加援于,为公集补阙遗焉。道光乙未孟秋泾后学朱珔谨识。钤印:「朱珔之印」、「翰林供奉」

李兆洛题跋:

此心祗要问醒瞑,夸说留皮已枉然。大海波澜回便阔,神龙留爪露时偏。孔颜有道通三极,苏李何曾值一钱。可惜摩桫向陈迹,从谁融会性中天。敬题石斋先生自书诗卷,即用诗首篇原韵,后学李兆洛。钤印:「兆洛之印」。

吴钟骏题跋:

黄忠端公气节彪赫史册,近三山陈恭甫太史辑公遗集,录诗一十四卷,搜采至为繁富,而是诗失载,盖未见此卷,故致阙漏。公书法劲拔,尝手书孝经百二十本,其真迹尚散播人间,往在家门曾获见之。此卷虽多剥蚀,然锋棱峭厉,劲直不懦,可想见公正笏王朝,百折不回之概,与手书孝经如出一辙,不寻以本集未载疑之。道光丙申孟夏吉日东吴后学吴钟骏谨识。钤印:「臣骏私印」。

马学易题跋:

闽峤投荒日,孤臣拜命时。杖痕双阙血,朝局半枰棋。慷慨忧时策,艰危渡海师。摩桫陈迹在,珍重胜和垂。敬题石斋先生遗墨,时在道光柔兆吞滩余月上浣浴佛日,长洲后学马学易。钤印:「马学易印」。

张岳崧题跋(一):

忠端公气节学行如日星渊岳,辉耀古今,偶及词章亦奇诡倔犟,出人意表。此卷五诗不着年岁,陈恭甫先师裒公集复遗采载,然公诗非他人所能羼也。书法则公与倪文贞所论遒媚二字,为能自道。其得力处,要之不可于字画间求之。道光戊戌十月定安后学张岳崧获观谨跋。钤印:「岳崧之印」。

张岳崧题跋(二):

又案公有篮舆,追徐霞客百里乃及,相将于大峰岩,次兼访刘完公阻雨,分韵诗后,款署铜海黄某书于浩然堂,但未知是堂筑于何时何地耳。朱供奉前跋书此备考。岳崧又识。钤印:、「张岳崧印」、「子骏」

陈宝琛题跋:

忠端遗墨世所宝贵,此卷逸诗孤本自道光中诸老题识又近百年。蠹蚀滋甚,为日本小贯庆治氏所得,重装属题,留观月余日,録存副本归之。庚申孟秋闽县后学陈宝琛。钤印:「宝琛私印」。

说明:朱珔、李兆洛、吴钟骏、马学易、张岳崧、陈宝琛六家题后跋。

Huang Daozhou 1585-1646

Calligraphy in Cursive Script

ink on silk, hand scroll

①24.5×192.0cm 约4.2平尺

②28.5×232.0cm 约6.0平尺

JPY: 5,000,000-8,000,000

RMB: 239,500-383,200

黄道周,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

朱珔(1769-1850),字玉存,号兰坡,安徽泾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辞赋家。其为学,不守一家之言,与姚鼐、李兆洛并负儒林宿望,鼎足而三。跋中,朱珔详尽考释本卷诸家,亦言及陈寿祺(1771-1834)、何瑞图(?-1658)、吕叔伦等,同时又称黄道周学术粹精而磅礡之气直塞天地,与浩然堂斋名契合,又诗体兀傲,书法峭劲,弥足可珍,亦可补黄道周文集之阙。

李兆洛(1769-1841),字绅琦,更字申耆,号养一。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中国清朝大臣、学者、文学家、作家、藏书家、地理学家、方志编纂家。为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跋中谓黄道周遗迹是神龙留爪,并以孔子、颜回、苏轼、李白相媲美。

吴钟骏(1798-1853),字崧甫,又字吹声,号晴舫,一作狂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道光壬辰科恩科状元,官至江苏巡抚。跋中其赞黄道周气节彪赫史册,本卷书法锋棱峭厉,劲直不懦,如石斋百折不回之概。

