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城中轴线申遗与易学五行智慧的深度探索
2024-11-11 15:43:28 未知
作者:余立新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北京古城中轴线申遗与易学五行智慧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北京中轴线的成功申遗入手,细致分析其长度与易学数理的关联,以及中轴线上及两侧建筑布局与五行学说的关系。通过国内外城市建设案例对比,全面阐述易学五行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与应用思考。同时,深入探讨未来城市建设的策略与挑战,并对易学五行学说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客观分析。
关键词:北京古城中轴线;申遗;易学五行;城市规划
一、引言
2024年7月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6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经七百余年变迁的北京古城中轴线,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中心。它既是北京老城的灵魂与脊梁,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又与易学五行智慧紧密相连,堪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出代表。
北京古城中轴线始建于元代,成形于明清时期。这条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 7.8 公里。它贯穿了北京的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将众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串联起来。从宏伟宫殿建筑到古朴的胡同民居,从庄严祭祀场所到热闹的商业街区,北京古城中轴线见证了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它不仅是一条空间轴线,更是一条时间轴线,记录了北京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图1-1)
二、北京古城中轴线申遗概况
(一)核心区与缓冲区面积
从南边永定门至北边钟楼,北京古城中轴线申遗核心区面积约5.9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约45.4平方公里。如此广阔的区域,涵盖了众多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与景观,共同构成了北京中轴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北京古城中轴线长度为7.8公里,约合15里,此长度绝非偶然,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易学数理内涵。
(二)与易学数理的关联
从《易经》视角审视,由洛书衍生的九宫格数字,其纵向、横向、双斜向的三个数字之和皆为“十五”(图1-2、1-3)。15这个数可分成3个5,在中国古代基本数理观念中,“十五”与阴阳哲学紧密相联,蕴含阴阳平衡、和谐共生之理念,常被视为圆满完整之数。古人确定北京中轴线长度为约15里,既是对天地自然的尊崇,又将社会秩序与人文理念融入其中。这种易学数理与北京中轴线长度的关联,不仅仅是一种数字上的巧合,更是古人对宇宙秩序和城市规划的深刻理解。它体现了古人追求和谐、平衡的理念,以及将自然与人类社会相融合的智慧。
三、北京古城中轴线建筑布局与五行学说的联系
(一)梁思成先生的评价
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梁思成先生将北京城市中轴线定义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中轴线”,该评价凸显了北京中轴线在城市规划领域的独特地位。据史料记载,梁思成先生曾对北京中轴线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著。而北京中轴线的长度规划巧妙地融合了易学数理,展现了古人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精妙把控。其研究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更为我们理解古人的城市规划理念提供了重要线索,其评价成为后人研究北京中轴线重要的依据之一。
(二)刘敦桢院士的研究
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敦桢院士,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提及,“中国古代都城与宫殿的规划设计,注重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理念,北京中轴线两侧建筑布局便是这种理念的生动体现。”这一论述为我们理解北京中轴线的规划理念给予了关键指引。深入探究不难发现,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理念并非徒有其表的口号和抽象理论,而是切实通过中轴线上及两侧建筑布局的具体形式得以达成。刘敦桢院士的研究为我们从更广阔视角理解北京中轴线提供了思路。他着重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理念在古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使我们认识到北京中轴线不单是一种建筑布局,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哲学思想的体现。
(三)王其亨教授的观点
著名建筑学家王其亨教授从五行相生的角度阐释了北京中轴线相关建筑空间位置及建筑色彩选择。他指出传统易学五行在传统建筑与城市规划中具有深远影响,并对未来建筑和城市规划有着重要作用。他对于中轴线的设计理念、发展过程以及文化意义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解读,填补了许多历史空白。王其亨教授为我们深入理解北京中轴线与易学五行的关系提供了专业研究视角。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北京中轴线的认识,也为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四)故宫建筑布局与易学五行的具体应用(图1-5)
中国古代都城与宫殿在选址和建造时极为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力求达成五行布局的尽善尽美。贯穿中轴线的故宫布局素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其精妙地呈现了五行学说的具体运用(图1-4)。
1、南方属火,八卦为离卦,朱雀位:午门的“午”与“五”同音,朱雀又称丹凤,因此午门有“五凤楼”之称。午门内金水河及五座石桥,除中间一座御用造型不同之外,所有石护栏望柱头莲花座上雕刻的是火焰造型,五行中“午”位于正南,主火。望柱头火焰造型进一步强化了南方火的属性,体现了皇宫的威严与庄重(图2)。
