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淞赛森艺术空间光丝展览
2024-11-07 15:40:25 未知
杨淞:光丝
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肖戈
展期 :2024.11.03—12.03 周一至周六 9:00-18:00
展览地点: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 50 号 6 号楼 4 楼 赛森艺术空间
赛森开幕现场
利用非物质的光、空间和运动形式,杨淞以创新方式在光学绘画中,使用平行排列的金属丝开辟新的视网膜宇宙和领域。杨淞不受任何形式语言或科学公式束缚,以开放心态创作,以包容的、非二元的方式诠释自己的光学发现,他的金属丝可以与消色差的黑色抽象画,以及新表现主义的厚涂风景画结 合。事实上,他将自己的视觉发现用作光学艺术和概念绘画,除了他自己对解构速度和光的创新探索 之外,没有表明对任何美学范式的偏好。
光丝 赛森开幕现场
赛森开幕现场
很明显,重要的不仅仅是所用形式语言,而是其作为视觉和情感意符的有效性。在视觉和情感上,观众的身体运动触发动态的视觉效果。杨淞的感性绘画以其解构速度而出名。金属丝阵列、光投影和光学运动的天才组合使速度肉眼可见,让观众有一种雀跃眩目的体验。显然,杨淞感兴趣的是方式、手段、实验本身、对新领域的探索,以及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形式,从而发展视觉语言并不断前进,同时引领我们一起探索。
重美术馆 《光塑》现场 2024
字典的意义在于列举词语的用途,而非含义。因此“无定形”不仅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形容词,也是用于降级的术语,通常暗示万事皆需有形式。其所指之物从任何意义上讲都没有权利,而且从各方面都受到抑制杨淞是不断求变的艺术家,也是为数不多的,将速度作为形式视觉元素来探索的艺术家,他致力于演变、实验、不断探究新艺术领域以构建新视觉世界。他的愿景明确,不囿于特定形式语言或美学理论,而是志在探索他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杨淞把形式和材料结合在概念和视觉作品中,拒绝或接受自己的发现,根据自己的感性目标和视觉研究结果,改变视角和过程。
.延续的秩序 个展现场 上海 K11 美术馆 2023
拾光寰宇 个展现场 上海天文馆 2023
他灵活的思路和丰富的表现力超越主流逻辑,诠释了基于实践的、扩展的、进化的、概念性的工作体系,并 借此不断前进、超越自我。他以逻辑缜密且直观的方式、敢于解决问题的精神和开放的态度展示了自己使 用的形式和材料,就像视觉科学家探索速度的自然现象以及光、物质和运动、光学现象学和感知心理学一样。
杨淞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概念、视觉和物质上的“无定形”,通过符号和物质,探索“不可察觉的转变”和“解构速度”这两个概念。从停滞的水到快速的工业车床,杨淞在非物质和主观层面解构速度——不是通过物质或机器,而是通过光,或者更准确地说,通过我们对磁辐射的光学体验表达。
不可抗力装置 重美术馆 2024
横贯展厅的围栏网就像一堵透明的墙,将观众与两尊面对面的大型肖像和头骨雕塑隔开。这两尊雕塑夹在由坚固工业结构支撑的高速车床之间,由“白纸黑字”的普通报纸制成的色彩鲜艳的纸粘土塑成。这是模糊行为促成的色彩转换,也是关键潜力的有力象征。
离心力肖像 影像 2021
两尊雕塑在绝对静止和难以察觉的旋转这两种状态间切换。这种速度形式肉眼不可见, 只能借助轻飘飘的细碎彩色纸屑才能察觉—— 旋转时,纸屑会克服重力, 猛地飞向观众和四周。机械旋转将具有象征意义的彩纸分散在无定形的空间中, 而这个空间好像一个陌生的宇宙。
赛森开幕现场
杨淞的早期作品之一《蜕》(2014)为其后期众多作品奠定了概念基础。我们看到的粘土头像淹没在水中,表达了土元素被水元素溶解的理念,同时也呈现了有形之雕塑转化为无定形之泥土的过程。作品通过概念诠释元素间的对抗,象征人工赋形与自然之无形间的较量。作为一个极具智慧和直觉的作品,它富有深刻的情感意义,阐明了“存在”的问题,以两种元素的基本形式,诠释变化、物质与时间、生与死,存在与消失,以及有和无的概念。一如老子、让-保罗·萨特和加斯东·巴舍拉关于存在主义哲学和物质想象之间的对话。
杨淞《蜕》
杨淞将泥塑头像这一特定意象浸入水中,作为雕塑史上最常见的主题,它指代人类身份和智慧,是具有广泛概念意义的象征符号。在《蜕》中,静水慢慢渗透、溶解人脸,通过解构速度,将难以察觉的变化概念可视化,象征性地将存在的表象转化为虚无和无形之泥。杨淞在完成“去形”的任务时,将人的形体转化或解密为无形状态,一种只受自然影响的物质状态。在特定场域中,泥塑头像在一池静止清澈的水中的倒影被放大,成为“道”之化身。
