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丨若土长生——吴建毅陶艺作品展将在重庆美术馆开幕
2024-11-20 11:38:45 未知
展览时间
2024年11月19日-11月26日
展览地点
重庆美术馆2-3号厅
开幕式时间
2024年11月20日 15:30
主办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
承办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系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
学术支持
周武
策展人
蔡峰
前言
蔡峰
自祖先开始,土地,对于中国人而言,便具有复杂且深刻的情感——不仅仅是生命的托付,更是精神与思想上的供养。而陶,作为“土”的一种形式,以实用器与审美器的结合,体现与凝结着这个民族最为质朴的情感与审美。它既关乎生计,也同样阐述着我们的自然观与世界观,通过造型、线条、花纹等元素,衍生出超越生存的精神追求,这其中沉积的是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正是与土地相连的深厚情感,使得陶器在数千年的文明延续中,超越了实用的范畴,成为文化与历史的见证。因此,以“土”为题,或许是尝试解读吴建毅艺术最为恰当的切入点。
吴建毅的作品以陶土为媒介,保持着对生命、时间、自然循环的思考。陶土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历经万象变幻,从地球深处汲取养分,在火焰中裂变、重生,恰如海德格尔所言的“存在的到来”,即生命在特定时间与空间中的显现与消逝。每一次裂纹的形成,都是一个关于时间的“事件”,每一个“事件”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呈现出存在的无常与流动。这不仅仅是物质的裂变,更是对生命、时间和存在的哲学探讨——陶土与火焰之间的互动,是有关存在与时间的深刻对话。尤其在吴建毅的《涟漪》系列中,以扩散、渐变的艺术语言,建构了一种对生命、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流动性的探讨。
《涟漪》系列的重要特征是表面质感的多样性。每件作品的波纹效果在视觉上产生了层次感与动态感,展现出陶土在高温烧制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裂纹与变化。由此,纹样作为吴建毅的艺术语言,有着极强的象征与表征。吴建毅是广东湛江人,从小便知以海为生的无常,若默认于其幼时便形成了对于生命的敬畏,或许也并不为过。对海洋的敬仰,加之以陶土为职业,两种对立的物象在此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他将关于海洋的种种情感融入陶瓷作品,既有生命的律动,亦有永恒的稳定,两者相交织,仿佛是故乡的呢喃,也是在轻语中理性地回望着生命、故乡的回响。
吴建毅创作的另一个维度,便是以《器之欲》系列为代表,通过对陶器形式的重新解读,展现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保留了传统陶器的基本形态,但在细节上有所创新与颠覆。他从传统器皿底部的承载空间出发,不再只关注器物的正面使用,而是挖掘其倒置、重叠等方式的可能性。通过裂开的纹路、层叠的线条与质朴的色彩,这些器皿呈现出一种在传统之上的新结构,从而赋予了作品一种张力。这种张力既是物理上的,也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之间的碰撞。他通过这种“底足空间”的探索,让器皿在视觉和功能上都有了新的解读,赋予了陶器更具现代感的生命力。
以“若土长生”为题来讨论吴建毅的陶瓷艺术作品,最为朴素的想法还是回到对土地的敬畏。“长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求而不得的美好愿望,却是土地亘古不变的常态。回归到生命源头,人类渺小的劳动或许并不能给出我们上下探索的终极答案,却可以在思考焦点的缝隙中,体会到所谓长生的厚重与凝视。
因此,对陶器作品的观赏维度,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对土地、生命以及永恒等诸多话题的思考。每当人类讨论长生时,其实无意于讨论长生的方法与去处,而是迷恋与眷恋我们赖以自证的思想与情感,以此有敬畏之心地勇敢生活。在这个意义上,吴建毅的陶瓷作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出路——通过对陶土的尊重与感知,让“长生”不再只是对肉体的执着,更是一种对精神延续的追求。
是为序。
2024年11月13日于木鱼石
部分作品欣赏
涟漪之歌系列not.13,70x70x38cm,陶、氧化物,2024
涟漪之歌系列not.13,70x70x38cm,陶、氧化物,2024
涟漪之歌系列not.13,150x150x36cm,陶、氧化物,2024
涟漪之歌系列not.13,75x75x37cm,陶、氧化物,2024
涟漪之歌系列not.13,69x69x36cm,陶、氧化物,2024
涟漪之歌系列,150x150x30cm,陶、氧化物,2020-2022
器之欲系列not.8,65x65x36cm,陶,2022
器之欲系列-路行,150x69x32cm,陶、氧化物,2019-2023
生命可承受之重系列二,48x24x40cm,陶、氧化物、化妆土,2015
秋晚系列系列之六,43x43x43cm,陶、化妆土,2015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