2、西方属金,八卦为兑卦,白虎位:西边慈宁宫、寿康宫乃皇太后、太妃的居处,五行中的金象征稳定、尊贵,与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居住功能相符合。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在宫廷中的地位尊贵,需要得到安宁和健康的保障。金属性符合她们的身份和需求,体现了古代宫廷建筑对五行学说的精准运用。同时,西侧是懋勤殿、武英殿等兵行武备方面的宫殿,从金、从秋,代表肃杀革新,与军事武备的功用相呼应。
3、北方属水,八卦为坎卦,玄武位: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都依次设立在北面(图8),水乃养生之源,为内廷营造了适宜休息居住的环境。乾清宫、坤宁宫分别对应乾卦和坤卦,乾为天、阳、父,坤为地、阴、母,中间的交泰殿取“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符合五行中阴阳调和、万物有序的思想。故宫内廷中轴线北方尽头是钦安殿(图9),殿内旗杆的巨型汉白玉石基座四壁雕刻双龙腾跃在山水间,底座石板雕有各种水族生物。玄武描绘成龟与蛇的组合形象。龟具有沉稳、安静、长寿等象征意义,而水具有阴柔、灵动等特性。钦安殿建筑装饰充分体现了北方水的属性,为皇宫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宁静(图3)。
4、东方属木,八卦为震卦,青龙位:明代太子所居文华殿和清代皇子所居的南三所均位于东华门内,其屋顶颜色与五行中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的观念相契合。其建筑布局不仅体现了五行学说中木的属性,更象征着皇室家族的传承与发展。太子和皇子作为国家的未来,其居所与东方木的属性相呼应,寓意着生机与活力。
5、中央属土: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土字形的地基布局强调中轴对称,三殿顶采用黄琉璃瓦体现皇权中心地位。三殿中的“和”字,取自《易经乾卦》“保合太和,乃利贞”,体现了天地阴阳和谐的理念。中央属土,有稳定、承载之意。土字形地基寓意王朝的稳固,黄琉璃瓦则彰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这三座宫殿作为皇宫的核心建筑,其布局和装饰充分体现了中央土的属性,展现了皇家建筑的规整与威严(图4)。
6、门钉数量与五行数字的关联:故宫的门钉数量也有五行的讲究。紫禁城大门的门钉大多为九行九列,9乘9等于81颗,是阳数,而东华门的门钉为8乘9等于72颗,纵九横八,是阴数。这是因为太子住在东边,太子在八卦中为震卦,在五行中属木,木在河图中的数字为3、8,8表示太子,所以东华门上用8排门钉,体现了五行对建筑细节的影响。
不仅故宫如此,北京古城中轴线的整体布局均蕴含着深邃的易学五行智慧,其设计呈现出“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图5)的传统范式,规划格局着重礼仪秩序,凸显“中和”思想,建筑与景观布局在空间组织上追求和谐统一、相互协调。
四、易学五行的价值与应用思考
(一)为北京古城中轴线设计奠定基础
易学五行思想为北京古城中轴线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石和文化内涵,中和思想贯穿其间,二者融合彰显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深厚智慧。在此,我们不妨尝试进行一些假设性的实证探索。例如,可以通过对历史文献中关于北京中轴线建设过程的记载进行数据分析,提取其中与易学五行相关的决策因素和建设理念,再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原则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找可能存在的共通之处和独特价值。虽然无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证,但这种分析可以为我们理解易学五行在古代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在规划北京中轴线时,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社会秩序、人文理念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易学五行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为古人提供了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在城市规划中实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与现代城市规划相比,虽然现代规划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和功能需求,但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古代易学五行智慧与现代城市规划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例如,现代城市规划中强调的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与易学五行中的相生相克、动态平衡等思想有着相似之处(图6-1)。
同时,古代易学五行智慧也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独特的价值。例如,易学五行中的方位观念、色彩象征等元素,可以为现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色彩设计提供灵感,增强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视觉吸引力。此外,易学五行中的道德伦理象征意义,也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价值观引导,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二)对城市意象和建筑形态的影响
进一步深入探讨易学五行对城市意象和建筑形态的影响,发现其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更是一种具体的设计原则。比如,东方属木,代表生长和活力,在建筑设计中可以体现为采用绿色植物、自然材料等元素,营造出清新、生机勃勃的氛围;南方属火,象征热情和活力,可以通过色彩鲜艳的装饰、明亮的灯光等手段来表达;西方属金,代表坚固和高贵,可以运用于公共建筑或商业中心的设计中,采用简洁硬朗的线条和明亮的金属质感材料,体现现代建筑的科技感和品质感;北方属水,代表阴柔、灵动,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运用水景、曲线等元素,营造出宁静、优雅的氛围;中央属土,代表稳定、承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稳重的造型和色调,体现建筑的庄重和威严。通过对这些具体设计原则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易学五行对城市意象和建筑形态的塑造作用。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易学五行的设计原则,结合现代的审美和功能需求,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城市景观和建筑形态。
例如,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可依据五行学说的方位观念与元素属性进行合理布局和景观设计。东方设置花园、草坪等绿色景观,彰显木之生长活力;南方设置喷泉、雕塑等景观,展现火之热情活力;西方安置金属雕塑、现代建筑等景观,凸显金之坚固高贵;北方构建水景、湿地等景观,体现水的阴柔、灵动;中央设立广场、纪念碑等景观,呈现土之稳定承载。
