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线的出走
2024-11-06 07:47:41 未知
11月5日,“2024第四届青岛国际艺术年展”在青岛崂山区V出口美术馆开启。以“世说·私语”作为年度关键词,本届年展发起以艺术关注现实社会,以积极的态度保持生命热情,相互照应,用艺术倡导人文关爱。
“2024第四届青岛国际艺术年展”包括主展馆、分展区、联合场馆,分为前展、主题展、独立展,呈现了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服装、音乐等多个艺术板块。
艺术家王璜生受邀担任本届年展的学术支持之一。同时,作为本次“2024第四届青岛国际艺术年展”中的独立展单元,“线:言说+行动——王璜生线系列艺术作品研究展”在V出口美术馆展出。这些作品从其大体量的当代艺术创作中截取一个切面,从中管窥王璜生艺术的学理性与创造性。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林继昌表示,作为艺术家,王璜生在传统绘画、现代水墨向当代艺术蜕变的探索中,运用了声光电感觉材料及现成品、拓印媒介等多种当代艺术手段,丰富作品的艺术形式,但不管形式如何复杂多样,线的意识总贯穿在王璜生的作品中,不息之线构成其当代意旨的视觉诗学。
以下为他为本次展览撰写的展览综述全文。
线的言说、行为及光影美学
文|林继昌
王璜生的人生履历复线交连,行事风格密锣紧鼓、雷厉风行,他书写的人生波澜壮阔,丰富得有点复杂。但从艺术这条线索寻踪,起点、延伸、交错叠加,折返迂回又总是在一根连贯线上,其所展开的艺术脉络如同“珠江溯源”那件《骑行》的行为作品所喻:自行车轮滚过地面纸张留下辙痕,驰、刹、拐、转间,线条呈现狂草的抑扬顿挫、左右顾盼、前后呼应,见证好骑手的动作与思维保持的平衡,一气呵成展现快意人生的图象美感。
王璜生身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美术馆馆长,美术馆学学者,当代艺术家等多重身份。作为艺术家,王璜生在传统绘画、现代水墨向当代艺术蜕变的探索中,运用了声光电感觉材料及现成品、拓印媒介等多种当代艺术手段,丰富作品的艺术形式,但不管形式如何复杂多样,线的意识总贯穿在王璜生的作品中,不息之线构成其当代意旨的视觉诗学。
一、游:还原线条本相
《游·象》(2012-2017)纸本系列是王璜生“线”意识自觉找寻“纯线条”时期的艺术实践。
在当代艺术场境中,每一位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中的位置,意识到自己的当代性的中国艺术家,假如他曾经深入接受过传统书画训练,几乎都要经过一个阵痛期,即传统的规训被当代的表达解构时,如何将传统精神同时转化为当代魂魄并相生相随?王璜生从小接受家学传统诗书画启蒙、训练,熟悉中国传统绘画程式与语汇,之前较长一段时期还是作为一名现代水墨画家显现身份,他同时又身兼美术馆长,置身于中国当代艺术前沿,毫无疑问,传统与当代两种观念没少在他内心理论争执。石涛的“一画论”道出天地万象皆以一根底线造型的秘密,那么这根底线的本相究竟是什么?西方学者何凯特(Katie Hill)评论王璜生创作的线为“生命线”,站在文化与拯救的高度上,赋予线更为深邃丰富的当代意涵:“我们读到的每一件事,每一行文字,都包含着线条,但线条也是构成文字的基本成分,无论是汉字、罗马字母,还是任何文字。文字本质上就是线条,它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字,让人感觉神秘,也让人回想起我们古老的过去和差异文化的基础。”这段文字提示,在人类文明背景下,不同的文字构造均通过“线”这一本质媒介完成。我们或可借助线的艺术的共同认知,促进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达成艺术共和。
游象·凡画 纸本水墨 138×69cm 2017
线像河流一样源远流长。远古时代的人类,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作为语言的一种传播手段。绳为线类,首先代表了语言的视觉特征,原始艺术的洞壁画,涂鸦的线条即为艺术语言的前驱。在中国艺术中,甲骨文字构造刻划胎生书法,书法线条在后来的狂草中获得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在中国绘画史的早期描述中,秀劲古逸的高古游丝描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呈现线的“典范”。此外,古代绘画典型
