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湖南美术馆再展王憨山 深植本土的困与知
2024-10-28 09:42:05 江静
9月30日—10月25日,“‘困而知之’——纪念王憨山诞辰100周年特展”在湖南美术馆二楼5、6、特1厅展出,展览用150 余件美术作品与艺术文献全面梳理和展示了艺术家王憨山先生的艺术历程和艺术风格。这是湖南美术馆时隔四年再次为王憨山举办个展。
展览现场
2020年,湖南美术馆推出“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王憨山艺术展”,以多元视角呈现王憨山先生的艺术生涯。此后,王憨山先生的家属相继向湖南美术馆捐赠了其具有代表性的近百件作品及文献资料,由此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馆藏研究序列。这批珍贵的藏品为本次展览的举办提供了重要契机。在展览期间,湖南美术馆策划举办了讲座、论坛等一系列学术性公教活动,从不同维度对其展出的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解读。在10月18日于湖南美术馆举行的作品捐赠仪式上,王憨山的家属再次向湖南美术馆捐赠作品18件。
王憨山作品捐赠仪式嘉宾合影
“困而知之——纪念王憨山诞辰100周年特展”学术论坛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也是湖南美术馆建馆五周年的系列展之一,与“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同时展出。两位同时在今年迎来百年诞辰的湖南籍艺术家,在今年10月通过举办展览的形式实现了相聚。
湖南美术馆馆长田绍登表示,与黄永玉同岁的王憨山,拥有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和人生。他们在湖南美术馆内开展的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交流与对话,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湖湘艺术的多元特质。而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黄嘉从王憨山的印章与题画诗中受到启发,用他的一枚印章为主题串联起他的一生。同时,在黄嘉看来,与王憨山的艺术相比,其在困境中一直保持清醒思考与艺术知觉的精神更值得被当代人看到。
湖南美术馆馆长田绍登为王憨山家属谢继韫女士颁发捐赠证书
田绍登:让王憨山走出湖南
雅昌艺术网:此次湖南美术馆五周年推出了黄永玉和王憨山两位艺术家的个展。为什么是这两位艺术家?在您看来,他们之间有哪些同与不同?
田绍登:黄永玉和王憨山两位都是湖南籍艺术家,而且巧合的是,今年都是他们的百年诞辰。黄永玉先生虽很少在家乡长住,但是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在其生前已经得到了充分展现,包括慷慨地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吉首大学、并创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美术馆,为家乡人民修建桥梁、以实际行动回馈故土等等。可以感受得到,他的心始终与湖南紧密相连,不管是绘画还是绘画风格都有着来自湖湘文化的烙印。而王憨山先生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从湖南本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绘画作品中流露出的气息亦是湖湘文化精髓的生动体现。
同时,这两位也是非常有个性的艺术家。黄永玉的艺术成就不用过多赘述,几乎涉猎了所有的艺术门类且在全国的影响力巨大;而王憨山,从骨子里透出的那种文人气息、民间气息以及泥土气息交融,成为他的独特气质。既不同于文人画传统中常见的模式化表现,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民间艺术的再现,他巧妙地将民间美术元素和自身在田园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体验融入作品之中,且表达自然,是自身精神状态的自然流露。
在评估黄永玉与王憨山的艺术成就时,若仅仅从技术层面去评判他们的艺术价值就显得过于片面与简单。我认为,艺术除了技术层面的因素外,还深受个人生活体验和情感影响。对于文人画而言,它不仅仅是画作的创作,更融合了文字的表达与人的因素。其中,人的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是可以有很多角度的挖掘。实际上,他们两位为湖南的艺术提供了两个全新的范式,也让人们看到湖南艺术面貌的丰富与多元化。黄永玉在全国的影响力已经毋庸置疑,而王憨山则需要走出湖南,要不断推进。
展览现场。1999年,摄影家邓伟先生为王憨山拍摄的肖像照。
雅昌艺术网:湖南美术馆曾于2020年举办过“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王憨山艺术展”。此次再次展出王憨山个展,除了这批收藏的原因,还有哪些考虑?
