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一境,物我相融——陆雅娣的水墨画艺术
2024-10-14 16:37:14 未知
陆雅娣(1944 年—2017 年)字能萍,生于浙江绍兴,党员,中国画家。
自幼酷爱书画传统,习笔墨丹青先后从师王康乐、胡振郎等。六十年代从事 工艺美术设计工作,八十年代末入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书画部,工作中,她勤勉 敬业,为了更好的与生活中的艺术家们悉心沟通,建立良好的语言交流结构平台, 她生活节俭,省下钱来买得了一笔一墨,也都用于书画练习,‘路遥知马力,日 久见人心 ’在她努力深耕后的山水画,日益精进,不仅和画家们交了朋友,也得 到了前辈的热心指点,后又师从金正惠,王家骅等,成为上海大风堂书画会再传 弟子,她在耳濡目染了经典的同时,也思考当代的生活,她深入生活写生,也传 习了非遗的剪纸艺术,博采众长,无论在国画山水、花卉还是走兽,均臻独特画 境,令人陶醉。
山水画之境:于敦厚中见华滋
揆其作品之风貌,既有黄宾虹山水画黑、密、厚、重的画风,笔法有力而灵 动 ,又有张大千山水画之气势雄浑,色彩浓郁,或浓或淡,或彩色或者黑白简 约,极富真实的气魄。此外,其作品中还蕴含着作为女性画家对物象独到的细腻 感知与情感。
她重视画面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使画面形成一种动静相宜, 远近相通,高下相错的节奏感,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性的探索。在笔墨表 现力上,其作品更加强调笔墨的质感和层次,用笔如篆刻般洗练凝重,遒劲有力, 同时又能在严谨之处表现出纵横奇峭的趣味。且善用浓淡、干湿、明暗的变化, 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光影的魅力,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形成一种虚实相生,明暗 相辅的效果,极具敦厚华滋的气韵,仿佛笔墨在其绘画中有了生命力,能够表现 出画家的情感和个性,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展示。
《春艳》——水墨丹青中的自然与意境
这幅作于戊子年秋的山水画,以其淡雅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 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画卷,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无穷魅力。首 先,从技法层面来看,《春艳》运用了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以墨色为主要表现手 段,通过墨的浓淡干湿、点线面的交织,形成了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画面中, 山峰以简洁的线条勾勒而出,岩石裸露的部分则以浓墨重彩表现其质感与力量。 山间云雾缭绕,画家巧妙地运用淡墨晕染,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高山 与民居,繁与简,虚与实,对比互相衬托中画面更灵动。正如宾虹先生之言:“作 画实中求虚,黑中留白,如一灿之光,通室皆明 ”。这种技法上的精妙运用,不 仅展现了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底,更使画面充满了生动气韵。色彩方面,此作以淡 雅为主调,色调和谐统一。山峰、云雾、树木、房屋等元素在墨色的巧妙搭配下, 形成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特别是那条蜿蜒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两岸翠 绿的树木倒映其中,更添几分生机与活力。这种色彩的运用,既符合中国传统审 美中“ 淡而不薄、浓而不俗 ”的原则,又使画面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 力。在构图上,该作品遵循了中国山水画“ 高远、深远、平远 ”的构图法则。山 峰高耸入云,展现了“ 高远 ”之势;山间云雾缭绕,形成了“深远 ”之境;而山 脚下古朴宁静的房屋和蜿蜒的小溪,则构成了“平远 ”之景。这种构图方式不仅 使画面具有了层次感和空间感,更使观者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体 验。在画面的右上角题写的“春艳 ”二字。这两个字不仅是对画作内容的精炼概括,更寄托了画家对春天美景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金光灿烂》——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静谧与深邃
《金光灿烂》这幅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观者步入了一个宁静 致远的诗意世界。画面以淡墨轻扫,色彩轻染,不仅展现了自然山川的雄浑壮阔, 更赋予了其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美。山峰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尤其是那顶部倾 泻而下的瀑布,如同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动人心魄的 活力。山脚下,一片开阔的水域静静地铺展,或湖或河,清澈见底,与远山相映 成趣,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岸边,小房子错落有致,树 木葱郁,细节之处尽显画家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情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可 居可游 ”的闲适与自在。
《江南春》——一幅古典园林的诗意画卷
作品《江南春》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湛的技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 了观者的心灵。这幅作品不仅是对江南园林美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艺术家对自然 之美、和谐之境的深刻感悟与表达。首先,从构图上来看,作品巧妙地运用了“远 近高低各不同 ”的透视原理,将一座双层亭子置于画面中心,成为全篇的视觉焦 点。亭子以其歇山顶的庄重与栏杆的精致,展现出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魅力。而 亭子下方的小河与河上的拱形石桥,则巧妙地引导观者的视线由近及远,形成了 一种流动的空间感。桥下平静的水面,不仅倒映着周围的景物,更增添了几分静 谧与深邃,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色彩方面,以绿色为主调,营造出一种生机 勃勃、春意盎然的氛围。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灌木丛,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更 赋予了作品以生命的活力。而点缀其间的粉色花朵,则如同点睛之笔,为这幅画 增添了几分柔美与温馨。整体色调柔和而不失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与心灵 的慰藉。笔触上,《江南春》展现了艺术家高超的技艺与深厚的功底。每一笔、 每一划都显得那么细腻、那么精准,仿佛能够穿透纸背,直达观者的心灵深处。 无论是亭子的轮廓、栏杆的纹理,还是树木的枝叶、花朵的瓣片,都被艺术家以