的线稿还包括琴弦描、铁线描、混描、曹衣描、钉头鼠尾描、橛头钉描、马蝗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行云流水描等等,这些连同《芥子园画谱》等前人总结出来的造型符号成为不变的囯画课徒范式,范式下的训练使中国画种获得愈千年的传承,但从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角度讲,范式同时也压抑了创造力的充分展开。
游象 纸本水墨 138×69cm 2022
对中国艺术而言,“线”的前现代部分主要指书、画中的笔墨线条,当然篆刻中的刀刻也是。这些属于古代部分的“线”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往里去”,“入墨三分”、“力透纸背”等词汇都是在描述这倾向,线的使命主要在“写”,古文中“写”通“泻”,即是由上往下流注,古人要将心中意境传达到纸上形成作品,需要通过笔墨进行写意,从意到境,境的深浅,可以判别画人修养的高低,笔墨线条成了心灵传移的承载形式。线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造型需要的,另一部分是不可见的心里氛围,二者共同构成心源传出的消息。传统线条化入画面,以不露圭角为佳,所以欣赏传统书画叫“品读”,这与西方或现代以来的视觉艺术的“观看”方式区别开来。那么中国绘画中的线如何才能够走向现代视觉,而又不失中国“神韵”?王璜生在《游·象创作观》中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修为”。他认为,“修为”就是指在综合的修养底下,对某种东西精到的把握,而后自然而然地流露和表达。强调自身的心性和精神状态下的流露和表达。他努力把这样的“线”控制得非常讲究和微妙精到,尊重“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关系和意义,包括毛笔的锋端与纸面的接触所体现出来的美感和文化内涵,使之能够达到比较精到并呈现出文化意味。这需要控制“线”,以及“运笔”的效果。当这样的“线”游动时,“我会根据感觉和个人的心情去作自由的游走”,王璜生在精确把控“线”,与“线”流动游走之间,实现自己的自为、自在、自由。并将这一过程指称为“修为”。
游象 纸本水墨 248×62cm 2018
王璜生从“游·象”开始,让线条漫游,随机充满画面,如同冥想。但笔的控制成为一个难度,需要心手笔纸的合一,神游引领心里感觉,这个创作过程跟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识流”、“自动写作”的方法暗合,可以过滤掉常规理性,让诸如传统文人寄于书写本身的苍茫古厚,或惨淡荒寂等古典美学品格,不再成为当代自由表达的负担,而将线还原到纯粹的境地。在王璜生的作品里,“纯粹的线”的本相就是“游”,游是线的灵魂。借由传统的神游与冥想让线从传统中走出,获得纸上表现的自由,自由是艺术的核心,也是现代的普世价值观念。“游·象”系列作品虽然保留着笔墨的韵味,但是线条巳经从含蓄内敛的二维平面向空间拓展而获得立体的视觉形象,对应了西方艺术的空间观念。接下来的问题是,传统笔墨线条出走之后怎么办?
二、干预:重启原始艺术功能
王璜生的线脱胎于中国传统书画语境,其新变仍将带上这个传统的痕迹神韵。作为转折期的“游·象”系列,可以看出“线”仍然残留着的水墨绘画特征,包括笔法的写意、构图的留白与阴阳虚实控制。到了“线象“系列,线的意识获得新的觉醒,线已变成画者的意识化身,并开始行使解构的功能。它首先解构了“我”这个主体,就像春蚕吐丝,无穷无尽的蚕丝最后吞没了蚕自己——王璜生的一个图象,人被自己划出的连绵不绝的线圈消隐在里头——涅槃重生的隐喻。笔墨宣纸传统中的“旧我”被消隐之后,线就像脱缰野马,走出“笔墨”的一亩三分地,线的新生将在多媒介碰撞中获得存在感。
大约在2013年,我看到王璜生的“线象”系列,用《南方周末》报纸媒材取代宣纸,笔、色皆脱离毛笔的传统语言,硬笔线圈混合丙稀色料的涂写,干预意识给新生的线注入生命气息,与遭遇的媒介,进入到综合材料与表现性的当代艺术实验。严格来说,未经精神附着的综合材料是无效材料。《南方周末》曾经与一个时代的精神息息相关,成为文化人士感觉一个时代文化体温绕不过去的读物,我想它也是王璜生的案头读物,这个现成品是一份承载文字图像信息的纸张,带着情绪意绪的表现性线条作用于被选择的材料,形成“意见”——艺术作为日常政治以类似于“棒喝”的行为出现,触及西方当代艺术的真实本质。