马学易(清),道光壬辰科进士,会元,吴县人,曾任江宁府知府。款识中「柔兆吞滩余月」是指丙申年(1836)农历四月。其作五言诗,盛誉黄道周忧国忧民之心,并称是卷应珍重。

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澥山,号觉庵、指山。广东省琼州府定安县(今海南省定安县)人。海南在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从二品)。与丘浚、海瑞、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读绝(丘浚)、忠绝(海瑞)、吟绝(王佐)、书绝(张岳崧)「四绝」中的「书绝」。

其双跋中赞黄道周学行如日星渊岳,辉耀古今,诗文出人意表,书法遒媚,同时言及徐霞客,并称黄道周《分阄十六韵》序中有款署「铜海黄某书于浩然堂」。是次徐霞客与黄道周晤面,为癸酉长秋(崇祯六年,1633),可见「浩然堂」筑造的时间上限即为1633年秋。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沧趣老人、听水老人,福州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晚清大臣、学者,为末代皇帝溥仪帝师,亦是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

黄道周的书法传世鲜少,只言片字亦为世珍。此次,2024秋拍征得黄道周自作诗草书手卷,录写其自作诗五首,陈寿祺《黄漳浦集》中失载,对于黄道周文集有补阙之功,对于黄道周生平履迹、仕宦交游、读书治学等亦有直接文献意义,而卷后名家题跋累累,则更为难得。

是作为黄道周自作诗五首,可补文集之阙,又书艺绝佳,钤印「卓父真君、平居道虚生」亦属于首见,意义亦重大,卷末名家题跋诸多,曾为日本正金银行小贯庆治珍藏,更是难得。

晚明之际,黄道周的书法能冲破赵孟頫、董其昌的笼罩,尤为不易。

(文:同古堂)

黄道周:兹山乎何筑,不与众丘同

明文学家李梦阳《空同集》中,有文《浩然堂记》,开篇即云:「浩然而塞于天地之间者,气也。人孰无之,然存之者寡焉。」而在明末清初,乱世之秋,盈盈有浩然正气者,黄道周必列其名。

徐霞客《滇游日记》中有言:「至人惟一石斋(即黄道周)。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可谓至为允当。黄道周「气节」亦应是彪赫青史,隆武帝赐謚「忠烈」,乾隆皇帝则誉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赐謚「忠端」,道光皇帝下旨从祀孔庙,殊荣至极。

天启二年(1622),黄道周进士及第,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一榜,状元为文征明曾孙文震孟,探花是编写《明史艺文志》的陈仁锡,金榜题名的「同年」还有倪元璐、王铎、徐石麒等,可谓星光璀璨,很多人后来成为朝堂砥柱人物,声势显赫。

进入仕途的黄道周,被指定为「经筵展书官」,为皇帝讲授哲学经典。其性高洁,行事刚正不阿,曾有札致胞兄称:「计吾生年以来,未有一言一事,内不可告于妻子,外不可告于朋友,幽不可告于鬼神,明不可告于黎献者。」足见君子坦荡,光明磊落。有诗「不识谁渔父,能箴楚大夫」、「莫教千古下,比屋诵离骚」亦是时时以屈原自勉,饱有忧国忧民之心。

然生未逢明主,黄道周「通籍二十载,历俸未三年」,官宦生涯大部分都流寓贬所或在故乡讲学。直至南明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的黄道周,募兵抗清,可惜大厦将倾,终不能力挽狂澜。兵败后的黄道周宁死不降,临刑前破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其以碧血荐轩辕,践行了士大夫为国尽忠、铁骨铮铮的最高气节坚守,堪称百代师表。

奇倔之人有奇倔之书。黄道周的书法各体兼擅,行笔雄健奔放,一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骨力内蕴,浩然之气浑厚,凛然有气概。宋荦《漫堂书画跋》称黄道周的书法:「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

晚明的书坛,风云际会,书家璀璨。而黄道周与倪元璐、王铎并称「三株树」,兼之傅山、张瑞图,又称「五大家」。诸家中,黄道周艺事、品行、学问等皆超尘出世,更为世人所重。近人张宗祥在《书学源流论》中曾言:「明之季世,异军特起者,得二人焉:一为黄石斋,肆力章草,腕底盖无晋唐,何论宋、元。「又说其是得天独厚之人。另有秦祖永《桐阴论画》说黄道周「深得二王神髓」,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亦云:「直逼钟王」,俱是不吝溢美,推崇之极。