良好的城市意象可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居民对城市的认知和情感往往与城市意象密切相关,一个清晰、美观、富有特色的城市意象可以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三)与现代系统科学的相似之处
易学五行中相生相克关系在城市规划的产业布局、资源配置以及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与现代系统科学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为更好地理解易学五行与现代系统科学的相似之处,不妨以生态城市建设为例。在生态城市中,各个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与易学五行中的相生关系类似,不同产业对应着不同的五行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例如,农业对应木,工业对应金,服务业对应火,生态产业对应水,基础设施建设对应土。这些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生态城市的经济体系。同时,在资源配置和生态系统构建方面,也可以借鉴易学五行的平衡思想,实现资源合理分配与生态系统的稳定。例如,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可以根据五行中水的属性,采用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能源管理方面,可以根据五行中火的属性,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等手段,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可以根据五行中土的属性,采用合理规划、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易学五行动态平衡思想可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一种新思路。在城市规划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静态平衡,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例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我们要考虑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动态平衡,采用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手段,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行。
(四)具有道德伦理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北京古城中轴线的规划布局注重礼仪秩序,凸显“中和”思想,体现了古人对道德伦理的重视和追求。深入挖掘易学五行的道德伦理象征意义,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象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将五行所对应的品德和行为准则融入到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木主仁,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等方式来弘扬仁爱精神;火主礼,可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土主信,可以加强诚信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金主义,可以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水主智,可以加强教育创新,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智慧。通过将五行的道德伦理象征意义融入到现代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为城市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内涵,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五)哲学内涵和理论基础
易学五行的理论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还包含了古人对宇宙起源、事物本质、人类命运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古人运用了抽象概括的方法,将自然界中的事物归纳为五种基本元素,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构建了一个解释宇宙万物的理论体系。《易经》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就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哲学思辨,抽象概括出的一种符号系统。八卦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图6-2),而六十四卦则是由八卦两两组合而成,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各种变化和发展。易学五行理论与《易经》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易学五行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易学五行哲学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发现五行学说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的一种整体性认识。五行之间相互关系体现了事物相互依存和变化发展,这种认识方式与现代系统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易学五行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视角,强调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可以根据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关系,构建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各个生态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例如,森林对应木,河流对应水,土壤对应土,阳光对应火,矿产对应金。这些生态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生态规划和管理,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易学五行理论中阴阳平衡思想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在生态系统中,阴阳平衡体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阴阳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五、国内外城市建设案例对比