线象·南方周末 报纸水墨 54×69.5cm 2013
线象·南方周末 报纸水墨 54×69.5cm 2013
禅宗源于东方而在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在哥伦比亚大学作禅宗佛教系列讲座的传播,又有唐代僧人寒山及禅诗被接纳且被“跨掉一代”捧为精神圭臬,东方禅宗影响了西方,凯奇、劳森伯格等前卫艺术家活学活用,形成一股由禅宗思想启蒙影响催生的囯际当代艺术潮流。这股思潮在中国改开的八十年代,由劳森伯格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引入中国,被“85新潮”承接,形成美术界的中国式前卫,开启了近4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历程。九十年代中后期,王璜生任职广东美术馆,发挥新馆功能,为新潮美术推波助澜。自2000年至2017年任广东美术馆馆长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17年美术馆长这份履历,其学术立场与展览见证,彰显王璜生作为美术引领者的卓越成就,成了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绕不开的重要人物。这种工作经历无疑影响了他的当代艺术创作。
王璜生创作的转向,有如塔皮埃斯式的对材料直觉的灵光一闪,点石成金,令观者见到象外之象、味外之味。这种材料意识贯穿在后期的《会谈》、《缠》、《爆》、《箴象》《空象》《溢光》《浮渡》等等与社会学内容相关系列作品中,并成为表达方法。王璜生的线艺术转身为社会干预的思想器物,艺术家身处在社会环境中的存在觉知,通过作品的介入、干预进行转喻、传达,这种做法超越了传统中国漫长的文人画历史,类似上古图腾、巫术神事活动中的原始绘画,行使干预神秘事物的功能,只是原始与当代,观念上已有云泥之别,现代知识分子以批判的思想,参与介入社会,成为责任与担当的一种体现。干预,正是构成当代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走出传统的线由此也获得新的生命动力。它可以附体在钢线、铁丝网等现成物,《界》一类作品即由这种冷硬的线性材料组成装置,汇同影像的声光语言完成从平面走向空间多维的表达。作品以铁丝网墙震动、射灯强光变闪的视觉震撼,伴以暴风雨劫掠的混乱噪杂,时而是一阵阵低微的尘音人声,透出岁月静好背后的不安。这件作品出现在2017年,它是寓言,也是预言,憾人的警示背后是深重的慈悲。王璜生的作品经常是一面“硬杠”另一面柔软,作品《缠》是一件与行为同步的装置。艺术家用纱布包扎铁丝网,动作即使小心翼翼,纱布仍不免遭到疾藜芒刺的割破,伤害与疗伤交替重复发生,就像一出永无止境的人间剧,而这些,在艺术家那里,被抽象为一次事件的发生。
王璜生往往将“事件”艺术同时投射到平面作品上,成为文献式记录,也成为长久的记忆。在《箴象》《痕象》《墙》等作品中,象征着伤害、疗愈的纱布,用色拓处理进入画面,纱布被赋予的意义,以及自身的质感,包括自然留出的线头,在拓印转换后,画面产生出凄美,甚至凄绝的美学效果。
箴象 纸本设色拓印 138×210cm 2019
痕象 纸本水墨拓印 69×69cm 2021
线从书写的写意性到表现性再到纯物质线条三次转身,对应创作从诗意(宣纸上)、诗性(报纸、纱布等媒介)、思想性(物自体与行为装置)的演变过程,完成了对线的解构与新的知识生产。显而易见,王璜生贯穿线的演变的这一系列作品,釆取的均是国际视野下的当代艺术形式,但也看出,传统绘画美学中的阴阳虚实、刚柔相济化入王璜生的当代艺术创作中,成为行进节奏,就如之后出现的两件重要的作品,《呼/吸》和《风之痕》,也是如影随形的刚柔相济。除行为作品《呼/吸》之外,王璜生作品的社会批判总体上保持着的理性思辨和情感克制,《风之痕》是同一个事件的余绪,以纱带色拓在透明胶带上,红色的印迹犹为醒目,为灾难事件的清场留下永久记忆的物证。飘带置于旷野,为消逝的事物招魂,如同经幡为风形构,刷新了风动,还是人心动的悬案。
三、光影:为拟像存真魂