通过彩色报纸制成的人头塑像的象征性主题对速度进行概念和材料方面的解构, 作为“ 无定形” 和新闻 的双重隐喻, 在此被转化为纸屑构成的抽象无定形宇宙, 象征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新闻与存在的异化。这种持续张力实际上以难以察觉的旋转速度摧毁了人头塑像, 只有击中我们时,我们才能感觉到, 它象征性地将人类智力转化为无定形的物质和虚无。
杨淞《光塔》
在大型沉浸式作品《光塔》中,杨淞利用了他强大的光学探索成果:吸收和反射光的平行金属线阵列。杨淞对光学的系统探索及独到发现开辟了新的形式领域和视网膜宇宙。像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一样,杨淞超越了纳姆·加博、安东尼·佩夫斯纳、欧普艺术家苏·富勒等早期现代艺术大师,找到了对非物质、速度、光和空间进行视觉探究的解决方案。他以伟大的方法、敏锐的直觉和想象力探索如何通过光和运动解构速度。
杨淞《光塔》
《光塔》以双金字塔的形式展现了杨淞的雕塑天赋。该作品让人想起沙漏——通过重力测量时间的装置,以及沙子从顶部到底部的可调节流动。沙漏的物质、功能和概念被空气和光取代,时间的象征引发了我们的疑问和想象。观众受邀围着《光塔》漫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这就是沉浸感:通过边走边看的自然动作与作品对话,体验光和空间的光学奇观。
文: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
光环 798 艺术区公共项目 2023
光环 在德国 Nord Art 2024
艺术家
策展人
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艺术史学家、艺评家、国际策展人。1965 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市,他曾在法国巴黎高 等社会科学院和瑞典隆德大学学习当代艺术史和理论,并定居法国 25 年。他从 2001 年起就在欧美不同国家组织策划了近 60 个行为艺术节与展览,包括来自 59 个国家的 400 多位艺术家。2017 年,他加盟北京红砖美术馆,任高级策展人及资深研究员。2019 年起,他与肖戈成立策展组合,策划了 CHAO 艺术中心年度大展“观看之道”,并获得《罗博报告》年度策展人奖。2020 年,他与肖戈再度合作策划“从屏幕到观念—50 年的历史”“当速度成为形式—在屏幕里生活”等展览。
肖 戈 艺术家、策展人、媒体人,现任凤凰艺术总编辑、副总裁、凤凰中心馆长。出生于艺术世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2009 年归国定居北京。作为策展人,曾任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中山公园计划”策展人;2013 年第 55 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大运河”策展人,以艺术之举推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2019 年,与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成立策展组合,策划 CHAO 艺术中心年度大展“观看之道”等。2014 年加盟凤凰卫视集团,作为联合创始人,与团队一起将“凤凰艺术”打造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媒体之一,并策划了很多极具影响力的展览与活动。
赛森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品鉴与推广,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商业合作模式,长期支持中国一线及新锐艺术家的创作及发展。早在 2005 年,赛森首先将艺术作品运用到商业空间,为中国当代艺术开拓出更广泛的受众群。全新的赛森艺术空间将作为一个独特的展示平台,与艺术家、私人收藏家、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品牌等密切合作,提供艺术沙龙式的咨询服务。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