(一)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作为新建现代城市,规划过度追求功能分区和几何构图,忽视了城市的人文特色和传统文化融入,缺乏历史底蕴和文化认同感。
巴西利亚城市规划虽然在功能上满足了现代城市的需求,但在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方面却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规划方式使得城市缺乏灵魂和生命力,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与北京古城中轴线相比,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缺乏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尊重。北京中轴线的规划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因素,将城市的建筑布局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北京中轴线的规划也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将众多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的城市轴线。
(二)苏州
苏州在城市建设中高度重视保护传统园林和水乡风貌,将古城保护置于城市规划的重要地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有机融合,营造出独特而宜人的城市氛围。苏州城市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结合。苏州在保护传统园林和水乡风貌的同时,也积极推进现代城市建设,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有机融合。与北京古城中轴线类似,苏州城市规划也注重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保护,传统园林和水乡风貌是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保护和利用了这些文化遗产,打造出了一个既具有现代活力又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图10)。
(三)唐长安城、诸葛八卦村、特克斯八卦城
隋代宇文恺设计的陕西西安唐长安城;元代的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建于1937年的新疆特克斯八卦城,都体现了易学八卦和五行原理在城市布局中的应用。唐长安城在规划上巧妙地运用了易学八卦和五行原理,将城市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宫城位于城北,象征北极星,皇城位于宫城南面,象征环绕北极星的紫微垣,外郭城则象征着环绕天地的二十八宿,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也为城市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提供了合理的方案。诸葛八卦村以钟池为核心(图11),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外八卦,这种布局不仅具有独特的防御功能,也体现了易学八卦和五行原理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村民们在这样的布局中生活,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和传统,同时也享受着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特克斯八卦城以中心八卦文化广场为核心,向外延伸出8条主干路,总共形成64条街道,恰好对应64卦,城中每条街道都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地方俗称,另一个取自八卦方位名,街道走向和布局与八卦的方位对应,体现了对易学理论中方位和卦象的应用,特克斯八卦城不仅具有现代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理念,也为人们展示了中华智慧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洞察易学五行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与意义。不同的城市在应用易学五行原理时,都结合了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为我们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应用易学五行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现代城市规划里,我们可以借鉴唐长安城的功能分区理念,依据不同功能需求将城市划分为不同区域,同时注重各个区域间的联系与协调。也可以学习诸葛八卦村和特克斯八卦城的布局方式,将易学八卦和五行原理与现代城市的交通组织、生态建设等方面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
六、易学五行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展望
(一)成功的案例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多学科协作整合城市规划学、建筑学、交通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基础设施等进行全面科学规划,同时也参考传统易学理论的应用,已经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现代城市建设在以科学为主导的前提下,我们不妨从传统易学五行角度分析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建设与大家探讨(图7)。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规划中,轴线北面顶端天河区燕岭公园(瘦狗岭),南面尾端是海珠区南海心沙,二者直线距离约12公里,目前,该区域的北段和中段已经取得了显著建设成果。虽然在政府文件中查询不到规划该项目过程中运用了易经五行学说,但在易学界和民间学者中有主证分析推理:当地古传广州白云山有多条土龙脉,其中一条东向龙脉在瘦狗岭(燕岭公园)。怎样将龙引入由北向南的新中轴线?瘦狗岭进入新中轴线第一个建筑是广州东站(第一个龙穴);1985年天河区成立,新区建设第一项大工程就是轴线上的天河体育中心(第二个龙穴);中心1987年建成后龙是进来了,但其气场太大使得相临几大建筑项目相继停工。建设者引入智者决策,1997年建成391米高的中信大厦,该建筑坐北朝南形成骑龙之势,木属建筑(外型长方)以木克土(土龙),土龙安顺进入体育中心(第三个龙穴);接下来,土龙安居宏图大展,新中轴线向南及周边的建设项目厚积薄发一飞冲天。天河体育中心南面的珠江新城区域,建成八卦双鲤图形的天环广场(第三个龙穴)(图12),其左膀右臂是天河城和正佳广场;其南面是花城广场(第四个龙穴),18栋建筑入住世界五百强企业,该广场的东面,周大福金融中心与西面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人称东塔、西塔,东塔青龙位,建筑方形,阳刚之气;西塔白虎位,建筑圆形,阴柔圆融。东塔高于西塔,俗称:宁要青龙高百丈,莫让白虎抬半头;花城广场南面是珠江上的海心沙岛,其建筑设计成船形协同珠江上的十座大桥劫住珠江财水;轴线珠江北岸面是广东省博物馆,建筑方形属土,土克水,阻止财水流失;西面是广州大剧院,建筑形似三脚金蟾吸收财水;中轴线中段珠江南岸是广州塔(小蛮腰),整个中轴线由北至南引入土龙进入珠江方向在“小蛮腰”环绕穿行(图13)。