王璜生的“线”系列从古代书画学理中走出,予材料意识以表现,让线的物身活动起来走向空间,凡所经过,无限交错缠绕的线既分割空间,又使破裂形成新的关系,线既制造边界,又在延伸中破坏边界,它是言说者,行动者,从一个循环进入另一个循环,为当今世界关于文明、科技、权利等等无法预计、难以描述的事象作喻体。
在全球范围内,战争继续破灭地球人类共存的希望,贪婪掠夺财富、阉割精神,灾难之地,人失去归宿感,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从作为社会边缘的零余者将自己异化,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另一方面,拟像的世界,又使视域所见,处处都是“他者”。鲍里德亚的“拟像理论”描述今天的传媒时代进入拟像的第三个序列:“仿真”,即是被代码所主宰的时代主导模式。这一阶段拟像创造了“超真实”,传统的表现反映真实的规律被打破,模型构造了真实,并把真实同化于它的自身之中。
王璜生的作品不少应用了影像这个艺术形式,这是艺术家敏感于时代语境,而借以创新自己的艺术言语。《述影》(2015年)的影像作品是王璜生踩进历史陈迹的一次行为,以影像虚拟死灰复燃的历史迷象。忠王府是一个历史存在,但人去室空,人只能活在他有限生命的真实中。《忠王李秀成自述》真实几多?艺术家对这件历史遗存物的真实与虚佞的追问并非为获得结果和意义,倒是追问让这个行为过程产生艺术的灵晕。光与影在与碎片较真,玻璃碎片折射的能指产生浩瀚的悲剧美感,这种美感成了“处处都是他者”的拟像时代尚存的真魂,因为光与影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他者”,它以光源的使者的身份真实存在。也只有光与影,能够渗透、弥合、复盖碎片并形成整体。王璜生擅长对光影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运用,并享受着光影带来灵晕的美学体验。
光影作为艺术语言,也被应用现实批判与反讽。如《溢光》(2013-2018)这件装置,通过铁丝网,玻璃管等现成品组合,以及钢丝穿过玻璃管挤压造成内爆、碎落玻璃的举动,制造出“流光溢彩”的景观,实际是对黑暗的对立面——光,作现实心理的深度解读。“流光溢彩”是人类记忆中最为美好的高能景象,但现在,人要奢望重现这一刻,需要在违禁(铁丝网)与以伤害(钢丝穿破玻璃管)为代价中冒险。对于观者,人们对光的渴望,变成一场五味杂陈的心理感受;《隔空》(2013-2018)则从作为背景的“影”的角度作仿似的阐释。铁丝网,布幕,电动装置展开了和谐与锐利的一场遭遇。影在布幕的游动,仿似溪流云影,一种水墨诗意,但是美好时光过而不候,迎面急撞而来的是蒺藜芒刺,这种遭遇每每为普罗大众的日常所经验。若从艺术思考这个角度,我想艺术家王璜生有更深一层的表达。
光影与水墨作为两种艺术语言,在王璜生潜在的意识里似应有过暗吻。这种指认不妨追溯到他的出生地——汕头,一座至今仍然保存着完好的祠堂文化的中等海滨城市,内海潮声里有远逝的红头船的回声,以及侨批水客的信诺。传统的踪迹在方言、舞蹈、潮剧、潮菜、工夫茶、木雕、绣品、家藏旧物随处可见。作为少年梦想开始的地方,王璜生有显赫的书画门风,父亲王兰若先生早岁受业于上海美专,传承海派一脉,书画成就卓著,成为岭东画派的旗帜。地域与家教蒙养,注定王璜生对“传统”的接受,如同水墨诗意始终化入血液,本来他完全可以继续去做一名古典浪漫的水墨画家,但是天欲成其伟业,必要授予其心理的种种矛盾,每一次跨界都像一场冒险,带着英雄主义的披荆斩棘,人生之旅便如同他的“线的出走”,越是怀旧越保持批判的精神。现实确实如此,水墨诗意不再,那么就以光影代替水墨,既为怀念,也为艺术语境的转换。
2024/10/13
王璜生:线的出走
Wang Huangsheng: The Departure of the Line
艺术家 Artist
王璜生 WANG Huangsheng
策展人 Curator
林继昌 LIN Jichang
展览总监 Executive
王芳 WANG Fang | 林竹 LIN Zhu
主办 Host
青岛国际艺术年展组委会
承办 Undertake
德昌阿特·V出口美术馆
展期 Date
2024.11.05 — 2024.12.15
开幕 Opening
2024.11.05 2:30PM
展览地址 Address
青岛·崂山区株洲路122-1号(V出口美术馆第1展厅)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