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眼中的“流光绘影”:艺术作为跨文化对话和理解的桥梁
2024-10-29 19:09:25 未知
展览现场
2024年10月24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流光绘影:‘一带一路’国家文明互鉴光影作品巡展”在新疆美术馆开幕,展览在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指导下,由四川美术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此次是展览巡展的第三站,借助“一带一路”西部桥头堡(乌鲁木齐)的区位优势,以光影为媒,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明互鉴的魅力,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结合丝绸之路历史、民族融合、文化繁荣等区域特色,本次展览增加了反映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古往今来延续发展的壁画、灯光装置、综合材料等独具特色的作品,为乌鲁木齐这座丝路名城献上一场璀璨的光影景观。
展览现场
黄彦、张国云、刘凯是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之一,作为此次巡展中的新增作品,黄彦、胡卓君、刘萧涵的《风沙智语》和张国云、欧阳欣然的《纹•路》是两件反映“一带一路”精神的互动艺术装置,它们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展现了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力量。黄彦强调艺术在促进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而张国云则突出了光影艺术在传达情感和创意方面的强大影响力。刘凯的《凿空之旅》以中国画手法再现历史,强调艺术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些作品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视觉上的震撼,也体现了艺术作为跨文化对话和理解的桥梁。艺术家们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能够体验丰富艺术盛宴的幸福时代,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技术的创新,更是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
张国云:光影艺术在传达情感和创意方面具有强大力量
《纹•路》是由艺术家张国云和欧阳欣然联合打造的一部跨越时空和文化边界的艺术长卷。该作品以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传统纹饰为核心主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的刺绣、织锦和剪纸艺术巧妙融合。利用非遗亮布织物的独特质感,作品将光影变化运用得淋漓尽致,展现了纹饰的历史深度和丰富的文化意象。
《纹•路》张国云 欧阳欣然
作品中精心采集了从西南到西北沿线各民族的经典花卉纹、龙纹、凤鸟纹以及壁画中的九色鹿、华盖、卷草纹等元素。这些传统手工技术的精髓通过现代科技得以重构与再造,亮布表面上的纹饰与色彩自然与科技交融,创造出动态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纹样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而且通过光影的流动,展现了两大文化符号在作品中的碰撞,仿佛让时间与空间在作品上同时流动,为传统文化符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纹•路》的核心价值在于展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共存。尽管西南与西北的纹饰源自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但通过现代科技和传统非遗亮布织物的结合,它们在同一片光影中和谐共鸣。这种纹饰间的对话象征着古丝绸之路上各民族间的互动与交流。
《纹•路》张国云 欧阳欣然
作为时尚设计师,张国云表示她的作品常在T台上展示,与光影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参与本次展览让她深刻体会到光影艺术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是新奇而深刻的。
“三维动画和数据编程的应用,使得每个展示框内的作品都能精确地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无需言语解释,直观的体验足以感受到光影艺术带来的震撼。”
这种直接的视觉体验展示了光影艺术在传达情感和创意方面的强大力量。
黄彦:坚信不疑艺术是促进交流的有力工具
黄彦、胡卓君、刘萧涵联合创作的《风沙智语》是一件深刻反映“一带一路”倡议精神的互动艺术装置。黄彦认为,交通网络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与文化互鉴的关键力量。该作品以“交通”为主题,通过开源API获取沿线国家的交通贸易数据,并利用Touch Designer软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控制灯光与机械结构的动态源。艺术形态上,作品借鉴了风帆、黄沙、船桨等元素,通过动态交互展示,象征性地表达了“交通”为“一带一路”注入的新动力。
黄彦、胡卓君、刘萧涵 《风沙智语》
装置设计了两种展示模式:当周围无观众时,装置进入“自然流动模式”,模拟细沙流动的缓慢变化;而当观众靠近时,装置则切换至“数据驱动模式”,根据实时获取的交通贸易数据驱动灯光与机械连杆系统,产生模式和频率的变化。作品旨在通过动态光影与机械美感的交互,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合作与共荣共生的关系,传达共同进步、携手未来的愿景。
此次展览来到新疆,黄彦表示新疆给他留下了亲切而深刻的印象,这份亲切感源自它为创作提供的独特环境,能够将异域风情与本土文化完美融合。对于新媒体艺术创作者而言,新疆不仅是展示国内外多元艺术手法和理念的窗口,更是探究民族特色与丝绸之路文化的沃土。
“在这里,我们更深刻地思考什么是民族的,什么是中国的,这种思考对艺术创作至关重要。”
黄彦、胡卓君、刘萧涵 《风沙智语》
在黄彦看来,新疆不仅是地理上的交汇点,更是文化和艺术的交汇点。它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探索与表达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机会,同时也为新媒体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灵感和可能性。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创作环境,让新疆他心中占据了特别的位置。
谈到此次展览的参与感受时,黄彦提到本次展出的作品种类丰富,包括光影艺术、装置艺术以及将传统绘画转化为数字艺术的作品等。这种多样性使艺术门类更加多元化,尽管艺术形式各异,但它们之间并无隔阂,区别仅在于表达方式的不同。
“我曾参与过两届重庆国际光影艺术节,有机会与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艺术家进行了交流。在我看来,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观念的表达,更超越了语言限制,成为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有力工具,这一直是我坚信不疑的观点。”
刘凯:很幸运 在这个时代能够体验到如此艺术盛宴
刘凯的艺术作品《凿空之旅》深刻响应了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采用中国画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故事始于西汉建元二年,张骞受汉武帝之命,持汉节出使西域。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张骞在河西走廊遭遇匈奴的袭击并被俘,但他凭借坚毅不屈的精神逃脱,并继续他的西行之路,最终与大宛、大月氏、乌孙等西域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的这一历史性出使不仅为汉朝的边疆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刘凯 《凿空之旅》
刘凯也讲到,自己曾参与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重庆光影艺术节。他表示,第一届艺术节在重庆九龙坡区黄桷坪举行,整个街道被封闭,市民们在马路上观赏光影艺术,这种体验极大地震撼了我,打破了人们对光媒介的传统理解和想象。
“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舞台上,日常的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变成了舞台背景,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角色,沉浸在艺术家创造的空间里,感受着艺术家的想法和魅力。”
在刘凯看来,光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异常震撼,它打破了传统思维,可以在立体墙面上、空气中自由穿梭,展现光束、光影以及光与影结合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还有来自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有的利用色彩,有的利用空间,有的通过光的色彩变化创造炫酷效果,有的传达深刻思想。艺术家们利用光作为媒介,在建筑载体上发声,创造出引人注目的艺术。
因此,刘凯认为,能够目睹这些作品的观众们非常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能够体验到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盛宴。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