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评论
2024-11-04 17:11:27 未知
谭文选受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诸位名师,篆刻师法秦汉,路子正,望能坚持下去!(2009)
——刘江先生(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名誉社长)
我喜欢和湖南籍广美青年教师谭文选聊艺术,他毕业于国美,书法篆刻基本功好,《篆刻老子百品》等作品,写意大气,古朴大美,审美品味高。年轻人有思想和坚定的深层次审美追求,不简单,是青年一辈书法篆刻家中的翘楚。(2018)
——张治安教授(原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小楷峻拔爽朗,很有品味!(2002)
——吴震启先生(原中国文联机关党委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党总支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能申请到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说明得到了全国专家的肯定,十分难得。《篆刻老子百品》的每一方印稿我都看过,整体上兼顾了学术性和艺术性,很不错,很多生僻文字也使用得好,个别地方经过调整后已臻完善,体现出了作者的古文字学素养,也可以看出他对工具书的使用和对古玺研究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非常严谨。作为“80后”青年艺术家,谭文选能努力钻研,扎实做好文字功夫,值得提倡。(2017)
——曹锦炎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原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篆刻古拙沉厚,刀法稳健,有看头,经得起推敲,可以看出他对篆刻有独到的体味、见解;书法整体很好,见精神,用笔灵动精微,线条丰富,游刃有余。(2009)
——祝遂之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
专业基本功扎实,创作能力强,五体兼擅,在篆刻方面表现突出。从篆书临摹《峄山碑》看,其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对于秦篆的“圆转”有独到体会。(2008)
品学与才情兼备,理论与实践并重,富有进取心与探索精神,能力素质优良。近年在印学研究、篆刻教学、艺术创作上成长迅速,令人欣慰。(2022)
——沈浩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秘书长)
谭文选老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既出身名校,且专业能力很全面,他对艺术有灵敏的感受力。在追求古厚、质朴气息的同时,又能兼顾浪漫情趣,故格调清雅淳厚。这应与他长期努力取法传统经典有必然因果关联,唯有如此,才使得书法篆刻的研究与创作能有如今的成就。谭老师走的路子是正确的,这是一条中国传统艺术的大道。《篆刻老子百品》这组大型创作,他已构想多年,近年来我多次观赏过其老子题材的作品,这次的一百品均为新创作,秉亦延续一贯坚守的理念与观念,追求学术性和艺术性相统一,故而气息高古、雅致。在如此大型的组印创作过程中,他严把学术关,求变、求新、求美,最后完成的作品以及作品集,气势恢宏、统一和谐,蔚然大观。(2017)
谭文选是广州美术学院优秀专业教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素养全面,一直从事书法篆刻教学、研究及创作,具有多方面的才华。他以学者型艺术家为志业并为此孜孜不倦,注重创作与理论相结合,在艺术与学术上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及主见,多次参加全国学术活动并屡有斩获。(2022)
——祁小春教授(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人大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主任)
谭文选同学对唐代张旭、怀素草书情有独钟。其《李白草书歌行》即以旭、素草法为基调,又适当融入了明末董其昌的笔意。其线质古劲,笔势流动,气势贯通,是为难得之作。另于楷、隶、篆书皆有涉及,且基本功扎实,并有一定的自我追求。(2008年)
——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创作“崇丽奖”获奖推荐词
在书法篆刻实践与学术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为业界瞩目。(2022年)
——戴家妙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谭文选治印,有汉魏遺风、大气、沉雄、厚朴!十分难得!(2024)
——钱海源(理论家、雕塑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第二、三届委员会委员)
基础好,体现了很好的艺术品味,其中《强其骨》《处其厚》等印非常好,有气势,有艺术独到之处。(2015)
——韩天衡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享受特殊津贴专家)
谭文选同学来中国篆刻艺术院访学一年期间表现很好,学风扎实,肯花功夫,其《篆刻老子百品》申请方案做得不错,我很看好他的未来。(2017)
——骆芃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
谭文选写意的篆刻风格浑朴大方,气象万千,高度契合我的山水画,上次国家博物馆收藏陈列的《长江揽胜》两方用印的篆刻、钤印即是经他之手完成的。这次画作《风起南方》所用两方巨印亦很出彩,分别呼应***与《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两大主题,均选用萧山红石材凿制而成,皆取法古玺风格和汉印风格样式创作。《祖国万岁》雄强饱满、豪迈厚朴,《风起南方》遒劲灵动、貌古神超。他能熔秦铸汉,以气驭刀,镌之巨印,苍茫庄重,极富金石之气,与画作、印文相得益彰。(2019)