极其细腻的笔触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体现 了艺术家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热爱,更彰显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春》在传达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 涵与情感寄托。画中的江南园林,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展现,更是文人墨客寄情山 水、追求心灵自由的象征。而“江南春 ”这一标题,更是直接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与意境——它不仅仅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更是对江南地区独特文化韵味与人文 情怀的颂扬。可以说,《江南春》是一幅集自然美、艺术美与文化美于一体的国 画佳作。它以精湛的技艺、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成功地再现了江南园林的 诗意画卷,让观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 魅力。
花卉画之美:含刚健于婀娜
陆雅娣女史的花卉画以点染写花,含刚健于婀娜,将山水画创作中经常使用 的方法转换到花鸟画的创作中,把墨改成色,或者色墨混合使用,使得其花鸟作 品具有浓厚的个人气质,呈现出天真烂漫的艺术面貌。用苍劲老辣的笔法写出叶 脉与花茎,水墨交融间又见花朵的烂漫。色彩的层层叠加、色墨交融、用笔错综, 令人联想到黄宾虹吸收海派花鸟的用色方式以及西方印象派的某些意趣。
《牡丹写意图》——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殿堂中,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姿态,成为了画 家们笔下永恒的题材。这幅《牡丹写意图》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成功地吸引了我的目光。首先,从画面构图来看,画家巧妙地运用了“疏 可走马,密不透风 ”的布局原则,将多朵牡丹错落有致地安排于画面之中。这些 牡丹花或含苞待放,或盛开如盘,形态各异,却都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 然的景象。花朵之间,绿叶相衬,颜色从浅绿到深绿渐变,既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层次,又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这种构图方式,不仅展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 更体现了画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色彩方面,此作以鲜艳的色彩 为主调,尤其是牡丹花的颜色,更是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粉红、白色、紫色等 色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些色彩不仅准确 地捕捉了牡丹花的神韵,更赋予了画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同时,画 家还巧妙地运用了水墨的晕染效果,使得画面中的色彩更加自然、流畅,仿佛是 大自然本身的杰作。在细节处理上,画家同样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无论是 牡丹花瓣的细腻纹理、花蕊的精致结构,还是绿叶的叶脉走向、茎干的挺拔姿态, 都被画家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细节的呈现,不仅增强了画面 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更使得整幅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画面下方的蓝色蝴蝶图案为整幅画作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趣味。这些蝴蝶似乎在花 朵之间翩翩起舞,与牡丹花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这种设计不仅丰富了 画面的内容,更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不息。综上所述,《牡丹写意图》图是一幅 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中国传统风格花卉画作。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色彩、细 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成功地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与神韵,同时也传达了画家 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这幅画作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更是对现代审美观念的一种独特诠释与表达。
总体而言,陆雅娣女史的作品融合了传统与写生,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现 代的气息,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其画风既有传统 的底蕴,又有现代的创新;其画艺既有深厚的功力,又有高超的技巧,其画思既 有哲学的深度,又有诗意的高度;其画境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人文的情怀。她 的作品无疑是海派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文/彭泽云)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