田绍登:自首次展览以来,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业界对王憨山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从美术馆的建馆理念和宗旨出发,我们有必要选取若干位湖南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作为个案研究的典范,而鉴于王憨山在湖南地区的影响力与代表性,他无疑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对象之一。
由于他擅长创作大写意作品,因此流传下来的作品相对较多。特别是其家人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他们再次向美术馆捐赠了18件代表性作品,使我们的收藏变得更加丰富。这批收藏的数量,是美术馆进行个案研究的重要前提。美术馆的研究不能纸上谈兵,所有的研究都需要以藏品作为支撑。此次以收藏展的方式对王憨山进行第二次推广,一方面足以说明王憨山在湖南美术界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想通过王憨山的收藏研究展告诉老一辈艺术家甚至当代中青年艺术家,美术馆是艺术作品最终归属的最佳选择。
观众在展览现场认真阅读王憨山的艺术年表
雅昌艺术网:从美术馆的角度来看,与上次相比,本次展览在规模和意义上有哪些不同?
田绍登:首个王憨山艺术展览是作为“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中的一个个案呈现,以多视角展示王憨山先生的艺术人生与艺术历程,而本展览更加凸显其研究性质。尽管展览规模不大,但在展品的甄选与陈列设计上均经过精心考量与细致打磨,力求达到“小而美、精而深”的展示效果。展览开幕后,我们也收到了来自业界和社会的反馈。大家普遍认为,尽管此次展览在作品数量上有所限制,但展出作品均是精品。更为重要的是,展览通过详实的文献资料对王憨山先生的艺术生涯进行梳理与呈现,极大地丰富了展览的内涵与价值。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与他一生所作相比,精品毕竟有限。做艺术家个案的梳理研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很重要,但是能表现其各个阶段和各种风格的手稿和文献也同样重要,可以让艺术家的形象更加立体。这次展览以艺术家的精品为主体,以手稿和文献为辅,标志着我们对王憨山个案研究已经起步,将来会逐步推进。
雅昌艺术网:本次展览也是湖南美术馆这五年来推行“以展促藏,以藏促研”的成果之一。请您介绍一下美术馆的相关馆藏情况。美术馆今后在鼓励艺术家捐赠方面有哪些举措?
田绍登:湖南美术馆开馆五年来,在展览策划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业内很多专家的认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收藏方面还是有很多遗憾。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收藏是一个美术馆展开学术研究工作的基石,这也是湖南美术馆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将拓宽收藏渠道,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途径。
目前,我们正着手启动相关工作,思考如何将捐赠与收藏有效结合,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资源,以激发公众及艺术家的参与热情。我们已初步制定了相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库房按照一流标准建设,其存储容量足以满足未来五十年的需求,这为我们未来的收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雅昌艺术网:谢谢!
本次展览策展人黄嘉在学术谈论上分享策展思路和经过
黄嘉:“困而知之”是解读王憨山的关键词
雅昌艺术网:本次展览是纪念王憨山诞辰100周年特展,以“困而知之”作为主题。请介绍一下展览出题的由来。
黄嘉:在我看来,有力量的展览一定是能传递出情感温度,是一场深刻而有意义的对话。“困而知之”是王憨山先生常用的一枚印章,也是贯穿王憨山先生人生的关键词。这四字出自《论语》:“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困而知之者。生知为上, 困知为下。”“生而知之”指的是天生就具有很高的天赋和能力,“学而知之”则是通过学习逐渐积累智慧,“困而知之”则是指通过在困难中辗转而后领悟出道理。回顾王憨山先生的艺术人生,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生都是在“困”中做出自己本真的人生抉择,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因此,“困而知之”是王憨山的自勉,也是他从困境和挫折获取智慧的方式。
雅昌艺术网: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且与瓦雀共生死”“不辞日暮重抖擞”“困而知之”。请您介绍一下,各个单元是如何呼应主题之中的“困”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黄嘉:其实单独从这三个单元的标题就可以看到“困”的存在。第一单元的标题来自王憨山先生早年的一句题画诗——“不随丹凤朝阳去,且与瓦雀共生死”,这是艺术家表明自己的志向,以寻常心态面对生活的困境甚至不公,同时与自然中最平凡的事物“为敌为友”;第二单元的标题来自他晚年的一句诗“不辞日暮重抖擞,泼朱走墨呼小雏。”这两个单元以展示代表作为主,既可以看见他田园生活的点滴,也能看见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与其受民间艺术的影响。另一方面,两个单元作为艺术家早年和晚年的一种呼应,从他晚年仍然在画平凡的“小雏”可以看出,王憨山仍然面临创作和生活的双重困难。不同的是,前者多为“小清新”的田园生活小品,第二单元则凸显其晚年的“重拙大”风格。此外,第三个单元以文献讲述为主,直接呼应主题,成为前两个单元的“注脚”。
雅昌艺术网: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和文献多达150余件,既有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也有一些从未展出的文献资料。在展品的选择方面,您有哪些考虑?