——许钦松(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谭文选是一名追求理论与创作并重的青年学者和优秀艺术家,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痴迷于书法篆刻艺术,五体兼擅,篆刻尤为突出,基本功扎实,亦有很好的才情,有独到的艺术见解。其在艺术研究、创作中兼容踏实与勇猛作风,令人得以一窥其深潜的活力与爆发力。(2022)
——李劲堃教授(中国文联委员,广东省文联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谭文选书法篆刻有一股清刚之气,非常难得!他经常能关注当代艺术,眼界开阔,若能不断加强跨界学习与研究,定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2018)
——范勃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
谭文选老师为《南方》杂志篆刻的《祖国万岁》《风气南方》《深度凝聚力量》《刀剑合一》等大印令人印象深刻,古拙、大气、沉厚,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线质好,很有金石气,不妨学习前辈吴昌硕先生,自书而画,由精深,致广大,自然又会有一个新的突破!(2024)
——林蓝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谭文选年轻有为,艺术感觉好,整体品味比较高,未来可期。(2015)
——刘彦湖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
《篆刻老子百品》全部设计稿我一个个看下来,整体印象,统一中见变化。首先,整组作品数量达到100方,规模上比较大,完成有一定难度,见才气、见功力,可以看出作者的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其次,主题很好,用古玺样式篆刻《道德经》,从形式到内容非常契合。我在谭文选的篆刻里看到了很多变化和尝试,让我看到了他的艺术的可能性。(2017)
——汪永江先生(浙江大学艺术学系副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西泠印社社员)
谭文选学风扎实,不骄不躁,艺术感觉好,整体品味高,作品能得古、厚二字,源于对传统之深入探究,源于在教学和创作中对线质之充分思考与理解。(2017)
——陈志平教授(华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世有真才子,诗为书印魂。中国书法家协会鼓励自书诗文,文选老师不断勤奋实践,越写越好,已见功夫高,令人欢喜赞叹。大印气势好,依古变古,路子很正。能隶能篆,笔有神力,运用自如,能继承吴昌硕先生风范;他还能借鉴陆维钊前辈妙墨,融篆于隶,学古真途,可谓学古得古,悟今出今。(2023)
——钟东教授(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谭文选是活跃在当今印坛的年轻力量,创作上充满朝气,有着新时代特质亦有着不同的选择和特色。他的这组《篆刻老子百品》,字法取商周金文印化的同时保留了浓厚的笔意。章法奇肆多变又不失大度,刀法稳健细腻,多有细节奇趣呈现。印风统一,古拙沉厚,庄重稳妥。可以看出他对篆刻有独到的体味、见解,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语言,体现出来不错的传统积淀和时代特色。以《道德经》为主题的古玺形式创作具有一定新意,具有一定的实践研究价值。(2017)
——陈靖教授(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基于对篆刻艺术的传统有着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谭文选的篆刻作品,运用写意的手法,既很好地把握住古玺丰富的韵味,也表现出娴熟的创作技巧。在作品形式上,更体现出作品高古的意境,他的篆刻作品为岭南篆刻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面貌和创作体验。(2015)
——王志敏先生(广东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原广东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篆刻以古、雅、厚为追求目标,得一字即为正道,得两字可以名家,三字均得即为大家。有人终其一生尚未领会此三字之重要性,更别说能得一字二字者。能领会此三字之于篆刻之重要性者,必定有深厚之学养,长期之浸淫,以及具融会贯通之能力。窃以为谭文选先生之篆刻能得古、厚二字,“古”源于对入印文字、古玺章法之深入探究,“厚”源于对线质之充分理解。文选先生正值英年,经受过完整体系的美术学院教育,如今又在高校从事专业教学,其对印学史,对美的理解,对人文的关怀正走在融会贯通的路上,相信假以时日定会大放异彩,印学一道,南天星耀,可期也!具体到《篆刻老子百品》该组主题创作,同样符合古、厚二字,且在审美上统一、变化兼具,很多印章设计很精彩,在一年中完成这么大型的创作,而且质量有大突破,值得肯定。(2017)
——李平先生(中国篆刻网总编,西泠印社社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教学院客座教授)
篆刻作品清劲雅致,顾盼生姿,入古出新;篆书线条淳厚有力,惟结字疏密收放可再用意些。(2024)
——崔向君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书画院副院长)
人品学问俱佳,前途不可限量,令人期待!(2024)
——胡紫桂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谭文选兄书技、格调俱佳,值得反复品味。(2023)
——王谦教授(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