687

(宋~元)佚名(画)、(明初)诸家题 三苏像

水墨绢本 立轴

桂同德题:苏门父子道德文章……眉山也哉。慈溪容叟桂同德敬赞。钤印:「慈溪清趣」、「天香后人」

刘绍题:蜀栈开金牛……非公能伫归。新城刘绍。钤印:「云林泉石」、「三清水气」

乌斯卫题:夺眉山之秀者……何其伟哉。四明乌斯卫。钤印:「秋鸣国家」、「翰林后裔」

胡隆成题:世之文章大家……千岁之伟望也。山阴胡隆成。钤印:「水清□□」

郑真题:眉山自苏氏三父子……蜀天秋月。四明郑真敬赞。钤印:「锁闻清」

贝琼题:余读苏文忠公……妙绝一时也。槜李后学贝琼。钤印:「姑苏□□」、「得轩」

黄章题:峨眉之山……直与眉山俱。华亭黄章。钤印:「画印」、「光风霁印」

陈宗问题:可观者真……秋旻也耶。东鄞陈宗问。钤印:「薇恒清暇」、「大方伯章」

楼巽题:余观众史绘苏门三父子……以启诸先生之赞哉。后学楼巽敬跋。钤印:「处阑闲暇」

说明:京都柳家旧藏。诸家题跋,带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Anonymous

Figure

ink on silk, hanging scroll

①126.2×38.0cm 约4.3平尺

②画:17.8×31.5cm 约0.5平尺

JPY: 3,800,000-5,800,000

RMB: 182,000-277,800

「三苏」即苏洵、苏轼、苏澈三父子,均列名于唐宋八大家,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清代名臣张鹏翮撰大门联赞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可见「三苏」之名垂后世,以及后人之钦慕。

是作绘「三苏图」,水墨绢本,未署款识,画像居中老者应为苏洵,头戴巾帽,额头略有皱纹,右边当为苏轼,长须垂下,而左边则是苏辙,神态相对稚嫩。三人衣纹线条颇劲利,神情亦较写实,笔法精妙,可知当非出自俗手。

宋元书画存世鲜少,而本幅集多家元末明初时期名士墨宝,其之价值亦不言而喻也。

画中题跋累累,计有桂同德、刘绍、乌斯道、胡隆成、郑真、黄章、陈宗问、楼巽等九家,题跋诸家多为元末明初之人,皆对「三苏」之道德文章推重,表达对百世垂裕之师的赞誉之情。

桂同德,明代教授,慈溪人。曾教授郡庠。以德行为本,笃信好学,淹贯经史,谨厚敦朴,闻于远近。有《容斋集》,世称容斋先生。

刘绍(生卒年不详)字子宪,以字行,号纬萧野人。建昌新城(今江西黎川)人。生活于元末明初。元顺帝至正(1341-1368)间曾北上奔走于中原、大都之间,以求功名,不遇。洪武初,曾官翰林应奉。诗载《元音遗响》。

乌斯道(1314-?)卒年不详,约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字继善,号春草,世称春草先生,又号四明山人。慈溪人。幼丧父,家贫好学。洪武二年(1369)应征至京编修《元史》,洪武四年(1371)举荐知奉化,后历官化州石龙及江西永新县令,为官清廉,当地立生祠祀之。洪武九年(1376)受文字狱牵连,謫役安徽定远。洪武十一年(1378)回乡。工诗文,文尚体要,诗寄兴高远,与兄乌本良(春风)并擅时名,有「江浙文章数二乌「之句。著有《春草斋集》《秋吟稿》等。《明史》有传。

胡隆成,明洪武年间人,山阴人,号萍轩,仕潜邸为长史。有诗:「米家名画可谁伦,爱此苕溪春晓村。「明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载《王叔明天真像》存其诗跋。