中轴线北端的广州东站是玄武之位,五行属水,车站进出口向南的现代化大顶棚设计,形似由北向南流动的水流,车站广场还设置了大型水景瀑布;车站进出口建筑是一个迎接土龙的龙珠球形大屋顶。经过30多年的建设,南粤大地顶级的、全新的城市中轴线北段和中段建设已经显露出雏形。随着城市的发展,新中轴线南段的开发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将实现城市功能的拓展和整体城市形象的提升。
以上分析推理,学术界会有不同的声音,质疑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主观意念。那我们要试问:北京古代中轴线故宫的规划建筑,史料记录是按照中国易学五行的思想进行布局,学术界否定得了吗?国家一直推行古为今用,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的事件就不能在科学为主导的前提下,借鉴老祖宗留下的哲学思想分析指导我们的城市规划?这个问题还将在本文第七章节作专门阐述。
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并对已经建成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和中段规划前后数据分析,规划前(1985年)与规划后(2023年)经济发展指标、人流量变化、生态环境指标都有了质的变化。规划前:区域内商业以零散的小商店和集市为主,商业活动极不活跃;人流量稀少,主要是当地居民日常活动,旅游吸引力几乎为零;生态环境较为原始,绿化覆盖率低,自然生态资源有限。规划后:商业蓬勃发展,珠江新城商业综合体成为购物、娱乐的热门地点;世界五百强企业进驻设立办公点;房地产市场活跃房价攀升;新中轴线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区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特别是在周末和节假日人流量巨大,成为广州市最热闹的区域之一;新中轴线的规划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商区绿化与公园绿地精心打造,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二)未来城市建设的策略
1、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智能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规划中的不可篡改记录和追溯,以及城市的智能化管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工智能算法,模拟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为城市资源的分配和流动提供更优方案。
区块链技术可以为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规划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记录和追溯手段。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将城市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等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记录,并将其存储在区块链上,确保这些文化元素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支持,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管理。
智能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可以为城市智能化管理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通过智能传感器,我们可以收集城市中的各种数据,如环境数据、交通数据、能源数据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城市的运行状况,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模拟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为城市资源分配和流动提供更优方案。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我们可以对城市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
2、参考易学五行方位观念进行现代建筑的空间布局,结合功能分区原则,确保不同区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需求。
易学五行方位观念可以为现代建筑空间布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易学五行的方位观念,将不同功能区域合理地分布在建筑的不同方位,实现建筑功能的有机整合和协调发展。例如,在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将东方属木的区域设置为休闲娱乐区,营造出清新、生机勃勃的氛围;将南方属火的区域设置为餐饮区,体现出热情和活力;将西方属金的区域设置为高端商业区,展现出坚固和高贵;将北方属水的区域设置为停车场和物流区,体现出阴柔、灵动;将中央属土的区域设置为核心商业区,体现出稳定和承载。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功能分区原则,将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确保不同区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例如,在商业综合体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步行街、中庭等公共空间,将不同的功能区域连接起来,实现人流合理流动和功能的有机整合。
3、从建筑形态与色彩设计的象征意义出发,为现代建筑提供灵感,增强文化内涵和视觉吸引力。