黄嘉:在策划展览时,我们综合考虑了展览空间安排、观众观展体验以及展览主题侧重点等方面,并据此做出了一定的选择和调整。我发现,开展以后,文献厅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这无疑是对我们展览策划的一种反馈,文献的叙事足够清晰动人同样会吸引观众驻足。总体来说,三个单元想反映的不仅仅是“困而知之”,而是“困而知之”中王憨山先生的民间立场与平民意识,一位走在寂寞之道上的花鸟画大师如何从“困而知之”中领悟并选择真正的生活。所以比起“突出重要作品”,本次展览更注重作品和文献手稿的双线叙事与交叉映证。
雅昌艺术网:我们在展览现场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陈列。请具体介绍一下,本次展览为配合主题和艺术家本人,在现场布置上有哪些新的巧思?推出了哪些公共项目以促进公众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王憨山?
黄嘉:在这次展览中,策展团队特别注重当下艺术展览的空间意识,充分考虑了观众的观展体验,将王憨山的艺术特色与人生经历中的重要事件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根据王憨山先生的生活照在展厅中搭建了王憨山先生故居的生活场景,“院子”里晒着谷子也晾晒着他的作品,通过还原他的居住和创作环境,引导着观众穿越时空去体验艺术家当年的生活状态。同时,我们根据王憨山先生的代表作,策展团队将展览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编写了动画片脚本,并通过精心制作和反复调整,最终在展厅播放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动画,让观众能动态感受到画中的自然节律。
此外,展览在公众观展互动上也做了专门的活动,在展厅开辟了公共美育活动专区,精心策划了如《“王憨山先生笔下的诗意乡野”艺术沙龙体验课》,《“西风又向小园吹”拼贴互动》设置拼贴明信片互动活动,公众在现场选取拼贴碎片,拼贴碎片会根据王憨山画中摘取相关元素,有鱼虾、花卉、果实等等,观众制作专属自己的田园小院,一起拼贴梦想的田园生活。
观众在搭建的“王憨山故居”现场休息
雅昌艺术网:作为本次展览策展人,您在对王憨山本人有哪些认识?对于湖南本土和全国范围来说,他的艺术实践和个案有哪些意义?
黄嘉:王憨山先生的艺术人生经历对当下是有启示性的。首先,此次展览并不是为了展示这位60岁以前籍籍无名的艺术家如何在底层生活中遇到的艰难困苦,而是他“困而知之”的勇气和其艺术精神。这是一个非常健康、自然又充满生命力的内核,其中又有喜悦、悲悯和智慧,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尤其是他的题画诗值得关注,结合他的绘画直观地表达其思想意蕴,比如“且喜天公能反复”“喜看稚子竞攀高”“寒门僻地无音乐,阵阵蛙声当鼓吹”。
其次,王憨山先生的艺术人生经历对当下是有启示作用的。他的人生和作品就像大地一样坚韧,永远可以萌发新的生机。另一方面他受老庄的影响很大,去掉了很多“成功学”的浮华,对世事中的善恶好坏有自己的判断,对生活和艺术双重之困中以看似憨拙的方式“逍遥游”。他的艺术实践放在今天依然意义重大。
雅昌艺术网:目前湖南美术馆对于王憨山的研究有哪些成果?
黄嘉:关于对王憨山先生的学术研究,美术馆开馆五年来一直在对其开展跟踪研究,也不断得到家属的支持,先后收藏的王憨山作品已初步有了体系。美术馆在展览期间还同步组织了王憨山艺术研究的学术论坛,邀请了全国著名学者专家,深入探讨王憨山的艺术成就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定位等问题,目前有阶段性的成果,但还有许多研究的方向和空间需要更多的学者关注和参与进来。
雅昌艺术网:谢谢!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