郑真(1332-?),字千子,自号荥阳外史,鄞县人。博览群书,尤精《春秋》。元末,科举中废,遂潜心读书,有文名。洪武四年(1371),浙江乡试中举第一,后授临淮教谕。洪武十七年(1384)任满,进京入见,先后参加朝会达54次,颇得朱元璋欣赏。升任广信府教授。编纂有《四明文献集》,著有《荥阳外史集》一百卷。

贝琼(1314-1378),字廷琚,别号清江。初名阙,一字廷臣,号廷珍。明初文学家,诗人,少时曾从杨维桢学,年四十始领乡荐,客游江浙间。明初召修《元史》,官国子助教,后改中都国子监。曾祖贝圭,南宋理宗时,由平江(明初改苏州)迁居浙江嘉兴府崇德县(今桐乡崇福镇),在语儿溪上建宅定居。祖父贝谦,宋代太学上舍(始入学为外舍,经考核后,升为府舍、上舍),不仕。

黄章,明洪武年间人,长史,华亭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倪瓒《竹枝册页》画上有黄章、范寅仲题跋。

陈宗问,浙江宁波府鄞县人,以进士任工部主事,升前职,河南布政司参政。其为人有学有守,尤好激励后进。问学淹通,声名洋溢。《薛瑄全集》有载。

楼巽,暂不可考。据跋中钤印「虎闱闲暇」可知其应是国子监学生或教授。虎闱,古时国子学的代称。又据画中题跋位置,可见其至少应是元末明初之人,故此「三苏图」距今则年代或更为久远。

688

吴韵(明) 月下梅鹤

设色绢本 立轴

款识:四明山人吴韵。

说明:带盒。

Wu Yun

Moon and Crane

ink and color on silk, hanging scroll

161.8×104.5cm 约15.2平尺

JPY: 300,000-600,000

RMB: 14,400-28,700

689

吕纪(1439-1505) 竹石锦鸡

设色绢本 立轴

款识:吕纪。

出版:《长男爵家藏品入札目录》图五,金泽美术俱乐部,昭和九年(1934)。

说明:带盒。附极书。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Lv Ji 1439-1505

Bamboo and Bird

ink and color on silk, hanging scroll

147.5×77.7cm 约10.3平尺

JPY: 3,800,000-6,800,000

RMB: 182,000-325,700

吕纪,字廷振,号乐愚,宁波人。明代画家。好绘画,擅花鸟,近学边景昭,远师南宋画院体格,始致其妙。擅画凤凰、仙鹤、孔雀、鸳鸯,工笔勾勒与水墨写意俱能,设色明丽,气韵生动。

吕纪,一位明朝的杰出画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于世。吕纪,字廷振,号乐愚,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出生于1477年。

他是一位花鸟画大师,以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和精细的笔触为人们展现了花鸟世界的千姿百态。他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他对自然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生动表现上。此幅画作,色彩斑斓,线条流畅,精工富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图中对于凤鸟、孔雀、飞禽、翠竹、牡丹的描绘,既具法度,又及其富有生气。

吕纪的作品不仅在明朝广受赞誉,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花鸟画风格影响了许多后来的画家,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90

仇英(明中期) 出阵图

设色绢本 手卷

款识:吴门实父仇英制。

钤印:「十州」

鉴藏印:「子和珍藏」、「子孙保之」

说明:带盒。

Qiu Ying

Landscape

ink and color on silk, hand scroll

50.0×1160.0cm 约52.2平尺

JPY: 600,000-1,200,000

RMB: 28,700-57,500

仇英,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704

王鉴(1598-1677) 草阁吟秋

水墨纸本 立轴 1627年作

款识: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诗成喜有相过客,识取渔梁拄杖声。天启七年,丁卯夏写,松崖樵者王鉴。

钤印:「湘碧」、「王鉴之印」、「临池清兴」、「松崖道人」

鉴藏印:「绣里书屋」

说明:带盒。

Wang Jian 1598-1677

Landscape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37.5×62.5cm 约7.7平尺

JPY: 1,500,000-3,200,000

RMB: 71,900-153,300

王鉴,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苏州人,「四王」之一。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