建筑形态和色彩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可以为建筑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易学五行的理论中,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从这些象征意义出发,为现代建筑形态和色彩设计提供灵感。例如,木元素象征着生长和活力,我们可以在建筑形态设计中运用曲线、弧形等元素,体现出木的柔和和生长感;在色彩设计中,可以运用绿色、蓝色等自然色彩,体现出木的生机和活力;火元素象征着热情和活力,我们可以在建筑形态设计中运用锐角、三角形等元素,体现出火的锐利和活力;在色彩设计中,可以运用红色、橙色等鲜艳色彩,体现出火的热情和活力;金元素象征着坚固和高贵,我们可以在建筑形态设计中运用直线、方形等元素,体现出金的刚硬和坚固。在色彩设计中,可以运用金色、银色等金属色彩,体现出金的高贵和华丽;水元素象征着阴柔、灵动,我们可以在建筑形态设计中运用曲线、波浪等元素,体现出水的柔和和灵动,在色彩设计中,可以运用蓝色、黑色等冷色调色彩,体现出水的阴柔和灵动;土元素象征着稳定和承载,我们可以在建筑形态设计中运用厚重、方正的元素,体现出土的稳定和承载,在色彩设计中,可以运用黄色、棕色等暖色调色彩,体现出土的稳重和温暖。
4、借鉴五行的循环思想,实现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和工艺手段,实现传统观念在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五行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循环往复,这种思想可以为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五行的循环思想,运用现代技术和工艺手段,实现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建筑能源利用方面,我们可以运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在建筑的水资源管理方面,我们可以运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我们可以选择环保、可再生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运用现代技术和工艺手段将传统观念在建筑中具体应用。例如,在建筑的通风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传统的风水理念,合理设置门窗的位置和大小,实现自然通风;在建筑采光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传统阴阳平衡理念,合理设置窗户位置和大小,实现自然采光。
5、利用先进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建筑布局和设计进行精确模拟和优化,体现传统观念要求,满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和管理方法,它可以为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BIM技术对建筑布局和设计进行精确模拟和优化,确保在满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体现易学五行观念的要求。例如,在建筑的空间布局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BIM技术对不同的布局方案进行模拟和分析,选择最优的布局方案;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BIM技术对不同的外观方案进行模拟和渲染,选择最符合传统观念要求的外观方案。
6、引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人们在城市中体验和感受易学五行的智慧,创建基于五行元素的互动体验区域。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和互动。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引入VR和AR技术,让人们在城市中体验和感受易学五行的智慧,创建基于五行元素的互动体验区域。例如,在城市的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中,我们可以设置基于五行元素的VR和AR体验区域,让人们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了解五行元素的象征意义和应用方法。在建筑内部,我们也可以设置基于五行元素的VR和AR展示区域,让人们在参观建筑的同时,了解建筑中所蕴含的易学五行智慧。通过引入VR和AR技术,我们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易学五行的智慧,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科技感和艺术魅力。
7、《黑神话:悟空》游戏刚刚推出就受到市场的一片赞扬。神话和悟空都是传统题材,为什么玩家会热捧?为什么会成为当今热点话题?这是传统文化学者值得认真研究的。如果市场推出《黑神话:悟空》的姊妹篇《白神话:五行》,电子游戏市场又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反映?!如果成功,传统易学五行的推广普及将多一个途径。
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一)挑战
1、学术界、教育界对易学五行学说存在不认同观点,认为其缺乏现代科学所要求的实证研究和数据支持,概念和定义较为模糊。
易学五行学说作为古老哲学理论,其概念与定义确实有一定模糊性。同时,加之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科学大不相同,固而在现代科学框架下,难以进行严格的实证研究与数据支持。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易学五行学说缺乏现代科学的实证研究和数据支持,就否定其在城市规划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易学五行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易学五行学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一些人过度解读和滥用,在迷信活动和伪科学领域出现不良现象。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不良现象不仅损害了易学五行学说的声誉,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我们应该正确区分易学五行学说的合理内涵与被滥用部分,强化对公众的科学教育与文化引导,让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避免被不良的迷信行为所误导。
(二)客观事实
1、易学五行学说产生于古代,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不可能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我们不应以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评判古代的学说。易学五行学说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种观察和思考,我们应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
2、易学五行学说在古代以及当下文化、哲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和深远的影响,它是从一种宏观的、整体的视角来认识世界和解释现象,不能简单地因其缺乏科学实证就全盘否定。易学五行学说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具有启示作用。我们应该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借鉴易学五行学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现代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启示。
