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就复旦大学系列讲座答读者问
2024-10-13 10:34:15 未知
按:邱振中教授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系列讲座《书法与中国文化理论》,计划8讲,2019年开讲,完成六讲后遇到特殊时期;最后两讲的内容已经准备好,但未能进行讲述。时隔五年,重拾旧约,但有些事情已发生了变化。五年中,邱振中陆续出版了几部专著,邱振中的思想在四个方面有了重要的进展,邱振中亦对自己理论重新进行了反思。心得、思考,都在最后两讲的构思中。关于讲座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编者挑选了一些读者发来的问题,请邱振中先生做出回答。
复旦大学系列讲座现场
问:八个讲座是一次规模不小的学术活动,你为什么选择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做这样的讲座?
答:讲座出自复旦哲学学院的邀请。
艺术哲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希望对中国艺术的当代研究做一个全面的整理。他们不同于惯常的做法,开一个讨论会或出一本书,而是在一个领域只邀请一位学者,请他详细讲述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借此以呈现中国艺术研究的状况。他们希望讲述者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反思自己的工作。
这对主办者和被邀请者都是一个挑战。
主办者的困难在于领域和学者的挑选——今天不是每一个领域都经得起这种考察,而被邀请者必须在更苛刻的不同专业的审视中,在广阔的学术和文化的背景前进行自己的陈述。
就具体工作而言,讲述者必须思考自己所有研究之间的关系,思考它与整个领域研究的关系,思考它在更大范围——如艺术理论、文化理论——中的价值。这对一位研究者来说,是一个个全新的课题。
它不论对讲述者还是听众,都是一次重要的经历。
问:整个讲座的内容是如何安排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选定讲座主题后,在我所有的研究中挑选与中国文化理论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内容很多,只能挑选最重要的一部分。所谓“重要”,取决于它们与书法深层性质关联的紧密程度;此外,看它们是否能引向当代学术的中心议题,如语言陈述机制、这对于各个人文学科都非常重要,但大多数领域没有就此进行过专门的讨论。在中国文化的思考中经常被提及但又没有真正深入解释的问题,如书法中修养的作用。
他们构成了第三讲到第六讲的主要内容。
第一讲谈书法的基本性质,第二讲是书法与文化理论关系的讨论——这是系列讲座的主题。最后两讲是对整个讲座的总结,讨论书法与文化理论在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上的关联。
我强调了“中国文化理论”,是因为从对书法的思考转入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有许多点位衔接紧密,实际上在研究中,已经与当代文化理论有许多交会。
问:讲座适合哪些人来听?
答:所有关心中国书法、艺术、文化的人。不管你关心的是传统部分还是当代部分。两者互相映衬,看起来对立,实际上互相成就,
愿意思考书法,特别是学习写文章、撰写学位论文的学生,或许能从这里得到启发。
人们经常问到,只做创作的人要不要关心这些。
书写是一件极为容易形成程式的事情,如果没有各种机缘来促使你反思并改变书写的习惯,很容易油腻、油滑,书写的不断进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所有能促使你改进书写的动机,都非常重要。对书法与文化关系的思考,就是一种促进反思的力量。
当代文化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文化,它要求人们对敏感、智力、直觉、理性、表达都具有较好的感受能力,而这些也在当代文化的成品上得到综合的表现,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背诵和操练,
人们批评当代书法的弊病之一,是书写者“没文化”。这是一个空洞的指责。“文化”要有具体的内容,一首诗深刻的感悟、一个词在陈述中独特的运用被察觉,都是个体”文化“的积累,而关于书法与当代文化关系的思想,无疑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系列讲座现场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