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荷风入扇

2024-10-17 13:42:26 未知

孩提时的夏夜,我经常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尽管天气炎热,我还是喜欢靠在奶奶的怀里,她一边轻拂着扇子为我引风驱蚊,一边轻挠着我的背,伴着荷塘飘来的阵阵幽香,我总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清清爽爽的,温温馨馨的。故此,当在夏日的夜晚我怀念爷爷奶奶时,仿佛会感受到奶奶轻摇扇子带来的清新凉意,以及荷塘的阵阵飘香。这些年,我沉醉于创作“荷塘系列”画作时,就特意想将“扇子”和“荷塘”的美好回忆融合在一起,于是就产生了这本画集里的作品。

荷花又称莲花、芙蓉,如水中仙子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莲之高洁、清雅千百年来深受文人骚客赞誉,但于我而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塘,才是一场繁华茂盛、热闹非凡的交响曲。江南多芙蕖,每逢夏日便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采莲趣景,一碧万顷的荷塘成了人们纳凉嬉戏的乐园,“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唐·卢照邻《曲池荷》)、“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宋·张文潜《莲花》),清风徐来,摇曳的荷叶仿佛翠绿的罗扇送来荷香阵阵,驱散夏日的酷暑。

扇子是夏令时节必备之物,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扇子有遮蔽日光、引风消暑的功能,故又名“障日”。扇子最早并不是用作纳凉的工具,而是象征统治阶级地位与特权的仪仗用品,因其常见于宫中,所以又叫做“宫扇”。西汉时出现了对称的“合欢扇”,形似圆月,又名“团扇”。班婕妤作诗咏道“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雪霜。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这种团扇出现后,历代沿用不衰,成为我国传统风格的扇形。

团扇的形状通常为圆形或近圆几何形,扇柄细长,精美雅致。圆形团扇形如满月,象征圆满、和美,是最为常见的团扇形制。而圆形的扇面仿若眼睛,满怀深情地凝视着故乡的荷塘,带着儿时熟悉的清香;又仿佛是一面明镜,折射出荷塘四时的万千色彩。不同形状的扇面犹如千万个舞台,让我纵情挥舞颜料,在水色流淌中向观众传达内心缤纷的荷塘万象和深厚的细腻情感。

我以团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并尝试植入西方文化的媒介水彩。水彩是西洋画种,是水与色彩的游戏,我把水彩与扇面结合,就像是一场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来自西方的颜料与产自东方传统的绢帛、宣纸之间的相互试探,让扇面绘画有更多的可能性。水彩颜料的明快鲜亮与绢帛的轻薄通透结合得天衣无缝;水彩颜料的跳跃流动与宣纸的温柔含蓄凝合得出神入化。而结合了西方绘画中的光色、明暗、体积,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国写意画中包罗万象的气韵与意境,使扇面产生出如梦如幻、浑然天成的丰富艺术效果。

元人有诗云:“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何中《荷花》)荷塘美景四时皆有不同特色,既有“平湖淼淼莲风清,花开映日红妆明”(宋·邹登龙《采莲曲》)的明媚,又有“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宋·白玉蟾《荷花》)的怡人。我将荷塘绘制于扇面上,希望能以荷塘的清爽驱散荷塘的暑气,荷风送香、满池碧波、霞光万丈、灵鸟飞舞,一幅幅荷塘景象跃然纸上,手摇团扇,凉风阵阵,荷香满堂,亦如漫步荷塘,暑热渐消。东西方文化的涓流将南方夏日的明媚与湿气氤氲化作流动色彩铺染的扇面之上,荷风入扇,扇舞清风,沁人心脾。

而当观看这些画作时,总免不了勾起对爷爷奶奶的浓浓思念。谨以此书,献给天上的爷爷奶奶。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