3、由于易学五行学说于其概念和理论相对抽象,不像现代科学概念那样有精确的定义和边界,在传承和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人而异的理解和解释。但这也正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它往往更注重感悟和体验,强调在具体情境中的灵活运用。我们应该尊重不同人对易学五行学说的理解和解释,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易学五行学说的研究和规范,提高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性。
(三)应对措施
1、定量分析在古今城市建设中对易学五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收集历史城市建设中与五行相关数据,如建筑的间距空间、高度节奏、朝向比例、色彩应用等,可更客观地理解古人运用五行的规律。对现代城市,可分析特定区域按五行布局前后的经济数据变化、生态指标差异等。定量分析能减少主观臆断,为易学五行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为现代城市建设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创新思路。
2、为规划师和决策者提供专业培训,开展普及教育活动促进公众参与和支持,组织跨学科研究团队共同探索创新应用。
为了更好地应用易学五行学说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我们需要为规划师和决策者提供专业培训,让他们了解易学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同时,我们也需要开展普及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易学五行学说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跨学科研究团队,共同探索易学五行学说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应用。跨学科研究团队可以由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生态学家、美术家、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等组成,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易学五行学说进行研究和应用,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易学五行学说的研究和交流,提高规划师和决策者的专业水平。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结合现代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对其进行更准确的解读和规范,以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同时,开展面向公众的普及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易学五行的科学内涵和文化价值,避免被不良的迷信行为所误导。
3、正确区分易学五行的合理内涵与被滥用部分,加强对公众的科学教育和文化引导。
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等渠道,向公众传播正确的易学五行知识,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市场的监管,对于打着易学五行学说旗号进行迷信活动和伪科学宣传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维护社会的科学秩序和文化环境。
4、在规划过程中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完善法规政策以提供有力保障。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沟通解释工作,让公众了解规划的科学依据和文化内涵。同时,我们也应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为易学五行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有力保障。例如,我们可以制定相关的城市规划法规,明确易学五行学说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我们也可以制定相关的文化保护政策,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
八、结论
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珍贵经验借鉴。其强调的秩序性、对称性等原则,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特色塑造颇具指导意义。申遗成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我们应借鉴易学五行的智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文化内涵、生态友好且人文关怀备至的城市环境。
通过深入地探讨易学五行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和应用,目的是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易学五行智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在尊重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易学五行智慧的内涵和价值,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和人类未来做出贡献。 附图:
图1-1、1-2、1-3、1-4、1-5
图2、图3
图4
图5、图6-1、6-2
图7
(图8) 北京故宫乾清宫交泰殿一角速写(19x26cm)
(图9) 北京故宫钦安殿南门天一门速写(19x26cm)
(图10)苏州园林拙政园一角速写(19x26cm)
(图11)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钟池一角速写(19x26cm)
(图12)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双鲤太极天环广场速写(19x26cm)
(图13)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东塔西塔广州塔远眺速写(19x26cm)
向前辈致敬,所有配图由作者手工绘制。
(作者: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惠州学院建筑学专业兼职教授)
2024年11月7日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